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宰作業準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屠宰作業準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義川寫的 餐飲法規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中華民國41年9月起編號)也說明:案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函,為修正「屠宰作業準則」部分條文,. 請查照案。 ... 十三、屠宰作業線上之家畜禽屠體及內臟,應有適當之區隔,或有妥善之置放設.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食品科學系 蕭心怡所指導 陳家耀的 空腸彎曲桿菌在雞肉產品加工過程中的交叉污染及抗菌物質對其之抑制效果 (2020),提出屠宰作業準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空腸彎曲桿菌、交叉感染、抗菌效率、風險評估。

而第二篇論文大仁科技大學 環境與職業安全衛生系環境管理碩士班 曾麗荷所指導 邱詠懿的 家禽屠宰作業人員肌肉骨骼不適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肌肉骨骼不適、家禽屠宰業、北歐肌肉骨骼傷害問卷、關鍵指標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屠宰作業準則的解答。

最後網站南投縣政府105年度禽畜人道屠宰暨運送作業講習會 - tnews.cc則補充:南投縣政府105年度禽畜人道屠宰暨運送作業講習會記者林凌霄/南投報導「農委 ... 動物保護法」,並於94年公佈「動物運送管理辦法」,97年公佈「畜禽人道屠宰準則」期以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屠宰作業準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餐飲法規

為了解決屠宰作業準則的問題,作者李義川 這樣論述:

  餐飲業的業者經常以為供應的只是食品,但是以餐飲法規的角度檢視,如有不察可能會遭到判刑、坐牢或處以千萬元以上的處分,因此從事餐飲業必須瞭解與食品衛生管理相關之法律規範。在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的社會中,一般民眾瞭解餐飲法規,不只能保障自身的權益,也能促進餐飲業者提供更完善的服務品質。   本書以最新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為主軸,逐步說明食品衛生管理、食品添加物、食品業者衛生管理、食品標示及廣告管理、查核管制與違規罰則等基本概念及相關規範,並輔以實際案例進行探討,期盼藉由深入淺出之書寫方式,讓讀者能夠盡速瞭解餐飲業組織之運作、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之精髓。

空腸彎曲桿菌在雞肉產品加工過程中的交叉污染及抗菌物質對其之抑制效果

為了解決屠宰作業準則的問題,作者陳家耀 這樣論述:

Campylobacter spp. 已被公認為近世紀以來最常引起腸胃炎之人畜共通病原菌,屬於食源性病原體。近年來,隨著食品加工之需求的增長,使食品工業操作衛生的重要性大為提高,尤其是加工分切階段、透過與被污染的食品接觸的器材道具,容易發生交叉污染現象。本研究之目的擬以禽肉分切場之作業流程中不同溫度之下所發生交叉污染的機率,及探討乳酸菌片球菌素和香辛料 (大蒜、生薑、洋蔥) 之抗菌效果,以及與螯合劑 (EDTA) 合併使用之組合對雞肉產品之空腸彎曲桿菌的抗菌效果。實驗中所採用四種不同溫度 (10°C、15°C、20°C、25°C) 以及八種不同情境來模擬交叉污染與各種器具 (手套、刀子、砧板

以及解凍水) 之接觸。此外,探討溫度和各種器具材質對空腸彎曲桿菌之轉移率的影響。另外抗菌測試不同濃度香辛料之萃取物 (10%、25%、50%、75% 和100%) 與探討產生 pediocin 之乳酸菌 Pediococcus pentosaceus BCRC 14024 對空腸彎曲桿菌之抑菌效果。結果顯示隨著溫度的上升,空腸彎曲桿菌之轉移率也逐漸上升,實驗中最高之轉移率為在25°C從被污染的雞肉轉移到砧板 (29.40%),而相同使用浸泡過受污染的雞屠體之水源持續浸泡未受污染的雞肉在於25°C 也具有相當高之轉移率 (27.50%)。大蒜在100% 的濃度顯示為最佳的抑制結果、其抑菌環為46

.50±3.5 mm,而生薑與洋蔥在最高濃度的抑制效果分別為25.00±0.0 mm與17.00±1.0 mm。產Pediocin之乳酸菌BCRC 14024最適培養時間為42小時,培養溫度為30°C,培養之起始pH值為5,在此培養條件下所產之pediocin對於Campylobacter jejuni具有較佳之抑菌效果。另外,乳酸菌片球菌素若與EDTA合併使用具對C. jejuni之抑菌能力大於單一使用、其抑菌環直徑為 14±0.8 mm。透過風險計算空腸彎曲桿菌之暴露量為0.178 log CFU/6-kg package,最後計算出消費者在收到本案例公司之產品當下,能被驗出該菌在雞肉產

品中之風險值為 0.00814。本篇研究說明雞肉在加工過程中存在相當程度的交叉污染以及各種抗菌物質的抑菌效果之研究可為雞肉產品在加工過程中的風險管理策略上提供科學依據。

家禽屠宰作業人員肌肉骨骼不適之研究

為了解決屠宰作業準則的問題,作者邱詠懿 這樣論述:

近年來我國職業性肌肉骨骼疾病占勞工保險給付的比率甚高,家禽屠宰業具重複性動作、過度施力及姿勢不良等原因,因此具有較高的肌肉骨骼不適盛行率。本研究採取橫斷式研究,分析家禽屠宰業從業人員肌肉骨骼不適(MSDs) 之部位及盛行率並探討相關因子。本研究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個人資料調查;第二部分為北歐肌肉骨骼傷害問卷 (NMQ),第三部份為作業區域環境與特性調查,第四部分採用關鍵指標法 (KIM) 配合現場作業錄影與觀察進行MSDs風險評估。研究結果顯示,肌肉骨骼不適之盛行率達69% (144人/209人),外籍勞工顯著高於本籍勞工、BMI愈高則MSDs顯著較高、女性高於男性,部位盛行率

以右手/手腕最高 (32%),其次為右肩 (30%),再其次為左手/手腕 (29%)。家禽屠宰人員NMQ問卷分數與KIM 檢核分數有顯著相關(r = 0.834)。在屠宰流程部分,共有37個工作項目,由於同一部門在一天中有多個工作項目,因此以SEG (similar exposure group, SEG) 的概念將37個工作項目分為七個SEG,以KIM風險評估結果發現5群SEG風險等級為第三級,為中高負荷,建議應進行工作改善;2群SEG為第四級,屬於高負荷,應進行工作改善。37個工作項目中屠體拔毛及刮洗鴨腱風險最高,達到第四級,高重複性動作、過度施力及低溫是職業危害因子。建議該家禽屠宰業應針

對高風險之工作項目進行改善,以降低因職業引起的肌肉骨骼不適症狀。關鍵字:肌肉骨骼不適、家禽屠宰業、北歐肌肉骨骼傷害問卷、關鍵指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