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新生書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小一新生書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芭芭拉‧麥克林托克(BarbaraMcClintock),吉姆‧艾利斯沃斯JimAylesworth寫的 小一新生閱讀推廣計畫套書(阿黛兒與西蒙巴黎放學記[新版]+外公的大衣) 和凱特.貝魯比的 梅伊第一天上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這樣選!0~6歲寶寶,10大類繪本書單推薦 - 嬰兒與母親也說明:按一下會變多、擦一下會變色、搖一搖還會跑得到處都是…本書顛覆了傳統童書的概念,讓書和孩子玩互動遊戲。 上誼. 《小兔子的奇怪森林迷宮》.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水滴文化 和小熊所出版 。

臺北市立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馮永敏所指導 王品涵的 圖畫故事書對國小一年級詞彙表達之教學研究 (2020),提出小一新生書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圖畫故事書、詞彙表達、行動研究、一年級。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劉柳書琴所指導 白春燕的 日治時期台灣文化協會新劇運動系譜(1921-1936) (2020),提出因為有 新劇、文化劇、社會網絡、演劇系譜、新文化運動、台灣文化協會的重點而找出了 小一新生書單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文童書推薦】Q姐學習中文閱讀之橋梁書大集合則補充:今年的年度書團, 我特地幫Q姐選了好幾套含注音輔助閱讀的橋梁書, 希望等她考完中學考之後, ... 小火龍上學記:小一新生上學記,演變成一場驚魂記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小一新生書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小一新生閱讀推廣計畫套書(阿黛兒與西蒙巴黎放學記[新版]+外公的大衣)

為了解決小一新生書單的問題,作者芭芭拉‧麥克林托克(BarbaraMcClintock),吉姆‧艾利斯沃斯JimAylesworth 這樣論述:

§用孩子的語言,說動人的故事§ 讀者詢問度最高的水滴經典繪本 美國繪本大師芭芭拉‧麥克林托克最具代表性作品 繪本大師 芭芭拉•麥克林托克 文字魔法師 吉姆•艾利斯沃斯 資深兒童文學評論家 柯倩華──攜手鉅獻! 榮獲: ★「國小新生閱讀計畫」入選書單★ ★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精選之星★ ★「好書大家讀」好書推薦★ ★「閱讀起步走」入選書單★ ★「好書大家讀」最佳兒童讀物★ ★「兒童優良閱讀媒材」入選★ 【套書特色】 ◆大師級繪者 ◤芭芭拉‧麥克林托克◢ 榮獲國際媒體頌讚、年度最佳繪本及童書大獎等贊賞作品套書集。 ◆頁與頁之間充滿閱讀樂趣、孩子愛不釋手。最膾炙人口、受到親子喜愛的圖像「對

照」樂趣,,翻頁間可以看到人物在時間流動中的人生變化,以及不同時空場景的特色! ◆貼近兒童的閱讀習慣:藉由重複循環的文字安排,孩子可以自行預測故事劇情的發展,增加閱讀自信和趣味。送給小一新生的最佳禮物套書! 【內容介紹】 《阿黛兒與西蒙巴黎放學記(新版)》 大獎連連,經典繪本再現! 成天丟東忘西的糊塗弟弟西蒙, 跟在西蒙後面整天耳提面命的姐姐阿黛兒, 這一天放學後,他們一起走在巴黎的秋天街頭, 經過很多地方、遇見了好多人,還有美麗的景色! 但是……西蒙身上的東西卻一樣接著一樣不見了! 你願意幫忙找找看,西蒙的東西到哪兒去了呢? ░本書特色 ★榮獲無數繪本大獎肯定,《媽咪在哪裡?》、《外公

的大衣》繪者芭芭拉‧麥克林托克經典代表作。 ★畫風古典細膩,細節豐富考究;故事簡單可愛,結局充滿驚喜! ★媲美《威利在哪裡》的尋找遊戲,請你幫忙找一找:西蒙的東西到哪兒去了? ★圖中隱藏小驚喜,畫家竇加、烏伊亞爾、卡薩特,還有瑪德琳也在畫裡! ★場景設定於20世紀巴黎街頭,跟著西蒙與阿黛兒的腳步,欣賞巴黎的美麗秋天景致與知名地標建築。書末附巴黎景點介紹。 ░故事簡介 「西蒙,拜託你別再搞丟東西了好嗎?」 姐姐阿黛兒去接剛放學的弟弟西蒙時,忍不住再三提醒。不過,成天丟東忘西的迷糊西蒙,在這趟充滿驚喜的放學回家路上,還是一如往常的把身上的東西一件件搞丟了…… 西蒙與阿黛兒走在熱鬧的市集裡,雜貨

店的餅乾阿姨給了他們一人一顆蘋果。但是西蒙突然想到――貓咪圖畫呢?他在學校畫的貓咪圖畫到哪兒去了? 來到自然歷史博物館,這裡到處都是恐龍和化石,西蒙真愛來這裡逛逛,守衛牙齒先生也親切的跟他們打招呼。但是――圍巾呢?西蒙的圍巾到哪兒去了? 接著他們來到藝術博物館。西蒙拿出蠟筆和紙開始作畫,還遇到了美術老師吉兒。當西蒙想在畫上簽名時――蠟筆呢?西蒙的蠟筆到哪兒去了? 「喔,西蒙,我們一整天都在找你的東西!」 一路上阿黛兒不斷叨叨唸、也不斷在幫西蒙找東西,就連路上遇見的人們也都來幫忙,但是一樣也沒找著!不過樂觀的西蒙斯毫不在意,依然開心往回壓的路上前進。 猜猜看,西蒙搞丟的帽子、手套、圍巾、毛衣

,還有外套、背包、書本、蠟筆,以及一幅貓咪圖畫,能不能順利找回來呢?你也可以幫西蒙找找,他的東西究竟到哪兒去了呢? ░繪本界好評推薦 Fu∣繪本‧小日子版主、宋珮∣美學藝術工作者 汪仁雅∣繪本小情歌版主、柯倩華∣資深兒童文學評論家 黃筱茵∣資深兒童文學工作者、葉嘉青∣師大講師暨臺灣閱讀協會常務理事 蔡幸珍∣資深閱讀推手、賴嘉綾∣作家、繪本評論 (依姓名筆劃排列) ◆這本書是一首獻給巴黎的優美情詩,透過小姐弟的課後探險,帶你穿越時空來到二十世紀初葉的巴黎,在迷人的秋日午後,漫步在市集、公園、美術館和甜點店等經典場景,一窺百年前的城市風情。尋寶般的找東西遊戲,不僅考驗眼力,也等著你挖掘出更多作

者藏在書頁之間的小秘密。――FU ◆跟著阿黛兒與西蒙的腳步,貼近了巴黎的日常生活之美,街景、公園、博物館,溫暖清和的圖像裡滿是生活的氣息。每一次翻頁都是驚喜,這就是經典繪本的好,不管看幾遍都不會膩,處處都有新發現。――汪仁雅 ◆跟著阿黛兒和西蒙一同踏進秋天的巴黎!細細體察每條街道、各色地標擾攘美好的景致與風情。賞讀這部層次豐富的作品是一場感官與心靈的饗宴,既熱鬧有趣,激盪你的偵探本領,又讓思緒漫遊到他方,奇妙瑰麗。――黃筱茵 ◆《阿黛兒與西蒙巴黎放學記》展現對歷史、文物的考究與細膩描繪。浪漫的氣息與典雅的色調重現維多利亞時代的美好時光。跟著姐弟倆漫遊在回家的路上,除了欣賞充滿文化與藝術氛

圍的巴黎街頭,還能在你丟我撿的尋寶遊戲中享受觀察細節與搜尋線索的樂趣。――葉嘉青 ********************************** 《外公的大衣》 一個跨世代的感人家族故事 一針一線,傳承愛與美好記憶  我的外公來到美國時,為自己做了一件好看的大衣。   他穿著、穿著,一直穿到它破了!他怎麼辦?   他剪呀剪、裁呀裁,他縫呀縫、補呀補……   大衣還有可以用的布料,他用來做了一件帥氣的夾克!   外公用又舊又破的大衣,能做出多少美好的東西,溫暖整個家族呢? ░本書特色 在這個溫暖動人的故事中,吉姆‧艾利斯沃斯精彩的文字與芭芭拉‧麥克林托克溫馨的圖畫,頌讚了一件深受喜

愛的大衣巧妙再生的過程,並描繪它如何經歷四代之後變成這個故事!就像對孩子說話般的敘述口吻,作者藉由重複循環的句型和文字,讓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漸漸產生獨有的旋律和節奏感,並可預測接下來的情節,加深他們對故事的感受和趣味。透過文字和圖畫巧妙的安排,時間的流動就在翻頁間慢慢展開,而故事中綿綿不絕的愛與美好記憶,也伴隨著外公的大衣一針一線、默默的永恆傳承。 ░專家名人推薦 ♦小野│作家 「我為孫 子、孫女挑童書從完全自由到漸漸整理出一些脈絡,其中以繪本的作家為主,建立他們的認知方法。其中一個作家便是芭芭拉 ‧ 麥克林托克。所以知道她又有新的作品,當然很快樂。這次要說的故事我很喜歡,因為我至今還最懷

念祖母的鐵罐,因為代表一種無條件的愛。在物質過剩、精神力 量貧弱的時代,孩子得到昂貴物質變得理所當然,大人的愛和給予也變成了有條件的獎賞。這本書提醒了我們;愛其實可以非常簡單,物質加上精神,才能代代相 傳,成為永恆的支持力量。」 ♦李貞慧│兒童文學工作者 「美麗的圖畫、順暢的文字,藉由一件藍色大衣,訴說著一個平凡家庭 祖孫四代美好的親情,讀來有股暖意沁入心脾。和孩子共讀完後,我也拿出已逝外婆生前親手織成的一件紅色毛線背心,和孩子分享屬於我們家族的情感記憶。舊物 背後的故事,記錄著家族共享的溫暖幸福,也賦予了這舊物存在的價值。因為愛,一切才有了意義。」 ♦葉嘉青│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

系講師 「一首雋永的民謠經蘊含詩性的文筆及典雅的插畫重新詮釋,自然流露出旋律與節奏的美感,成為一個跨世代感人的家族故事。主述者媽媽將外公愛人惜物的情懷娓娓傳述給孩子聽,也將崇尚勤儉的美德溫馨流傳。」 ♦蔡幸珍│新北市書香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 「一件藍色的大衣無聲靜默的見證了外公的巧手、生活的創意與愛的傳承。畫家芭芭拉以美麗細膩的工筆插畫,捕捉家人生活日常『在一起』的愛,讓外公的大衣化身為愛的象徵,默默的向世人傳遞著 ——『愛,就是在一起』的信念!」

小一新生書單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小一新生 #幼小銜接 #運筆 #ㄅㄆㄇ
宅在家也能自主學習的工具--幼小銜接必備:運筆練習、ㄅㄆㄇ認讀拼音、點讀筆、健腦益智桌遊~~~~這些內容是豆豆媽在親子天下的書單中,每一本都是我親自試用、玩過、精挑細選後,為大家整理出來的學習工具~~希望可以幫助爸爸媽媽們減少上網搜尋、做功課的時間🥳

#小行星運筆系列
這套運筆書和一般市售的運筆書最大的不同是它有『凹槽設計』,孩子們可以藉由凹槽,熟悉字體在格子裡面的「空間感」,避免寫字超出格子、或是寫成螞蟻字、無法掌握以及分配空間的困擾…
所以要如何掌握每一筆劃的大小、長短、位置,是可以靠著「仿寫」來練習的,而凹槽設計可以幫助剛學寫子的孩子,跟著凹槽輕輕描寫,先養成字體分配田字格中的「空間感」,打下寫好字的基礎。

#小行星點讀系列
這次開團了新款和舊款的點讀筆,共同點就是它們都能無限擴充,任何親子天下小行星系列的點讀書都能聽、連小行星育兒誌也能聽~~不是那種買一支筆只能點讀1-2本書的封閉式點讀筆
再來就是可以利用錄音貼紙,把家裡面的書都變成「點讀書」爸爸媽媽可以親自錄音、或是讓小朋友練習講故事,這功能我超喜歡的哦!💕
新舊款點讀筆的差別是在容量和充電的方式,舊款是用乾電池充電,容量8G,而新款2.0版是用USB充電,容量有32G,大家可以挑選自己適合的點讀筆
建議大家可以直接買套組才有點讀書,比較划算喲~~~

#溫美玉ㄅㄆㄇ注音學習套組
內容包括注音骰寶&注音寶盒&注音筆記書★獨家加贈【中英語詞配對碰套裝組(包含A3低幼五卡板一張+中英情緒性格貼紙四張)】 團購價789元,限量只有50份哦~~
我相信很多爸媽都跟我一樣:不希望孩子學習注音的方式是用反覆抄寫的方式來記憶,希望孩子在輕鬆有趣的互動遊戲中,自然而然學會注意,這組ㄅㄆㄇ桌遊輔具系列,就是讓孩子在邊動、邊玩的過程當中,一邊也在練習注音

老師或是大人可以用這個骰寶遊戲,訓練孩子的認讀拼音能力,也可以取代紙筆測驗,用遊戲的方式來降低學習的焦慮,順便檢視一下孩子有沒有把注音符號記下來了~一舉數得哦!

#走到哪玩到哪健腦益智桌遊
總共有七冊,每盒都附有50張益智遊戲卡片,和一支可以輕鬆擦拭與重複書寫的白板筆,讓小朋友可以隨時隨地抽出卡片動動腦!也可以加購買單冊哦~~

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渡過漫長宅在家的時光,讓他們有事做、邊玩也邊學習,豆豆媽都幫大家挑好了,推薦給大家~~

圖畫故事書對國小一年級詞彙表達之教學研究

為了解決小一新生書單的問題,作者王品涵 這樣論述:

  語言與文字皆是表達思維的方式,而詞彙是表達的關鍵。本研究借重豐富圖像的圖畫故事書,作為引導一年級學生進入文字及詞彙學習的媒介,過程以教學活動為鷹架,從學生的口語及文字表達,來探討圖畫故事書對國民教育初始階段詞彙表達的影響力。  本研究以研究者任教的三十一名一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根據學生的特性及前測表現,以行動研究的方法,依測驗時程將課程規畫為四個教學循環,包含以九本圖畫故事書涵蓋的265個重點詞彙課程,排除評量考週,每週進行一本圖畫故事書教學,共21節課,在每個循環中觀察、省思及修正,並在第四次教學循環後安排後測,比較學生詞彙表達前後與各循環的差異。根據研究結果,歸納本研究的結論:一、詞

彙足以作為表達豐富的關鍵。二、延宕之學習成效可逐步看出詞彙能力。三、以圖畫故事書作為中介可促進一年級學生詞彙的學習。四、提升詞彙能力同時也能提升寫作能力。最後,針對研究結果提供建議,以供未來圖畫故事書詞彙相關研究者及一年級語文教材相關編輯者作為參考。

梅伊第一天上學

為了解決小一新生書單的問題,作者凱特.貝魯比 這樣論述:

★榮獲美國「俄勒岡兒童文學獎」(Oregon Book Award for Childre’s Literature) ★一本在孩子緊張不安時給予溫暖肯定與最大安慰的繪本   今天是梅伊第一天上學。   當她的媽媽說:「該換衣服嘍!」   梅伊說:「我不要去。」   當他的爸爸說:「吃早餐嘍!」   梅伊說:「我不要去。」   她的媽媽又說:「穿上外套。」   梅伊說:「我不要去。」   「梅伊,夠了!」媽媽說。   上學的路上,梅伊想著將會在學校發生的所有糟糕事情,例如其他的小朋友不喜歡她、只有她還不會寫字,或是當她想媽媽的時候,怎麼辦?   於是,梅伊趁著媽媽不注意的時候,躲到校門口

的一棵大樹上,沒想到在那裡她遇到另一個不想上學的女孩──希希,後來又來了一位不想上學的老師──珍珠老師,她們三個一起分享了彼此的心情與擔憂。   噹噹噹!上課鐘敲響了,她們三個人是否能克服心中的恐懼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各界推薦:   凱特.貝魯比所寫的故事認真看待主角梅伊的恐懼,即使小讀者可能已經猜到結局,卻能明白書中對情緒的正視⋯⋯這是孩子在緊張不安時的溫暖肯定與最大安慰。——《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凱特.貝魯比是個聰穎而有趣的兒童焦慮肖像畫家,《梅伊第一天上學》一書完全展現她在這方面的才華。——《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

  當孩子不願意上學時可能會感到說不出的焦慮,書中令人安心的對話讓故事中的主角有時間表達自己的恐懼,然後面對它並消除它。混合媒材的插畫以粗線條表現角色造型和場景,簡潔有力,風格獨具,同時利用設色將整體畫面點亮,再以蠟筆般的筆觸表現肌理,相當吸引人。這是一本令人感到欣慰、溫暖且有趣的繪本,獻給所有開始體驗(或回憶)第一天上學的孩子們。——《書單》(Booklist)   最棒的是,這個故事並沒有輕忽梅伊和希希的恐懼,而是給予時間等待孩子鼓起邁開一大步所需的勇氣,例如面對第一天上學。——《學校圖書館學報》(School Library Journal) 讀者回響   小朋友篇   原來

大家第一天上學都會緊張、害怕而不想去啊!看完這本書,梅伊、希希還有珍珠老師教我們,可以說出心裡的感覺,並和別人分享感受,這樣害怕跟擔心就會慢慢消失嘍!──李宥呈(小學二年級)   我跟梅伊還有希希一樣,曾經擔心不認識大家所以害怕上學,因為沒人可以陪我上廁所。但現在我想要告訴她們,其實學校不可怕,而且我交到好多好朋友。──高弘萱(小學三年級)   沒想到老師也會不想上學,我以為只有我和梅伊不想,真好笑!因為我常因不專心怕被罵,所以一開始不想上學,但上學後才發現學到新東西超好玩。──高弘毅(小學五年級)   大朋友篇   這本書非常適合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的教室。對於那些面臨孩子開始上學會害

羞或緊張的父母來說,本書也是很棒的選擇。這是一個所有孩子都能理解的故事,也是給正準備上學及剛開始上學的孩子閱讀的最佳繪本。──伊麗莎白.坎貝爾(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   本來對上幼兒園感到焦慮的孫女非常喜歡這本書。她一直反覆閱讀,並拿到學校介紹給老師,而且念給同學聽。──刷子爺爺(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   我很喜歡這本書!作者透過柔和的畫面及對話,撫慰了孩子面對第一天上學的恐懼和焦慮。 鄭重推薦給大家!──MP(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   面對新環境,無論大人或小孩都會感到緊張和焦慮。尤其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的緊張和焦慮情緒既陌生又沒安全感,因此在這樣的時候閱讀這本書,將會是很棒

的引導。──說說看(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   以不想上學為主題的書繁多,但這本書提供了更實際與特別的解決方案,值得跟孩子一起來討論與思考。──膠水先生(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   作者簡介 凱特.貝魯比   她出生在一個充滿牛隻的美國小鎮,從小就嚮往成為一位畫家。她在芝加哥藝術學院拿到藝術創作的學位後,再到巴黎學習,從事過保母、稅務員、街頭畫家和書店銷售員的工作。現在她和先生,以及女兒住在美國西北部奧勒岡州的城市波特蘭。   美國《出版者周刊》稱凱特在2016年春天「展翅飛翔」,至今她已經出版了五本圖畫書。她的作品獲得了《出版者周刊》和《學校圖書館學報》的星號書評,並被多個單

位如芝加哥圖書館、學校圖書館等列入「最佳書籍」的書單。   她的第一本作品《漢娜與甜心》(Hannah and Sugar)受到美國聯合童書中心所頒發「夏洛特.佐羅托獎」(Charlotte Zolotow Award)的高度肯定,並榮獲英國「克勞斯.佛魯格圖畫書獎」(Klaus flugge Prize),以及美國「瑪利安.韋納特.李吉威獎」(Marion Vannett Ridgway Award)和「俄勒岡兒童文學獎」(Oregon Book Award for Childre’s Literature)。《梅伊第一天上學》是她最新的作品,亦榮獲「俄勒岡兒童文學獎」。 譯者簡介 鄭

如瑤   畢業於英國新堡大學(University of Newcastle upon Tyne)博物館研究所。現任小熊出版總編輯,編輯過許多童書;翻譯作品有《好奇孩子的生活大發現》、《一輛名叫大漢的推土機》、《卡車小藍出發嘍!》、《妞妞會認路》、《到處都是車》、《我好壞好壞》、《森林裡的禮貌運動》等圖畫書。   編輯小語   對很多即將到新環境開始新生活的幼兒園新生、小一新生或轉學生來說,第一天上學往往是恐懼大於興奮,要如何幫助他們跨出這樣的一步,透過繪本來引導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故事中的主角梅伊,因為想像了許多上學的「壞處」,而跑到樹上躲避。沒想到除了自己之外,還有同學希希

和珍珠老師也都陸續加入了她的不上學小組。當大家把心中的恐懼對彼此訴說後,不但獲得壓力的釋放,還收穫了彼此對自己的肯定。   希望孩子們在閱讀過這本繪本後能夠理解,對未知生活的恐懼不是只有自己有,其他同學也會有,甚至是看起來掌握一切的老師也有唷!但是只要大家互相幫助與體諒,這樣的恐懼和擔憂很快就會消失,迎接他們的,會是充滿著可能與希望的精采生活呢!  

日治時期台灣文化協會新劇運動系譜(1921-1936)

為了解決小一新生書單的問題,作者白春燕 這樣論述:

日治時期台灣在1920、1930年由知識階級參與演出的「新劇」或「文化劇」,受西方文明刺激產生的新文化運動影響而興起,其發展與台灣社會文化特質及歷史處境息息相關。自從台灣文化協會於1921年倡導新文化運動以來,台灣新劇運動開始發展,直到1937年進入皇民化戲劇時期之前為止。這段期間出現許多新劇社團,多數附屬於文化協會旗幟之下,少數是在最初受文化協會影響而成立,或主事者具文化協會會員身分,性質各異,但皆以戲劇改良及社會改革為目的,都屬於台灣新文化運動中的一環,共同建構台灣文化協會的演劇系譜。過去相關的研究成果已大致確認台灣新劇運動與政治社會運動互為表裡的事實,本論文則進一步從個人與劇團、劇團與

政治社會運動的社會網絡關係出發,辨識劇團的屬性及發展過程,試圖更完整、更細緻地釐清台灣新劇運動的全貌。本論文指出,台灣文化協會演劇系譜起於1921年,結束於1936年。在這個系譜的發軔時期,首先在1922年至1923年有東京台灣青年會的學生戲劇嘗試,接著在1923年冬天出現具組織性的新劇結社,之後全台各地劇團陸續出現。各劇團的成員大多是具有公學校基礎教育的知識階級,具有地緣性、學緣性的關係,在相同的身分階級或政治社會理念下集結而成。劇團之間因成員的交流或派別的合作,使戲劇養分具有支援、傳遞的連續性質。這個系譜裡的劇團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與政治社會運動團體有關的劇團,皆附屬於政治社會運動團

體,受政治力的作用影響。愈左派的劇團,受政治壓制的力道愈強,消失得愈快;左傾程度較弱的劇團,則可以保持較久的戲劇活動。具體而言,新文協派的劇團大部分在1928年官方壓制下停止活動,而民眾黨派的劇團則晚至1931年民眾黨遭解散前後失去舞台。第二類是與政治社會運動團體無關的劇團,其中再依母會附屬團體的有無分為兩類。附屬型劇團以公益募款、社區營造為目的,以戲劇表演為母會團體服務。此類的劇團,不論是附屬型或非附屬型,都不具有政治社會運動色彩,未受到1928年及1931年兩波官方壓制影響,能夠在1930年代持續保有演出能量,直到1936年因戰爭時局變化而自然退場,使台灣文化協會演劇系譜走到終點。此時仍有

一些志在演出的劇團,在1937年轉型為皇民化劇團,戲劇精神與台灣新文化運動背道而馳,已不能納入台灣文化協會演劇系譜之中。從這個系譜可以看出台灣新劇運動是基於政治宣傳而誕生。亦即,台灣新劇運動是一批熱心政治的台灣青年受「新劇」這個新媒體所吸引,將西方現代戲劇的現實批判精神應用於現實中的政治社會運動,以達成思想宣傳的目的所發展出的戲劇運動。台灣文化劇、日本新派劇、中國文明戲的創始期都有這個相同的特點。不過,相較於日本新派劇、中國文明戲經過創始期之後發展出獨自的戲劇形態而進入成熟期,台灣文化劇因殖民政府的取締壓制,戲劇藝術的發展受到干擾中斷,未能發展出完整的戲劇形態,沒有機會進入成熟期。然而,許多不

具有政治色彩的劇團因未受打壓,在1930年代仍保有演出機會,使戲劇養分持續醞釀,甚至到了1940年代皇民化戲劇統制時期,短暫出現了一些出自台灣人之手、具有台灣民族主體意識的寫實主義戲劇。這些戲劇的出現,說明的是1921年以來的台灣新劇運動的道路雖然荊棘滿佈,但已播下足以開花結果的種子。因此,我們從台灣文化協會演劇系譜看出台灣新劇運動的意義是:它以新的載體傳播思想現代性,同時也達到戲劇現代性的傳播作用。也就是,1920、1930年的「新劇」或「文化劇」,是台灣新文化運動除了演講、報紙之外另一項宣傳利器,在政治社會運動發展上升期,發揮了文化啟蒙作用;另一方面,它也達到戲劇現代性的傳播作用,使得因政

治社會運動而興起的新劇,未隨著政治社會運動的衰退而中斷,在政治社會運動發展下降期的1930年代,仍然保有演出能量,使新劇觀念及舞台經驗得到累積與傳承,並且從台灣人的主體性出發,對於戲劇進行再生產,創造了日治時期台灣人獨有的戲劇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