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典鋼筆 評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弘典鋼筆 評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設計師一定要懂的文具雜貨產品設計知識(暢銷增訂版) 和岳南的 那時的先生:1940-1946大師們在李莊沉默而光榮的歷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旗標 和遠流所出版 。

東海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柯耀宗所指導 徐緯驊的 魅力工學探討漢字設計之三境 (2021),提出弘典鋼筆 評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人生三境界、漢字、書法。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郭晉銓所指導 李坤錫的 智永書學與佛學之實踐-以《真草千字文》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智永、佛學、書學、真草千字文、魏晉玄學、大乘佛教的重點而找出了 弘典鋼筆 評價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弘典鋼筆 評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設計師一定要懂的文具雜貨產品設計知識(暢銷增訂版)

為了解決弘典鋼筆 評價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你喜歡文具嗎?你喜歡逛日本市集嗎?日本設計的商品經常讓你愛不釋手嗎? 本書以最熱門的日本文具雜貨品牌為出發點, 深入採訪、解析各大品牌在設計與行銷上的堅持。   這本書是 2016 年《設計師一定要懂的文具雜貨產品設計知識》的暢銷增訂版。   新版特別加入近年來的熱門新品牌,並大幅擴充商品開發案例及國際設計比賽等資訊,   特別適合產品開發者,透過本書找到提升設計力、行銷全球的秘訣。   【日本文具和雜貨行銷全球,祕訣是什麼?】   1 年狂賣 100 萬枝鋼筆、4 年賣掉 1000 萬把剪刀......這些熱門產品為什麼好用?為什麼能暢銷?   深入採訪日本各大知名品牌,為您揭露各種文

具與雜貨的設計秘辛。   ○ LIHIT LAB / 體貼的設計讓筆記本更好用   ○ PAPIER TIGRE (紙老虎) / 來自法國的美麗視覺設計,每半年就出新款,賣完就斷貨   ○ TOMBOW 鉛筆「MONO」系列 / 經典產品還是能持續進化   ○ PILOT 微笑鋼筆 / 便宜鋼筆也有絕佳書寫感   ○ Zebra「DelGuard」‧Platnium「OLEeNU SHIELD」‧PENTEL「Orenz」 / 筆芯不會折斷的自動鉛筆   ○ CARL 事務器「XSCISSORS」剪刀 / 追求極致的鋒利   ○ PLUS 「Fit Cut Curve」系列 / 狂賣 100

0 萬支的剪刀   ○ KOKUYO「無針釘書機 Harinacs 系列」 / 讓「100 年前的技術」復活   ○ Pentel「AnkiSnap」暗記螢光筆 / 4 年累積銷售達 65 萬枝   ○ 廣田硝子 / 讓傳統玻璃工藝成為精美藝品   ○ 黃銅鑄造工房「二上」 / 發揮「材質的魅力」就是成功的要素   ○ Marumo 印刷 / 創造 3D 印刷便條紙一炮而紅   ○ HARIO / 經典「V60 濾杯」是全世界咖啡師的最愛   【文具名人專訪】日本文具為什麼厲害?文具公司社長、文具達人這麼說...   ○ 「NOSIGNER」代表設計師‧太刀川英輔   「...我在設計文具

時,最重視的是設法透過廣闊的視野去捕捉使用者的生活場景。」   ○ 小川晃弘 / TOMBOW 鉛筆社長   「...好文具必需具備的條件就是用起來順手。文具雖然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品,但它也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是幫助我們思考的用品。」   ○ 宮本 彰 / King Jim 社長   「... 文具是身邊常用的物品,大家都是以『如果是我的話會不會想要』的觀點來判斷。但是,這麼想就錯了。應該要放下自己的想法,若無法計算出會有多少人「想要這項商品」,那是無法成功的。」   ○ 會田一郎 / Designphil (知名文具品牌 midori、TN 所屬集團) 社長   「... 我們的

任務就是提供使用者可以表現自我風格的文具, 例如『Traveler's notebook』這項商品,這是把日常生活當做旅行的人所使用的筆記本。為了呈現這款商品的理念,我們設立了『Traveler's Factory』這間店。」   ○ 高畑正幸 / 文具王 (電視冠軍三連霸)、文具研究家   「... 日本文具的特徵是,有一個能對商品好壞做出正確評價的市場,以及製造商願意透過改良與改善產品來回應市場的態度,而且兩者配合的很好。」   ○ 土橋正 / 文具商品企劃與公關顧問   「... 最近愈來愈多人不僅在工作上使用文具,也用文具來表現自我風格,甚至有人會在談生意時特意準備自己專用的『致勝

筆』。若是說到能把自我風格展現出來的終極文具,就是能夠依自己所需而客製化的文具吧。」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本書 本書特色   【基本文具篇】基本款的文具如何進化?   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了無新意的一般文具,如何做出新氣象?專訪 TOMBOW 鉛筆、PLUS、KOKUYO 等文具大廠,了解經典產品如何創新。   【創意文具篇】知名文具公司的創意發想術‧未來文具的新樣貌   ○ KINGJIM /「pomera 文字處理機」、「生活記錄便利貼」、等創意商品的開發秘辛   ○ KOKUYO / 透過設計比賽發掘「幸運籤原子筆」、「水引橡皮筋」、「透明剪刀」等超熱門創意文具   ○

palette / 發明可夾 30 張紙又可愛的「通心粉夾子」   ○ POSTALGO / 創意書衣「Folio Calendar Cover for『超』整理手帳」讓手帳不被時間束縛   ○ Designphil /「動物索引夾」讓動物們從書中探出頭來   【雜貨開發篇】採訪雜貨生產者,了解暢銷商品的秘密   ○ 雜貨開發決勝於商品企劃力   採訪「西島木工所」、「廣田硝子」、「桂樹舍」等歷史悠久的工房,看設計師們透過創意和縝密思考的企劃力,協助老品牌走出新面貌,打造具現代感的超人氣雜貨。   ○ 向人氣品牌學習如何與設計師合作   生產榻榻米的老舖、歷史悠久的印刷廠...他們都靠著和

設計師合作,成功打造出吸引人的創意新雜貨,深入訪談帶你一探究竟。   【行銷企劃篇】文具與雜貨的「行銷方式」是銷售關鍵   ○ 紙膠帶龍頭廠商「mt」用紙膠帶佈置出繽紛空間   ○「Kakimori台北快閃店」單日營業額達 20 萬日圓   介紹各家文具精品店使出渾身解數的創意行銷手法。 編者簡介 Nikkei Design (日經設計編輯部)   《NIKKEI DESIGN》雜誌是專為設計師、企業經理人和商務人士打造的月刊,也是日本知名的設計雜誌。《NIKKEI DESIGN》雜誌所刊登的文章,都會透過專業的案例分析,探討企業如何運用設計,並將設計力拓展至商務層面。對於研究通用設

計、CG/ CAD 設計軟體、印刷業、設計學校、平面設計等相關產業而言,《NIKKEI DESIGN》雜誌都是非常適合的刊物。本書內容就是集結《NIKKEI DESIGN》雜誌於 2010~2018 年刊登過的多篇文具、雜貨專欄文章,重新編輯而成。 譯者簡介 文具病 Tiger   文具生活家、作家、自由譯者。   對文具充滿熱情的收藏者與研究者,2009 年起經營介紹文具相關知識的「文具病」網站,2013 年 4 月出版文具研究專書專書《文具病:愛文具、玩文具、品文具,以文具傳達生活態度的 25 種可能》,並於同年 11 月開設文具店「直物生活文具」,2016 年 4 月開設文具咖啡

店「直物文具 Cafe」。此外也從事文具相關雜誌專欄、演講等活動。   ◆「文具病」臉書專頁:www.facebook.com/stationeria   ◆「直物生活文具」網站:plain.tw   ◆「直物生活文具」臉書專頁:www.facebook.com/plain.tw 謝薾鎂   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畢,曾從事插畫、文字編輯、日文翻譯等工作,現為專職譯者、特約文字兼美術編輯。熱愛畫畫與閱讀。譯有:《看廣告學設計:讓你按讚的廣告設計力》、《比照片更美!林亮太的超寫實色鉛筆繪畫技》、《時尚可愛設計力:抓住女孩目光的廣告案例集》、《OX 學會好色計:設計人一定要懂的配色基礎事典》、3

65天都想寫!文具女子的聰明手帳術》、《LOGO與展開:從商標到品牌視覺設計:5大領域×105個知名品牌設計案例集》、《網頁設計職人必修:網頁設計鐵則&問題對策 84》、《這樣 ○ 那樣 X 馬上學會好設計》、《這個設計好在哪?看懂平面、網頁及廣告設計的奧秘:設計人一定要答對的 55 個問題》、《這個設計好在哪? 2:看懂平面,網頁及廣告設計的奧秘 - 做設計前,請先答對這 46 個問題》......等書。 【基本文具篇】基本款的文具,如何更上一層樓? 【創意文具篇】知名文具公司的創意發想術‧未來文具的新樣貌 【雜貨開發篇】採訪雜貨生產者,了解暢銷商品的秘密 【行銷企劃篇】

文具與雜貨的「行銷方式」是銷售關鍵  

魅力工學探討漢字設計之三境

為了解決弘典鋼筆 評價的問題,作者徐緯驊 這樣論述:

生活中各種設計,不論是廣告看板、抗議標語、封面包裝、平面設計,甚至是藝術品,皆常與文字相結合呈現,而設計就是個心理學,深入目標群體內心撥動心弦產生共鳴。使其設計與之情感相互聯繫。而每種文字大小、粗細、書寫表現各不相同,尤以漢字書法的表現更為多元,其中文字的表現常對映著我們內心的狀態。而表述內心狀態心境的研究有許多,但以東方古典文學相結合的卻甚少。在中國古典文學中常有敘明人生心境感受之詩詞文章,雖敘述方式不同但情感卻殊途同歸。如本文所選的《指月錄》其中講述人生三境界的部分作探討。將人的心境變化分為三種階段,分別是觀山是山、觀山非山、觀山仍為山。人一生皆離不開此三境,猶如將三境區分了人們的感

受狀態,也等同區分了內心市場區隔。運用此三境結合設計創作示意,找出適合的模式探討。雖在生活中能表達訊息及情感的有許多,其中文字是用來表達概念及情感最直接的媒介,因此在設計時,文字的運用常是影響及表達之關鍵。我們常說字如人心,我們的內心所賦予的情感常會不經意的表露於文字之內,而我們觀看的文字常又回饋於我們的內心。文字隨著時代演變和設計領域的開拓,從早期訊息、情感的傳遞,提升為更高層次的美感表現。因文字具有象徵性的意義,而中文字更是如此,其外在的形式與意涵,就能藉由漢字設計表現出文字美感及強化隱含的意義。 漢字具有豐富且多元美感的特點,本身即具有藝術性,為設計的理念源頭也為其設計中的獨特表現

,每一個筆畫都是美的構成,展現出特殊的形式美感。從信息化的傳遞、視覺藝術化的美感,這是其他視覺元素所不能比擬的。而心理學中常會透過文字去了解被觀察著的心理狀態,在本篇探索《指月錄》之人生三境與文字間的情感聯繫。字體在三境間與情感密不可分,在第一境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感受趨向於楷書的正體字,方方面面有所拘束,卻也是學習的根本;第二境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猶如行書般的灑脫,慢慢在基礎中找出自我的變化;草書又猶如第三境見山仍是山,見水仍是水般的無所拘束,彷彿脫離了原本的框架卻又不失初衷。本研究將漢字的美與《指月錄》中所提之人生三種境界做一結合,瞭解漢字字體的視覺化能夠呈現每種境界的感覺,便於日後運用

此種概念於各種層次的設計之中。

那時的先生:1940-1946大師們在李莊沉默而光榮的歷程

為了解決弘典鋼筆 評價的問題,作者岳南 這樣論述:

考古紀實作家岳南繼《李莊往事》與《南渡北歸》兩部巨作, 再現戰火下人文大師與理工學者們的凜凜風骨。   1940年,因躲避日軍的猛烈轟炸,同濟大學師生遷往川南古鎮李莊,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中國營造學社等機構也先後輾轉而來,一時間,眾多學者和大批珍貴文物古籍彙聚李莊——這個被傅斯年戲稱「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從此成為「自由中國的心臟」。   這群南渡的「下江人」不僅要面對饑餓、病痛與死亡威脅,還共同歷經土匪來襲、駭人聽聞的「研究院吃人」事件,其中更少不了因相知相惜所萌生的情愫。然而,1946年國共戰爭的砲火再起,迫使這批知識分子再度分道揚鑣......   

透過大量檔案資料,以及大師後人、李莊故人的口述紀錄,再加上作者酣暢的文筆,讓我們看見學人領袖傅斯年的霸氣、考古學大師李濟的耿介、甲骨學大師董作賓的守拙、中國藝術欣賞大師李霖燦的慢工細活、中國建築學之父梁思成的苦心孤詣、一代才女林徽因的感時憂世……。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中央研究院、故宮博物院以及東亞學術圈的傲人成就!   各界感動推薦   李乾朗(台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系客座教授)   周功鑫(故宮博物院前院長)   夏鑄九(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名譽教授)   陳力俊(清華大學前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   陳文茜(中天「文茜的世界周報」節目主持人)   陳永發(中央研究院院士、中研院近

史所前所長)   陳建守(說書Speaking of Books創辦人)   賀陳弘(清華大學校長)   黃進興(中央研究院副院長、中研院史語所特聘研究員)   趙少康(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   作者簡介 岳南   原名岳玉明,山東諸城人,1962年生,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歷任宣傳幹事、編輯、台灣清華大學駐校作家等。著有《風雪定陵》、《復活的軍團》等考古紀實文學作品12部,有英、日、韓、法、德文版,其中《風雪定陵》榮獲中國時報1996年十大好書獎。另有《南渡北歸》、《陳寅恪與傅斯年》等傳記作品10餘部。《南渡北歸》三部曲出版後,在海內外引起轟

動,《亞洲週刊》評其為2011年全球華文十大好書之冠,稱其為首部全景再現中國最後一批大師群體命運劇烈變遷的史詩巨著。   推薦序  文字的品相 推薦序 長溝流月去無聲 自  序  假如當年沒有李莊 序 章      第一章 淪陷與流亡      逃出北平      清華園結義      殷墟考古發掘 第二章 南渡自應思往事      長沙、長沙      今天到了昆明     「同大遷川,李莊歡迎」 第三章 揚子江頭第一古鎮             三大家族的合縱連橫      從昆明到李莊     「研究院吃人」事件 第四章 險象環生的山坳      揭開「吃人

」的祕密      清華校長梅貽琦李莊遇匪      史語所被劫案 第五章 李莊剿匪記      同濟校友與兵工製造      川南匪患      沉屍揚子江 第六章 亂離之世      金岳霖來到李莊      林徽因的病與老金的情      傅斯年辭職別重慶 第七章 悲傷年代      傅斯年上書蔣介石      歷史深處的又一件隱祕      悲情李濟 第八章 自由中國的心臟      李約瑟的李莊之行      傅斯年與李濟的衝突      李霖燦:從聖地歸來 第九章 國土重光          十萬青年十萬軍      勝利前後      夏鼐被劫案     「江南才女」憤

而離去 第十章 我東曰歸,我情依遲      波蘭籍教授魏特之死      同濟大學校內紛爭      校長易人      同濟歸海 第十一章 南望北歸      英辭未擬,惜此離思      婚戀,山東人就愛做這種事      還都南京 第十二章 抉 擇          再南渡      北歸故園      不思量,自難忘 後記:《南渡北歸》的先聲之作   序 《 南渡北歸 》的先聲之作   二○○三年春天,我到四川省考古研究所採訪三星堆文物發現、發掘的事。結束後,一人來到省博物館大門 外露天廣場喝茶,望著眼前各色人物和來往的車流,心中似乎有一種牽掛、有一種情愫揮之不去,簡

單說就是覺得有一件大事因緣未了。沉思良久,突然感到上帝在叩擊我的額頭,一個到李莊看看的念頭閃電般襲來。於是, 第二天我便從成都搭車來到了李莊。   我之所以突發靈感決定到此探尋,實因有段前緣,即以前寫過近十部考古題材的紀實文學著作如《風雪定 陵》《復活的軍團》《西漢亡魂》《嶺南震撼》等,當時參考的文章和採訪的老一輩考古學家,不時直接或間接地提及他們的前輩和四川李莊這個神祕的地方,即抗戰時期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中國營造學社等 幾家學術機構流亡西南的駐地,述及李濟、董作賓、梁思成、夏鼐等先生在李莊如何披荊斬棘、建功立業。有考古界中人還向我簡略敘述當年的先生在李莊一隅之地,創造了學術史上

一段精彩傳奇,寫下了中國知識分子可歌可泣的一頁,而他們的徒子徒孫,正是後來中國考古、文博、建築等各界的專家與學術創造的主力云云。——這一切,在成都街頭喝茶的那個片刻,突然集中爆發並促使我奔向這幾「界」的源頭,朝拜心中的聖地,尋訪聖地流傳的故事,傾聽先生們當年的聲音甚至呼吸。   按照我當時的認知,李莊屬於四川省南溪縣,便乘車直奔坐落在長江北岸的南溪縣城。到後方知,李莊已劃歸宜賓市翠屏區了,這個建制上的變化對我而言無所謂,有關係的是由成都到李莊,乘車直插宜賓市才是正道, 奔南溪等於走了岔路、繞了遠道,因為南溪、李莊隔江相望卻無橋可通。當晚,我在南溪一個招待所住下。時有 報導說北京因SARS死了

不少人,傳言有人直接死在了大街上云云;另有報導稱衛生部部長與北京市市長因對疫 情控制不力,且欺上瞞下,已被中央革職查辦,等等。招待所服務員一看我的證件是來自疫區,吃了一驚,慌亂 中一撒手把證件扔到桌上,後來可能自覺有點失態,遂找來兩根小棍棍把證件夾起遞給我,然後撥電話,好像是 問一個上司是否容我居住。   我在成都看過報紙,意識到事態嚴重,遂立即向服務員解釋,我已離開北京半個多月了,走時那裡頗有四海升平、萬邦祥和的氣象,什麼疫情與災情也沒發生,等等。還好,服務員放下電話,說了聲「三一二房間」,算是容我住了下來。我長舒了一口氣,慶幸自己不必流落街頭。   晚飯後,天尚未黑,我來到城外看看當地

風情,只見青山蒼蒼,江水泱泱,高大巍峨的城牆和磚砌「文明門」 屹立在江邊,標誌著這是一座非同一般的古城,其遺存的氣勢給人一種心靈震撼的同時,也令人對此地的歷史文 化肅然起敬。   第二天,坐車來到城外江北岸一個叫涪溪口的地方,轉乘一艘不大的小船渡江來到南岸的李莊。這才知道,李莊不是我想像中的村莊,而是川南一座古老重鎮,有許多宏大的建築與古老的莊園,再後來才知有著名的「九宮十八廟」和幾個莊園式建築群保存至今。也正因有這些建築遺存,才能容納二十世紀四○年代流亡的知識分 子,包括同濟大學等高校師生,一萬多人來此避難,並使這座沉寂多年的古鎮成為中國抗戰時期四大文化中心之 一(另三處分別是重慶、成都、

昆明)。   我沿著街道一路打聽到了鎮政府,向辦公人員說明情況。未久,辦公人員找來一位五十左右的先生領我到鎮 裡街道轉轉,看哪些情況需要採訪記錄。這時才知道,領我的是左照環先生。當時鎮裡正編寫鎮志,並準備從事 旅遊產業,招了幾個小姑娘學習當講解員,左先生作為李莊鎮文史專家,在編完鎮志後又當了講解員的指導老師。這次得到鎮黨委書記孫遠賓、鎮長毛霄的指示,左先生暫停教學工作而專門陪我在鎮裡采風,令我十分高興又感動。   在左照環先生帶領和熱情講解下,我參觀了當年流亡此地的中國營造學社舊址及梁思成、林徽因一家居住的 地方;看了中央研究院的各位先生如傅斯年、李濟、董作賓、李方桂、吳定良、陶孟和、吳金

鼎、夏鼐,以及中 博籌備處的曾昭燏、李霖燦、趙青芳等學者工作、生活和戰鬥過的地方;還走訪了人數最多的同濟大學師生居住 的幾處廟宇樓舍和他們跳高跑步的操場。在追尋先生遺跡、瞻仰遺存的過程中,又聽了當地鄉親講述先生們在李 莊的工作情況與逸聞趣事。一時間,先生們的音容笑貌彷彿就在眼前,一樁樁往事像槌子一樣敲擊著我的心房。 在受到大震撼、大感動的同時,我決定寫一部書,作為對這些先生的追思與紀念。   回到北京後,我集中精力把有關三星堆發掘的《天賜王國》寫完,迫不及待地重返李莊,正式開始有關採訪 與資料搜集工作。當時李莊鎮政府有個招待所,但比較老舊,加之在鎮政府院內,住起來不太方便。在左先生帶領下,找

到鎮外一個養豬場,當時場內的豬已被處理掉了,場主看到鎮裡要開發旅遊業,前景廣闊,遠景誘人,便捷足先登,把已捲了鋪蓋回家的幾個飼養員的房間打掃一下,弄上一床、一被、一枕頭,開始對外以每天十元 (人民幣)的價格招攬客人。   這個養豬場座落於鎮外田野,靠近上壩月亮田,進出方便,晚上安靜,很適合我這類人居住,對於其他旅客 卻未必如意,這樣我算是住進去的第一個客人,後來聽說也是這一年唯一的一個客人。當時除左照環先生陪我走街串巷、四處訪問外,經左先生介紹,李莊攝影家王榮全老師也經常陪同並幫忙照相。鎮黨委書記孫遠賓、鎮長毛霄對我的工作非常支持,記得有一個中午,他們二人於日理萬機中擠出時間,帶著鎮宣傳部長

尹曉波同志和攝 影家王榮全老師來到養豬場,借場內的廚子招待我喝了一頓李莊白酒,嘗了著名的李莊白肉,吃了何老么的花生和幾塊李莊白糕。自此之後,我對李莊的三白(白肉、白酒、白糕)兼花生等特產有了深刻的印象和感情。半個 月後,我返回北京,查閱相關資料並採訪相關人物。第二年,我又來李莊兩次,仍住在養豬場,對先生們的過往 與流傳的故事進行採訪與探尋。又過了一年,終於成書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這便是讀者看到的《南渡 北歸》先聲之作——《李莊往事:抗戰時期中國文化中心紀實》問世的經過,也是抗戰時期流亡的自由知識分子題 材此一「宏大敘事」寫作的緣起。   當我進入李莊並對抗戰時期流亡的先生們居住地考察

過之後,心中波瀾湧動不息。原因有很多,比如地方偏僻,生活艱苦,得病無處醫治,死人的事經常發生,如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陶孟和的妻子、翻譯家沈性仁,考古學大師李濟的愛女等,就因患病得不到及時救治且無藥救治而去世。而林徽因、梁思永也因肺病差點 命赴黃泉,真可謂貧病交加,莫之奈何。當時梁家窮得吃不上飯,梁思成把心愛的手錶、皮鞋甚至外國友人費正 清夫婦贈送的一支派克鋼筆都賣掉了,為的是換一點糧食與醫治林徽因的藥品。他的兒子梁從誡冬天只能穿一雙 草鞋上學,結果凍出膿瘡,久治不越,受了很多罪。——但這一切,只是讓我哀嘆與悲傷,還不足以驚奇與震撼, 當時全國軍民都處在艱苦卓絕的抗戰生活中,比這慘烈的例

子還有很多很多。   那麼真正讓我產生心靈震撼的是什麼呢?其實是流亡該地的大師以及普通知識分子,向世界展現的不屈的精 神風骨,那就是只要活著,哪怕只有一口氣,仍要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努力地幹下去,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棄,相反卻是血脈僨張,靈性飛揚,散發出一種堅硬如石的特質,如患有嚴重脊椎病、身穿鐵背心用以支撐身體的梁 思成,經常趴在桌子上用一瓶子支撐下額堅持寫作、繪圖,而他的愛妻林徽因與他的二弟梁思永,於病床上編輯 《中國營造學社學刊》和有關安陽殷墟發掘的考古報告。當然,這樣偉大的學者不只是梁家兄弟,與梁著匹敵的還 有被陳寅恪先生高度評價並譽為「抗戰八年第一書」的董作賓所著《殷曆譜》,還有李霖燦

的《麼些象形文字字典》,以及中研院幾個研究所流亡李莊的其他同仁撰寫的數部著作與大批學術論文、調查報告,加上同濟大學教授 們一系列學術研究成果。   正如費正清到李莊考察後發出的感嘆:只有中國的學者能在如此艱苦的抗戰環境中忍辱負重,越挫越勇,取得如此偉大的學術成就,這個成就與精神是中國知識界的光榮,也是人類歷史的光榮。──因了這些,我對流亡此地的先生與大師感佩的同時,心靈產生震撼並於震撼中決定去搜尋他們更遠的足跡以及各處流傳的故事,以寫 出更豐富、更厚重的作品。此後,經過赴湖南、雲南和台灣等多地探尋訪問、查證資料檔案,在《李莊往事》的基礎上不斷增加新的內容,終於在二○一一年以簡體與繁體字的形式

,在大陸和台灣分別出版了《南渡北歸》三 部曲。屈指算來,自第一次踏上李莊的土地進行採訪考察,到《南渡北歸》出版問世,倏忽已過八年矣。   現在,自我首次走進李莊已過十三個年頭,其間,因自二○一一年起受邀赴台灣清華大學任駐校作家的緣故,我與當年赴台大師的子弟交往變得方便起來。借此機會,我先後拜訪了董作賓公子董敏先生,石璋如公子石磊先生,李霖燦公子李在中先生,以及大師的學生輩人物如李亦園先生等,搜集到不少新的資料,對此次增訂貢 獻甚多。尤其關於李霖燦先生到麗江、玉龍雪山與大理考察那一段,多來自李在中先生贈送的珍貴資料並蒙李先 生親自審閱,對其中的錯訛之處予以修正,使錯訛減少到最低。   另外,

在清華大學駐校期間,我曾無數次搭車由新竹校園往返南港中研院,並於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 室、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等機構查尋有關李莊和抗戰時期先生們流亡李莊的檔案和相關材料,收益甚大,查到許多珍貴資料以補充到增訂稿中。而增加的關於同濟大學內部紛爭一案經過,幾乎全部採自中研院近代 史所檔案室「朱家驊檔案」。同時,承蒙中研院副院長王汎森先生贈送新出版的《傅斯年遺劄》三卷,為拙著再添珍貴史料,想來讀者已經看到。此處特別向保存、整理這批檔案的先進表示敬意和感激之情。   仍然是出版方的建議,認為原書名「李莊往事」狹小了些,增訂後改為更寬泛的「那時的先生」,而「李莊」 作為副標題出現或更易為讀者

接受與理解。對這個建議我表示同意和支援,遂有了增訂後的《那時的先生》一書 問世。原書有李光謨先生序文一篇,增訂版仍用其文,因修訂時考慮到更換書名,遂又請李光謨先生將序文稍做 改動,以與新著匹配。想不到改動未久,李先生未能見到增訂版問世便歸道山,此為一大遺憾,特此紀念。     憶及本書採訪和寫作過程中,得到眾多專家、學者、長官和民眾的幫助,在新書出版之際,謹向董敏、石磊、李在中、李亦園、陳存恭、王汎森、黃進興、何漢威、陳永發、張朋園、陳力俊、林馨琴等知名人士與友人的支持表示謝意。  

智永書學與佛學之實踐-以《真草千字文》為例

為了解決弘典鋼筆 評價的問題,作者李坤錫 這樣論述:

本文以《智永書學與佛學之實踐-以《真草千字文》為例》為題,旨在呈現智永書藝之中書學與佛學的內涵。除了緒論與結論之外,本文以〈智永與其《真草千字文》在書史上的評價與影響〉、〈真、草書淵源與其它書體的關係〉、〈智永相關書學實踐之探討〉、〈智永相關佛學實踐之探討〉……共四章作為主要架構。第二章主要在論述智永與其《真草千字文》在書史上的評價與影響,包括《真草千字文》版本的討論,是否智永寫《真草千字文》如同後來的禪宗在樹立傳承的「衣缽」?對佛教的抄經事業有何幫助?由於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是由二種書體:楷書(真書)與今草所組成,因此第三章介紹此二種書體的簡介、淵源,以與其他書體──特別是行書之間的關係。

在第四章,闡述智永身在老、莊、《易經》之三玄為主流的魏晉南北朝,其腦海中的書學有可能亦深受玄學所影響。然而有王氏子孫、書法家和佛教僧人……三重身份的他,可能在表現書法藝術之時帶有某些宗教哲思,尤其魏晉自兩漢以來不斷探討一些二元對立與融合之思想,引申至書學,例如:法與意、形與神之間的互動,是否在智永筆下也產生激盪?何況智永長期不被史料或學界所重視的僧人身份。在舶來品的大乘佛教傳入中國之後,逐步融入中國人的血液中,像是《般若經》傳達的「性空」與《法華經》傳達的「唯心」,包括「禪」與「退筆塚」的關係、大乘菩薩行與《維摩詰經》和「鐵門限」……等佛學之間的關連,皆在第五章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