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兒童及少年生活扶助申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弱勢兒童及少年生活扶助申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戴世玫,歐雅雯寫的 新住民社會工作 和財團法人極忠文教基金會編著的 極忠20年鑑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補充保險費計算公式 -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也說明:投保單位每月所支付薪資總額(所得稅格式代號50、79A及79B)與其受僱者當月投保金額 ... 中低收入戶、中低收入老人、接受生活扶助之弱勢兒童與少年、領取身心障礙生活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洪葉文化 和秀威資訊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古允文所指導 黃上豪的 臺灣的世代貧窮現象:貧窮陷阱或福利陷阱? (2021),提出弱勢兒童及少年生活扶助申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世代貧窮、貧窮陷阱、劣勢累積、福利陷阱、社會救助。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童振源所指導 張嘉郡的 雲林縣永續發展的指標建構與因應策略 (2021),提出因為有 地方創生、永續發展、城市競爭力、主成分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弱勢兒童及少年生活扶助申請的解答。

最後網站法規內容-南投縣弱勢兒童及少年生活扶助審核作業規定則補充:前項所稱遭遇困境及無力撫育,係指下列情形之一: (一)父母(養父母)雙亡。 (二)父母(養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蹤達六個月以上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弱勢兒童及少年生活扶助申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新住民社會工作

為了解決弱勢兒童及少年生活扶助申請的問題,作者戴世玫,歐雅雯 這樣論述:

  本書融合了社會文化情境、案主群的需求與特徵、服務的工作方法,以及實務議題的討論,嘗試從新住民生活在臺灣社會中的情境脈絡和一路推動新住民服務的眼界,來描述臺灣對於新住民的服務工作,從一個大量移入的弱勢族群,走到多元文化包容的社會,到更多珍惜與欣賞跨文化能力的展現;並介紹從個案管理開始,到家庭工作,以及邁向社區工作的新住民社會工作方法實踐。

臺灣的世代貧窮現象:貧窮陷阱或福利陷阱?

為了解決弱勢兒童及少年生活扶助申請的問題,作者黃上豪 這樣論述:

  迄今為止,我國政府對於長期待在社會救助體系或是世代貧窮之家戶,仍缺乏積極性的作為,甚至連最基本的追蹤調查都闕如;然而,世代貧窮不僅是個別家庭的損失,還可能造成整個國家嚴重的經濟負擔,因此阻斷貧窮世襲乃是社會救助工作之首要任務。惟我國目前對於世代貧窮家戶的瞭解仍十分不足,因而引發研究者欲深入瞭解世代貧窮家戶,以及社會救助制度在協助這些家戶時所面臨之阻礙。  研究者在檢閱國外世代貧窮相關文獻後,發現貧窮世代傳遞主要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是「貧窮陷阱」,第二種則是「福利陷阱」。據此,本論文進而衍生出三項研究目的:(1)瞭解世代貧窮家戶的特徵與風險因子;(2)探討福利陷阱與貧窮陷阱是否存在,及其如何

影響世代貧窮家戶自立脫貧;(3)蒐集社會救助專業人員對於社會救助制度的反饋,作為政府未來修訂相關政策之參考。本研究採取實用主義典範,以質量併用的混合研究方法回應研究目的。其中量化方法係以「台灣貧窮兒少資料庫」與「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進行次級資料分析;質性方法則透過立意取樣選取8名社會救助專業人員進行深度訪談。  研究結果顯示:(1)成長於世代貧窮家庭者常見的特徵包含:女性、單親家庭、父母親教育程度以及早年家庭收入偏低;(2)早年的營養不良以及青少年時期學業表現不佳為影響貧窮家庭子女落入世代貧窮的重要風險因子;(3)貧窮陷阱確實存在,其中早年的營養攝取、家庭支持以及青少年時期學業表現可謂是構

成貧窮陷阱的三大要素;(4)我國社會救助體制的確存在福利陷阱,並且主要有三大弊病:過渡性福利措施名不符實、缺乏鼓勵受助者投入勞動市場之經濟誘因、過多福利資源以低(中低)收入戶資格作為發放標準之一;(5)社會救助專業人員所面臨之阻礙與困境主要有六:審查業務繁重、貧窮第二代累積人力資本受阻、福利邊緣戶未受到保障、貧窮家庭之就業障礙未有效排除、現行脫貧計畫缺乏懲罰機制以及福利資格認定缺乏彈性等等。  根據研究發現,研究者進一步提出具體的政策建議,主要涉及五個面向:(1)勞、社政整合與積極勞動市場政策;(2)工作與家庭平衡政策;(3)社會福利申請流程改造以及電子化;(4)社會福利總歸戶以及所得設算制度

改革;(5)貧窮家庭之親職教育。除此之外,研究者亦建議我國政府應針對參與「兒童及少年未來教育與發展帳戶」之家庭發展貧窮動態資料庫,以供後續研究者得以更加深入地探討世代貧窮議題。

極忠20年鑑

為了解決弱勢兒童及少年生活扶助申請的問題,作者財團法人極忠文教基金會編著 這樣論述:

  將二十年來秉持宗旨,於國際及兩岸學術藝文交流、服務社會國家的實績留下記錄,一方面檢視有沒有完成涵靜老人、智忠夫人的理想與期望,一方面對參與「極忠」二十年活動的兩岸朋友致上深深的敬意!期許大家:為了中華子孫和平統一,有尊嚴的屹立於歷史洪流,與傳承中華文化繼續努力!   謹以極忠文教基金會二十年奮鬥成績,期勉同樣以弘揚中華文化中道思想為理念的同道堅持使命,在動亂的21世紀,讓我們共同為引領苦難的世人邁向安定和平竭盡所能!   更期盼點起無數「心」燈!   涵靜老人教誨門人弟子最重要的核心精神就是「不為自己打算,不求個人福報」,如果「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則「生命和諧、生存和平、生活和圓

」的理想世界就在人間。 本書特色   記錄「極忠」二十年大事:  對「極忠」言~   將二十年來秉持宗旨,於國際及兩岸學術藝文交流、服務社會國家的實績留下記錄,一方面檢視有沒有完成涵靜老人、智忠夫人的理想與期望,一方面對參與「極忠」二十年活動的兩岸朋友致上深深的敬意!期許大家:為了中華子孫和平統一,有尊嚴的屹立於歷史洪流,與傳承中華文化繼續努力!同時,藉著暫停腳步,回顧過去,對「極忠」的歷屆董事們,以及秘書處歷屆工作成員給予肯定、感謝!《極忠20年鑑》是大家堅持努力奮鬥的成果展現。在邁向未來之刻,「極忠」的董事們必須正視一個拖滯的未結案:民國84年(1995)捐助「整建華山莎蘿坪立碑案」支付專

款美金40,000元,而華山大上方涵靜老人手書的「天地正氣」碑至今是以「未竣工」為由,暫時擱置了「根據協議書驗收工程」的程序。   對讀者言~   謹以極忠文教基金會二十年奮鬥成績,期勉同樣以弘揚中華文化中道思想為理念的同道堅持使命,在動亂的21世紀,讓我們共同為引領苦難的世人邁向安定和平竭盡所能!   更期盼點起無數「心」燈! 作者簡介 極忠文教基金會   宗旨:研究天帝宇宙大道,發揚中華學術文化暨提倡孫逸仙思想,促進早日實現以和平統一中國,為人類謀求永遠和平幸福,達成宗教大同、世界大同、天人大同之長期奮鬥目標。   設立時間:教育部民國81年(1992)4月28日台(81)社字第二一五七三

號函准設立。   台灣台北地方法院民國81年7月15設立登記。  法人登記證書:登記簿第66冊第55頁第一六六二號。   設立地點:中華民國台灣省台北縣新店市(現為新北市新店區)北新路2段159號   業務範圍:  一、獎助或辦理符合本基金會宗旨有關之各種學術性出版工作。  二、獎助或辦理符合本基金會宗旨有關之各種學術研究工作。  三、獎助或辦理符合本基金會宗旨有關之各種學術性交流活動。  四、獎助研究發展天帝宇宙大道、中華學術文化、孫逸仙思想之優秀人才。  五、獎助傳習天帝教學術研究暨符合本基金會宗旨之清寒子弟。  六、其他符合本基金會宗旨,且經董事會通過之教育、文化、公益事項。

雲林縣永續發展的指標建構與因應策略

為了解決弱勢兒童及少年生活扶助申請的問題,作者張嘉郡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希冀發掘雲林縣的永續發展優劣勢、機遇與挑戰。惟為達成此目的,須先建構含括雲林縣在內臺灣22個縣市的永續發展競爭力指標(SDCI),進而量化評估雲林縣的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最終徵詢與匯整專家學者的寶貴意見,提出雲林縣永續發展的因應策略。本研究發現主要有四:一是永續發展與城市競爭力評估指標,逐步走向整合。特別是,《永續發展目標地方自願檢視報告》(VLR)的問世,更證實建構永續發展競爭力指標(SDCI)的必要性,此亦凸顯本研究切合國際趨勢。惟各城市攫取VLR的評估指標不盡相同,削減跨縣市的可比較性,且上述指標體系都沒有匯整成單一指標,且不利直觀檢視。二是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建構

臺灣22個縣市永續發展競爭力指標(SDCI),含括10大構面77個細項指標。PCA是一種統計技術,客觀賦予各細項指標權重,且透過多個穩健性測試──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多變量配對組T檢定(Hotelling's T2)、Kaiser-Meyer-Olkin(KMO)取樣適切性統計量、Bartlett球形檢驗,以及建構效度,並援引Chen and Woo (2010)與Tung, Wang and Yeh (2012)進行調校。實證結果顯示,2019年雲林縣城市永續發展競爭力指標位居全國第14名,居全臺灣中間區段。其中,環境競爭力指標位居全國第八,是拉動整體排名最關鍵的因素。治

理、經濟、教育與科技,以及文化競爭力表現持平,皆居全國第12名。雲林縣治安與基礎建設競爭力成績相對遜色,分別為全國第15名與16名。至於人口、健康與醫療,以及社會福利更有待大力推動,皆屈居全國第19名。準此,不難理解,雲林縣於2021年9月17日召開地方自願視論壇,首波便鎖定「大健康產業」,此凸顯實證結果饒富政策意涵。從時間趨勢來看,雲林縣城市永續發展競爭力指標,由2010年24.0分逐步攀升到2019年的27.9分。2019年雲林縣城市永續發展競爭力指標,位居全國第14名,與《天下雜誌》及《天下雜誌》的排名相近(13名)。換言之,本研究建構的SDCI足以反應現實,且操作方法更具便捷性、低成本

,或可作為全臺VLR的基礎框架。此為第三個研究發現。第四,匯整雲林縣各局處的訪談結果,當前雲林縣政府的永續發展競爭力措施,主要有三:招商引資且瞄準綠能、健康與文化產業。惟根據最終權重(final weught)可知,環境、文化、健康與醫療,最終權重分別為0.040、0.008與0.035,三者合計0.083;反之,基礎建設、政府治理與經濟的最終權重分別為0.132、0.387與0.152。換言之,雲林縣若考量後者,SDCI將可獲得更大程度的躍升。據此,本研究建議,雲林縣政府成立雲林高鐵經濟特區。其經濟意涵有三:一是給予提供生產要素瓶頸產業與新與產業發展稅賦抵免與優惠,從而吸引廠商入駐。二是開闢

高教專區,以一定年限免租金提供國內外大學在此地設立分校、分院或產學合作中心。三是賦予更多財政、人事與主計權力,規劃雲林高鐵站與臺鐵之間的捷運,增進青年赴雲林工作的意願。此外,雲林縣政府各局處的訪談結果指出,雲林縣城市永續發展競爭力提升關鍵在於人口規模。人口規模直接影響經濟成長動能與自籌財源。故雲林永續發展競爭力的提升,尚可結合地方創生。其中,地方創生後續增進舉措有三:一是擴大引才範圍,放諸國際並廣納多元對象。二是加強與大學產學合作,並透過在地工協會協助宣導。三是建立城市品牌,聚焦雲林縣的慢活生活。永續經營的政策建議有四:一協助當地永續經營,特別是系統配套,避免吸引人潮,却無助於在地消費。二協助

廠商尋找供應鏈,提高在陸臺商設廠雲林的誘因。三是連接在地金融與產業,活用當地資金於產業升級與轉型。四是以人工智慧(AI)克服人口外流問題,進而吸引年輕人返鄉工作。最後,綠能低碳的政策建議有四:一是從使用或碳排放的角度切入,釐清各縣市的責任;惟這有賴中央政府的統籌。二是相對的產業轉型,特别是雲林的綠能產業園區,避免碳交易稅壓垮廠商營運。三是思考臺灣整體能源戰略,或建立滾動式討機制――未來再生能源的科技提升後再排除核電。四是綠能低碳仍須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