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布勞內綠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德布勞內綠帽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許暉寫的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全新修訂精選輯365+1】 和L.托爾斯泰的 世界名著作品集20:安娜‧卡列尼娜(上)【全新譯校】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面对旧主,德布劳内曼城生涯对阵切尔西打入5球 - PP体育也說明:面对旧主,德布劳内曼城生涯对阵切尔西打入5球,仅次于他对阵阿森纳的进球数(8球)。 打开APP阅读全文. 懂球帝. 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 切尔西 曼城.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田 和風雲時代所出版 。

樹德科技大學 應用設計研究所 陳文亮所指導 呂智全的 整合理性實驗及感性創作應用於複合媒材產品開發與教學設計之研究 (2014),提出德布勞內綠帽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複合媒材;理性實驗;感性創作;產品開發;教學設計。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中國文學系 周彥文所指導 陳俊宏的 呂天成《繡榻野史》研究 (2006),提出因為有 情欲書寫、呂天成、繡榻野史、思無邪匯寶、豔情小說的重點而找出了 德布勞內綠帽的解答。

最後網站德布劳内和库尔图瓦- 搜狗图片搜索則補充:比利时内讧曝阿扎尔与德布劳内争吵卢卡库劝架,多人已不说话凤凰网体育凤凰网. 培养出德布劳内库尔图瓦这支比利时球队引援也有众多成功例子.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德布勞內綠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全新修訂精選輯365+1】

為了解決德布勞內綠帽的問題,作者許暉 這樣論述:

=本書特色= ★全新編排╳全新修訂,每天一則,讓你的中文功力迅速破表! ★紮實又有趣的國學常識,重返語文的歷史現場! ★曾創下連續36週高踞誠品書店排行榜佳績! ★總銷超過100,000冊,最有趣的國學常識讀本! ▌什麼,我們每天都在用的這些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楷模」原來是兩棵樹 「感冒」原來是官場用語 「三長兩短」遠來是捆棺材的方法 「得過且過」原來是鳥叫聲 「鬼見愁」原來是一味中藥 「在下」竟然是裹腳布 「孟婆湯」的孟婆原來是風神 「人妖」原來是人為的災禍 「掛羊頭賣狗肉」原來掛的是牛頭,賣的是馬肉…… ▌原來,這些日常用語的古今用法大不同 讓國學行家帶你重返語文的歷史現場,一

次看完「365+1」則詞條當初如何誕生, 又如何演變成今日的用法,既長知識又長見識。 原來,語言是活的,是有生命的,這些詞條隨著歷史改變,早已不是當初最早的意思了。 一天讀一則,每天五分鐘,讓你既長見識又長知識,從此再也不會誤用、錯用和濫用中文了! ◆ 跟你想的大大不同:  「漫畫」原來是一種鳥的名字 「滑稽」原來是一種酒器 「買春」原來是去買酒 ◆ 原來它不是這樣用: 「得饒人處且饒人」原來是指下棋讓先 「咄咄怪事」原來是無聲的抗議 「墊背」原來是往死人身下墊錢 ◆ 你是否曾經認真想過: 「愛屋及烏」是愛屋子嗎? 「八拜之交」真的是拜了八次? 「錙銖必較」的「錙銖」到底有多重? 還有

更多更多…… 白白老師│白白國文YouTuber 宋怡慧│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汪栢年│蘭陽女中歷史教師 東燁│小說作者、國文老師 — 鼓掌推薦

整合理性實驗及感性創作應用於複合媒材產品開發與教學設計之研究

為了解決德布勞內綠帽的問題,作者呂智全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以理性實驗及感性創作,將陶藝技術應用於複合媒材產品開發與教學推廣上,並藉此提出新思維的複合媒材產品設計開發與應用之架構,以陶瓷產品開發為案例,使之具有全方位通盤考量的研發與應用。研究方法擬透過理性實驗活動的「工程科技面」,感性創作活動的「人文設計面」,與教學設計活動的「培育推廣面」之相互搭配,藉此成果落實於陶藝技術提升與人才培育。其中,在理性實驗方面,其目的在找尋材料間相容的共通性為何,以及回收廢棄玻璃再利用的可能性。由文獻得知,陶瓷與玻璃性質最為相近,而且陶瓷絢麗的釉面與玻璃的透明,都是產品本身最大特色。因此,將陶與玻璃以不同溫度的燒結測試,由測量儀器及窯爐設備等實驗器材,

進行一系列的實驗規劃與試驗,以瞭解陶與玻璃的融合溫度,找出合適的加工方法,藉此可擴大陶瓷複合媒材應用層面與範圍。在感性創作方面,則藉由實驗完成結果參數及新型加工方法,以感性思維與創意設計融入陶瓷產品創作。同時,運用回收陶土製作成陶粒,並結合金屬材料,配合現今業界施工方式,開發屋頂綠化節能環保設施。至於,在教學推廣方面,則舉辦「生活創意商品設計、資源再生藝術創作、社區文化傳承」等三課程教授,以培育及推廣陶瓷技藝種子學員,有效拓展複合媒材技術與應用領域。 研究結果顯示:(1)在材料融合實驗中,(i)以陶與玻璃為基底,搭配不同添加物,經平面放置成形方式,分別以750℃、850℃、900℃、950

℃、1220℃等不同溫度進行試驗;並且在900℃時,另以不同放置成形方式,如氧化鋁粉、石膏模、懸空等進行試驗;藉由平面融合燒製得知,於750℃、850℃、900℃中,玻璃未達融解點,無法與其他物質融合。而在950℃時,回收玻璃可與陶作部分融合,鈉玻璃只產生部分燒融現象,並無法與陶直接作融合。直到1220℃平面融合燒製實驗的57項實驗中,發現玻璃與陶、925銀、白銅、黃銅、回收銅線、紫水晶、白水晶、琉璃砂、釉藥、石膏模等材料,可直接作融合;回收玻璃與鈉玻璃皆呈現流動現象,並超過融解點,達破壞溫度。(ii)將陶以紗布塗泥漿、美國白土,以1220℃作立面融合燒製實驗,結果顯示陶與玻璃雖然可以融合,但

無法達成複合後仍保留原材料的特性。藉由鑲嵌技法結合回收玻璃表面塗覆泥漿,其結果呈現面積2平方公分以下的回收玻璃可突破950℃的燒融溫度,並可承受1220℃的燒結,成功與陶作立面高溫燒融結合,並保留玻璃的透明度。(iii)以泥漿作為添加劑,摻入50目回收玻璃粉,以浸釉方式將陶上釉,進行1220℃的立面燒結,實際驗證玻璃廢料作為陶藝品釉面之可行性,確立最適宜的釉方數值與比率,提供陶藝初學者與創作者之參考。(2)在感性創作中,藉由上述實驗結果應用於產品開發,共創作開發出6款式及33件複合媒材陶藝作品。(i)在陶與金屬方面,以陶粒與鐵皮屋屋頂作結合,開發出適用於平面與立面設置,以及方便綠化種植的植栽設

備,可提供綠建築建材使用。(ii)在耐高溫生活用品方面,以仿生設計為發想,將樹葉與木紋作設計主題。運用創作實驗技術,將回收玻璃以鑲嵌加工方法與陶杯作結合,開發出茶碗1件及小茶杯系列3件;並以雙色絞泥,創造仿生木紋紋路,且結合學校特色文字,開發出馬克杯8件。(iii)在流行時尚飾品方面:採取陶製品釉面的炫麗變化與玻璃的透明,以吉祥語意為意涵,配合流行時尚文化,設計開發出具文化特色產品手環12件與戒指8件,上述創作足以使成果商品化。(3)在教學推廣與培育方面:以複合媒材創作陶藝作品,配合文化創意課程、環境教育課程、在地文化傳承課程等三項教學設計,進行教學推廣與人才培育,以促成拋磚引玉之效,提高陶藝

使用層面及多元性。 藉由上述成果,整合理性實驗與感性創作等程序,完善而有效率地,開發多元化陶瓷複合媒材產品,並擴大回收玻璃再利用,成為替代陶瓷釉面之應用。同時,以環保教育為中心,充分地考慮在地文化傳承的需求,推廣環境藝術的設計課程。此成果不僅對於複合媒材產業發展,形成別具特色及藝術的多樣風貌,對於提升整體陶瓷複合產品的價值與意義,具有實質上的貢獻,亦可提供其他相關學術界及產業領域參考。

世界名著作品集20:安娜‧卡列尼娜(上)【全新譯校】

為了解決德布勞內綠帽的問題,作者L.托爾斯泰 這樣論述:

  托爾斯泰享譽世界的長篇小說,在本書出版不久,社會就公認它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它所達到的高度是俄國文學從未達到過的。       偉大作家杜思妥耶夫斯基:「這是一部盡善盡美的藝術傑作,現代歐洲文學中沒有一部同類的東西可以和它相比!」   《安娜‧卡列尼娜》通過女主人公安娜追求愛情而失敗的悲劇和列文在農村面臨危機而進行的改革與探索這兩條線索,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外省鄉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先後描寫了一百五十多個人物,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書中的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是俄羅斯文學中最動人的婦女形象之一,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優美豐滿的女性形象之一。對一位上流社

會的貴族女性來說,背叛丈夫、拋棄孩子是十分令人不齒的事情,然而,安娜‧卡列尼娜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安娜‧卡列尼娜》引起了「一場真正的社會大爆炸」,它的各個章節都引起了整個社會的關注,及無休無止的「議論、推崇、非難和爭吵,彷彿事情關涉每個人最切身的問題」。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爾斯泰   十九世紀俄羅斯的上流社會裡,彼得堡貴夫人安娜是皇室後裔,大官僚卡列寧的妻子,她豔冠群芳,美貌絕倫。她的哥哥奧布隆斯基住在莫斯科,過著放蕩的生活。他與過去的家庭女教師有著曖昧關係,妻子多莉發覺後,非常痛苦。安娜為了調解哥嫂的矛盾來到莫斯科,在火車站與近衛軍軍官沃倫斯基

邂逅。安娜的高雅風姿和笑容中蘊涵的一股鮮活的生命力使沃倫斯基為之傾倒,對她一見鍾情。   與此同時,莊園貴族列文也來到莫斯科,他已年過三十,渴望建立家庭,決定向他青年時代就喜愛的基蒂求婚,而當時基蒂正迷戀著沃倫斯基,拒絕了列文。但沃倫斯基見到安娜後就不再與基蒂交往。安娜的到來使多莉和丈夫言歸於好,卻使多莉的妹妹基蒂陷入感情的不幸…

呂天成《繡榻野史》研究

為了解決德布勞內綠帽的問題,作者陳俊宏 這樣論述: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呂天成的《繡榻野史》。它是晚明萬曆時期的一部情慾小說。本文各章簡介如後:第一章 緒論回顧前人研究,形成問題意識,建構本篇論文的研究路徑。第二章 晚明情慾文學產生的背景依循伊德•P•瓦特《小說的興起》給筆者的啟示,以對小說的題材關注之轉變、讀者、作者為焦點,來探討情慾小說的興起。在讀者方面,又從讀者的身份與經濟能力上來探討;在作者方面,由大環境到小環境,所以從社會風氣、思潮轉變,還有個人因素、經濟因素來探討。 最後再從文本比較的角度,比較同樣的情慾題材在不同文本中被表述的方式(如史料筆記中所表述的姦淫與《僧尼孽海》中所表述的姦淫),而晚明的社會讓情慾話語在小說上以猥褻的方式被表

述出來的意義。第三章 晚明情慾小說述論從文獻的角度,探討《浪史》、《繡榻野史》兩本在萬曆年間,情慾小說初興的時期,如何繼承了之前情慾小說的遺產,以及這二本小說之間情節、文字雷同,但是風格卻大不相同的現象。由此管窺晚明情慾小說在文獻遞嬗錯綜複雜的情況。第四章 呂天成與《繡榻野史》述論呂天成的生平、家世、師承與交遊,並羅列其作品與編輯、出版之書,並從其外舅祖孫鑛的給他的信中,補上幾本之前研究沒有注意到的呂天成所編之書,並從文句推斷呂天成在廿四歲鄉試前,可能投入過出版業,至少有意願從事此業,呈現呂天成生平研究中,較少人論及的一面。而後從沈璟等師友對其作品的評語中,瞭解呂天成偏向情慾風格的劇作,以瞭解

呂天成創作風格的趨勢。還有說明其小說和戲曲理論,與李贄、湯顯祖主張的關連。最後,討論呂天成晚年(他卅九歲而歿)一些充滿遺憾、後悔之情的文字,呈現他對自己生命歷程看法的轉變,由此也可知他對自己「少年遊戲之筆」—《繡榻野史》的態度。第五章 《繡榻野史》的內容分析本章包含《繡榻野史》的題材、角色、角色關係的意涵、結構、敘述手法以及時空型的研究。筆者著重情慾題材在文學上的意義,並運用牟斯「禮物」交換理論與布赫迪厄由此延伸的「資本」等概念,來分析文本裡角色的人際關係。發現其中「道德」象徵資本具有可交易性,使得縱欲的「報應」變得可以用各種其他資本抵銷,這也說明了為何歷來許多讀者不相信這本書序言所宣稱的「以

淫止淫」的策略。然後再從角色類型的角度,分析小說中的四位主要角色。東門生可謂晚明情慾小說中最特殊的男主角,他在社會階級的秀才身份與隨和個性與甘願戴綠帽的行為,反諷了西門慶的市井性慾超人與才子獵豔的兩種角色形象。金氏屬於「淫婦」的類型,但是分析了角色的動機與行為,乃至意象,發現與《金瓶梅》對潘金蓮的描寫比較起來,金氏的淫婦形象不以恐怖化、深淵化為策略,而是以較為正面的形象表述其性慾。而趙大里的身份與行為、他和東門生的關係,展現了與《弁而釵》、《宜春香質》、《龍陽逸史》不太一樣的龍陽關係。對於小說中的麻氏,則說明《繡榻野史》如何描寫寡婦守寡之苦的情形。《繡榻野史》「時空型」。運用巴赫汀的「時空型」

理論,去分析文本「德╱色」投射在文本中公領域與私領域的空間描寫上。用此解釋了,為什麼《繡榻野史》角色的覆亡是從淫亂的行為從園裡洩露到園外才開始的,因為公領域的道德整飭破落了樂園。同時,也提出結局是縱欲主角登仙的《浪史》之時空型做比較,說明儘管《浪史》的縱欲角色不斷在作者援用「至情」為其行為作盾牌,偷渡「色情」,但是他們最後其實還是躲不過公領域的道德挑戰,因為其「時空型」只是封閉之「樂園」的延伸與變形—仙界,作者仍然無法有效調和縱欲行為所引起的德、色間的強大張力。第六章 《繡榻野史》中的「性交╱戰爭」譬喻與其意涵運用雷可夫與詹生(Lakoff-Johnson)的理論,探究《繡榻野史》中的以戰爭譬

喻性交的情形,根據《我們賴以生活的譬喻》一書的分類與解析,二者在隱喻上,將來源域映射於目標域,並探究這樣的連結的意涵。以戰爭譬喻性交,背後有其文化背景。其意涵是過度的縱慾宛若戰爭一般,終為雙方帶來健康上的損耗,因而致病。於是遂從疾病的角度,探索醫學文本與小說文本如何表述與性有關的疾病,其中蘊含了兩造不同的情慾與道德立場。情慾小說仍是當時眾多文本當中,唯一可以將性欲表述成放縱與享樂的傾向,而在其他文本對縱慾的禁制下,形成強烈的對比與張力,而縱慾所帶來的後遺症:疾病與死亡,就因此被反對的勢力貼上敗德的標籤,形成疾病的隱喻。這項隱喻會造成:凡因性而病、而亡者,在道德上皆有所缺陷,甚至在非情慾小說中,

性病還成為一種懲罰方式,去對付犯下非與縱慾有關之罪的角色。這樣隱喻造成以追求愉悅、享樂為目的的情欲話語難產,而情慾小說作為禁忌的突破口,也因為強大的張力,將焦點放在道德話語的對話、交鋒上,而無餘力去建構更精緻的情欲話語之內涵。第七章 結論 兜攏、收束各章的研究成果,並說明本論文的研究的未來展望。回顧情慾小說的前人研究時,情慾小說的文獻被整理出來(如《思無邪匯寶》),而且也完成大多數的上游研究(如陳慶浩於《思無邪匯寶》的〈出版說明〉),已經是十多年前、上個世紀九零年代的事。在此之前,古典小說的情慾書寫研究,大多集中在《金瓶梅》,次及《肉蒲團》,其他二、三流,乃至四流的情慾小說,不是沒有足夠

流通的文獻可供研究,就是學術環境尚不容許進行此類研究。筆者則在資源與環境具備的學術環境下,展開對晚明情慾小說《繡榻野史》的研究。但情慾小說的研究,仍存有一些問題。要怎樣著手研究這些被視為「末流」的小說呢?要如何說服他人不先入為主地看待這些小說呢?寧宗一曾自陳自己在當年尚不如今日開明的環境下,研究《金瓶梅》的心境,說出了研究者研究情慾書寫的道德焦慮,以及隨之而來的世故妝點。寧宗一研究世情小說經典《金瓶梅》尚且還經歷過這段歲月,那麼研究「專在性交」的「末流」—情慾小說,研究者的焦慮更不在話下,而且看到晚明以來,那麼多批評、禁毀情慾小說,勸誡、威脅、恐嚇、詛咒情慾小說作者的文獻之後,道德立場與色情立

場之間的交鋒的消長、拔河的張力,躍然紙上,遂形成筆者以「情慾小說是當時道德的試金石」、「為何對情慾如此戒慎恐懼?」來思索情慾小說在當時文化中的定位。筆者當然知道這項思索是個大哉問,與其說這本論文是在回答這個問題,倒不如說這本論文是在為回答這個問題做奠定基礎的工作。大體來看,情慾小說的研究正方興未艾,不僅經典作品中的情慾書寫重新被詮釋,末流作品的研究也正在展開,它有跨作品的文化研究,也有單一作品研究,在深度與廣度上,顯現情慾小說研究的活力與多樣。也是在這樣的經驗與基礎上,發現「資本主義萌芽」、「市民文學」等術語與其背後整套的作品詮釋觀點,對情慾小說的研究效力有許多問題,因為這些術語是被建構於詮釋

世情小說的,所以當它們被拿來研究情慾小說時,會有些扞格不入。這因而衍生的另一項工作,就是建立一個術語「情慾小說」,以彌補當前所用的術語都有若干瑕疵。總的來說,筆者的研究趨向,一是關注情慾小說之間的流變;二是情慾小說提供了情欲文化豐富的材料。情慾小說之間有陳陳相因的現象,若能它們之間相同或類似的情節,以主題成單元地整理出來,將可使它們的關係更清晰。如何適當地研究出其文化意涵,是筆者割捨不去的關懷。依此,筆者建構出第三章與第五章、第六章的框架與想要進行研究的主題,但因為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所以筆者選擇《繡榻野史》做為起點。《繡榻野史》之所以中選,是因為它在專重慾的情慾小說中具有代表性,並且對後代專

重慾的情慾小說有所影響。本文的第二章從印刷產業的興盛、社會風氣的淫靡與李贄湯顯祖思潮的影響等面向,探討情慾小說的興起。情慾小說興起除了拜晚明出版業興盛之賜之外,從讀者的角度來看,情慾小說也擁有了出版商最注重的市場。情慾小說在晚明多是文人所寫,但讀者不限文人,還有商賈與一般市井百姓。而從小說史的角度來看,情慾小說展現了情慾如何被納入文學書寫的範圍,而且以猥褻的方式被表述。新的題材與特殊的表述方式,無論其內容是否「道德」,都應關注。儘管作品以外的現實創作環境,許多人仍對創作、出版與閱讀情慾小說大加撻伐,但是情慾此一題材仍在小說這一文體中札了根,且也茁壯起來了。換句話說,情慾在晚明之前相對不被文人所

看重的文類中,找到書寫的空間。在情慾小說作品逐漸增多的同時,晚明心學泰州學派一系,面對社會的轉變,他們也提出一些對人性論的觀點,除了他們一直沒有妥善解決為何「至情」可以達致「至德」的問題之外,在文學實踐上,湯顯祖的《牡丹亭》可視為「至情」思潮的代表作,而在小說出版與思潮傳播上的關鍵人物,則是馮夢龍。馮夢龍的一系列創作、改編以及出版,都有欲以文學推動新觀點的教化的行動,如他的「情教說」。馮夢龍可說是面對此思潮,在文學表現上屬於比較正面的回應。當時一些情慾小說也因此高舉「至情」主張,來為筆下的角色辯護,並藉此偷渡、掩護色情,例如《浪史》,可說是「取法乎下」的負面回應。第三章的焦點是在說明《繡榻野史

》與《浪史》在情節與文字上的雷同。今人的研究將它一樣結局形式的《肉蒲團》與《浪史》分列為二大壁壘,容易令人誤會二書在情節、文字上沒有關聯,也提醒研究者,情慾小說在文獻上錯綜複雜的情形,可能會造成情節、文字多數雷同,但整體風格卻屬於不同類型的現象。呂天成是我們目前少數清楚知道的情慾小說作者。呂天成在文學史上是晚明曲論家的身份,但是他的情慾文學創作卻少有人深入研究。筆者介紹他的家世、師承與交遊,發現他具有接觸通俗文學的良好條件。在瞭解他的生平之後,《繡榻野史》是呂天成的少年遊戲之筆,而且在沈璟評論呂天成的戲曲作品,發現呂天成有不少以情慾為題材的作品,而他晚年的詩集《紅青絕句》也是涉及情慾,顯然他並

不排斥此類題材,一直持此為素材來創作。除了沈璟與王驥德外,大多數的人對《繡榻野史》都是批評的態度。呂天成晚年有感自己科舉無成,且長輩、師長相繼而亡,所以心態轉趨「澹然入道」,且對於自己因過於投入戲曲事業,還曾信心動搖,帶著後悔的意識。呂天成的生平,對於理解晚明情慾小說作者有所幫助。 筆者在進行第五章的內容分析時,發現一般世情小說可以順利進行角色分析的術語,在專重慾的情慾小說都會受到限制。因此,筆者的情慾小說角色研究,側重於角色之間的人際關係。這是因為情慾小說中的角色會因情慾活動而造成人倫改變而失衡,而道德與秩序的維持,很大的部分是建立在穩健的人倫關係上,所以筆者援用了牟斯的禮物理論與布赫迪

厄的資本交易理論,來看《繡榻野史》中人際關係的轉變,也從東門生這個角色上發現「道德」的可交易性。《繡榻野史》「時空型」說明了情慾活動只能暫時存在於封閉空間之內,當它洩露於封閉空間之外,將會招致道德的懲罰;這在情慾小說中往往表述為「報應」。而「報應」在呂天成筆下,是可以用種種資本抵銷的,但是卻無法取消交易,意即無法繼續擁有象徵資本,這是因為「時空型」預設了過度縱慾是一種違背道德的罪過;而「以淫止淫」之所以無效,是因為違背罪過的懲罰可以因交易而抵銷,但是角色無法「上訴」,超越框架而辯稱說:過度縱慾沒有違背道德。 從文化研究的角度看,不單單是《繡榻野史》,許多晚明情慾小說都充斥著以戰爭譬喻性交

的情形,本章受《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的啟發,以此書的部分術語與觀點,來研究《繡榻野史》中「性交╱戰爭」譬喻及其意涵。以戰爭建構對性交的認知,因此「性交」具有了敵我、勝敗等概念,但由於「角度攝取」的緣故,只能局部建構,所以戰爭譬喻性交,無法幫助我們認知兩性關係各個層面。戰爭譬喻同時也為性交帶來了損耗、敗亡的概念,於是以戰爭譬喻性交,其意涵是過度的縱慾宛若頻繁的戰爭,會為彼此帶來損耗,甚至死亡。因此,醫學文本中強調對性欲節制,反對縱慾的立場,也就其來有自。醫學文本對面情慾態度,認為它應該規範在「養生」與「傳宗接代」的範圍內,此一立場的勢力強大,扼殺了以享樂為目標的情慾文化內容被記載下來,儘管我們從

批評文字、情慾小說中可以看見一部份展示,但是在道德話語的干預、滲透之下,縱慾者與疾病、死亡的關係,從醫學觀點變成道德觀點,以致於非縱慾的敗德者其懲罰是性病,這遂形成了疾病的隱喻:縱慾是道德的重大瑕疵,而有性病者,不僅僅是他的縱慾所致,也許是他有其他重大的道德瑕疵所引來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