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退休年齡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強制退休年齡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彼得.杜拉克寫的 退休基金革命 和鼎文公職名師群的 110年桃園捷運招考(技術員-運務票務類)套書(贈英文單字書、題庫網帳號、雲端課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博雅 和鼎文所出版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衛生福利研究所 李玉春所指導 徐芷翎的 就業促進政策對台灣中、高齡者就業狀態之影響 (2021),提出強制退休年齡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老年人、就業、再就業、就業促進政策、就業意願、計畫行為理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衛生福利研究所 李玉春所指導 周采妮的 中高齡長者工作狀態與不健康行為中介效應對健康狀況之中長程影響 (2021),提出因為有 中高齡者、工作狀態、不健康行為、健康狀況、中介效果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強制退休年齡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強制退休年齡,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退休基金革命

為了解決強制退休年齡的問題,作者彼得.杜拉克 這樣論述:

  本書於1976年首次出版,而當書的書名為《看不見的革命》(The Unseen Revolution),杜拉克在本書中進行了種種的預測,他預言:   ․老年人的扶養將是一大問題;   ․長壽將成為健康照護的一大議題;   ․退休金和社會安全保險將成為美國經濟和社會的重心;   ․退休年齡將延長;   ․美國整體政策將愈加受到中產階級議題和老年人價值觀所左右。   儘管這樣的論述難容於1976年的時代浪潮,但經過了近半世紀,我們再重溫此書,當時所提出之退休基金相關議題、現象及見解,與現今發展趨勢不謀而合。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位國際公法博士出身的「現代管理學之父」,他的高瞻遠矚及真知灼見。

  作者簡介 彼得‧杜拉克   彼得‧杜拉克生長於一個文化環境優越的家庭,薰陶於猶太–基督教信仰傳統。1937 年移居美國,2002 年6 月20 日榮獲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杜拉克一生好學、敏思、善察、能析;筆耕不輟,以逾40 部著作享譽世界;治學精進、不拘框條,觸類旁通、不落窠臼。他早年學金融,1931 年獲法蘭克福大學法學博士。經濟學上,他尊敬凱因斯(John M. Keynes 1883-1946),但跟隨熊彼德(Joseph A. Schumpeter 1883-1950)。政治學上,他主張多元化和去中心化,對極權主義持嚴肅的批判態度。他對存在主義哲學與生存神學,特別

是齊克果(S. Kierkegaard 1813-1855)的思想研究,造詣頗深。   杜拉克自稱為「旁觀者」,始終持守立場清醒、思維冷靜、人格獨立、思想自由以及責任意識。做為「社會生態學家」,他具有明心慧眼、洞察力強,為世人的社會與組織守望的美德、正直與良知,勇於在批判中追求創新。他創立了「現代管理學」,主張管理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走「知信行」合一之路,因此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和「管理大師中的大師」。   杜拉克在世近一個世紀。他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見證從科學技術變革到思想理念革新的過程;目睹從工業時代進入智識(知識)時代、資訊時代的變化;親歷從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到後現代知識型社會的

變遷;對所有經歷的變化以及21 世紀的人類發展,他都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今天,我們能夠深切感知到他的貢獻永不止於20 世紀,對未來世界的發展與變化,杜拉克的思想必定會產生更加積極且深遠的影響。 譯者簡介 許貴運   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曾任職中國廣播公司、聯合報系及美國在台協會,並先後擔任淡大、政大、東吳、元智大學講師。已出版英譯中著作七十餘本,主要有《樂在溝通》、《與成功有約》、《反挫》、《大外交》(合譯)、《逆齡社會》、《會說才會贏》、《簡單讀懂 麥可.波特》、《最嗆的貿易史》等。近作有《季辛吉1923-1968 年理想主義者》。   總

序 功能正常的社會和博雅管理 邵明路 總序 向一位跨世紀的大師致敬 許士軍 導讀 近半世紀前的退休基金先知─ 彼得.杜拉克 薛明玲   序言   第 1 章 無人注意的革命     退休基金社會主義的實現/退休基金的未竟之業/人口結構的巨變/無人注意的革命   第2 章 退休基金社會主義:成功帶來的問題   成功的危險性/人口動態、出生率、扶養比/退休基金社會主義的經濟問題/退休基金社會主義的政治問題/所需的改革/社會安全保險的未來   第3 章 退休基金社會主義下的社會機構與社會議題 新的需求/對經濟成就的要求/成長管理的需求/工作和工作者:社會的需求/工會能在退休基金社會主義下存活嗎?/財

產的新意義/退休基金社會主義和第三世界   第4 章 退休基金社會主義的政治教訓和政治議題 那些「主義」的結果如何?/非政府政策的效能/富裕的迷思/福利社會對上福利國家/平等對上平等/通貨膨脹對上失業:何者為害較輕?   第5 章 美國政治的新陣營   1995 年後記:公司的治理   導讀 近半世紀前的退休基金先知── 彼得.杜拉克   彼得.杜拉克於1976 年出版的「看不見的革命」(TheUnseen Revolution),20 年後以「退休金革命」(The PensionFund Revolution)再版,序言中提到,此書談論的皆為既成的事實,然而並不見容於1976 年的時

代思維而受到漠視。經過了近半世紀,我們再重溫此書,當時所提出之退休基金相關議題、現象及見解,與現今發展趨勢不謀而合。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位國際公法博士出身的「現代管理學之父」,他的高瞻遠矚及真知灼見。   這本書不只是已經退休或即將退休的人士需要看,即使離退休還有段時間的上班族更應該看。因為,越早關心退休金制度並且作好退休規畫的人士,屆時就可以更安心地享受退休生活。   彼得.杜拉克在書中一開始生動描述美國退休基金社會主義的實現:美國工作者擁有的以投資股票為主的退休基金,已持有美國公司超過三分之一以上權益資本。意思是說退休基金已經發展成為投資「美國經濟」的強大活水,在1990 年代美國企業退休

基金及其他退休基金,持有美國公司近40%的普通股以及較大型公司約40%的中長期債券。   以這本書於1996 年再版時間點來看,美國的社會安全捐是退休保險的第一層支柱,是確定給付的年金制;本書所述的私人企業退休基金計畫是第二層支柱,多採確定提撥制。當時,台灣只有軍工教年金,勞保只有確定給付的一次提領,後來推出勞保年金改革,算是勞工退休保險的第一層支柱;而於2005 年推出的勞退新制,算是勞工退休保險的第二層支柱,則採確定提撥制,這些算是我們有跟上美國的地方。但是我國日前退休基金制度還是有一些要思考改進的地方,例如各項退休及養老基金如何更有效管理及監督。   人口老化與少子化已是時代的大趨勢

,「撫養比」正在逐年惡化中。因此,如何提高社會生產力並配合life cyle 來調整退休金的提撥與領取,以延緩撫養比的惡化,是政府及民間需要面對的重要議題。參考作者書中的精神,我們或許可以思考下列幾點:   (一)對於勞保年金如有提前退休領取需求者,宜以預借方式取代;而減少提領之金額宜按平均餘命重新檢視設計。   (二)法定強制退休年齡亦宜按平均餘命重新檢視。   (三)面對撫養比之惡化,制度上宜鼓勵延後退休,同時要避免領取退休金的人再去低薪就業,以減少排擠正職人員的工作機會。   (四)鼓勵年輕的受僱者自提6%,以壯大勞工保險的第二層支柱。   (五)以開放思維評估開放勞工自選投資標的可行

性;同時退休基金之投資標的,應以具有國際競爭力及重視永續發展之優質ETF 為主,讓勞工享受全球及國家長期經濟成長的果實。   撇開作者相當篇幅闡述美國退休基金於社會主義歷史哲學角度的辯證觀察,台灣勞工退休保險制度確實可以參考書中剖析美國私人企業退休計畫的歷史,其透過高效率的多元專業投資團隊,創造很好的績效,享受整個美國經濟成長的成果。   另外,值得台灣參考的是美國龐大的退休基金、各式各樣的投資基金、家族基金和校產基金,為美國培養出大量高素質的投資專業人才。以今年(2021)五月剛辭世的前耶魯大學捐贈基金最高操盤人大衞.史文森(David Swenson)為例,其於1985 年開始管理耶魯

大學捐贈基金,他使得耶魯大學捐贈基金大放異彩,獲得遠高於市場水準的長期收益。截至2020 年6 月30 日,耶魯大學捐贈基金規模從其接手時的13 億美元增長至312 億美元,並為該大學提供40%的財政支持。同時,36 年來他為全球退休基金界培訓出為數眾多的投資高手,充分體現彼得.杜拉克一生所強調的「專業知識工作者的存在價值」。摩根史坦利投資管理公司前董事長巴頓.畢格斯曾說:「世界上只有兩位真正偉大的投資者,他們是大衛.史文森和華倫.巴菲特。」   本書亦觀察到美國退休基金是有史以來面對人口劇烈而深沈變化的最有效回應,這個變化就是大多數人的壽命延長,其於退休後的生命期間亦更為長久。因此退休金和

社會保險亦成為美國經濟和社會的重要議題;美國政府之整體政策愈加受到接近退休和已退休這兩個群組的人,其切身利害關係及價值觀所左右。   本書最後附加了一篇作者於1991 年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題為〈公司的治理〉的文章,該文勾勒公司治理的主要趨勢,事實上就是我們正在走的路。美國的經濟制度已有重大變化,其中的管理、權力、控制等結構都有重大變革。作者強調把企業的財富創造能力弄到最大化是平衡員工、顧客和股東(即退休基金)的最佳量化指標,文中作者提到他在1954 年出版的《管理的實踐》(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書中,已為此踏出第一步,也為公司勾勒出八個主要的目標領域,這些領

域(或衍生出來的變種)依然是日本大型公司作商業規劃時的起點。這些觀點都是當今企業經營與公司治理的重要課題。   薛明玲 本文作者為資誠PwC Taiwan 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前所長   第1章  無人注意的革命退休基金社會主義的實現 如果「社會主義」的定義是「工人擁有生產手段」,而且這是正統、僅有的嚴格定義,那麼美國就是第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 今日美國企業的員工,透過所屬的退休基金,至少擁有權益資本(equity capital)的25%,超過控制企業之所需。自僱者、公職人員、中小學和大學教師的退休基金則擁有另外至少10%股本,整個加起來,美國工作者擁有美國企業1 / 3 以上權益

資本。再過十年,這些退休基金的持股不可避免地將愈來愈多,到了1985 年(或許更早),他們在股本中所占的比率至少可達50%( 甚至可能達到 60%)。十年後或 20 世紀尚未結束時,他們的權益資本(即普通股)比例應該達2 / 3 以上,外加美國經濟相當大的一部分(約40%)的債務資本(公債、公司債、債券)。通貨膨脹只會加速這一進程。 更重要的是(尤其是對社會主義理論而言),規模最大的員工退休基金,即1,000 家至1,300 家最大的公司和35 個產業(如大學教師和貨車司機)基金,已幾乎掌控了美國最大的1,000 家產業公司;換句話說,他們至少擁有1 / 3。銷售額一億美元以下的公司也在掌控之

列,按今日的標準,這類公司就算實際規模不小,但頂多只能算有相當規模。退休基金還控制「非工業」產業中的50 家最大公司,這些行業包括銀行業、保險業、零售業、通訊業、運輸業。這些是社會主義理論所謂的經濟「指揮位置」(“command position”)─ 誰掌控這些位置就能號令其他人。 確實在農業以外,美國經濟現在由美國工作者透過投資代理人(即退休基金)所擁有的部分,要比阿葉德(Allende)為了讓智利成為「社會主義國家」而收歸政府的資產還大,也大過卡斯楚(Castro)統治下古巴實際的國有化規模,或史達林主義(Stalinism)極盛時期匈牙利或波蘭的國有化程度。

強制退休年齡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張超雄議員:主席。特首,在一個先進文明的社會裏,退休保障是一項權利而非福利。以我們今天的經濟水平來說,我們絕對應可讓所有長者享有養老的安穩保障。

香港今天的繁榮,是由我們上一代的貢獻造成的。但是,以我們今天的經濟水平,竟然有三分之一的老人家生活在貧窮中。我們的長者拾紙皮的影像,是香港的污點,是我們引以為耻的。我們真的希望所有老人家均能在他們到達退休年齡時,獲得基本生活保障。

特首提出的長者生活津貼,金額是2,200元,扶貧既不足夠,敬老又要資產審查。我們要求設立一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我想問特首,究竟在他的心目中有否任何方案呢?對於香港今天作為極少數的例外,是一個沒有退休保障制度的先進地區,在他任內5年會否有清晰的時間表、方向或路線圖,讓香港能建立一個文明先進社會應有的制度,讓所有老人家皆有安享晚年的機會呢?

行政長官:主席,多謝張超雄議員的提問。張超雄議員知道,過去多年來,我十分關注香港的貧窮問題,包括相關的老人退休保障問題。因此,在我的政綱內有3句話,希望在由我領導的政府及社會各界通力合作的情況下,能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居"。我的政
綱內是有這12個字的。

有關退休保障方面,我有以下數點主張,包括張超雄議員剛才提到的長者生活津貼、探討全面優化強制性公積金計劃,以及長遠來說,研究人口老化對公共財政的影響,及早策劃和作出財政撥備。

大家都知道,香港的經濟發展水平相當高,但由於過去長期積存的收入與財富分布問題,我們要照顧基層人士、尤其是基層長者,讓他們有較安穩的生活,能夠長期的、持續的去做,而不是一次性的。我們一定要有一套較穩健的財政計劃。並不是因為我們的整體經濟發展水平高,政府便一定有這樣的財政能力,或長者一定有這樣的財政能力,讓自己可安享晚年,有一個較好物質生活的晚年。我很願意在社會上與大家共同討論這個問題。但是,我們要做到的是甚呢?便是我們要有一個負責任的計劃,意思是我們承諾老人家的任何計劃,我們真的要能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做下去。這對我們來說,在財政安排上是一個較大的考驗。

張超雄議員:多謝特首說出一個宏觀的方向。不過,其實現時民間已有具體政策,而中央政策組在過去10年亦曾進行多項研究。我希望特首能具體和直接清楚地提出一個方案,讓我們有一個讓所有老人家均能獲得安享晚年的全民退休保障制度。

行政長官:我們正在進行研究,政府很願意......

(梁國雄議員坐着發聲)

主席:梁議員,如果你再坐着發聲,我便要請你離開會議廳。行政長官,請繼續作答。

行政長官:主席,正如張超雄議員剛才所說,為進一步研究退休保障制度的可持續性-- 可持續性是重要的,我們不是一次過"派 錢"立法會--中央政策組曾就香港長者的經濟狀況和退休計劃,進行全港性住戶調查,涵蓋約1萬個住戶。我們希望能在年底會有初步結果。我們很願意與社會人士一起商議有關結果,看看可以如何訂立一套好的退休保障制度。我們也很願意深入聽取意見。我的案頭上也有很多深淺程度不一、由民間所做的研究報告,我們會瞭解民間的意見,看看怎樣可以眾志成城、集腋成裘,做好這方面的計劃。

立法會大會
行政長官答問會
日期:2012年11月1日星期四
時間:下午2時30分
地點:會議廳

議程:
http://www.legco.gov.hk/yr12-13/chinese/counmtg/agenda/cm20121101.htm

就業促進政策對台灣中、高齡者就業狀態之影響

為了解決強制退休年齡的問題,作者徐芷翎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全球人口都在快速老化,各國都要面臨人口老化所帶來的影響。勞動力減少將會降低經濟發展速度並增加健康照護成本。台灣2019年65歲以上的勞動參與率僅有8.3%,顯示勞動市場將會面臨勞動力老化與人力短缺的問題。近年來,我國也越來越重視高齡者勞動參與的議題並且制定相關政策鼓勵中高齡者再就業,以增加高齡勞工的勞動力需求。本研究以長期追蹤資料探討我國就業促進政策(就業促進津貼、強制退休年齡延長至65歲)對就業狀態(含就業、再就業、退休、持續就業、未就業)之影響,期可補足文獻缺口。研究目的探討就業促進政策(就業促進津貼、強制退休年齡延長至65歲)介入與就業狀態改變之關係,並分析未來就業意願是否為不

同就業狀態的中介變項,以提供中央或地方主管機關推動或精進就業政策之參考。研究設計與方法本研究為縱貫性世代追蹤研究設計,使用國民健康署「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1999至2015年資料進行次級資料分析。研究對象為50-64歲中老年人,以計畫行為理論作為研究架構之基礎。最終以廣義估計方程式評估政策效果的影響和中介效果之分析,控制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居住地、自評健康狀況、子女數、經濟狀況滿意度、社會支持和生活滿意度,分析就業促進政策介入對就業狀態之影響。研究結果就業促進津貼政策介入對就業狀態並無顯著影響,但就業促進津貼政策會增加中老年人的未來就業意願,延長強制退休年齡

政策沒有增加中高齡者持續就業和再就業,而因資料限制,無法評估2020年實施之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結論與建議本研究發現就業促進津貼政策和延長強制退休年齡政策對提升中老年人就業無明顯效果。建議政府單位修正或精進中高齡就業促進政策之規劃,並研擬或精進配套措施,以鼓勵企業聘僱中高齡者,進而促使中高齡者再就業。

110年桃園捷運招考(技術員-運務票務類)套書(贈英文單字書、題庫網帳號、雲端課程)

為了解決強制退休年齡的問題,作者鼎文公職名師群 這樣論述:

贈題庫網進階版帳號1組(市值250元)   歷屆考古題庫自行組卷產生模擬試題,考後馬上批閱試卷,以測驗自己的學習成果,   透過精闢試題詳解,達到學習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前衝刺最佳利器! 大量試題演練就是您上榜的關鍵!   贈雲端課程(超值好禮)   線上免費體驗名師授課內容(5點觀看點數),買書就送課程的好康,一定要把握!   ※照片僅供參考,詳細內容參「套書內容(產品規格)」說明!   ※親愛的讀者:本套書出版日期為最初上架日,與單書出版日期不同,單書出版日期請依單本為主,煩請您特別注意。   桃園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110年度第一次新進人員招募甄試   報名日期:11

0/4/26~5/10   筆試日期:110/5/23   ※採線上報名   ●報考資格條件:   具中華民國國籍者,且不得兼具外國國籍。年齡不限(惟勞動基準法規定,強制退休年齡條件為65歲)   ●缺額:   (一)維修類:預計錄取16名。   (二)運務類:預計錄取19名。   (三)經營管理類:預計錄取2名。   (四)原住民類:預計錄取2名。   (五)身心障礙類:預計錄取2名。   本次甄試總計錄取41名,工作地點均位於機場捷運沿線(含桃園市、新北市、台北市)。錄取後將依桃園捷運公司業務推動需求分發各單位。   ●考試題型:   (一)維修職類:術科測驗為實作題,共同科目及專業

科目皆為選擇題。   (二)運務職類:共同科目及專業科目皆為選擇題。   (三)經營管理職類:共同科目及專業科目皆為選擇題。   ●薪資待遇:   1.工程員(勞安衛生類):試用期前約$37,500,通過試用期後約$41,800   2.司機員:試用期前約$30,500,通過試用期後約$33,700   3.技術員:試用期前約$30,500,通過試用期後約$33,700   4.助理專員(公共客服類):試用期前約$28,400,通過試用期後約$31,600   5.票務員:試用期前約$29,800,通過試用期後約$32,800   6.助理工程員:試用期前約$29,500,通過試用期後約$3

3,000   單位:新台幣/元   ※新進人員之退休、資遣及撫卹,悉依勞工退休金條例及職工福利金條例規定辦理。   ●書籍特色:   1.本套書由鼎文公職名師群精心編著,依學生實際需求進行編著,學習更加有效率!   2.各書皆附有最新歷屆試題及模擬試題,協助您鍛鍊答題技巧與速度!   3.附有命題趨勢分析及配分表,助您全盤掌握近年命題重點!   4.各章節結構完整詳實,囊括命題重點,以達事半功倍之效!   5.每單元穿插相關歷屆考題或模擬試題,協助評量吸收成果。   6.套書贈送一個月使用期限之線上題庫帳號密碼,讓您可於課後隨時練習加強   ●套書明細:   1. (贈)2000+公職英

文單字口袋書(所有單字均收錄自公務人員/國營事業考試)(5L52) / 2020.04 (定價:220元)   2.【捷運國文含公文寫作(測驗題型)】(T1W04) / 2019.05   3.【數理邏輯分析(含邏輯推理)】(T1W05) / 2020.11   4.【捷運英文】(T1W06) / 2020.01   5.【基本電學(電工原理)】(T5D19) / 2020.04   (鼎文書號:T2W48)

中高齡長者工作狀態與不健康行為中介效應對健康狀況之中長程影響

為了解決強制退休年齡的問題,作者周采妮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面對高齡化造成勞動力缺口的挑戰,如何增加中高齡勞動參與率以增加勞動力,已成為全球重要議題。臺灣退離勞動力市場的年齡明顯低於其他先進國家,政府近年積極採取各種政策,如延遲強制退休年齡,鼓勵再就業政策等以鼓勵中高齡持續就業或再就業。中高齡者工作狀態的改變可能影響其生活型態進而對健康狀況造成影響。因此,本研究目的如下: (1)探討中高齡者工作狀態對健康狀況的影響;(2)探討不健康行為是否為工作狀態對健康狀況影響之中介變項,以作為政府推動中高齡就業政策時,研擬相關配套措施之參考。研究方法:本研究採取縱貫性研究設計,使用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臺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調查」1

999 年至 2015 年(共5波)的全國代表性樣本進行次級資料分析,以探討基期(前期)工作狀態與不健康行為對於中期(長期)健康狀況之影響。縱貫性研究設計可解決工作狀態與不健康行為對健康狀況之間的時序性問題,並將變項設計為隨時間變動,更能即時反映個案在工作狀態、不健康行為、健康狀況隨時間改變之狀況,以提升研究效度。工作狀況分為全職工作、部分工時工作與無工作;不健康行為包括吸菸、飲酒、嚼檳榔與不運動;健康狀況包括Nagi、IADL、ADL、認知功能、憂鬱五項健康(或失能)風險。本研究採用SAS 9.4 統計軟體,以 Chi-square test、邏輯斯迴歸分析、廣義估計方程式以及SAS CAU

SALMED因果中介程序,探討中高齡者工作狀態對健康狀況的影響,以及不健康行為是否為工作狀態對健康影響的中介效果。研究結果:廣義估計方程式結果顯示前期工作狀態會影響其中程與長程之健康狀況。就中程效應而言,相對於無工作者,部分工時工作IADL與ADL失能風險顯著較低,但Nagi、認知功能障礙、憂鬱則不顯著;全職工作Nagi、IADL、ADL、認知功能、憂鬱五項風險皆顯著較低。就長程效應而言,部分工時工作Nagi、IADL、ADL、認知功能問題風險顯著較低,但對憂鬱無顯著影響;全職工作者則五項健康風險皆顯著較低;顯示工作狀態對健康風險有保護作用,全時工作優於部分工時工作;長期效應高於中期效應,對較

嚴重的健康問題,如IADL與ADL失能的降低,保護效應最為明顯,大部分可支持假說1-1與1-2。廣義估計方程式分析亦顯示,無論在中期或長期,工作狀態對健康狀況之影響,都會受到不健康行為的影響,表示不健康行為對健康可能具有間接效果。因果中介程序分析顯示,工作狀態會透過部分不健康行為對健康狀況產生影響,表示不健康行為可能是工作狀態對健康狀況影響之中介變項,但中介效果低於工作狀態之直接效果。結論與建議:本研究發現工作狀態可顯著降低中期與長期之健康風險,並發現工作狀況可透過部分不健康行為,影響健康問題之風險,但中介效果低於工作狀態之直接效果。建議政府持續推動鼓勵中高齡者就業或再就業措施,以提升中高齡者

健康,減少醫療與長照費用,增加勞動生產力。另應同步加強中高齡工作者健康促進與健康管理方案之配套措施,以減少不健康行為長期對健康之影響。未來研究建議可探討不同職業與工作類型對健康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