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攤位尺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展覽攤位尺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奇奇.卡東寫的 Eco Design 瓦楞單品家具 和岸本章弘等的 POST-OFFICE辦公空間經濟學:75個提案打造新工作型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021第16屆雲林參展也說明:展覽 期間需注意:. 長600x寬300公分,示意圖如以下圖示:. 上展示;嚴禁上述車輛行駛於展會場地。 九.商品擺設禁止超出「付費使用範圍」之行人走. 十.攤位平面尺寸為: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積木 和漫遊者文化所出版 。

高苑科技大學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研究所 吳村木、李訓谷所指導 蔡承璋的 以FDS數值模擬水膜鐵捲門之熱傳現象 (2017),提出展覽攤位尺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防火鐵捲門、多孔管給水系統、火災動力學模擬。

而第二篇論文亞洲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學系 陳瓊慧、洪祺森所指導 張丞恩的 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之參展策略及品牌形象之個案研究- 以『第八屆廈門文博會』為例 (2016),提出因為有 文化創意產業、參展策略、品牌形象的重點而找出了 展覽攤位尺寸的解答。

最後網站【如何辦展?】3. 選位的六個考量- 展覽活動行銷則補充:假設您的公司攤位大小8 個Booth來看,在前方還有26 家廠商選位順序優先於您,如上圖中灰藍色區塊,待它們選定後才輪到貴公司,整個主走道只剩下邊緣地帶可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展覽攤位尺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Eco Design 瓦楞單品家具

為了解決展覽攤位尺寸的問題,作者奇奇.卡東 這樣論述:

自己動手完成夢想家具!堅固又環保、實惠兼時尚愛地球的同時擁有品味非凡的居家生活!   堅固、耐用、經濟實惠、容易製作、輕盈,這些都是包裝用瓦楞紙板的特性,同時也是製作穩固、環保又有設計感的家具所需要具備的材料特質。 本書特色   1.清楚的製作步驟圖:引導讀者step by step,完成自己專屬的第一件瓦楞作品。  2.簡單的製作方法,輕鬆易懂。  3.不需複雜昂貴的工具,完成瓦楞家具不需高昂的成本。  4. 示範9件設計感強烈的家具作品,激發日後自行製作單品家具的獨特靈感。   製作原則再簡單不過了!   首先畫出家具的設計圖,接著剪下數個外型的紙板,藉由橫隔板將它們架組在一起,就完成了一

件瓦楞家具。接下來,你可以任意修飾做好的作品:在表面上貼花裝飾、塗上顏料或是灰漆,任何異想天開、天馬行空的表現形式都可以。   只要遵照步驟來進行,參考書中的模型與照片,照著製作步驟逐一進行,就能完成充滿設計感的歐風瓦楞家具,環保又實惠,愛地球的同時,也擁有品味非凡的居家生活!   用來製作本書作品的瓦楞紙板,全都取自回收的瓦楞紙箱(擋風玻璃、電氣用品、除草機或寢具等等的包裝材料)。由於面積都很大,一片這樣的瓦楞紙就足夠用來製作家具的表面。   數以噸計的瓦楞紙通常都被輕率的丟棄,所以能利用它們再好不過了。再利用是一種有用又有創造性的回收,況且還賦予了這些紙板新生命,但是在製作時,還是要根據家

具的大小來選擇不同的瓦楞紙。   我們最常用的通常是雙層(楞)瓦楞紙,單層(楞)瓦楞紙比較常用來包覆尺寸較小的作品,或是比較不容易接觸到的地方,因為單層瓦楞紙較不牢固,無法用來當作家具的架構。   根據家具的不同,你可以把表面或是基底做成雙層,不然就是用三層(楞)瓦楞紙;要作家具表面的,必須選沒有折痕、挖洞或是明顯商標的瓦楞紙,至於內部用的,就可以選比較不那麼完美的瓦楞紙。   瓦楞紙擺放的方向會影響家具的牢固性。瓦楞紙的楞條必須與地面垂直,也就是楞面要直放。此外,橫隔板也可以讓家具更加堅固。 作者簡介 Kiki‧卡東(Kiki Carton)   資深的櫥窗設計師、平面設計師及展場設計師,目

前是熱愛以瓦楞紙創作的藝術家。   除了曾經舉辦多場個人創作展,作品也頻頻登上《Madame Figaro》、《Elle Deco》、《Paris Match》、《Elle》、《House Decoration》、《Design Trends》等雜誌,法國電視台更曾專訪過她的工作室。   Kiki的個人網站:www.kikicarton.com 譯者簡介 周明佳   巴黎第五大學社會學碩士。   熱愛閱讀,認為書籍跟旅行是開拓視野,與啟發想像力最好的工具。   譯有:《艾蜜莉的日本求生記》、《拉美西斯二世》、《聖血與聖杯之謎》與《時尚頑童》等書。 作者序基本介紹 瓦楞紙 工具及材料製作原理

回力區線椅∕這張時髦的椅子可以隨著外觀(上色、包裝紙、皮紋紙等等)變化而產生不同的風格。在本書中,我們採用了黑色塗料以及天然的竹簾,使椅子呈現一種純淨的禪意。 浪漫典雅彎腳桌∕巧妙地結合了巴洛克樣式與現代的調性,這張彎腳桌可以放在玄關或是餐廳,上面再擺放漂亮的桌燈、小飾品或是放鑰匙、零錢等雜物的盤子。白玫瑰花樣的包裝紙,以及用玫瑰花做的抽屜旋鈕,帶出浪漫主義的氛圍。 方塊沙發∕ 摩登茶几∕這張現代化的茶几真是深藏不露!當然,粗水泥的表現方式完美地隱藏了瓦楞紙板的本色。側邊的凹槽設計,加上雜誌收納區的純淨線條,讓整張桌子產生了完美的整體感。 長頸鹿收納櫃∕這是個會讓小朋友很開心的櫥櫃,不僅造型活

靈活現,而且有許多抽屜,甚至連脖子都變成了書架。這隻長頸鹿能夠將屋子裡許多東西都收納進來,至於顏色,更是不分男孩、女孩都會喜歡。你會發現,長頸鹿淘氣的眼睛後頭也別有洞天! 各色小圓凳∕這些跟長頸鹿櫥櫃很搭調的小圓凳,非常容易製作,就算放在家中其它的空間裡,也會是絕佳的座椅。果不想使用合成毛墊,也以選擇用別的坐墊來製作,無論是相同花樣的布料或是有圖案的花布等等,任何樣式都可以! 球體壁櫥∕這個整體呈球型的櫥櫃很適合放在客廳裡,因為通常客廳的家具大多都是長方型或正方型的。它同時具有抽屜和陳列架,不僅能夠收藏物品,也能夠擺放飾品,讓這兩者間達到一種非常完美的平衡。此外,實際收納的抽屜及架子從櫥櫃表面

往內縮,也是比較少見的特色。 天空之下床頭櫃∕在這個有天窗的房間裡,這個兩側配有床頭燈櫃的床頭櫃,恰好符合屋頂下傾的線條。如果空間不足,可以只做床頭櫃的部分,或是只做床頭燈櫃。不管是哪個,家具的尺寸都必須根據床的大小來調整(在這個作品中,床寬140 公分),不過製作的步驟與原則都是一樣的。 舞動的高櫃∕這個高櫃可以擺放在任何一個空間裡,創造出一種獨特的氛圍。五個大小不一的抽屜,對於要收藏不同種類的物品大有幫助,是一種既有設計感又實用的作法。不過,你也可以選擇做成開放式的櫃子,而不是做成抽屜,何況完工的方式(使用的紙、顏料以及旋鈕),才是決定這件家具風格的關鍵! 作者序   我很小的時候就愛上

了創作,於是便很自然地往手工藝發展,這當然就需要處理空間、色彩以及各種材料。   早期的櫥窗設計師身分,讓我得以在各種活動、展覽與沙龍中遊歷數年,之後進一步學習成為平面設計師,投入活動規劃、布置以及裝潢的行列,也在實習時從兩位大師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後來我負責巴黎以及法國東北區各種展覽的構想、執行以及計劃管理,在持續十八年的工作期間,我常常需要直接跟裝潢人員、設計師、細木工以及櫥窗布置專家合作。展覽會場裡的攤位布置工作不僅需要不斷地變化創新,還經常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   我非常高興能在2004 年的復活節遇見工藝創作家艾瑞克.齊佑馬(Eric Guiomar),他是蜂巢法及瓦楞家具橫隔板製

作法的發明者;想當然爾,這些都是我在巴黎學習的收穫。   那個時候的我非常熱愛顏色與形狀,也對運用粗糙的質材很有興趣,而現在則特別喜愛瓦楞紙,我是完全地投入在構思瓦楞家具以及其它裝飾用品的這門藝術裡了。擔任櫥窗設計師時,我能夠運用瓦楞紙為客戶構思作品。用回收的瓦楞紙來創作家具以及飾品,對我來說是很合理且重要的事,因為很多人都對我們的生活環境以及地球的命運感到憂慮,況且,每年都有好幾噸的紙箱被當作垃圾丟棄呢!   在這樣的創作前提下,以家具的外觀而言,我最常使用的是尼泊爾紙。這是很有趣的環保概念,因為這種紙不僅由手工製成,原料更是來自每六至八年就長成的一種灌木─洛克塔(Lokta);另一方面,無

論上色或上漆,我都選用水溶性或不傷害環境的產品。   原則上,我為那些希望擁有獨特家具的客戶創作,讓客戶及其形象能夠藉著這些家具表現出來;我也為關心環保的公司和劇場工作,後者希望的是能輕易搬動且採用回收物資做成的製品;另外,我也為那些喜歡DIY 且希望能夠快快樂樂創作的人開課。我同時也在高中授課,為的是讓學生發掘用來製作裝飾品的技術,事實上,瓦楞紙是很容易被青少年接受的創作材料。   你可以說,這六年來我都在「做自己」(譯注1)。在這個手工藝創作中沒有局限,所有的形狀、所有的風格都有可能。我的工作室就是我的宇宙、我的第二個家。我很歡迎大家來參觀並發掘這個活動的各種面向,讓自己的想像力起飛。 奇

奇.卡東   譯注1:作者的姓氏Carton 同法文的瓦楞紙。

以FDS數值模擬水膜鐵捲門之熱傳現象

為了解決展覽攤位尺寸的問題,作者蔡承璋 這樣論述:

本文是針對具有水膜系統的防火鐵捲門之門牆爐實驗進行FDS電腦數值模擬,探討FDS之模擬實際門牆爐實驗,用以提升水膜防火鐵捲門設計效益的準確性。防火鐵捲門主要是鋼鐵或不鏽鋼等金屬材質為熔點高且不易燃之特性,對火焰有良好的遮焰效能,但熱傳導之特性導致阻熱性不佳,因此無法達到阻熱性之要求。利用多孔管給水系統均勻分布於防火鐵捲門上,以利形成水膜狀態來提供防火鐵捲門之阻熱性能。FDS的模擬結果如下:1.多孔管水膜防火鐵捲門的阻熱結果經FDS電腦模擬結果與實驗結果相符合,以FDS火災動力模擬軟體可以準確模擬防火鐵捲門的實驗減少實驗的次數。2.水膜系統於火災發生時影響逃生避難的分析,須經過反覆與大量的實驗

測試以求取最佳設計數據,利用FDS火災動力模擬軟體輔助實驗測試,能節省大量的成本與資源,提升防火鐵捲門產品設計之效益。3.門牆爐實驗只能取得非曝火面熱傳數據,因此可藉由FDS火災動力模擬工具輔助以探討曝火面之熱傳現象。關鍵字:防火鐵捲門,多孔管給水系統,火災動力學模擬

POST-OFFICE辦公空間經濟學:75個提案打造新工作型態

為了解決展覽攤位尺寸的問題,作者岸本章弘等 這樣論述:

你在上班,還是在坐牢?   隨著衣、食、住各方面的設計逐漸發展進化,接下來便輪到「職」了。我們花了大半輩子工作,現在如此,往後亦是如此。「職」的設計將是這個時代的一大課題。   這本書的目的,便是賦予新時代的工作方式一些設計靈感。——仲隆介(〈工作環境之設計〉《辦公空間經濟學》)   一直以來,所謂「工作」便是坐在辦公桌前做事。然而,隨著資訊網路革命、知識經濟時代來臨,從職務內容、工作方式到公司組織都發生變化,工作本身的目的、意義和可能性,也成了每個人不時捫心自問、試圖找出新答案的課題。   在令人無法喘息的變動與競爭中,每個人的工作都面臨更複雜的挑戰。為了支持想要實現自由且舒適的工作環境的個

人,日本一群建築設計專業人士長期研究辦公型態的演進,交出結合構想與理論的《辦公空間經濟學》。他們認為,要挑戰當前做法愈發不明確的工作,唯有每個工作者展開「職」的設計(Work Design)。   《辦公空間經濟學》結合了建築設計、工業設計、心理學、經濟學、管理學等角度,重新思索工作的型態(style)、空間(space)、工具(tool),整理出75則改造提案,反映出辦公室個性化、機動化、遊戲化、生活化的發展趨勢。每則提案的內容直接以插圖表現,輔以簡潔的解說,其中對工作的豐富想像和幽默感,讓每個人讀來感同身受。   EVERYONE IS A WORK DESIGNER!《辦公空間經濟學》提

醒,我們必須自己發現工作空間,建設工作空間。整頓支援工作品質的「工作環境」,往往是突破工作障礙的關鍵,也將成為比工作更重要的事情。   讓我們改寫辦公空間的既有規則,重新豐富對工作的想像! 作者簡介 岸本章弘 Akihiro Kishimoto   Kokuyo Office研究所主席研究員,《ECIFFO》總編輯,千葉工業大學、京都工藝纖維大學兼任講師。 仲隆介 Ryusuke Naka   京都工藝纖維大學設計經營工學科助教授,並擔任辦公空間學會辦公空間文化論研究部會部會長、日本建築學會辦公空間小委員會主查、日經新辦公空間賞審查員等職務。 中西泰人 Yasuto Nakanishi   

慶應義塾大學環境情報學部助教授。進行有關感性情報處理、實際世界意向介面、行動運算軟體等之研究,並製作空間設計與多媒體藝術作品。 馬場正尊 Masataka Baba   Open A Ltd建築設計事務所創辦人。曾任職著名廣告公司、雜誌編輯與自由撰稿人等,現在擔任設計、執筆、都市計畫諮詢等,著有《R the Transformers∕都市之再利用》(R-book製作委員會、2002年)、《東京R計畫 RE-MAPPING TOKYO》(晶文社、2004年)等。 MIKAN   加茂紀和子、曾我部昌史、竹內昌義、Manuel Tardits等四人與十位工作夥伴所組成之建築設計事務所。   199

5年因獲得「NHK長野放送會館建築設計競技」最優秀賞而設立。   以單戶住宅、托兒所、集體住宅、live house之建築設計為主,亦參與家具、產品、展覽之裝置設計等,範圍十分廣泛。 加茂紀和子 Kiwako Kamo   MIKAN創立人之一,ICS College of Arts助教授 ?田洋平 Yohei Shimada   現任MIKAN主任 曾我部昌史 Masashi Sogabe   MIKAN創立人之一,現任東京藝術大學助教授 竹內昌義 Masayoshi Takeuchi   MIKAN創立人之一,現任東北藝術工科大學助教授 Manuel Tardits   MIKAN創立人

之一,現任ICS College of Arts副校長 譯者簡介 黃友玫   1974年生,畢業於日本愛知縣立藝術大學,主修設計;作品曾獲選為愛知縣長久手町文化之家舞台布幔。   興趣廣泛,熱愛攝影、服裝及飾品設計;酷嗜手工藝,最近沉迷十字繡不可自拔。現為專職翻譯,譯有藝術大師世紀畫廊叢書等。 026 關於本書/馬場正尊 030 工作環境之設計/仲隆介 IDEAS 個人規模 PERSONAL SCALE 046 置身於工作場所/馬場正尊 050 攜帶式辦公桌 054 商務列車 058 商務小餐車/商務車廂 066 閱讀中展示椅 070 半夜加班假寐多功能桌 074 雙層辦公桌 076 圓

形辦公桌 078 伸縮活動邊桌 080 升降式辦公桌 082 掃描功能桌 084 摺疊式會議桌 090 個人專屬馬克杯 094 感應式燈光 096 元氣覺察球 098 長耳朵聆聽器 102 智慧型名片 聚會規模 MEETING SCALE 106 腦力激盪的空間/仲 隆介 110 會議集結椅 114 外出會議袋 118 構想收集桌 122 會議發言棍 124 開闔式鍋蓋擴大版 126 任意高度會議椅 130 環抱著岩石開會 134 動物音響椅 136 水族箱會議桌 142 啵啵作響的會議桌 144 料理會議 150 泡腳會議 154 氛圍反映會議室 156 活動日誌會議室 158 數位影音大雜

燴 樓層規模 FLOOR SCALE 162 聚集的空間,表述的空間/岸本章弘 166 吸引力櫃檯 172 移動式咖啡吧 174 會面塗鴉板 178 熱飲區 182 白板廁所 186 便利貼紙牆 190 24小時白板 192 板擦/坐墊式白板/塗鴉桌椅 194 大頭針資訊展示板 200 專案屏風 202 工作紀錄 210 足跡顯示地板 212 專案進度鐘 218 配合變動的蝸牛殼 220 蛇行白板 222 凹凸椅凳 建物規模 BUILDING SCALE 230 思考的心境/MIKAN 234 空間轉換系統 238 積木空間 240 垂直伸縮空間 242 超立體辦公空間 244 明與暗 246

 高低樓層 250 轉動的樓層 252 階梯上的資訊 260 多功能牆面 262 辦公.運動合一巨蛋 266 老闆吊車 268 水族箱立面 270 膠囊辦公室 274 辦公室購物街 276 立體停車.辦公室 278 無所不在辦公室 280 交通連結點 不限規模 SCALELESS 286 Less is More/中西泰人 290 會議卡車/租賃式辦公車 294 路邊辦公筒/閒話白板/長椅護欄/辦公ATM 296 照明椅/公園會議/搖籃鞦韆/路邊辦公攤 298 備忘杯墊/玻璃辦公桌 302 時空管理機 306 主事者偵測儀 308 桌面集結中心 310 尺寸的力量 312

辦公攤位停車場 318 失敗之樹 320 知識循環拍賣 COLUMN 062 001 個人化 086 002 覺察 128 003 地位象徵 138 004 馬斯洛的實驗 146 005 人都喜歡吃 152 006 靈感觸發 170 007 吸引作用 198 008 關聯脈絡 206 009 視覺化 214 010 一起改造辦公空間吧 226 011 互動交流 254 012 約定俗成的辦公空間 258 013 緩衝空間 272 014 辦公空間的設計與都市計畫 282 015 建築形式類推法 314 016 軌跡 322 017 扁平組織 328 【年

表】辦公空間之變遷 338 執筆者略歷 工作環境之設計 仲隆介工作品質與時間分配如果可能,我想提升自己的工作品質,因為它耗費我人生的許多寶貴時間;但我又不能茍同這世間蔓延的「追求效率」的工作型態,這到底是為什麼?想提升工作品質的欲望,在個人和組織雙方面都根深蒂固地存在著;但是同一個欲望對個人來說是指「自我實現」,對組織來說是「追求生產性」,理由大大不同。當然商務世界也就是組織所推動的「追求效率」的工作型態,並不一定會帶來個人所追求的人生。這種組織與個人間價值觀的差異,使得工作者有「把工作做完」的傾向,而不是「完成工作」。在這裏我要稍微討論一下「追求效率」的工作型態背後的時間感覺。根據專門

研究「勞動」的哲學家今村仁司氏的論證 ,現在我們所熟悉的時間感覺,是近代才有的產物。古人所理解的時間是「圓環時間」,創造出人類勞動的節奏;像一天或四季不斷循環,時間也是循環的。農業時代的人們,所擁有的時間感覺就是這種「圓環時間」。隨著近代化的過程,「圓環時間」也變成了「直線時間」,價值觀也轉變成往前進的一直線,產生了「趕快」的概念,由速度決定一切。從重複同樣的事到往前進的直線型時間感覺,一但習慣之後,自然對直線的盡頭、也就是未來產生關心。這種未來意識,使得舊不如新,結果便是產生預測未來、計畫未來的價值觀,包括現今我們所熟悉的追求效率、未來志向、企劃型價值觀等等。原來,現代的我們對工作的價值觀,

和這個直線型的時間感覺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而許多人會排斥效率至上的工作方式,就是因為長期以來圓環時間已在我們的DNA裡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它在反抗初生不久的直線時間。隨著少子化與高齡化的社會變遷,造成勞動人口的減少,甚至出現被稱為「NEET族」(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不願有固定工作的年輕人,形成新的社會問題。雖然將多種年輕人問題都以「NEET族」一概而論的方式稍嫌淺薄,這暫且不談,到底從何時開始「勞動」變成理所當然的事?若不工作就被冠上遊手好閒的臭名,又是何時開始的呢?實際上,僅僅是近代的一百多年而已;從人類漫長的歷史來看,是最近才發

生的事。在這之前,只有當想做的時候、有必要的時候,才做必要的工作,我覺得這樣就夠了。即便如此,雖然僅是短暫的一百多年,時代的變遷竟然扭轉了我們的觀念,像緊箍咒一樣束縛我們。在強調往前進的直線型時間感覺當中,「休息」似乎是一種負面的價值;只能容許為了往前進的休息,沒有未來的休息都不被允許。「什麼都不做,怎樣也贏不過有工作」──我們對工作的價值觀,竟是建立在短短一百多年歷史的直線時間上,是否該檢討我們受它支配得太過?畢竟現在已經不是一直線往前進般的單純時代,應該從現在開始就開始思考,心無旁騖地、直直往前衝到臨界點時可能會產生哪些現象。為了避免誤解,我在這裡要補充一點,我並不是要將懶惰正當化,而是呼

籲不要因為重視前進而犧牲了工作品質。我認為重視時間,不如重視工作質量。某位有名的建築師曾說:「我設計的建築品質低落時,預算不夠不能成為理由,但時間不夠絕對是理由。」希望有朝一日,踏實地享受工作並創造高品質工作,能成為新的社會結構。日本有位代表性建築家名叫林昌二,他曾說要用未來的一百年,重新挽回近代化的一百年。我不反對他的意見,我很贊成這樣的想法,問題是要怎麼挽回。與其和直線時間所創造的工作價值觀反方向地往回走,不如參考德勒茲 的理論,分散各個方向發展來得有效。我也不是說要全盤否定直線時間所創造的工作價值觀,而是一點一點地偏離,往各種方向輕鬆發展比較有意思。這麼說下來有點抽象,重點在於為了改變只

重視效率的現狀,個人可採取自己喜歡的方式工作;重視每個人多樣性的作法,創造屬於自己的工作方式很重要。在重視效率的結構中被迫工作,慢慢把目標轉換成照自己的方式創造高品質工作,相信將可以孕育出嶄新且豐富的價值觀與社會結構。

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之參展策略及品牌形象之個案研究- 以『第八屆廈門文博會』為例

為了解決展覽攤位尺寸的問題,作者張丞恩 這樣論述:

臺灣是一個貿易導向的國家,加上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規模普遍偏微小型,所以藉由 參與國際展覽及市場行銷,能打開國際通路並拓展國際市場的經驗值。既然參展對於臺 灣文化創意產業有其重要性,如何擬定參展策略便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由於「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近年來的迅速發展,已成兩岸文 化產業合作對接第一平台,也是最大規模由臺灣文創企業來參展的綜合性文創展會。故 此本研究選取「第八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做為個案分析之對象, 探討參加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之參展策略,以及運用品牌形象之行銷手法來參加文化創 意產業博覽會之關聯性。本研究基於周錫洋、李銘芳(2009)所整理參展行策

略之三角關係:包含「參展策 略分析」、「參展策略選擇」和「參展策略實施」,以及將「品牌形象策略」導入參展策 略中。並針對廈門文博會之「文創啟航,台中飛航」展區的九家業者進行觀察,進而瞭 解參展策略與實際參與文化創意博覽會之情況。經過個案分析與討論,使用「參展策略分析」中 5W2H,之方法,以及「參展策略 選擇」時運用選擇展覽之六大評估要件,能有效幫助參展者對參展策略有一個全面的藍 圖,並聚焦符合參展者所需展覽。在「參展策略的實施」中發現,無論展覽的選擇,或 是展前企劃作業、展位的選擇、攤位的設計、展品的運輸等,都是取決於經費的多寡, 因此編列預算時就更加重要。另外,藉由將 Park, Jawo

rski and Macinnis(1986)提出之 「品牌形象概念」導入參展策略實施中,也就是運用在主視覺的設計上,發現其發揮之 功效比預期的大。當參展者能有一個明確的參展策略、會使參展的效益提到最高,並符合參展真正的 實質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