宏遠 淨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李志宏所指導 楊國斌的 證券商OSU業務發展之研究 (2014),提出宏遠 淨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OSU。

而第二篇論文實踐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林榮春所指導 吳蕙文的 台灣中小型券商經營策略的個案研究 (2013),提出因為有 證所稅議題、台灣中小型券商、競爭力的重點而找出了 宏遠 淨值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宏遠 淨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宏遠 淨值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主持人:阮慕驊
來賓:籌碼專家、財經作家 阿斯匹靈
主題:季底作帳 注意中小型股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5:00pm-7:00pm
本集播出日期:2021.06.25

#阿斯匹靈 #籌碼分析
【財經一路發】專屬Podcast:https://www.himalaya.com/98money168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s://www.facebook.com/RicherChannel

▍九八新聞台@大台北地區 FM98.1
▍官網:http://www.news98.com.tw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ews98
▍線上收聽:https://pse.is/R5W29
▍APP下載
 • APP Store:https://news98.page.link/apps
 • Google Play:https://news98.page.link/play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News98radio
▍Podcast
 • Himalaya:https://www.himalaya.com/news98channel
 • Apple Podcast:https://goo.gl/Y8dd5F
 • SoundCloud:https://soundcloud.com/news98

證券商OSU業務發展之研究

為了解決宏遠 淨值的問題,作者楊國斌 這樣論述:

2015年是台灣金融業的大好發展時機,而機會就在亞洲經濟發展與兩岸金融的新情勢,金管會三階段推動金融業打「亞洲杯」,第一階段是形成政策,第二階段則是檢討相關法规及配套,第三階段,個别輔導並儘速落實併購或海外佈點,協助台灣金融業在亞洲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如果能抓住這個亞洲崛起的機會,「台灣金融業就有近30年的發展榮景可期」。在政府鬆綁金融法規,業者積極推動OBU、OSU、OIU業務之下,將有助吸引境外資金回流,不僅可成為亞太區重要的人民幣離岸中心,進而可打造台灣成為亞洲金融中心。 2014年法規開放證券商可承作OSU離境證券業務(Offshore Securities Unit),

即證券商可以申設國際證券業務分公司,比照銀行的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發展海外有價證券業務並享有租稅優惠,不受管理外匯條例及證券交易法限制的法規鬆綁,將擴大券商業務範圍、導入更多元化理財工具,且因OSU及境外投資人享有稅賦優惠,也有利吸引國際資金。在經紀業務承作的對象,只要是境外對象都可以,但境內則只限於專業投資人,自然人資產淨值需達新台幣3,000萬元以上,法人資產淨值則需要5,000萬元以上。 根據金管會公布的OSU相關規定,淨值達100億元以上的券商可從事OSU各項離境業務,也包括財富管理。目前共計有元大寶來、凱基、富邦、群益金鼎、永豐金、統一、日盛、元富、兆豐、華南永昌及亞東

等11家。淨值在40億元至100億元的券商,僅能從事經紀、自營、承銷、代理客戶辦理外幣間買賣及匯率以外的外幣衍生性金融商品業務,但不可從事財富管理業務。目前共有國票、康和、第一金、中國信託、宏遠、國泰、台灣工銀、大眾及大慶證等9家。在OSU外匯業務方面,央行已同意開放承作,但初期只限承作新台幣以外的外幣。 金管會評估,開放OSU首年可為券商增加5年達到400億元之收入,並有助於吸引金融專業人才,增加就業機會,成為國內券商轉型國際化的關鍵。OSU的開放,因銀行及證券境外平台的功能及專長不同,將與銀行OBU產生互補效益,未來證券業OSU擔任海外籌資承銷發行商及銷售固定收益商品,有助於提供銀行

OBU更多資金去化管道,且證券業因有外幣業務衍生的外幣存放、換匯等需求,也是OBU業務所及範圍。 國內證券商發展OSU業務當以免賦稅之非居住民為主要目標客群,特別是境外公司客戶,因為台商或高資產客戶大多都有成立境外公司,可引進香港或新加坡較熱門的商品,以符合客戶需求;發展方向上可先以受託買賣外國有價證券之複委託業務、人民幣計價之未核備基金、海外有價證券承銷、外幣借貸款項、PGN\ELN等為主,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以客戶資產收集與商品銷售為主,第二階段提供庫存資產融資與資金槓桿再投資服務,第三階段管理規模經濟AUM與外匯服務,開放即期外幣與台幣之外匯兌換業務,且開放初期業務人員應快速加強

相關專業知識外,特別需與券商公會及主管機關互動,隨時提供業務發展之建議,修正相關阻礙OSU業務發展之規定,商品開放能更加積極,個人認為學習香港及新加坡的政策開放與稅賦優惠,政府管制越少則證券商業務發展活力越大,為台灣成為亞洲金融中心的理想,向前邁進一大步。

台灣中小型券商經營策略的個案研究

為了解決宏遠 淨值的問題,作者吳蕙文 這樣論述:

本研究是以探究近年股市受證所稅議題之衝擊下,國庫稅收短徵近500多億元,證所稅是否是造成大盤低糜不振的主要原因?而台灣中小型券商在國際股市詭侷多變下,要如何保有競爭力並存活?來分析探討。 參考證券主管機關及其周邊單位相關期刋、文獻及統計資料分析的結果,得出以下結論: 1、就臺灣證券市場概況及各項業務營運狀況,臺灣近十年股票平均週轉率136.46%均高於亞洲臨近國家(香港、新加坡、日本)甚至高於紐約證券交易所。 2、近十年臺灣證券商整體之資產規模及獲利情形,在2012年證所稅議題抛出後,整體獲利不減反增,資產報酬率及淨值報酬率呈小幅成長。 臺灣中小型券商的經營策略會是影

響其在市場是否具有競爭力之重要因素之一。關鍵字:證所稅議題、台灣中小型券商、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