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會員大會出席人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另外網站組織章程- 關於公會 - 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也說明:前項分區選舉辦法,應提經理事會通過,報請主管機關核備後實施。 第二十六條會員大會之決議以會員過半數之出席,出席人數較多數之同意行之,但下列各款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于俊傑所指導 徐國淦的 科技發展下傳統媒體的組織變革與勞資關係:以《聯合報》系為例 (2020),提出工會會員大會出席人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組織變革、勞資關係、關鍵績效指標。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郭玲惠所指導 黃郁淳的 工會罷工決議及其程序法律問題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勞動三法、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4條第1項、罷工權、工會、職業工會、工會決議、罷工投票、工會會員、入會、退會、停權、除名的重點而找出了 工會會員大會出席人數的解答。

最後網站申請籌組社會團體範例手冊 - 南投縣政府則補充:案由:審定會員名冊案。 說明:. (一)、審定會員資格,以確定成立大會應出席人數。 (二)、審定通過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工會會員大會出席人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科技發展下傳統媒體的組織變革與勞資關係:以《聯合報》系為例

為了解決工會會員大會出席人數的問題,作者徐國淦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探討傳統平面媒體《聯合報》系,在面臨數位匯流挑戰時,如何因應市場結構改變,找出組織變革策略與行為,以及勞資雙方如何兼顧經營績效管理與保障勞工權益下執行協商。研究問題如下:(一)數位匯流下,傳統報業組織領導者,在報業媒體的轉型變革中扮演的角色為何?在解構與再建構的組織變革中,其態度與決策產生的影響為何?(二)數位匯流下,《聯合報》系在改變與再建構的組織變革中,推動那些重要的組織改造?(三)數位匯流下,《聯合報》系在解構與再建構的組織變革中,產生的勞資爭議為何?勞資協商的歷程與結果為何?研究發現如下:(一)《聯合報》系領導人與管理階層廣邀學者專家進行結構變化的盤點,透過內部刊物交流,讓

員工了解傳統紙媒面臨數位匯流之困境與機會;同時擘畫轉型變革目標、策略與手段,並對內容與人力提出重整因應。另外,透過願景溝通,讓員工了解未來的願景與方向。啟動不同階段教育訓練,進行員工職能與態度的轉化;並適時宣導成效,建立信心,化解抗拒。(二)因應數位匯流的組織變革,報系從1990年起,實施不同階段的優退、優離人事精實政策。報系在1980年代榮景時期,受雇人員高達5千多人,到了2020年底剩1,386人,減縮達2.7倍強。(三)2002年報系開始倡議改革薪級制度,並於2008年推動KPI績效管理,2011實施薪幅制,跳脫既有薪級制度,將同仁職務貢獻與薪資緊密結合,讓薪資結構更趨合理與彈性化,以強

化報系整體競爭力。(四)報系執行變革中,工會組織居中協商談判,推動團體協約簽訂、「久任年金」協議、薪幅制團體協約等。工會更適時反應有關KPI績效管理執行問題、考績爭議事件及記者工作負荷過重等等,力保員工在組織變革中的勞動權益。

工會罷工決議及其程序法律問題之研究

為了解決工會會員大會出席人數的問題,作者黃郁淳 這樣論述:

查閱勞資爭議處理法、工會法及團體協約法等勞動三法法典,就勞工勞資爭議之最後手段—罷工,僅有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3條至第56條等規定,著墨甚少。僅規範發動罷工之前置程序、罷工法定開啟方法及罷工進行中手段劃設正當性之界限。故就一場完整之罷工言,未設有完整之罷工流程,以致勞資實務操作上,衍伸諸多紛爭。首先,欲建構罷工模型須探求適法之勞資當事人為何,資方為雇主係無庸置疑,勞方則有罷工權利應歸屬勞工個人或工會之爭議。惟因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4條第1項將工會明文為主體,且本文認為此爭議必須依循罷工所欲達成之目的出發,故確立合法之罷工當事人為工會。後並更進一步確認前開工會之範圍是否及於所有之工會,即是否所有類

型之工會皆得合法發動罷工之問題。其次,確認罷工之歸屬及行使之權利皆屬工會後,因工會係會議體之結構,延伸出工會如何作成意思表示之問題。而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4條第1項僅就發動罷工之決議設有規範。然不單開啟罷工須做成決議,所有相關於罷工之決定亦因工會非自然人而均須以作成決議之方式形成系爭法人之意思表示始為合法。然我國罷工法制並未就相關決議事項作出法定規範,本文認為於罷工進行中之各項工會意思表示將因事務性質、是否影響罷工之成敗、是否影響工會之存續等有不同之重要性。故應將工會決議之門檻設立最低要求,本文試提出之。最末,建置各項工會罷工意思表示形成之門檻後,應探討者為工會決議之效力。若違反工會決議,對外應

爭執系爭罷工之合法性及效力,對內則應探討工會與會員間之權利義務關係。前者,討論工會決議之形式及實質之合法性要件;後者,討論工會權力對於會員規制力之範圍。綜上,觀察105年至108年間三起航空運輸業之勞資爭議事件,本文嘗試以法律解釋填補缺漏,試圖提出罷工模型,希冀結合學說與實務,以達修法前完善罷工法制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