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廟組織章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宮廟組織章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媽祖文化研究暨文獻中心寫的 媽祖與民間信仰:研究通訊(1)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臺灣客家聚落之信仰調查:變與不變-義民爺信仰之擴張與演變也說明:聯誼會組織章程規定「本會理事長任期為四年,連選得連任乙次為限」,枋寮義民廟擔任 ... 廟、平鎮褒忠祠、頭份義民廟、獅潭義民廟、南湖護安廟、嘉義宮廟褒忠義民廟、水 ...

真理大學 宗教文化與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 張家麟、黃啟誠所指導 李劉傳的 台灣鸞堂的當代發展—以基隆代天宮之社教班為例 (2020),提出宮廟組織章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教班、代天宣化、宗務社教化、領袖魅力、鸞堂、虎崗櫻花林。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 政治研究所 李亞明所指導 林冠萍的 中共文化統戰對臺灣民眾的敵情認知之研究-以民間信仰赴陸進香活動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文化統戰、文化認同、敵情認知、民間信仰的重點而找出了 宮廟組織章程的解答。

最後網站宮廟組織章程- 非財團法人制寺廟組織或管理章程範例總說明則補充:台中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遭到信徒質疑,戶籍長年設在沙鹿區,為了選董座才遷到大甲,疑似違反廟方組織章程規定,內政部要調閱資料也遭到拒絕,外界質疑台中市政府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宮廟組織章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媽祖與民間信仰:研究通訊(1)

為了解決宮廟組織章程的問題,作者媽祖文化研究暨文獻中心 這樣論述:

  為提供媽祖研究者最快速、便捷的研究訊息與資料,進而加深、增廣媽祖信仰的發展面向,由新港奉天宮辦理,作為引領台灣媽祖文化之龍頭。委由台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辦理。自2009年開始籌備,2010年中心正式成立,已經辦理過國際學術研討會、各項展覽,並參訪東南亞與中國大陸的媽祖宮廟與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默契,並積極提供世界媽祖研究者的各項研究協助,本叢書為臺灣媽祖研究專刊,希冀為本領域在學術場域中建立明確之學術指標。 作者簡介 媽祖文化研究暨文獻中心   本中心由新港奉天宮主辦與管理,並委託社團法人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等單位進行企劃,且聘請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員張珣義務擔任中心主任,聘請南台科技大學王見

川教授擔任副主任,並聘請重要國內外學者擔任學術顧問以及相關成員。 論 著王見川∕明善書局與同善社──兼談《玄靈玉皇經》的流傳李世偉、馬立∕解嚴後臺灣一貫道的轉型──以興辦大學為探討中心王見川∕邯鄲鐵牌與晚清宮廷祈雨田野調查王惠琛∕台灣南部寺廟中的僧侶神主牌位調查(一)──祀典武廟吳嘉燕∕九如三山國王廟的田野考查隨 筆王見川∕國民政府來台(1949)前兩岸的宗教往來與慈善活動初探:兼談蘭記書局黃茂盛的角色路天真∕徽州張巡信仰之由來──從胡適《四十自述》談起王見川∕同治六年華北乾旱與邯鄲鐵牌媽祖辭典 劉初∕「媽祖」一稱的由來史料介紹岳耘輯∕《光緒上諭檔》所載:台灣神明封賜資料劉亦蘇輯∕幾則媽祖新

資料:1.媽祖接炸彈傳說的由來2.南瑤宮媽祖進香奉天宮文獻中心文物介紹新港奉天宮所藏:政府與寺廟往來公文奉天宮文獻活動訊息魏國峰∕新港媽──山海遊巡禮人物緬懷馬立∕緬懷媽祖文獻專家──蔣維錟陳貞∕陳學霖、許地山與預言書的研究林萬傳∕永遠的蕭總──追懷一貫道總會前秘書長蕭家振點傳師新著介紹劉升∕台南大天后宮住持研究的新收穫:讀《開元寺與大天后宮之僧侶傳承關係及其社會糾葛》李世偉∕學術汪洋中的引航者──簡論《中國民間信仰研究述評》洪瑩發∕關渡媽祖信仰及其年例變遷研究 台灣新港奉天宮世界媽祖文化研究暨文獻中心介紹本刊稿約 明善書局與同善社:兼談《玄靈玉皇經》的流傳王見川 南台科技大學 通識

教育中心多年前,上海老出版人朱聯保在《近現代上海出版印象記》書中,介紹1949前上海的新、舊書局。其中,談到<明善書局>僅簡單一句:在飛霞路(今淮南中路)嵩山路口,專門發行宣傳佛教的圖書。 不過,在一貫道網站,卻宣傳說:明善書局是一貫道書局。究竟明善書局的創辦者,經營者是誰?有無宗教背景?出版那些重要經卷?關於此,游子安、康豹(Paul R. Katz)做過先驅性的研究 ,本文在此基礎上,根據明善書局目錄等內、外資料嘗試回答這些問題。一、明善書局的設立年代根據《1949年上海公私營圖書出版業調查錄》,明善書局不在其中,可是前一年的《1948年上海市書商業同業公會會員名錄》,卻寫著:明善書局,會

員證號碼124,負責人顧達孝,位於金陵中路230號。 由此可知,明善書局在1948年尚在營業,至1949年停業。既然如此,那明善書局創於何時?1935年上海市的書店調查提到:明善書局位於法租界恺自邇路284號,經理孫勉之,34歲,籍貫海寧。營業性質是〝發行慈善宣化圖書〞,附帶營業《慈善匯報》 。這個敘述之中籍貫海寧是海鹽之誤。由此可知,明善書局至少在1935年即已成立,而經理孫勉之生於1901年。不過,在1930年的上海書業同業公會會員中,卻未見明善書局,顯示明善書局在1930年後至1935年間設立。依此來看,《明善書局圖書目錄》(1932)上的<宣言>,就值得注意:嗟乎!世風之衰,亙古所無,

人心之壞,於今為甚,而連年天災人禍之相尋…亦未有如近今之慘酷也。良以凶險之行,遍滿人世,乖戾之氣,充塞宇宙,有以使然耳。夫太古之時,世風淳樸,人各本性,固何有勸善懲惡之說,降及後世,人欲漸深,奸為疊作,於是有三教聖人出,而經書之訓隨焉。蓋亦悲天憫人,不得已之舉,應時而挽救也…夫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苟能遵信奉行,何至有如今慘酷之災劫耶。余本久懷宣揚之心,冀挽末俗之志,惟以所見有限,恐難如願,故猶豫而未決,值茲各地水災,哀鴻猶尚遍野,而暴敵肆虐,東北又興烽烟,舉國鼎沸,愈趨惡勢,同仁等以救弊當急,亟宜出發,以乘機戢其畏禍之心,於是有明善書局之設立。蓋所以一本初衷,非敢注意於利者也。是以纂刊

三教先哲之經書,無傾向嫉妬之偏見,而內部組織,有流通專責者,所以便利人送人經書也。承印專責者,所以代窮僻處之委託,以竟其善願也,翻印專責者,所以接受有心無力乏士,襄成其翻印之志也,至編輯等等之職責,亦各有專司其人,且以吾國之大,人民之眾,教育之不普,積習之難侈,善書機關,正宜力事提倡,以資感化。況際此災劫頻仍之秋,更當以善自勉,力導庸俗,安敢認為專業,以假名敷衍,開先聖之眾,流當世之弊,致在朝之輩,以棄諸於勿顧,青年之流,視作迷信腐化者哉。庶小乏修身齊家之賴,大之治國平天下之望,或亦得有少助云爾。民國二十年仲冬之吉海鹽孫勉之識於申江之明善書局 由此可知,明善書局成立於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

<宣言>刊出之前,也就是民國二十年九月十八日後至仲冬間設立明善書局。這個書局係海鹽孫勉之與其同志,鑑於近來水災、人禍等頻仍,為挽救災劫而做的努力。文中說明善書局業務有二:一是主動出版主要纂刊三教經書;二是承印各種經書。對於此,該局經理孫勉之有進一步的闡發:明善二字,出於儒書,然三教諸書,皆為勸善而作,儒治世,佛渡世,仙救世,其理一也。三教人,化導無量有情,說諸法語,後之慈善家,闡發其義,欲修內功,先立外功,其書皆以善與人同為宗旨。故本局之設藉以流通善書,凡關此項業務,無不歡迎。明善事業,先貴擇善,儒道在明德以至於新民,自讀經範本等書出,而後知入聖超凡,修養成真,即寓於儒教,佛學無明盡以至於見空

,自彌勒尊經等書出,而後知下生治世,大地原人,皆歸於佛種,仙家由明性以至於了道,自乩壇勸世等書出,而後知迪吉逆凶,現身說法悉備於仙諭。三教之道,由明而入,一貫相傳,萬善同歸。本局採辦此項書籍,博取旁搜,並代人印刷,以備海內有志之士,擇善而從,明善事業,尤貴行善,其修諸己者,以八德為本,其施諸人者,以天下為公,種種事業,悉賴善書以發明之,可身體,可力行,其價為何如也。至於放生救生濟生等會,以及育嬰拯災賑荒,一切慈善各機關,莫不有章程條例,急宜刊書廣佈,使諸善士仿而行之。本局樂盡棉力,價廉物美,以為行善之助。

台灣鸞堂的當代發展—以基隆代天宮之社教班為例

為了解決宮廟組織章程的問題,作者李劉傳 這樣論述:

論文名稱:台灣鸞堂的當代發展—以基隆代天宮之社教班為例系所:真理大學研究所:宗教文化與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畢業時間:2021年( 109學年度 第一學期 碩士學位 論文摘要)指導教授:張家麟博士、黃啟誠博士研究生:李劉傳論文摘要:當代鸞堂及宮廟的發展面臨了萎縮及停滯的困境,代天宮因為前後兩任主委的遠見,提出了「宗務社教化」的理念並予以落實,經過13年的推動,不但社教班蓬勃發展,也帶動代天宮的廟務香火鼎盛、人潮絡繹不絕。因此本研究期許這個發現可以做為其他鸞堂與宮廟持續發展、壯大、轉型的參考資料。為了探討代天宮社教班這個台灣宗教界的特殊個案(anomaly case),本研究以社教班為主題,討論了

代天宮發展與其社教班推動的現況、社教班課程品質度分析及社教班成立與成功的原因等三個問題。在過程中,本研究使用了三個方法來處理,就是透過質性分析的文獻法與深度訪談,配合「課程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的量性分析,達到質性與量性研究並重的結果,完整呈現代天宮社教班發展的樣貌及成果。研究結果發現,代天宮社教班實際上是超越及豐富了韋伯的「宗教領袖魅力論」,除了宗教領袖魅力之外,社教班成立與成功的原因還有滿足了當代的社會需求、代天宮領袖分享其人脈與代天宮的地利之便、加上傳統鸞堂的使命及政府政策與代天宮管理委員會的支持等,這些都是韋伯所沒有論述到的部份。關鍵字:社教班、代天宣化、宗務社教化、領袖魅力、鸞堂、虎崗

櫻花林

中共文化統戰對臺灣民眾的敵情認知之研究-以民間信仰赴陸進香活動為例

為了解決宮廟組織章程的問題,作者林冠萍 這樣論述:

兩岸關係隨著軍事對峙轉向和平交流後,開啟兩岸密切及熱絡的往來,包括經濟、文化、宗教等交流,不過中共始終透過其慣用的兩手策略,一方面運用軍機繞臺、武力恫嚇、打壓我國際地位等方式,施壓我國政府,另一方面則運用頒布惠臺措施釋放利多方式,拉攏臺灣民心,分化我國社會,達成其統戰目的。本研究探討中共對赴陸進香之臺灣民眾進行文化統戰,藉此強化民眾對於中華文化認同下,建構兩岸一家親、同根同源、血緣關係之連結,以降低民眾對中共之敵情認知;有鑑於此,本文以文化認同觀點出發,採用深度訪談法,探討實際赴陸進香民眾的認同及認知,研究結果發現中共文化統戰對改變臺灣民眾的敵情認知有限,但仍有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