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課外讀物推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小二課外讀物推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儀婷寫的 童話搜神記3:媽祖不見了(十周年紀念版) 和陳欣希柯雅卿周育如陳明蕾游婷雅的 問好問題(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二年級課外書必讀2023年6月-月銷口碑最新推薦 - 淘寶也說明:二年級課外書必讀相關口碑月銷榜推薦來自天貓淘寶海外平臺,更多二年級課外書必讀相關的品牌比較,用戶真實的評價,問答信息可以幫助您儘快選擇,同時新人還有更多專享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四也文化出版公司 和小魯文化所出版 。

輔仁大學 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班 林惠雅所指導 李絜的 繪本中負向情緒與調節之內容分析—以適合學齡前兒童的繪本為例 (2020),提出小二課外讀物推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內容分析、繪本、負向情緒、情緒調節、調節策略。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教育學系碩士班 陸怡琮所指導 郭馥菁的 書談閱讀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影響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書談閱讀教學、閱讀動機、閱讀行為的重點而找出了 小二課外讀物推薦的解答。

最後網站一二年级阅读课外书必读全套10册老师推荐注音版适合小学看的 ...則補充:一二年级阅读课外书必读全套10册老师推荐注音版适合小学看的读儿童读物一年级课外阅读书带拼音书籍1-2小学生语文经典必读书,null.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小二課外讀物推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童話搜神記3:媽祖不見了(十周年紀念版)

為了解決小二課外讀物推薦的問題,作者李儀婷 這樣論述:

媽祖的粉絲集合吧! 暢銷十周年紀念版 發現安靜的力量,找回傾聽的能力 繞境儀式前三天,媽祖竟然不見了! 誰能解開謎團,順利找回媽祖?   媽祖到底犯了什麼錯,竟然被關一百年?   坐完牢之後的媽祖,變得好嘮叨,不但百姓受不了,   就連身邊的千里眼、順風耳也都聽到耳朵快長繭。   還有更慘的,媽祖竟然在繞境儀式前三天不見了!這下該怎麼辦?   千里眼和順風耳焦急萬分,能不能趕在儀式開始之前,解開謎團,順利找到媽祖呢?   此時在一個寧靜的小漁村裡,十歲的小女孩正著急的尋找奶奶,   奶奶叫她「鬧鬧」,因為她是在熱鬧的新年出生,   沒想到「鬧鬧」在海邊遇到一個叫「靜靜」的婆婆,一直跟她嘮

嘮叨叨……   這個俏皮幽默又充滿想像力的故事,不但讓讀者更了解總是安靜傾聽人們祈禱,幫助大家度過難關的媽祖,更體會到當內心煩躁的時候,如何讓自己「安靜」下來,從容聆聽「內心的聲音」,透過觀察,培養出以「傾聽」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書特色   1.    【童話搜神記】唯一介紹台灣傳統民俗文化的橋樑書系列,小學校園班級必備。   2.    不只是充滿想像力的神話,連結台灣土地、耳熟能詳的神明,發展生命的智慧。   3.    圖文幽默逗趣,延伸知識單元豐富,深受小學生喜愛,有效提升獨立閱讀能力。   4.    附注音,大字體,閱讀版面最流暢,很適合學齡前孩子體會親子共讀的樂趣。   5.

    約七千字,附注音,大字體排版   6.    適讀年齡:六歲以上親子共讀,國小中低年級獨立閱讀   7.    主題關鍵字:同理、傾聽、媽祖、台灣傳統民俗   ▍國小校園暢銷十周年紀念版,知識單元趣味再升級   集合啦!媽祖粉絲會    你不知道的10個小祕密   媽祖許願籤            心誠則靈,煩惱通通不見啦   搜神頻道yoyotube     超人氣好幫手大募集   【童話搜神記】系列特色 ●魔法 ●故事 ●力量   閱讀是最珍貴的魔法,讀完六個故事,蒐集六種魔法,得到六種力量,找回六種生命價值   神明是土地的守護者,孩子是未來的傳承者,透過充滿想像力的故事,六

位耳熟能詳的神明,連結土地,帶來智慧,引導孩子發現六個最重要的生命價值:「善良、踏實、傾聽、改過、友愛、自信」。 獲獎紀錄   ★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臺南兒童文學優質本土兒童文學圖書   ★高雄「喜閱網」推薦好書 閱讀推廣、兒童文學名家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許建崑|兒童文學評論者、東海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陳木城|兒童文學作家、前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   蔡淑媖|資深閱讀推廣人、兒童文學工作者

繪本中負向情緒與調節之內容分析—以適合學齡前兒童的繪本為例

為了解決小二課外讀物推薦的問題,作者李絜 這樣論述:

本研究乃針對適合學齡前兒童閱讀的繪本進行負向情緒與調節策略的內容分析。研究者選取教育部的「百本好書送幼兒園」與信誼基金會的「Bookstart閱讀起步走」之《3至6歲必讀的100本好書》兩份書單作為研究樣本,篩選出內容包含情緒事件的故事性繪本共160本,再隨機抽樣出100本繪本進行內容分析,探討負向情緒與調節策略的現況與差異。研究結果如下:(1)負向情緒小類目之出現比例有顯著差異,以生氣、擔憂、恐懼、悲傷多於其他小類目,簡單尷尬、嫉妒、羞恥並未於繪本中出現。(2)負向情緒中類目以基本情緒出現比例顯著多於自我評價情緒,自我意識情緒並未於繪本中出現。(3)調節策略小類目之出現比例有顯著差異,以「

採取行動解決問題」、「忍耐」、「避免思考問題與問題再出現」多於其他小類目。(4)調節策略中類目之出現比例有顯著差異,以「主動解決-情境導向」、「被動接受」多於其他中類目。(5)調節策略大類目以「投入」出現比例顯著多於「轉移」。(6)不同的基本負向情緒在調節策略中類目有顯著差異,生氣、悲傷、恐懼皆以「主動解決-情境與情感導向」多於其他中類目,厭惡則以「逃離與分心」多於其他中類目。(7)不同的基本負向情緒在調節策略大類目皆以「投入」出現比例顯著多於「轉移」。

問好問題(二版)

為了解決小二課外讀物推薦的問題,作者陳欣希柯雅卿周育如陳明蕾游婷雅 這樣論述:

聽聽文本要說什麼,也聽聽讀者想說什麼。 問好問題!帶孩子一起與書對話!     一本專為教師設計的輔助教學參考書,教您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思考!     一群推廣閱讀教學的專業研究者,將透過本書讓讀者了解問好問題對提升閱讀的重要性,以及擬好問題的方法。本書由教科書的內容出發作示範,幫助老師們在教學中透過問問題引領學生思考,對閱讀素材獲得更深層的理解。此外,還在附錄<你還可以這樣做>加上延伸建議,提供繪本、橋梁書、小說等課外讀物的提問小祕招!     問好問題,帶領孩子徜徉在閱讀中,享受閱讀!   本書特色     1. 由閱讀教學的專業研究者撰寫,從教科書

文章貼近教學現場,有系統性地提升孩子閱讀思考能力!   2.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柯華葳指導。 作者簡介   陳欣希     臺灣讀寫教學研究學會創會理事長   教學分享部落格:blog.roodo.com/hsinhsi   柯雅卿     臺灣讀寫教學研究學會理事長   周育如     國立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   陳明蕾     國立清華大學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游婷雅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兼任講師 序:尋找閱讀的樂趣/柯華葳  前言  壹

、觀念篇:好問題,好在哪? 好問題能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好」問題的界定  問好問題如何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貳、教學篇:好問題,怎麼來? 文本分析  故事體分析例  說明文分析例  寫下問題  檢測問題  參、示範篇:好問題,請參考! 小二國語課(一)|柯雅卿 以〈火車快飛〉為例  小二國語課(二)|柯雅卿 以〈小河〉為例  小四國語課|周育如   以〈水滴與大河〉為例 小四健康與體育課|周育如 以〈口腔保衛戰〉為例  小五國語課|陳明蕾 以〈閃亮的山谷〉為例 小五社會課|陳明蕾 以〈臺灣的自然環境〉為例 國中基測文章(一)|游婷雅 以一則春聯的由來為例 國中基測文章(二)|游婷雅

以〈多多鳥的演化與滅絕〉為例 附錄:你還可以這樣做 故事繪本  知識繪本  橋梁書    小說  文史類讀物 參考答案 序文   尋找閱讀的樂趣 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柯華葳     我在圖書館觀察許多學生翻閱圖書,不見其臉上有受到書內容影響的感覺,不論是嘴角微揚或是專注。或許學生手上的書不夠吸引他,但若在眾多書本中都僅僅翻閱,讀不出讓其喜樂或皺眉頭的東西,有點不可思議。因此我推論,學生有看沒有讀,或看了但沒有動腦。本書的目的在透過提問,就是問問題,幫助學生在閱讀中能動腦思考,以嘗到閱讀的樂趣。     老師在課堂上常問學生問題,目的一是集中學生

注意力。目的二是透過問題讓學生知道學習重點所在。目的三是幫助學生思考答案不甚明顯的議題,以提升學習與思考的層次。在閱讀過程中,老師也需要提問。目的一和二的題目老師不陌生。     本書各章以各種例題,幫助老師進一步提出可以幫助學生思考文本中答案不甚明顯的問題,以提升其思考的層次。     閱讀過程中免不了會推論。理論上,推論分為聯想(association)、連結(connection)和邏輯(logic)推論。 聯想是指由一物推出一物或由一事推出一事,如看到猴子想到香蕉即是聯想。連結則是為兩事或兩物間找出關聯,例如:「路上有車禍」、「小張受傷了」,讀者可能會將兩句連結,想到「

小張出車禍了」。至於邏輯推論,好比讀到兩個句子:「臺灣教育制度有很多缺點。」和「臺灣造就了不少人才。」讀者或許會將兩句以因果解釋並加上「但是」,使這個敘述具說服力。這是邏輯推論。     讀者因各自擁有背景知識,閱讀過程中很容易產生聯想和連結。此時,老師要注意學生各種的聯想或連結是否與文本主旨接近。     當學生的聯想或連結 「離題」,需要提醒與提示回到文本中。這也就是本書中強調老師提問前需先熟悉文本和分析文本,把握每一本書或是文章的實質內容。     至於邏輯推論就像李家同教授所說,讀偵探小說要邊讀邊找其中可能的漏洞。甚麼漏洞?就是文字間、情節間不合邏輯的地方。例如

問:     文章中表達的是誰的觀點?是事實或是作者的詮釋?   作者希望我們知道或相信什麼?   有沒有觀點被忽略?有沒有另外觀點需要說出來?   當文章這樣被讀,讀者想說的話自然產生,而閱讀的樂趣之一,與作者對話,也自然產生。     或許老師會皺眉頭,課本內容都教不完了,哪有可能用本書介紹的方法教學生閱讀。這是事實也是國語(國文)課的困境。我們的建議是請老師備課時,可選篇課文進行分析,更可利用寒假和暑假各分析一篇自己喜歡也能深思的文章,當一學期課業較輕鬆時,拿出來與學生分享,包括提問激勵他們去思考。不一定一次全問完,因學生可能有很多討論。我相信一年做個幾次,學

生會學到思考所讀。這才是閱讀。     謝謝本書每一位作者。他們常在各級學校分享閱讀提問,但研習所接觸老師有限,為幫更多老師提出更多好問題,於是產生這本書。請大家不吝指教,做到讀者與作者對話,大家一起因閱讀而進步。   作者後記     「老師們也會沮喪,每次學生表現不好,大家就會說是老師教得不好……事實上,能當上老師,大多是優秀的人。但太優秀的人不適合當老師,因為無法『理解』學生怎麼連那個都不會……在這麼多年接觸老師的經驗中,我對老師的判斷是『老師不是沒有能力教閱讀,也不是沒有意願教,而是不知道原來連那個都需要教。』」這是我每次研習一定會與老師們分享的真心話。  

  老師們的反應也紛紛印證我的看法。陪伴一些閱讀社群探討問好問題這件事時,我看見老師們發亮的眼睛。老師們發現「原來我們能說出這樣的答案是大腦已能快速處理訊息而得來的啊!以前一直認為只要讀過,答案就會出來了。」、「透過分析,看出文章的趣味,更發現自己內隱的觀點。」、「覺得過去的提問較為點狀、發散,現在仔細思索自己要問什麼、怎麼問時,突然發現真的有『鷹架』到學生。」、「連平常沒舉過手、對閱讀興趣缺缺的學生竟然也開始參與了!」     是的,希望學生能主動學習須喚起其動機,而動機常來自於挑戰性和成功感(這可是要在老師的引領下才會有的哦!);同樣地,希望老師們調整教學、培養出具有閱讀素養的學

生,也要能讓老師們有動機──知道這件事如何地重要、了解這件事可以怎麼著手、更重要的是能體會到這件事對自己也有意義。     希望這本書,能讓更多老師知道問好問題這件事;希望這本書,能補足我們在單場演講無法深入解析的部分;希望這本書,能代替時間不多、人力有限的我們陪伴每一個閱讀社群;最後,更希望這本書,能讓師生在「教」、「學」時都有挑戰性和成功感,不僅培養了閱讀能力也能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欣希     直接告訴孩子答案在哪裡和問孩子問題讓孩子自己去找答案,哪一種較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哪一種較能讓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哪一種較能讓孩子學習到找答案的方法?     用

問題引導,讓孩子去思考,找到答案的是孩子,得到成功與快樂的感覺的是孩子。而這份成功、快樂與所習得的方法,不僅讓孩子更樂於閱讀,也更願意勇於去挑戰不熟悉的文本,自行去吸收新知,解決問題。而且這習得的方法,既可應用在閱讀理解領域,還可應用到各個學科與日常生活中。     希望這本書的出版,能讓大家理解問好問題的重要,以及學習如何問好問題;而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希望大家不管什麼時候,都能用問問題的方式去幫助孩子釐清他們的困惑,用問問題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更能用開放的態度與孩子做討論。   雅卿     這些年我做了些兒童心智發展的研究,發現「母親言談品質」是影響孩子思考學習最

關鍵的變項。   問題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能提供高品質言談的母親。   這些孩子怎麼辦呢?     臺灣的國民教育普及率是九成九,也就是說,在臺灣的每個孩子中,不管家庭背景如何,不管父母親教育程度如何,當他進入學校,至少他將擁有九年的時光,有受過完整專業培訓的老師可以教導他。當然,前提是老師的教學品質要夠好。     《問好問題》這本書的初衷也就在此:孩子不能選擇父母,但他可以有好老師!     我最近正在做學童的閱讀理解教學,當聽到低社經的孩子從能力相較為弱、本身很沉默到答出很棒的答案,真的當場都要掉淚。閱讀能力攸關孩子一生的學習發展,當老師用心問、高期待、

多鼓勵,孩子的閱讀思考就出來了。     謹將這本書獻給每位老師,願大家都能用好問題啟發孩子的思考,用老師的愛滋養孩子的生命。   育如     有天,孩子很高興地回來和我分享,他們說:「媽媽,你知道嗎,課本上說,現在不是九大行星了,標準答案是八大行星。」我問他們是哪一個行星不見了?為什麼它從原本的答案裡拿掉呢?兩個孩子異口同聲的說:「不知道呢,老師只叫我們背起來。」     於是我的心裡會想,我們的孩子,可不可以不只是像Google 一樣能倒出標準答案?我們的孩子能不能在讀到新的資訊(例如只剩八大行星) 時,能進一步思考比較,為什麼新的答案和舊的答案不同?一定

是可以的,只要我們在告訴他們把新的答案背起來的時候,也問問孩子,那新的答案和舊的答案差在哪(差在冥王星)?是什麼原因讓科學家要修正答案(可能的原因是太陽的引力已經拉不住冥王星了)?     小小的提問,真的可以讓孩子們的閱讀視野更加開闊,深願這本書,能讓更多的孩子有更廣闊的閱讀視野。   明蕾     對多數學齡兒童而言,閱讀,不是一件什麼了不起的事情!但是,閱讀過後能夠消化吸收、注入自己的想法,然後表達出來,就會成為了不起的孩子。     我接觸過一些國中生,看著他們在課餘拿著小說、漫畫邊走邊看。對他們而言,閱讀課外書的時候,好像就能暫時離開壓力沉重的世界,躲

進自己隱密的想像空間中。但是,每當我問這些孩子:「這本書在說什麼?」幾乎每個孩子都是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我以為我的問法不好,於是我再問:「說個精采的片段來聽聽就好。」結果一樣問不出東西。「嗯……就是……一個女的和一個男的……發生了很多事情。」天哪!這不是有說跟沒說一樣嗎?我又問:「如果你覺得這本書好看,然後你要推薦同學看,你會怎麼說?」這下子孩子似乎都懂了我的問題,他們都很有自信地回答我:「就跟同學說:『同學!這本書很好看喔!』」     我個人很幸運地,身旁有個良師益友,三不五時就會「說書」給我聽。他就是柯華葳老師。柯老師「說書」的功力非常驚人,每次都能從一本厚厚的書中挑出幾

個重點、幾個精采片段娓娓道來。然後就會讓我忍不住把那本書買回家看仔細。我認為,周遭有人可以分享閱讀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如果我們在閱讀一小段篇章之後,都能夠自然地在腦中整理出架構,相信,在我們需要表達的時候,會更言之有物。同樣地,當良師、益友問一個「好問題」、提出另一個「觀點」、用不同的「角度」闡釋時,絕對可以幫助我們從繁瑣的細節中,整理出主軸架構,達成更有深度的理解,並幫助我們將消化過的內容加以記憶。     最後,讓我們一起「享受吧!閱讀」(Read Pray Love)。 婷雅 前言 本章先敘述「問問題」在語言溝通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引領讀者思索何謂「問問題」,進而解釋在「提

升學生閱讀理解」脈絡下所強調的「問問題」功效。最後呈現本書的架構,希望讓讀者對本書有整體感,帶著整體感閱讀每一章節的說明。 一、「問問題」在語言溝通系統中的角色 語言是人與人互動溝通的媒介,問問題只是其中一種形式,如圖1所示。 人與人互動時使用的語言包含:肢體表情語言(例如:遠遠看見朋友走過來,我們會面露喜悅、舉手揮擺,表示「嗨」)、口說語言(例如:口頭交換彼此對某事物的看法),以及書寫語言(例如:寫下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讓他人參考)。我們常交錯運用這三類語言與他人互動。不過,大體而言,當我們能與人面對面互動時,使用的媒介常是以口說語言為主、肢體語言和臉部表情為輔。與書寫語言作一比較,口說語言

的效果較為立即、快速;相反地,藉由書寫語言與人互動溝通,其互動對象常是隱形的,可能不在眼前、更可能跨越了不同的時空,其影響力較口說語言來得廣泛。 二、「問問題」的功效 如圖1所示,口說語言可約略分為「直述式」、「命令式」和「問問題」三種,前兩者是肯定句,常以句號(。)作為結束;後者是疑問句,常以問號(?)作為結束(見圖2)。想一想並連連看,假如只能運用「直述式」、「命令式」或「問問題」其中一種語言方式溝通,哪一種的效果較好? 事實上,與人互動的語言方式何者較好並沒有標準的答案,須「視情況而定」。但是,我們往往會發現有時候問問題勝於說一堆,尤其是在教學的情境中。相信,「問問題」對教學與學習的成效

,對老師您並不陌生。然而,在這本書裡面,我們更想與您分享的是──問好問題以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本書架構 除了讓您了解問好問題的重要性(觀念篇),讓您知道擬好問題的方法(教學篇),更希望能讓您看到擬好問題的思考歷程(示範篇),在授課之前做好準備工作,就能在教學中透過問問題引領學生思考閱讀素材而獲得更深層的理解。 

書談閱讀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小二課外讀物推薦的問題,作者郭馥菁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書談閱讀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的閱讀動機及閱讀行為的影響。研究採準實驗研究,以高雄市某國小二個班級的六年級學生為對象,選取其中一班為實驗組,實施為期十週的書談閱讀教學,另一班為對照組,實施自由閱讀。實驗過程中,研究者蒐集兩組學生的「閱讀紀錄表」,以了解學生的借閱次數,實驗前、後,兩組學生皆填答「閱讀動機量表」與「閱讀行為調查表」,並填答回饋問卷,以了解兩組學生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的變化,以及對教學的看法。實驗結束後,研究者也訪談兩組的班級導師,以了解在實驗前、後兩組學生閱讀行為的變化,與兩組導師對於兩組所實施的閱讀教學或活動的看法。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一、接受書談閱讀教學的

國小六年級學童,在閱讀動機的進步分數上顯著優於進行自由閱讀的對照組學生。  二、接受書談閱讀教學的國小六年級學童,在閱讀行為調查表的進步分數與進行自由閱讀的對照組學生沒有顯著差異。  三、接受書談閱讀教學的國小六年級學童,研究者提供之書籍借閱次數優於對照組。  四、班級導師在訪談中表示,實驗組部分學生經過書談閱讀教學的實施後有主動閱讀書談閱讀教學推薦之書籍的閱讀行為出現。  五、實驗組學生在回饋單中表示,對於書談閱讀教學是喜歡的,主要是因為課堂氣氛輕鬆、活潑;喜歡閱讀前推薦書籍的主要原因則是可以藉此得知書籍用途;也喜歡閱讀後的討論書籍,因為研究者鼓勵學生踴躍發言。  六、班級導師認為書談閱讀教

學一週僅安排一節課的時間,在延續班級閱讀風氣上較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