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幣值換算美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年代幣值換算美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文正寫的 人民幣非霸不可 和威廉.卡魯許.賴瑞.史羅曼的 胡迪尼的秘密世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匯率及幣值換算. 台灣銀行牌告匯率也說明:人民幣(CNY) - 歷史匯率- 玉山銀行歷史匯率提供您美金、日幣、人民幣等15種. ... 物價飛漲、薪水不漲的年代,想要存錢但銀行存款利率又低的可憐,這時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訊 和木馬文化所出版 。

最後網站經濟指標三貨幣升貶,該怎麼計算漲跌幅? - MoneyDJ理財網則補充:和前幾年歐元大漲年代相比,目前歐元已經貶值不少。舉例來看,2008年7月,歐元兌美元匯率最高達1.6039,當時台幣匯率為30.59,換算下來歐元兌新台幣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年代幣值換算美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人民幣非霸不可

為了解決年代幣值換算美金的問題,作者陳文正 這樣論述:

  美元夢   時序就在本書即將截稿前,2012年4月1日,也就是在愚人節的那天,美國史上彩金最高的大樂透-大百萬Mega Millions,彩金高達6.4億美元揭曉了。據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報導,至少有馬里蘭州、伊利諾州和堪薩斯州的3名幸運兒,將平分此美國史上最高額樂透彩金,若三人平分彩金,每人稅前可分得約2億1,300萬美元(約新台幣62億8,700萬元)。連槓兩個月頭彩,累積到相當於新台幣192億,創美國歷史新高。大百萬樂透發行一美元一注樂透彩,範圍涵蓋美國42個州以及華盛頓特區。雖說買愈多、中獎機會愈大,但是一億七千六百萬分之一的中獎率,比被閃電打到,還要低了五十倍。即使這中獎機率比

被閃電打中還要低,照樣讓全美瘋狂,甚至吸引了全球的羨慕目光。   開獎這兩天在電視上看到全美國各地大排長龍,就是要買大百萬樂透彩,長長的人龍裡每個人都滿懷期待,洋溢著財富夢想。不過美國的一個律師說,他買樂透,不是為了賭中獎的實際機率,而是替自己買幾天的白日夢,光是想想假使中獎,要怎麼享受接下來的人生,就樂趣無窮。這麼多的錢如果換成一元美金面額的鈔票,疊起來的高度竟然相當於6座聖母峰,難怪全美的民眾都做起了發財夢。若此中獎幸運兒可以拿到6.4億美元的話,已經有美國媒體CNN開始幫民眾計算,要是中了頭彩該怎麼花?他可以買14座紐約帝國大廈住戶、買下造價1.33億美元的F-22戰機,一次買下4架還有

找,或者是瑞士蘇黎世的湖畔豪宅,或2架波音787夢幻飛機,或者是米蘭足球隊,也可以買下金鶯棒球隊,不過林書豪曾效力的尼克隊要價7.8億美元,若是幸運地中了樂透至少也能買下2/3的尼克隊。   美國大百萬樂透在國內外媒體不斷的報導,同時都巧妙地引用了實際商品的換算,頓時就能夠讓人印象深刻茅塞頓開。這筆超級大額的彩金,對於一般民眾來說那就是意外之財(Windfall),在台灣比較通俗的說法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這樣的一次性的意外之財,也是一種「暴利」的形式。無論說這是意外之財,或說是任何形式的暴利,美元的發財夢想是如此的吸引大家的目光,就是因為美元是全球通行無阻的真實貨幣,任何人都可以用美元來換

取全球實際的商品或勞務。事實上,美元的實際價值,大家都已經在腦海中具體化了。   美元的財富夢深植人心,這樣的印象根深柢固地在我們每天的生活當中。說到美元財富的最具體化象徵,當今大家最為耳熟能詳的美國著名財經媒體雜誌—富比世(Forbes)可說是當之無愧了。這份雙周刊雜誌最令人注目焦點就是在於定期發布全球企業財富名單,以及全球億萬富翁名單了。富比世雜誌總編輯史迪夫.富比世毫不諱言地指出該雜誌的名言,稱之為:資本主義的工具(The Capitalist Tool)。可以肯定的是,史迪夫.富比世把自己比作為希臘神話中的米達斯國王(the King Midas)擁有來自酒神戴歐尼修斯(Dionysu

s)賦與他點石成金術。米達斯國王可以將他接觸的任何東西都變成黃金。   而在史迪夫.富比世的筆下任何企業、個人、商品或服務,都可以貼上美元標籤、訂價,甚至於預測未來財富趨勢。其中,最吸睛的名單肯定就是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了。《富比世》雜誌於2011年3月10號發布了2011年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這些排行榜內的富豪們幾乎都是大家津津樂道耳熟能詳的名人,例如墨西哥電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埃盧以740億美元資產蟬聯首富寶座,美國的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分列二三位。在兩岸三地華人中,長江實業的李嘉誠資產260億美元位列香港首富,名列全球第十一。百度的李彥宏以94億美元(618億人民幣)成為中國大陸首富

,名列全球第九十五。宏達電的王雪紅與陳文琦夫婦資產68億美元為台灣首富,全球第一百四十三。對於他們這樣的美元財富的累積,只能說是嘆為觀止了。   除了全球的富豪排名外,更令人目不暇給的就是林來瘋奇蹟了。2012年2月全球突然颳起了「林來瘋」效應,也就是在於林書豪口中的「奇蹟」持續發生,每天的發燒話題不斷,成為全美甚至全球媒體的追逐焦點。這位「哈佛小子」除了占據美國各大體育新聞頭條版面外,連一些原本屬性不太相關的媒體,也紛紛爭相報導,知名商業雜誌《富比世》就對過去2月的「林氏效應」做了「品牌估值」,稱他是世界上成長最快、價值1,400萬美元的運動品牌。不可思議的是,林書豪兩年前還是個沒沒無聞的板

凳球員,運動生涯隨著林來瘋的奇蹟瞬間而起,這樣奇蹟般的故事,富比世仍然可以侃侃而談引用數據,直接就把林書豪貼上美元標籤,待價而沽了。   我們就從這些美元財富的比喻可知,美元代表的不只是財富的象徵,更重要的是他更是代表著美國政府的信用,還有就是全球政府無條件地支撐著美元。因此,美元的強勢國際貨幣的地位遍布全球,無所不在。   大家肯定都有這樣的經驗,我們只要出國旅行,除了攜帶有效的信用卡外,那就必須兌換美元現金或是旅行支票了。甚至就算我們到中國大陸旅行,新台幣也不是中國內地銀行到處可以兌換的,但是美元卻可以在中國各地飯店、酒店、銀行都可以兌換使用,甚至搭計程車也可以用美元直接支付,省下回到飯店

兌換當地貨幣的麻煩及兌換成本。這就是美元強勢之所在。   美元的暴利   2012年愚人節時候,全球注目的美國大百萬樂透彩得主,幸運的中獎得主獲得這樣一次性的意外之財,或稱為是一種「暴利」的形式。然而,相較之下,美元所擁有的國際貨幣地位,就可說是細水長流形式的暴利了。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這種優勢地位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首先,美元的發行散布全球使得美國獲得巨額的鑄幣稅。美國印製一張1美元鈔票的材料費和人工費只需0.03美元,卻能買到價值1美元的商品,美國由此得到每年大約250億美元的巨額鑄幣稅收益,第二次大戰以來累計收益估計在2兆美元左右。當一張毫無價值可言的紙幣被國家印製出來時,鑄

幣稅就等於這張紙幣所能購買到的商品和服務價值,中間的差額即為美國的「鑄幣稅」。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局1994年公布,全世界美鈔流通量為3500億元,1/3在美國境內流通,2/3在外國流通。紐約聯儲局報告稱,在2002年末,在市面流通的6,200億美元貨幣中,有大約55%到60%,即3,400億到3,700億美元左右是在美國以外地區流通的。根據聯邦儲備體系最近的估計,在所有流通的美元中,大約三分之二為美國境外持有。目前在全世界流通的美國貨幣總額已達將近7000億美元。如此鉅額鑄幣稅的利潤是否就應該稱之為美元的暴利呢?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還是不義之財?   除此之外,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使美國可以不受限制

地向全世界舉債,以他無與倫比的全球貨幣信用地位,發行美國政府債券,但其償還債務卻是不對等的或者乾脆是不用負責任的。因為它向別國舉債是以美元計值的,它可以讓印鈔廠毫無節制地加印美元,美國政府就可以向全球換取所需要的商品與服務,這些實質的商品和服務大大地提升了美國家庭的福祉,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國家。即便美元散布全球造成美元貶值,這樣也能減輕其對外債務的負擔,又可刺激美國商品出口,改善其國際收支狀況。這是因為其他國家出口商品和服務運到美國,賺取美元轉而投資美元政府債券,不幸的是,美國恰恰可以毫無顧忌地提供更多的美元讓它貶值。這樣一來,其他國家所持有以美元計價的政府債券,就變得愈來愈不值錢了。   此

外,由於美經濟實力雄厚,投資環境比較穩定,在美投資能帶來較多利潤,因此,許多人都想在美國投資。而大量流通性美元資金的到來,使其利率下降,彌補政府財政赤字的成本得到壓縮,換句話說,全球投資人提供了便宜的資金,挹注在美國國內投資,購買股票、債券、房地產,使得資金成本降低,當然就有助於政府財政預算,美國政府一定是舉雙手歡迎的。另外,在通常情況下,當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也就是進口大於出口,造成貿易赤字,一般要進行經濟政策的調整,例如鼓勵國內企業出口、出口財稅補貼或是減少國內企業的對外投資等等措施,藉此政府的介入,使得一個國家的國際貿易進出口達到平衡狀態。神奇的是,而美國卻不必這樣做。因為美元

是國際貨幣,當美國出現外貿逆差時,美政府可通過印刷美鈔來彌補政府赤字,維持國民經濟的平衡,而將通貨膨脹轉嫁給其他國家。這正是戰後的美國雖經歷了數十年的高額財政赤字,卻依然能保持經濟狀況穩定的主要原因。   兩樣情的愚人節   對於美元暴利這樣的說法,並非危言聳聽的。如果有人問2012年的愚人節周末假期最夯去處是哪裡?很多人都會說是「加油站」。這不是4月1日愚人節捉弄人的把戲,這是真真實實發生在台灣,因為,自2日零時起,汽油將大幅漲價!根據經濟部於4月1日下午的會議後宣布,4月2日零時起,中油公司的92無鉛汽油調漲2.3元漲幅達到7.25%、95無鉛汽油每公升調漲新台幣3.1元漲幅9.56%、9

8無鉛汽油調漲3.6元漲幅為10.62%,就連柴油都將調漲3.2元漲幅也達到10.7%。汽油這樣大幅度的調漲是以往少見的現象,一般大眾只好等候在加油站附近大排長龍,想盡辦法加油,甚至拿出家裡的各種儲存器具排隊加油,能加多少就加多少。台中市豐原區與潭子區交界的中油豐源加油站,等著加油的車輛大排長龍,民眾戲稱「從豐原排隊排到潭子去了」,民生大眾苦中作樂的無奈溢於言表。緊接著,5月分電價及瓦斯也醞釀漲價的說法。這些是國家經濟發展和民生需求最基本的必需品—汽油、電力,無可避免地將帶動其他民生必需品的漲價。台灣油價引領上漲,國內的物價壓力鍋頓時爆開,勢必帶動其他民生商品的連環漲,令人憂心的是通貨膨脹陰影

,籠罩在大家的心頭上。一般大眾總是怨聲載道「什麼都漲,只有薪水不漲」,大家怎麼樣也開心不起了。   兩相對比之下,最諷刺的畫面是,2012年的愚人節人們同樣的都是在大排長龍,大家都是一樣的排隊卻是有著兩樣情:美國人排隊是為了搶買大百萬樂透彩券,神情愉悅的大做美元發財夢;而在台灣的人們大排長龍,卻是痛苦地限時搶購便宜的汽油。   無可諱言的,全球原物料大漲的罪魁禍首無疑就是美元了。源自於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為了解救國內的金融危機,推出量化寬鬆政策QE1及QE2,拚了命地印製美元推向全世界。美元就像是潮水般湧入全球金融市場,無疑地陷入了經濟學家們所說的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換句

話說,過多的貨幣,太少的商品,就是指商品及勞務的總需求大過總供給,會造成物價上揚。經濟學家們認為,「過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商品及勞務」是造成需求過多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說,如果大家手上都有很多錢,就可能會競相出高價搶購商品,而造成物價上揚的現象。   全球過多的美元到處流竄,進而轉進原物料市場,國際油價就開始蠢蠢欲動,價格逐步攀升。但是這不是單一現象,各項原物料商品價格均大幅上漲,無論棉花、黃金、食品、穀物等價格屢創近年來的新高。國際原物料價格攀升,對以進口原物料為主的台灣而言,必然會有一定的衝擊產生,台灣也就深受其害了。這一次油價的大幅調漲,就是因為美國次貸危機後,美元衝擊國際原物料市場的必然結

果了。   上帝也瘋狂   美元的國際地位是天神賜的禮物,美元才會有如此的優勢及暴利,全球政府或任何人都無能看管美國政府不負責任的行為,看來也只有「上帝」才能夠制約美國的暴利行為了。   話說從頭,然而,這是一個重要的開端。沒有貨幣作為基礎,我們這個世界的經濟幾乎就不能騰飛,生活品質無法改善。沒有日益擴張的全球貿易與金融的往來的關係網,當今的全球經濟將停滯不前,商品貨物及服務也難以交易。有首著名的歌曲寫道,「貨幣並不能使地球旋轉」,恰恰相反,貨幣令人吃驚地讓貨物、服務和大眾人們融入世界各地,這誠然是貨幣的基礎,讓國際貿易往來走向全球化。   我在本書中要提出的建議是,儘管我們對美元「不義之財」

存在根深柢固的成見,但貨幣是人類進步的根源。一張印刷精美的美元紙張,它的後台實力夠硬,可以遍布全球,人們用來計算財富;它信用超群,可以用來購買全球商品和服務;它甚至可以權當武器,用來攻擊其他新興國家弱勢貨幣,引爆金融危機。   歷史上的貨幣競爭舞台上,「智者從中取功利,仁者從中看因果」。如果說美元的崛起來自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契機的話,足智多謀的哈利.迪克特.懷特(Harry Dexter White)背後有美國政府強大實力撐腰,他就在布雷頓森林(Bretton Woods)會議上舞弄權謀,從此撐起了美元的一片天。再又是如果歐元的崛起的契機來自於柏林圍牆的倒塌的話,那赫爾穆特‧科爾(Helmut

Kohl)的長袖善舞、居間協調,掀起了歐元的浪潮,偏安於國際貨幣的一席之地;那麼我們就可以說,人民幣的浮出水面,來自於美、歐接連引爆全球金融風暴的契機,就在此刻,善於謀劃且深諳競爭遊戲規則的周小川號角響起,打響了國際貨幣戰爭的戰鼓。一觸擊發,一發不可收拾。    熱鍋上的三國   每一次重大歷史現象背後都隱藏著貨幣秘密,本書要展開述說其中最重要的內容。   我們不妨將三國看做競爭市場中三個國家的貨幣,一個是實力雄厚、發行之貨幣占據市場半壁江山的國家,美元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莫敢不從;一個是一具特色,固守一塊市場伺機擴張的中小型區域聯盟,這聯盟所共同發行的貨幣叫做歐元;還有一個是白手起家,

迅速崛起的新興國家,其主權貨幣就是人民幣了。那麼,三國鼎立就是三種不同類型貨幣的競爭者,運用適合自身發展策略,搏擊貨幣市場的故事。   我借三國的智慧與貨幣競爭於一體,把「天下三分」的抗爭,用一群智勇雙全、鉤心鬥角的風流人物,鮮活地展現在讀者眼前。凱恩斯、懷特、柯爾、周小川表現出超凡的智謀,他們堪稱是古今難得的超級智慧大師。   大國崛起的歷史地位也是如此。GDP不是國家崛起的標準,國際貿易的繁榮也並不一定保證成為強國。相反地,國家的戰略能力提高,抓住契機,才是國家興衰的關鍵。國家戰略能力就包括了化解和利用危機,尤其是國際性大危機的能力。   時至今日中美貨幣戰爭箭在弦上,一觸即發,就某種意義

言,說已經開打了,也未必為過。   由於2008次貸危機及後續經濟衰退陰影的影響,美國不惜啟動了國際貨幣戰爭。此前,歐巴馬就多次宣稱,當下美國的一大國際挑戰就是匯率問題,中國應該採取「市場導向的匯率政策」。美國國會內部更是法案、聯名信不斷,要求歐巴馬政府界定中國為「匯率操縱國」,甚至要求直接對中國實行貿易制裁。2010年3月15日,130名美國眾議員要求將中國認定為「匯率操縱國」,並要求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商品實施反補貼制裁。   第二天,美國參議院兩黨小組跟著就拋出一項法案,要求歐巴馬政府向被認定存在匯率操縱的國家採取報復措施,矛頭直指中國。參議員施塔貝諾(Stabenow)宣稱,人民幣幣值低估

了20%~30%,因此大量中國商品輸往美國是「不公平」的。   另一方面,中國也不是省油的燈。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2011年2月17日堅定地表示,中國政府將自行決定人民幣的升值步伐,而不會妥協於其他國家的壓力。   中美貨幣戰爭劍拔弩張態勢已經相當明顯了。歐債風暴後,歐元也出了問題,更是讓美國在提人民幣匯率問題時顯得有恃無恐。此輪對人民幣「開戰」,包括之前運用隱性手段打擊歐元,美國的主要目的都是為了維持美元的霸權地位。   熱鍋上的三國,正在上演著一場沒有硝煙味的貨幣戰爭。   人民幣要出氣   戰爭是一場控制性的遊戲。在競爭面前,你只有兩種選擇:或者,你確信自己能贏,於是你投入足夠多的能量來贏

得一切;或者,你不進行這個遊戲。因為競爭是一種控制性的遊戲,權威就是一種控制性的力量。   首先發難的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他在2009年3月23日發表了一篇名為《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談話,議題是:應創造可保值幣值穩定的超主權儲備貨幣。這次周小川談話意有所指,主要就是針對美元的信心問題。同時,他寄望SDRs可以建立新的分配機制,突破SDRs使用的限制。從這裡可以看出,他的意圖很明顯的,中國的經濟發展需要脫離對美元的依賴,不惜另起爐灶,這才是他內心最想說的話。   美國在上游發動洪水,還不允許下游搞抗洪救災,這是不公平的,這也正是典型的得了便宜還賣乖。中國政府對於美國政府金融監理的疏

忽,美元強權不道德的壓制中國人民幣升值,大感不耐。美國政府債券是美國的痛處,中國應意識到這一點,主動奪取話語權。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兩會」期間舉行中外記者會中提到,「我們把巨額資金借給美國,當然關心我們資產的安全。說句老實話,我確實有些擔心。」「希望美國保持信用,信守承諾,保證中國資產的安全。」之後,在人大閉幕後的新聞稿也提到中國今後將堅持外匯「安全、流動和保值」的原則,並且實行多元化的戰略。因此在外匯儲備問題上,中國第一位的考量是維護國家的利益,同時也會考慮國際金融整體的穩定。   美國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貨幣操縱國家,孰可忍、孰不可忍,人民幣要出氣,中國政府不再容忍美國對人民幣匯率說

三道四的。   螞蟻靠什麼絆倒大象   貨幣戰爭既然已然箭在弦上了,但螞蟻真能絆倒大象嗎?兩軍對峙,如果螞蟻採取了正確的方法,是有可能絆倒大象。兵法有云:「不敵其力,則削其勢」。而奪其勢之法,則莫若於釜底抽薪、攻心為上。美元雖然是大象,可到底是離不開全球信心。在全球貨幣市場,貨幣信心就宛如貨幣腳下的大地。如果人民幣能夠贏得大家更多的信賴,那麼政府、投資人就會把信心從美元的腳下轉移。   我們在孫子兵法的戰略概念裡了解到,戰爭不單是勝負問題而已,因為代價太大,風險太高,後果太嚴重,就一定要有更深層、更宏觀的戰略思考,他開宗明義說到:為何而戰?為了「勝敵而益強」。所以,只有在滿足了三個條件之下,才

能開戰:「非利不動、非為不戰、非得不用」。我們用白話來說就是,打了有什麼好處?是不是不打就會有危險?有沒有把握打勝?   打了有什麼好處?歷經近20年的持續國際貿易交流的順差,中國積累了天量美元外匯儲備。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和外匯儲備國,人民幣理應取得與中國經濟、政治實力相當的地位。這樣一來,人民幣可以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肆無忌憚地發行美元行為構成一定的約束,同時也可以促進中國的對外貿易、降低企業的匯率風險。   是不是不打就會有危險?美國自次貸危機之後,持續增加的淨外債和急劇惡化的財政狀況,嚴重威脅著中國外匯儲備的安全。作為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的國家,其中絕大部分是持有美元資產,

因此,人民幣是被美元滲透的貨幣,美國可以毫不負責任地貶值美元,而造成中國外匯儲備存量的巨大損失。那最後呢,有沒有把握打勝?   人民幣讓時間快速增值的戰略構想   有沒有把握打勝?孫子的戰爭哲學是「勝敵而益強」。換句話說,打仗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使自己愈打愈強,所以一定要打勝。沒有把握的仗不能打,因為沒有人承擔得了敗仗的損失。換言之,仗不打則已,一開打就必須打勝仗,要打勝仗就必須先盤計盤計,我有多少本錢可以玩,敵人又有多少家當可以耗,兩相權衡之下,帳面勝算多少,贏面多少,否則,就別輕啟戰端,否則虧損太大,埋不了單,也把自己給賠了進去了。   兵貴勝、不貴久。戰爭的時間拖得愈長,實力必然逐漸減弱

。首先,人民幣讓時間快速增值的戰略構想,來自於箍水桶的學問。中國政府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第一步,也就是加強區域經濟與貿易的合作。2005年東協的合作在中國政府積極推動和努力,計畫在2015年開始,人民幣作為東協自由貿易區的廣泛應用是指日可待的趨勢了。中國把東協加三的水桶箍得愈緊愈扎實,這就可以裝滿愈多的水,人民幣就可以遍布亞洲了。   另外,美元之所以能成為國際貨幣,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利用了歐洲國家變成了廢墟,推動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畫」,強取豪奪地搶占先機,讓美元遍布全球。現在,人民幣也可以設法將人民幣推向國際。如今,美元的優勢不再,人民幣為什麼不使用這種胡蘿蔔理論蠶食鯨吞,攻城掠地,

有多少需求就有多少胡蘿蔔呢。而這樣的胡蘿蔔就是對外援助和對外投資,甚至是以國家與國家間優惠貸款等的方式,進一步把人民幣推向亞洲,甚至全球其他需要貸款或援助的國家,就在2012年3月9日的外電報導中,明顯地看到這樣具體的行動。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在3月29日於印度新德里與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等國簽署一份協議,在海外主要提供美元貸款的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將提供人民幣貸款,並鼓勵在國際貿易和跨境信貸中多使用人民幣,以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孫子兵法說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這也就是說,善於作戰的人,一定先削除自己的弱點,修練好

自己的實力,造成不可被敵人打敗的條件。人民幣匯率操控,一向都是美國政府攻擊的目標。中國政府深知匯率改革是無法避免的戰略,擴大匯率波幅的制度改革需要逐步推進,才能為人民幣應對國際匯市波動提供足夠緩衝,而市場決定匯率走向,並接近自由浮動匯率機制後,美國將失去以匯率做為貿易戰的藉口和刁難大陸企業的可能性。人民幣要走向國際,擴大交易價浮動幅度是先決條件。減少政府對人民幣的人為控制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必要條件。最終還是要在2015年形成一個人民幣自由兌換的平衡點,這個平衡點一旦形成之後,對於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是非常有幫助的。改革持續下去,匯率形成機制會越來越市場化,最後2015水到渠成,人民幣國際化,

實現自由兌換。   緊接著,根據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印發的《十二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規畫》,2015年將基本確立上海全球性人民幣產品中心的地位。由此可知,人民幣在亞洲地位的提升已是劍及履及了。   人民幣暢行亞洲   一般我們出國觀光或商務旅行,行前攜帶美元或旅行支票是必須要的,美元做為國際貨幣已經是根深柢固,幾乎是在任何國家通行無阻。然而,我們可以預見到,2015年東協國家區域內,來自大陸的旅客或商務人士甚至台商到東南亞做生意,身上帶著人民幣就可以直接支付酒店旅館費用。當地銀行ATM更會提供銀聯卡提款或轉帳,逛街購物可以人民幣或銀聯卡直接在商場內支付價金,搭乘當地計程車以人民幣支付也

是暢行無阻了。   2015年時我們甚至可以預料到,東北亞的韓國、日本,當地銀行ATM已經普遍提供銀聯卡提款和轉帳,人民幣得以任意在商場上逛街購物使用。   在台灣2015年時透過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運作,兩岸金融事業的往來更為緊密。屆時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已經上路了,台灣的銀行業以及陸資銀行在台分行都提供人民幣帳戶開立、存提款及轉帳,一般民眾可以在銀行或是金融機構投資人民幣計價商品,包括基金、債券、黃金等投資商品。同時,由於大陸旅行團及商務人士頻繁,高居來台旅客人數的第一位,台灣都會地區的旅館、商場、觀光景點及店面,甚至計程車運輸,人民幣的收付成為最重要的外幣了。   這些可能預見

的跡象,在亞洲大多數國家中,美元不再是唯一的強權貨幣,這就足以顯現出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的便利性和優勢了。   赤壁之戰2015   赤壁之戰那一年,長江邊上眼見大軍雲集,戰雲密布。某月某日的一個晚上,百萬大軍鼓聲震天,大江上煙焰彌天,喊殺聲動地。那夜之後,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   「勝可知,而不可為」。換句話說,勝利雖然可以先知道,卻不能從單方面主觀達成的。中國政府深知箇中道理,成王敗寇可不是自己說了就算了。可見得這場貨幣戰爭,中國已經是胸有成竹,積極努力地提升人民幣做為國際貨幣的信心。   中國政府強勢主導人民幣一步一步走出去的發展進程。從種種跡象都顯示,中國政府正逐漸地匯集所有能量,

聚焦在2015年,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正因為人民幣與美元之間實力懸殊,此番出擊,必然會打他一個出其不意。   一場貨幣赤壁大戰是避無可避的,一觸即發,眼看著2015年就快到了,人民幣先發制人,劍及履及,必然有利可圖,有了長期抗戰的準備,以時間換取空間,枕戈待旦、嚴陣以待。   2015年那一年,黃浦江畔眼見金融大樓內人聲鼎沸,戰鼓喧天。貨幣赤壁之戰,市場上戰聲雷動,嘶吼搏鬥。在這之後,從此奠定了貨幣三國鼎立的格局。   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真正成為國際貨幣,可說是歷史必然的趨勢。屆時,國際貨幣歷史的三國鼎立格局,將從此打開展新的一頁。   我期盼讀者們閱讀完本書後,大家可以獲得更深刻的了解。

作者簡介 陳文正   學歷  .天津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國際金融專業博士班,2010年7月畢業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華盛頓特區,會計碩士,1990年12月畢業  .美國馬里蘭州會計師資格檢定考試及格,1990年5月通過  .美國奧勒岡大學,奧勒岡州尤金市,商學院文學士主修會計,1989年8月畢業   工作職務與經歷  陽信商業銀行,台北總公司  財務部協理,自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  康和比聯證券投資信託公司,台北總公司  KBC Concord Asset Management Co., Ltd., Taipei Head Office  執行副總經理,自2007年12月至200

9年6月  倍立證券投資信託公司,台北總公司  總經理,自2005年9月至2006年10月  全國農業金庫公司,台北總公司  財務部經理,自2005年四月至今  英國保誠證券投資信託公司,台北總公司  研究投資部副總經理,自2003年10月至2004年10月  玉山綜合證券公司,台北總公司  債券部協理,自2000年11月至2003年10月  玉山票券金融公司,台北總公司  交易部經理,自1998年2月2000年4月  玉山商業銀行,台北總公司  信託部副科長,自1993年5月至1995年8月  TRADE UNION INTERNATIONAL, INC., 美國加州安大略市  會計,自19

91年5月至1991年8月  SYSTEM MAINTENANCE & TECHNOLOGY, INC., 美國馬里蘭州華都夫市  會計專員,自1989年11月至1991年5月   個人著作與教學  .「金融英文一本通-投資規劃」,金融研訓院,2011年7月出版  .「解讀貨幣市場─趨勢、分析與實務」,台灣金融研訓院,2007年7月初版  .「貨幣市場—操作與實務」,財團法人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1999年9月出版  .「票券百科」,金錢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理財金點系列7」,1997年3月出版  .財團法人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票券業務」課程講師  .財團法人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

票券業務」課程講師  .台灣金融研訓院「理財規劃人員專業能力測驗」命題及審提委員   獎勵  .美國華盛頓特區執業會計師公會會員  .美國大學榮譽社團「Golden Key National Honor Society」會員  .美國大學商學院榮譽社團「Beta Gamma Sigma-National Scholastic Society for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會員  .美國大學低年級1988年榮譽學術獎勵「Motor Board Award for 1988」

胡迪尼的秘密世界

為了解決年代幣值換算美金的問題,作者威廉.卡魯許.賴瑞.史羅曼 這樣論述:

這個世界上,最有名的人物有三位 ——真實的也好,虛構的也好—— 包括胡迪尼、耶穌基督、福爾摩斯 ——蕭伯納   胡迪尼生前不但是著名的手銬之王、脫逃藝人、國際巨星,八十年前過世後,他的生平故事還一直成為書籍、電影與電視的題材。著名的魔術專家威廉.卡魯許(William Kalush)與暢銷作家賴瑞.史羅曼(Larry Sloman),合力在這本傳記中,還原這位謎團重重的男人的真實面貌。他們根據數以百萬計的研究資料,栩栩如生詳述胡迪尼如何致力於表演史上的最危險特技、揭露他擔任間諜的祕密經歷,以及他死後那些意圖抹黑他生平貢獻的陰謀。   胡迪尼由家鄉來到美國之後,先在戲院表演奮鬥了許久,最後終於有

所突破,登上芝加哥報紙的頭版。不久,胡迪尼開始為外國皇室表演,賺了許多錢,接著踏入好萊塢,展開他的傳奇生涯。   胡迪尼後來遠赴倫敦,與英國國內情報處未來的主事者往來密切。接下來幾年間,這位全球最著名的魔術師到德國、俄國巡迴時,經常回報他的所見所聞。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胡迪尼組織一群間諜,偽裝滲透到假靈媒群集的污穢圈子裡。此舉引發狂熱降靈論者的怒火,其中為首的正是受敬重的英國作家亞瑟.柯南.道爾爵士。這幫人不只三不五時威脅胡迪尼,要危害他的生命;胡迪尼死後,這些人對胡迪尼的名聲與成就傷害更大。   《胡迪尼的祕密世界》除了經過嚴謹的研究考據之外,也像精彩的驚悚小說一樣刺激,書中追蹤魔術

大師一生的浮沉,從赤貧到成為舉世傳奇人物的過程,引領讀者進入專業魔術不為人知的世界。兩位作者並解開胡迪尼虛實難辨的生命歷程,將這位傳奇人物私密而引人入勝的真實樣貌,呈現在世人面前。 作者簡介 威廉.卡魯許(William Kalush) 獻身魔術藝術研究超過二十五年,他是魔術藝術研究中心(Conjuring Arts Research Center)的創辦人,也是受敬重的魔術史期刊《魔術師口袋》(Gibeci?re)的發行人,此外他還協助創作若干聞名世界的魔術絕技,以及聯播電視網黃金時段的特別節目。 賴瑞.史羅曼(Larry Sloman)是得獎作家,最著名的作品是與廣播名人霍華.史坦(How

ard Stern)合作的《私處》(Private Parts)與《美國小姐》(Miss America)。在與知名魔術師大衛.布萊恩(David Blaine)合作其暢銷回憶錄《神祕的陌生人》(Mysterious Stranger)之後,開始對魔術史產生興趣。 譯者簡介 吳妍蓉 政治大學外交系畢,天普大學傳播所碩士,台大哲學所碩士。曾翻譯許多電影與影集。目前專心譯書,譯有《古希臘》、《宗教百科全書》、《奧林匹克的誕生》、《西洋藝術流派事典》、《基督的最後七天》等。 前言   身為業餘魔術師的我,常常請觀眾在心裡選出一位著名的魔術師。接下來我會問誰想到哈利.胡迪尼,這時總免不了有四分之三

左右的人舉起手來;儘管胡迪尼已辭世八十年了。   對於這個結果,應該沒有人比胡迪尼更欣慰,因為就像本書所闡述的,胡迪尼終其一生都努力將自己的形象植入世人心中。他使盡渾身解數,以大膽的技藝追求這個目標,完全不辜負兩位作者給他的封號──美國第一位超級英雄。   我自己對魔術的興趣,是在兒時看過的胡迪尼傳記電影後引燃。那部電影在一九五三年出品,由湯尼.寇蒂斯(Tony Curtis)和珍妮.李(Janet Leigh)主演。電影結束後,我立刻跑到地方公共圖書館,借出當時最完整的傳記《胡迪尼:他的生平故事》(Houdini: His Life Story)。那本書是哈洛.凱洛克(Harold Kell

ock)在胡迪尼死後兩年,根據魔術師遺孀貝翠絲提供的回憶與文獻寫成。就一本官方傳記來說,這部作品非常完整,至今仍然值得一讀。不過,它當然是以一位忠實妻子的角度回顧胡迪尼的人生。   之後又有許多傳記出版,其中不乏佳作。它們一點一滴深入到胡迪尼傳奇的表象之下。但我們很難想像,對傳記作者來說還有什麼更困難的主題,因為傳主不但是當代世界一流的保密專家,而且他決意只對大眾公開能為其傳奇增光的部分。追究這個人的本質,追究其所作所為的動機,一直是超乎尋常而且幾乎難免爭議的工作。   此刻讀者捧讀的這本書,開啟了新的領域。兩位作者收集到的證據,對胡迪尼生平中許多過去已有記錄的面向,提供了豐富的新細節。然而更

重要的是,這本書開啟了一個有趣而嶄新的可能性:胡迪尼可能利用他的專業,以及憑脫逃術與名氣在世界各地取得的門路,為英美兩國的情報與特務機構提供意見;其中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幾年間特別活躍。藉著片斷的新證據,兩位作者拼湊出一個合理的說法:胡迪尼在從德、俄等地各種警察與特務機關的禁錮脫逃,以及與當地許多官員接觸的同時,獲得了一些見聞,在世界邁向戰爭之際,這些都成為非常重要的情報。   胡迪尼無疑會樂於得知,現在大家又有論辯其謎樣一生的新線索,這些線索將使我們繼續不斷談論這位「神祕大師」,直到許久之後的未來。事實上,我懷疑在一百年之後,如果有表演者要觀眾挑選一位著名的魔術師,為胡迪尼而舉手的人還是會佔

同樣多的比例。   胡迪尼總是說,他願意盡其所能地從死裡歸來。就我們所知,他一直沒有成功。但對他而言,不斷地有人迷戀他的生平與傳奇,也算實現他的諾言了。 約翰.麥克勞夫倫(John McLaughlin) 中情局副局長暨代理局長(2000-2004) 導讀   胡迪尼不是死在水牢裡,也沒有戀母情結,更不只是偉大的藝人。到頭來,每個傳奇都充斥著來路不明的故事,即使是專業的騙術大師也不例外。他的故事許多都是虛構的。諷刺的是,真實故事反而更精彩。   七年前,我們其中一人有了頓悟。一九九九年四月六日,胡迪尼一百二十五週年誕辰當天,卡魯許置身大衛.布萊恩第一次表演活埋特技的場外,當時布萊恩已經被活埋了

兩天,而由於卡魯許與他共同策劃了這次表演,因此感覺有義務給他全天候的支持。大約凌晨四點的時候,卡魯許注意到有些人每晚都回到現場。他們不是布萊恩的朋友,甚至稱不上認識,而是一些陌生人。只是不知何故,他們忍不住想在這不尋常的時刻,來探訪一個素不相識的人,關心他的安危。總之,他們對他產生情感的依戀。在那當下,卡魯許明白我們為什麼都對胡迪尼有興趣。就像他的後繼者布萊恩,胡迪尼驅使我們去認同他,為他喝采。   幾年後,卡魯許與作家賴瑞.史羅曼結識。史羅曼大半生都是專業作家,寫過如鮑布.狄倫(Bob Dylan)或冰上曲棍球等各式題材,也曾憑著兩百多次的訪談,和數年間不屈不撓地挖掘檔案資料,寫出一本有關六

○年代激進份子艾比.霍夫曼(Abbie Hoffman)的重要傳記。在這本書成形的過程中,史羅曼讀遍所有與胡迪尼相關的重要著作。在胡迪尼的生平故事,與某些令人費解的矛盾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這一點給我們倆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就這樣,我們踏上一段尋找胡迪尼真實人生的旅程。   初期,我們發現多數傳記作者似乎都遺漏了一項重要連結。青年胡迪尼雖然創意出眾又機敏,卻無法掙得足以讓他在魔術方面出人頭地的錢財。既飢餓又氣餒的他,原本已經準備放棄夢想,直到他走進芝加哥警察局,遇見一位改變其一生的刑警。在這次決定性的邂逅之後,他的照片旋即為芝加哥報紙頭版增添光彩。那張照片也讓他一舉成名,不出幾個月,就從廉價啤

酒屋和一角錢博物館(dime museum,興起於美國十九世紀末,主要提供廉價的、怪誕的表演及收藏,頗受下層民眾歡迎),晉身一流的雜耍表演。一年之前,為了糊口,他必須在表演時真的吃下兔子。出名後,他每週賺進相當於今天幣值美金四萬五千元。(為了比較方便,本書將胡迪尼當時的金額一律換算成現在的幣值,這是爭議性很高的作法,但我們仰賴的是邁阿密大學(Miami University)和威克佛瑞斯特大學(Wake Forest University)主持的網站www.eh.net裡提供的簡易工資換算比率。)   接著要談另一個謎。怎麼會有人在好不容易飛黃騰達之後,卻冒著失去一切的風險,在看不見實質展望的

狀況下,丟下賺錢的合約跑到英國去?胡迪尼接下來的遭遇,或許可以解答這個問題。抵達英國不過幾天,胡迪尼就與傑出的蘇格蘭場(Scotland Yard)督察會面,接著他的事業又再度起飛。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一直沒有見光?事後看來,胡迪尼每一步都做對了,但在當時,這些都是非常冒險的作法,即使對於一個後來以搏命特技聞名的人來說,也是如此。胡迪尼是否知道些什麼,能夠解釋這些看來像是自毀前程的舉動?   在開始有能力回答這些問題以前,我們不斷地閱讀、重讀所有與胡迪尼相關的著作,以及許多一般魔術領域的書籍。因為認知到一手資料的必要性,所以我們開始收集大量影印文件,單單胡迪尼個人的剪貼簿就超過一萬七千頁。

他寫信的數量令人瞠目結舌,一生或許寫過多達十五萬封的信,收到的信件數目也不遑多讓。儘管在探究的過程中,我們找到數以千計的信件,但多數都已成為不可得的歷史。我們常常找到來自某位密友(若非這封信,則名不見經傳的人)唯一的一封信,卻心知肚明應該曾經還有其他數百封。   早先,我們發現有人從蘇格蘭寄了一封有趣的信給胡迪尼,向胡迪尼報告有傳言說他是間諜。點與點開始連成線,在我們回答一些問題的同時,新的問題開始自動浮現。   胡迪尼默默無聞地表演類似的節目多年,卻突然在芝加哥走紅。在探究這段經歷時,我們發現一些驚人的連結。在最關鍵的時刻捧紅胡迪尼的芝加哥警探,是一個高級私人俱樂部的成員。而這個俱樂部還有另

一位成員,他就是美國祕勤局(U.S. Secret Service)的局長。我們不斷發掘之後發現,這位局長也變魔術,而他也承認任用魔術師擔任間諜。或許這正是胡迪尼需要的機會。   接著我們發現一些有關胡迪尼初次造訪蘇格蘭場的驚人新證據。原來他所會見的督察,其實是首屈一指的英國外國情報官員,即後來建立英國著名的國內情報處(MI-5)的特務頭子。   我們收集的文獻愈來愈多,感覺彷彿要被這些資料淹沒。幸虧有電腦天才麥克.福里曼(Mike Friedman)幫我們設計全文搜索資料庫「亞歷山大」,我們的工作才有所進展。我們將影印資料、原書輸入到亞歷山大裡,然後經過魔術藝術研究中心(Conjuring

Arts Research Center)同意,將大量耀眼的魔術史掃瞄和數位化,包括所有出刊的雜誌,其中某些刊行超過一百年,還有數以千計的書籍。目前亞歷山大裡有超過七十萬筆魔術資料,與胡迪尼相關的則有數萬筆。   亞歷山大可以運轉後,我們立刻開始以日為單位分析胡迪尼的生平,將我們查有所據的每一刻製成時間表。接著我們找到世界首屈一指的情報活動專家安德魯.庫克(Andrew Cook)。庫克在為我們補充有關英國國內情報處的知識之後,投下一顆震撼彈:他擁有胡迪尼的蘇格蘭場情報頭子朋友的日記。不僅如此,那本日記裡也提到胡迪尼。   然而,還是有美中不足之處。早期的間諜記錄是出了名的不完整。就今天的標準

來看,當時的間諜機構是小兒科,他們仰賴各種業餘人士合作在外國搜尋資料。這些特務人員往往只發出口頭指令,也只提出口頭報告。紙上記錄往往全數被摧毀。   我們投入研究一年之後,發展出一個全新的方向。我們因緣際會地在一年一度的胡迪尼降靈會上,認識了一位可愛的小姐,她是瑪潔麗(Margery)的曾孫女;瑪潔麗是著名的波士頓靈媒,也是胡迪尼的勁敵。我們問她手邊是否正好有那位親戚的文件,不料她竟然邀我們去她家,還打開堆滿剪貼簿、信件和照片的儲藏室,那些資料紀錄著瑪潔麗的靈媒生涯。這些資料塵封逾八十年,從來沒有研究者看過。我們仔細閱讀數以千計的文件,發現在胡迪尼挑戰假靈媒的過程中,確實有些驚人的內幕。我們也

附帶地因此更瞭解亞瑟.柯南.道爾爵士(Sir Arthur Conan Doyle)。暫且說他不是一般所形容的那個和藹、遲鈍的老人就夠了。   這時我們開始強化我們的研究。除了藉助電子技術在所有重要報紙和許多次要報紙、多達兩億篇的文章中搜尋,也搜尋了數百萬筆的戶口普查與政府報告,這在數年前可是要花上好幾年才消化得完的資料。我們樂於把這本書視為數位新世紀的第一部胡迪尼傳記。   各位在這部作品中,將讀到我們看過數萬份文件,追蹤數千條線索,做各種連結之後,所推測出來的故事。為了將某些故事生動地傳達給讀者,我們重組某些資料讓某些場景戲劇化,雖然偶爾會更動某些言論發生的時間,但內容上仍是是忠於各個角色

的言論和想法。書中關於胡迪尼的想法,都是根據他在訪談或信件中所透露的內容。我們沒有捏造任何事;有時候,我們只是把事實轉化成對話罷了。   最後,我們還花了無數時間,與彼此以及無數專家討論這一切的意義。我們很高興終於將我們調查、研究、思考的結果呈獻給各位,不只關於胡迪尼的作為,也關於他的為人。我們明白胡迪尼的生命歷程,受到檯面下各種力量的影響。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如此。這些誘因是否包含自尊?貪婪?男子氣概?色欲?虛榮?愛?無論他追尋的是什麼,最後是否找到了呢? 這一點我們留待各位在《胡迪尼的祕密生活》中自己去發現 第一章 誓言第一鏟土沒碰到他的身體,反而落到脖子周圍,濺起來的土飛過鼻孔跑進嘴裡。

他覺得有點嗆到,開始咳嗽。「老闆,對不起,」柯林斯一邊往洞裡看一邊說:「我猜是風吹的。」保持冷靜,節省精力,抑制心跳加快。柯林斯和維克利繼續用聖安納潮濕的泥土把洞填起來。天亮不久他們就開始動工,手臂已經因為疲勞而發疼。至於他的感受,他們只能想像。他們下意識地按著節奏動作,一個把鏟子鏟進周圍高聳的土堆裡,另一個就把鏟子裡的土直接送進陰濕的洞裡。維克利想,如果把哈利最新的特技告訴朋友,他們會作何反應?當然這要等到演出後才能說。他絕不會忘記他曾經發誓守密,還有哈利對守密這件事情看起來有多認真。我會不會逼自己太甚?我才四十一歲,看起來卻像五十歲。我真蒼老。維克利私下開始相信他擔心的事。他原本預期把老闆

「栽種」(那是他的說法)到一呎甚至兩呎的地底,應該不成問題,事實也是如此。但從四呎或五呎的地底脫身,似乎真的讓老闆有些疲乏。要是他傷到自己怎麼辦?像那次在水牛城,哈利為了掙脫鍊子而弄破血管,之後就長期承受著劇烈的疼痛,睡覺時還得在左腎的位置下墊枕頭。維克利永遠無法原諒自己,讓那幾個混帳把鍊子綁得那麼緊。下面熱多了。怎麼才距離幾呎就差這麼多?我覺得有點暈。要鎮定。這時土幾乎完全覆蓋了胡迪尼的身體。將腳踝綁在一起的枷鎖已經完全被埋葬,再加兩三鏟土,連手銬也會不見。他知道接下來他的頭也會被埋沒,因此他嚴陣以待沉重土壤的攻擊,免得再吃進嘴裡。如果我在棺材裡表演,事情會簡單得多。我們可以偷藏一塊板子。我

用板子可以比徒手撥開更多土。只要花一半的時間就能出去。整個人完全被土覆蓋後,他立刻開始行動。即使他的助手仍在填土造墓,但他迅速脫掉手銬,縮成胚胎姿勢,然後設法解開腳鐐。只消幾秒,他的腳鐐也鬆開了。現在他只要緩慢而有條不紊地,努力通過鬆散的泥土往上爬,算好時間,在他們把洞填平時正好抵達地表之下就好了。接著他會用手撥開鬆散的表土,從墳墓裡逃出來。但他沒料到自己會恐慌。他恐懼的不是地底詭異駭人的黑暗或完全的寂靜,那些他都已漸漸習慣。是突然意識到他在地底六呎,埋葬屍體的法定深度,這一點令他背脊發涼。如果我在這裡死去怎麼辦?報紙會怎麼大書特書?「胡迪尼自掘墳墓。」我會成為笑柄。他不由自主地喘氣。這時他開

始用手和膝蓋撥土,完全沒考慮到他可能在助手把洞填平之前就先逃出去。但所有膽大之人都會犯下同樣不可彌補的錯誤,一時的恐懼已經讓他浪費了幾口氣,而逃離坑洞的每一口氣都很寶貴。上頭的柯林斯、維克利和其他人,完全不曉得四呎下的高潮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