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學貸款申請書第三聯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立屏東大學 國際貿易學系碩士班 劉子年所指導 鄭麗萍的 就學貸款違約因子之研究 -以屏東地區大學生為例 (2018),提出就學貸款申請書第三聯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就學貸款、逾期放款、逾放比率。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吳清山、張國保所指導 王娜玲的 兩岸高等教育卓越政策之比較研究 (2016),提出因為有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卓越政策、創新的重點而找出了 就學貸款申請書第三聯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就學貸款申請書第三聯,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就學貸款違約因子之研究 -以屏東地區大學生為例

為了解決就學貸款申請書第三聯的問題,作者鄭麗萍 這樣論述:

  隨著國內大學日漸增加,大學教育已日漸普及化,人人都以追求高等教育為目的。然而以經濟學的角度而言,讀書相對也是一種高成本的付出,辜且不論畢業後的就業結果如何?在求學的過程,所付出的學費、生活費等都是一筆非常大的支出,並非每個人都負擔的起。為此政府於是在民國65年9月起開辦就學貸款,提供了多數經濟困難學生於就學上不少協助,使其免於輟學之苦。  本研究因近年來就學貸款人數居高不下,逾放比率卻節節增高,本研究樣本母體,係採用屏東地區承辦就學貸款某金融機構之資料,並以105年8月1日起開始還款之學生為研究對象,經實地調閱原始貸款戶之申請書並觀查電腦檔案中借款人的目前資料狀態,截至107年6月底為止

,經刪除極端值和已結清者,最終選取如表4-1有效樣本正常戶2246戶,違約戶754戶,共3000戶做為研究樣本。  實證結果發現16個解釋變數,在利用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實證發現,在篩選出的16個影響就學貸款信用風險的變數中,得知貸款總額(萬元)、貸款利率、學校屬性、依法訴催、授權扣款、學雜費減免、低收入戶及申辦延期等8個解釋變數達 0.01顯著水準,保證人數等1個解釋變數達 0.05顯著水準,其餘解釋變數則不顯著。其中貸款利率與依法訴催等2項變數呈顯著正相關;而貸款總額(萬元)、保證人數、學校屬性、授權扣款、學雜費減免、低收入戶及申辦延期等7項變數呈顯著負相關。本研究所

建立的信用風險評估模型其預測能力尚佳,對於個案銀行就學貸款授信案件應有預警之效果,將可客觀且迅速地偵測出就學貸款申辦戶之信用違約風險, 並期能降低就學貸款的逾放比率以提高授信之品質,及減少銀行呆帳損失以健全銀行之經營,並提供相關政府單位相關政策決定時的參考。

兩岸高等教育卓越政策之比較研究

為了解決就學貸款申請書第三聯的問題,作者王娜玲 這樣論述:

  高等教育與國家競爭力密切相關。本研究旨在探討兩岸高等教育卓越政策差異之處,本研究以兩岸高等教育卓越政策為對象,透過文獻分析與比較研究法,以瞭解兩岸高等教育卓越政策的現況與發展,並分析其相似與差異處。研究結論為:一、兩岸均扶植優質大學追求卓越;臺灣係以「競爭型計畫」獎勵大學,要求「績效責任」,大陸往往「直接指定」具條件之大學,無明確評選指標。二、兩岸高教卓越政策規劃均受政治因素影響;另外,臺灣的大學,對「大學評鑑」影響「競爭型計畫名單」存有疑慮。三、兩岸相關法規均以「創新」為目標,制定卓越政策時,趨向「參與意見模式」發展;惟臺灣由教育部長發布之,大陸則由國家領導人整合並力求目標達成四、兩岸

卓越政策均獎勵大學「特色發展」;但,臺灣側重「學校整體建設」、「頂尖基礎力」及「優秀相對論」,大陸偏重「重點領域」及「尖端科技」,同步推動「學校整體建設」和「學科建設」。五、大陸建置的「國際人才團隊」陣容堅強;臺灣的「創新教學」別樹一幟。六、大陸的新政策採「小規模實驗」,修正調整後,再推行全國的模式可供臺灣借鑑。七、大陸以國家層級「創新中心」整合資源的做法可供臺灣效法。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對政府、大學及未來研究之建議,作為後續政策規劃與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