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pdf閃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手機pdf閃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中島孝志寫的 優化法則.提升工作效率の聰明公式:檔案遺失+記錯時間+遲交報告+開會遲到+傳達不實+記錄有誤,160種工作常見失誤全速退散! 和老馬的 我所遇到的好人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Shadowrocket ipad也說明:手机 通用设置里面删除名为shadowsockt的vpn,然后重新连接允许联网 ... 后必须用下载所用的账号验证才能使用,否则会无限闪退;所以必看下方使用说明获取对应账号验证!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和平國際 和白象文化所出版 。

東吳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李智明所指導 蕭詠婕的 消費者選擇便利商店APP之關鍵因素 (2021),提出手機pdf閃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便利商店應用程式、AHP、層級分析法、關鍵因素。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洪榮昭所指導 羅婉綸的 運用多媒體認知情意學習理論比較SHAKING-ON、KAHOOT在臺語學習的成效 (2020),提出因為有 數位遊戲、本土語言學習、遊戲興趣、多媒體學習理論的重點而找出了 手機pdf閃退的解答。

最後網站為何我無法開啟PDF則補充:有許多因素會導致PDF 無法在瀏覽器或在使用Acrobat Reader 或Acrobat 的電腦上開啟。請嘗試以下建議,以疑難排解此問題。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手機pdf閃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優化法則.提升工作效率の聰明公式:檔案遺失+記錯時間+遲交報告+開會遲到+傳達不實+記錄有誤,160種工作常見失誤全速退散!

為了解決手機pdf閃退的問題,作者中島孝志 這樣論述:

◆◆ 職場失誤退散大全 ◆◆ ◆◆ 神隊友養成工作術 ◆◆ 提升工作智商、閃耀工作力,類似錯誤從此不再犯; 彌補弱點、強化不足,上班族都該懂的頂尖工作習慣!   午夜夢迴時常常吶喊:「為什麼沒人教我這些事!」   茫然無助時只能淚奔:「如果有人帶我就好了!」   ㊣沒人教可以自己學,沒人帶就找書自己看!㊣   【失誤症狀篇】   常常忘東忘西、行程撞期、記錯時間   經常各種遲到(報告遲交、開會遲到……)   無論怎麼檢查、確認,文件還是有錯   檔案亂七八糟,要用時硬是找不到   交出去的提案跟主管要的方向完全不同   寄出去的信彷彿進入外太空,常得不到回信   交換過名片的人,長相跟名

字總是搭不起來   先來的工作先做,有期限的工作來不及完成   工作出小錯時不敢承認,最後變成滔天大錯   常常「本來打算說」「本來打算改」,最後還是忘了……   天生粗線條、忙中易出錯、抓不到工作要領,   上述症狀都不是病,但發作起來很致命。   該如何避開常見的工作失誤,化身人見人愛神隊友?   工作時比別人多一點精準,職場路就能走得更加平穩。   強化小細節、培養大格局的職力進階指南,   行程安排╳檔案管理╳備忘訣竅╳準時交件╳精準呈報╳人際應對   上班族提升工作效率的160個聰明公式,讓你一本精通、一生受用!   【解藥指引篇】   總是找不到要用的檔案   ►檔案直立擺放

、檔名加上日期   行程撞期、記錯開會時間   ►約好時間後,立刻「分色」記入手帳   缺乏工作排序技能   ►將工作依「重要度」和「緊急度」分類   寄出的mail常石沉大海   ►一封信只說「一件重點事」   你的提案不是老闆要的提案   ►不要跳過「中間報告」   (……以下省略155種失誤解藥,詳解請見本書) 名人推薦   【職場達人實用推薦】   水丰刀│閱部客創辦人、知名YouTuber   江湖人稱S姐|作家、職涯部落客   何則文|作家、青年職涯教練   何啟聖|1111人力銀行行銷開發部總經理   林珮玲|筆記女王Ada   林靜如│作家,「律師娘講悄悄話」版主   洪雪

珍|斜槓教練   黃大米|暢銷職場作家   (依姓氏筆畫排序) 本書特色   ★篇幅精簡,但篇篇重點   每則聰明公式以1頁為主、多則2頁,好讀好懂好上手,   在閱讀不耐症發作前已有效吸收完畢。   ★#hashtag索引閱讀,幫你畫重點   有病治病、對症下藥,看書千萬不用從頭看!   善用書後索引與目錄,從自己最需要補好的腦洞開始治療。   ★實用度爆表,送禮自用兩相宜   每個大學導師都該送大四學生一本   ►避免他們成為常在吶喊淚奔的職場新人。   每個職場新人都該擁有一本   ►給抓不到工作節奏、搞不清職場眉角的自己。   每個職場老鳥都該擁有一本   ►避免自己變成思想僵

化、只會說「以前都是這樣做」的自以為是老人。   每個主管都該擁有一本   ►送給自己,理由同上;   暖心贈送常出包的同事或下屬(不是丟他),   請他當成趨吉避凶職場聖經,有空就拜讀。   作者簡介 中島孝志   生於東京都。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畢業,南加州大學碩士課程修畢。曾任職於出版社,之後獨立創業。具有經營顧問、經濟評論家、編輯、作家、出版製作人、大學與商學院講師等多重身份,活躍於廣泛的領域。原理原則研究會(東京、大阪、名古屋、博多、出雲、札幌、新潟)、松下幸之助經營研究會主辦人。在演講及研討會方面,受到銀行、製造業,特別是外商公司壓倒性的歡迎。部落格(http://www

.keymannet.co.jp)每日更新。   著有《做越少越成功》、《「聰明人」的簡單工作!》(暫譯)、《能幹者的論語》(暫譯)、《超譯 韓非子為了為善而知惡》(暫譯)(以上皆為三笠書房《知識生活文庫》系列)等多部暢銷書,累計銷量超過600萬冊。 譯者簡介 劉姍珊   淡江日文人,現為專職翻譯,熱衷於用文字築起一個又一個棲身之所,喜愛穿梭於漫畫、遊戲及生活用書間的中、日文轉換。譯有《基本の冷凍保存》、《1日10分の小小孩塗畫本》、《小蘋果和太陽森林的夥伴們》、《驚奇昆蟲大百科》等。   Email:[email protected]   序言 CHAPTER1──時間

、日程管理 1 將預定行程分成「未定」、「暫定」、「確定」三階段 2 安排日程以「三十分鐘為單位」 3 利用Google行事曆「統一管理」 4 在預定行程之間預先保留「緩衝區」 5 行程聯繫時須加註「星期幾」 6 指定「小型場所」作為碰面地點 7 約好時間後,請在「決定的瞬間」記下來 8 預約要在「決定的瞬間」盡快完成 9 進行「行前探勘」避免多餘的風險 10 善用「計時器」計算工作所需時間 11 「準備時間」也要列入排程中 12 預先設定「目標時間」 13 掌握「上司的行程」 14 時常備有「替代方案」 CHAPTER2──整理收納 15 文件和資料夾應「直立擺放」 16 文件夾「分色」管

理 17 利用「防丟小幫手」建立不丟失機制 18 區分使用「紙本」和「電子化」資料 19 離開位置時請將「桌面清空」 20 抽屜上鎖 21 在辦公桌附近備好「垃圾桶」 22 訂立「保留」和「丟棄」的基準 23 一個月進行一次「整理」和「丟棄」 24 將「整理好的模樣」拍下來 25 最後的庫存放在「其他地方」 26 出差時列出「攜帶清單」 27 隨身行李統整成「一個」 28 利用「包中包」來整理 29 隨身攜帶「背包防雨套」 30 事先在手帳裡放入「備用名片」 31 以數位方式管理名片 32 必須攜帶「充電器」和「行動電源」 33 利用「風琴夾」統一管理收據 CHAPTER3──手帳、備忘、筆

記技巧 34 成為「備忘錄達人」 35 「為了忘記」而備忘 36 容易留下印象的「圖像記錄法」 37 習慣從新的頁面開始記錄 38 使用「縮詞」快速備忘 39 記錄「說了什麼」 40 製作「專屬字典」 41 採取「管理備忘」,避免指示遺漏 42 工作中斷時留下「進度備忘」 43 記住名字和長相的「特徵備忘」 44 使用精裝記事本 45 寫手帳切勿使用「擦擦筆」 46 手帳最後加註「常用情報」 47 案子不同,記事本也不同 48 將筆記電子化儲存 CHAPTER4──數位整理法 49 密碼以「只有自己知道的規則」來設定 50 隨時保有「高危機意識」 51 以「雲端硬碟」備份資料 52 利用「O

neNote」統一儲存文章、音檔、圖像 53 電腦三年一換 54 桌面不擺放「檔案」 55 適時「備份」信件 56 保留「追蹤修訂」的紀錄 57 文件夾統整在「三階層內」 58 資料夾名稱附上「日期」 59 制定「確認信件」的時間 60 區分使用電腦和手機回信 61 利用「讀取回條」避免寄信失誤 62 一開始就夾帶「要傳送的資料」 63 一封信件只說「一件事 64 必須確認範本文章的「姓名」和「日期」 65 重要的錄音、錄影「雙重」進行 CHAPTER5──工作排序 66 工作清單①決定「優先順序」 67 工作清單②隨機應變進行替換 68 工作依「重要度」和「緊急度」分類 69 以「三個觀點

」判斷優先順序 70 將精力投注在兩成重要的工作上 71 以「處理狀態」來分類,將進度「可見化」 72 艾米特定律:捨棄「講求完美」 73 統整「同類」工作 74 困難的工作「早上第一個」處理 75 一次只做一件工作 76 不擅長的工作「交給其他人」 77 在截止日的「前一天」完成 78 剛開始面對工作時試著「只處理五分鐘」 79 平均工作的「量」和「負荷」 CHAPTER6──文書處理 80 「修改部分」要以紅字呈現 81 只要「一處」變動就要重新檢查「全部」 82 活用「使用者造詞」 83 利用「校閱功能」文章不出錯 84 手機不打「長篇文章」 85 文件以「PDF檔」傳送 86 信件送

出前先「備份」 87 能快速核對的「末位計算」 88 使用「無論何時都能用」的問候語 89 報價單明記「有效期限日期」 90 了解合約上的「三種日期」 91 不要蓋「訂正章」 92 善用「自動儲存功能」 CHAPTER7──情報蒐集 93 透過「二個以上的資訊來源」確認訊息正確 94 不看「二手資訊」網站 95 辨別資訊來源「可信度高低」 96 不要附和「謠言」 97 不要從第一頁開始看書籍和資料 98 萬萬不可「自認為是對的」 99 「立即」更新個人資料 100 初期效果:不要太相信「最初得到的資訊」 101 新近效果:不僅憑「最新資訊」加以判斷 102 啟發法:不能總靠「同樣的方法」來解

決 103 光環效應:別只注意「顯眼的部分」 104 不過度遵從「多數意見」 105 不自行判斷、隱瞞資訊 106 「事實」和「意見」分別轉達 CHAPTER8──健康管理 107 製作「一日生活模式」的範本 108 制定「健康管理規範」 109 寫出壓力來源 110 找到能「說出煩惱的對象」 111 利用「智慧手環」確認健康狀態 112 一年一次「健康檢查」 113 記錄「飲食備忘」 114 「休息」也要計畫 115 一個月安排一天「放空日」 116 無法集中精神時「小睡一下」 117 進行「睡眠檢測」 118 確實區分「ON」和「OFF」 119 不熬夜 120 不要ㄍ一ㄥ到「體力的極限

」 121 「切換工作內容」保持適度的緊張感 CHAPTER9──溝通交流 122 以「口頭+書面」雙重確認 123 團隊合作要在最初就制定好規則 124 避免「想法認知差異」 125 「委託」或「拜託」不要請他人轉達 126 確認彼此「對現狀的認知」 127 拒絕時機就在「當場」 128 拒絕時不可說謊 129 不要跳過「中間報告」 130 創造能輕易進行「報、聯、商」的環境 131 「事前備忘」要傳達的事項 132 避免「曖昧不明的指示」或「含糊不清的態度」 133 依序陳述「結論→說明」 134 利用「一分鐘+回答問題」歸納談話 135 重要的部分要變換「說話的方式」 136 明確傳達

「結論」 CHAPTER10──準備.確認法 137 「制定好的處理法」>「經驗」 138 注意「異常點」 139 留意「變更點」 140 「規則以外的特例」要試著取得許可 141 「定期」重新閱讀工作手冊 142 切勿「無視警告」 143 單純曝光效應:不要太過相信「經常見面的人」 144 因失誤而沮喪,一天就好 145 善用六秒原則「管理怒氣」 146 用心結交「公司外部的合作者」 147 不只「一人」,而是「兩人以上」作確認 148 「雙重輸入」確認無缺漏 149 以「電子檔」和「紙本」雙重確認 150 從上方輸入就要從下方檢查 151 透過「不同的唸法」記住同音異義語 152 以和對

方「不同的說法」進行複述 153 在對話中提到「對方的名字」 154 想不起對方的名字時「再度交換名片」 155 拜訪前一刻聯絡對方以防失誤 CHAPTER11──制定預防錯誤的方法 156 計畫①記錄「近似差錯」 157 計畫②不要責備犯錯的人 158 計畫③一起思考原因 159 計畫④從「數個視角」來驗證 160 計畫⑤「維持信用」最優先  

消費者選擇便利商店APP之關鍵因素

為了解決手機pdf閃退的問題,作者蕭詠婕 這樣論述:

科技創新引發大眾消費習慣的改變,現今消費者於便利商店購物時,也不再侷限只能仰賴傳統現金支付方式,可以擁有更多支付選擇,除此之外,只要下載便利商店業者自行開發的專屬APP(Application,應用程式),就能享有自動蒐集點數、發票、咖啡寄杯、轉贈給親朋好友等功能,只需在手機上即可完成,不僅減少繁複的作業流程,還帶給消費者以及便利商店業者,簡便快速的購物體驗,這也引起本研究探討消費者選擇下載便利商店APP之關鍵因素動機。 本研究藉由文獻整理後,建構出影響消費者選擇下載便利商店APP之關鍵因素及層級架構,得出5個關鍵構面,以及22個關鍵因素,並收集62位有使用便利商店APP有效受測者問卷

,以層級分析法(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進行分析,以此探討消費者選擇下載便利商店APP之關鍵因素。本研究結果顯示,影響消費者選擇下載便利商店APP之構面排序為:「APP功能」、「APP設計」、「集點活動」、「其他優惠活動」、「企業」,前五名重要的因素排序為「多元支付」、「會員福利」、「現金折抵」、「咖啡跨店寄杯」、「隱私及安全」。 最後,本研究依前五名因素提出建議,希望協助便利商店業者擬定未來平台APP研發及發展策略,使其APP功能能更加貼近使用者的需求。

我所遇到的好人

為了解決手機pdf閃退的問題,作者老馬 這樣論述:

  在反右鬥争後,遭受牽連的六姐弟,在逆境中艱難成長的心路歷程。   ◎發生在大時代的真實故事,有真情、有血淚,更有人性的挑戰與溫暖的回憶。   ◎反右運動將作者父親定為右派,書寫一家人的落難與重生,也記錄那段歷史的足跡。   ◎歷經20年苦難,在鬥爭中學習成長,在高壓下看見真情。   這裡我不想談殘酷醜惡的政治,但不能做一個不知感恩的人,就用這枝笨筆來我手寫我心吧!──老馬   六十年前的那場鬥爭,一旦被定罪,就相當於古代的抄家流放,條條道路都被堵死,包括家人在內只能困守深山野嶺自生自滅,能活著已是不易,想走出來實是萬難,而姐弟六人在父母不屈不撓的努力,以及在許多好人的幫助下,最終都能

走了出來!   當時「唯成分論」甚囂塵上,地富反壞右的子女等同於上面所謂的「五類分子」,升學和工作都被拒於門外,要麼站直,要麼趴下,我給自己做出了決定:讀完高二退學,接替父親養家,書可以不唸,脊樑不能彎下。   梅蘭爸爸聽我說只借住一晚,第二天要回家,他知道那裡山大溝深路途不近,如果曬暈了倒在路上連個人都見不著,要我就在這兒住下,不准走了;蘭幫著我磨破了嘴皮子,廠長終於發了善心給我一個活;梅蘭媽媽教我縫製棉衣褲,就這樣,以後我在外地上學,有三年時間沒有回家,冬天的棉衣全是自己料理的。   在那個極度困難的年代,大家都掙扎在溫飽線上無力顧及他人的時候,我受到了他們真心的關愛。藉由文字感謝曾

經幫助過的每個人,因為有你們,我們才能走向未來。     ※                ※               ※   在我的認知裡,寫書是件大事,只有作家才能辦到,我不是作家,所以從未有過這種奢望。但我也沒有料到,在我75歲時實現了這個「奢望」。2017年5月31日我開了自己的微博,取名為「老馬博客──感恩人生」,開始不定期的發表文章,到11月底為止,竟然集結成了一本書。   為什麽會寫?我想很多老年人都能理解。因為人到暮年,常多回憶,往事一一湧上心頭時,就想把它記下來,我就多次有過這種念頭,但因為不自信,回為懶惰,也只想想而已,没有見諸於行動。   直到有一次,我購得一本

書,是錢穆大師的作品,書名是《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單這書名,就令人汗顏羞愧,待讀完不由得五體投地。八十歲的老人,能將往事一幀幀、一件件、人名、地名、書名、一茶一飯、一言一語如數家珍、活臨活現的躍然於紙上,真不愧為大師啊!   本書前言中有一段話,更深深觸動了我:「自念我之生命,身體髮膚皆傳自父母。而今忽已耄老,精神衰退,志業無成,愧對當年雙親顧復教誨之恩。……庶我兄弟四人之子孫,留於大陸者,他年當能讀及,亦使稍知祖德之一二」。   所謂慎終追遠,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的家族,祖父母輩經過解放初期的土改鎮壓早已根系斷絕;父母輩含辛茹苦的言教身教只留在我們姐弟間,下一輩所知甚少,況且這裡面還牽扯

到一段不公正的歷史,也應讓世人知道。更有常常困在我心裡不能忘懷的、有恩於我們的許多好人,若不記載於筆墨,始終良心難安。就在這種心境的驅使下,我再一次下定了寫點什麽的決心。   但寫來寫去,越過短短的快樂的少年時代,一邁進1957年,筆下就都是淒苦歲月,沉重和壓抑堆滿心頭,遂擲筆作罷。直到有一天,偶然聽到一首歌,歌名是〈遇到一個好人〉,突然靈光一閃,何不就寫我所遇到的好人,這正是我念念不忘的,也是我最想表達的,和我所要感恩的啊!   思路一變,換一種角度,筆下頓時順當起來,所以當即就為博客起名為「感恩人生」,定書名為《我所遇到的好人》。   往事已隨風而去,忘卻寃恨,記住永遠的恩情,是這本書

的主旨。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6210.pdf   作者簡介 老馬   生於1942年,職業為中醫師。   我手寫我心,六十年前姐弟六人從幼年到成年的艱辛歷程;在險惡的政治環境中許多相識和不相識的人無私的幫助;感謝他(她)們!   那個時代        我的父親        我的母親        我家的第一位恩人及她留下的一粒火星    走進深山        終生的感悟    天外來客        來看城裡人    從穿衣開始的移風易俗        投桃報李,來自村

民的關心        關於讀書的話題之一    關於讀書的話題之二    關於讀書的話題之三    我見識了人性的崩塌    我把自己推上了絕境    要麼站直,要麼爬下    對母校及這座城市的最後一顧    離開學校後我遇到的一家好人    差點和死神擦肩而過的第一份工作    尚未落實的新起點        玩笑成真,感謝我遇到的好人    沙漠中的綠州        飢餓的年代,蒼白的青春    被捉弄的命運        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平靜        多事的1967   我立足的醫院        再談我的父母        草草的終身大事    峰迴路轉        一次

「有趣」的姐弟對話    亂世中的三姐妹    成為清理階級隊伍的對象    塞翁失馬        最後走出深山的小妹    並非多餘的話        續篇一‧懷念我的中學老師        續篇二‧懷念我的中學老師        續篇三‧悼念我的海棠、丁香    後記‧致敬那些無主的靈魂          自序   「各人自掃門前雪」是許多人的共識,也包括我在內。所以冷漠自私沒有被鄙視,潔身自好也能得到推崇和標榜。在國內時我有過一次「血」的教訓,所以「少管閒事」成了我的口頭禪。   大約是八十年代末,自由市場初興,學校附近出現了許多新開的店舖,一次在人頭湧動的店裡,我瞥見小偷正準

備對一位懷抱嬰兒的女士的背包下手,趕忙示意使小偷沒有得手。輪到我買了東西正準備轉身離開時,站在櫃台裡面的一位大姐輕聲叫住了我,叫我先不要走,並用下巴向門外示意,我頓時嚇出一身冷汗,明白了她的意思。其時我貼住櫃台不敢轉頭看向外面,直到警鈴響過,外面嘩聲一片復歸於常後,大姐才告訴我「可以走了」。   事後我才知道小偷是團夥行竊,有專下手的,有專盯人的,還有專對付敢「壞」他們事的。這次驚嚇過後,不僅我不敢管閒事,還把倆個孩子叫到面前,告誡他們也「少管閒事」。   到了國外後,發生在我兒子身上的二件事徹底更正了我的想法。一次是剛來不久他丟了錢包,包內有各種卡和一些現金,兒子是個粗心鬼,想著只好自認

倒楣掛失另辦了,沒想到二天後收到一位不具姓名的人寄來的大信封,內裝完好如初的錢包。   另一次事就大了,是1995年的秋天,兒子夫妻倆還在讀書,晚上兼職打工,夜裡十一點左右回家過馬路時被車撞了。國外十點以後地處僻靜的地方路上基本無人,車也很少,估計他倆大意沒等綠燈,結果黑地裡被一右拐的車撞了。四顧無人,開車的是個白人小青年,那時大家都沒手機,他挨個敲臨街住家的大門,終於敲開了一家,借用人家的座機打通了急救電話,叫來了救護車才離開。這是受傷較輕的兒媳後來才告訴我的。   這二件事對我震動很大,它教育我人不能冷漠,一定要互伸援手。其實人世間的互相關愛很早以前本是中華民族的常態,我的父母一生熱心

助人,我們姐弟六人又受惠於別人,這世代相傳的美德不能在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輩中變成稀有甚至成為絕響。「少管閒事」久了,由冷漠而冷血,連起碼的「惻隱之心」都會失去的。我收回以前對子女們的告誡,是我錯了。   還有二件有意義的小事,一次我在紅綠燈旁目睹二邊車輛靜靜等待鴨媽媽帶著四個兒女緩緩走過馬路的情景,刹那間讓人感到那生命的平等、和諧,身心都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動。   另一件事是我那上小學的外孫五年前表演給我看的。五年前他剛入學,橫跨學校門前那條小馬路時,有老師帶著他們,由於是男校,小男孩們一律左手托帽,右手向兩旁停下的車輛致意,年復一年,一日二次已成習慣。當年小小兒郎,邁著胖胖的小腿,露著天使

般的笑容向兩邊揮手致意的那種畫面,每每回想起來,頓時感到世界無限美好。      然而,在天真無邪的孩子們表達著他們「心存敬意」的時候,成人們不僅應該留下乾淨無污染的環境,更應留下健康善意的心靈。   最後,這本書主要是獻給我善良的父母,還有可敬的師長,並藉以感恩所有幫助過我們的好人。   就算記憶消失,歷史應該留存,善意更應流傳,是我的心聲。   終生的感悟 任何事,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感悟一生,邁進深山的這個寒假,對我的啟迪只有二個字:挺住!我想我的弟妹們也一樣。沒有這次磨礪,我們會隨時倒斃在今後會碰到的任何一段艱難的歷程中。 砍柴,過去想都沒想過的事,我是長女,連廚房的切菜刀都沒摸過

,給母親打下手也頂多是拉拉風箱,更不要說下面的弟妹了,他們還都在蹦跳嘻笑的年紀,但這個寒假,他們每天都乖乖地能跟著我一步三滑地下到溝底,手指粗細的乾樹枝與其說是砍下來的,不如說是一刀刀剁下來的。 更艱難的是從溝底把柴揹上大路,每每回想起來,那只有山羊能駐足的陡峭山路,二個分別比我小2歲和小4歲的妹妹是怎麼爬上去的,因為再累都得挺住,沒有能停靠的地方。弟弟才9歲,空手爬上去已很吃力了,但我們捨不得丟下任何一根用血汗換來的成果,我讓他們靠在路邊休息等我,我再一次一步三滑地回到溝底,這第二次的攀爬是全靠意志完成的,腿肚子打顫、眼前發黑都沒有跪倒,咬著牙也得把柴捆揹上來,大家心裡都明白,柴禾和糧食同等

重要,我們只能靠自己。 母親在家裡的任務更重,分給我們的房子在村子的最後邊,從來就沒人住過,屋簷下椽眼裡四處往裡貫風,父親還不知在那裡,母親從場裡揹來一大捆麥草(這是經隊長同意的),紮成一個個草把,我們不在家時就由6歲的小妹扶著凳子把一個個洞口塞緊堵住。

運用多媒體認知情意學習理論比較SHAKING-ON、KAHOOT在臺語學習的成效

為了解決手機pdf閃退的問題,作者羅婉綸 這樣論述:

基於多媒體學習的認知情感理論,本研究採用Shaking-on和Kahoot兩種類型的遊戲,探討參與者在臺語學習中的遊戲焦慮、遊戲興趣和心流體驗,並進一步比較對遊戲學習價值、學習興趣和焦慮的不同影響。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的實驗研究方式。將目標學生分為兩組,分別進行Shaking-on和Kahoot兩種不同動作的數位遊戲,以了解他們在數位遊戲評量後的遊戲焦慮、遊戲興趣和心流經驗是否具有顯著差異,同時探討於遊戲學習價值是否具有顯著差異。在使用遊戲作為評量前,由教學者測試受試者的臺語焦慮,以了解不同性別之焦慮狀況;遊戲結束後,則進行「數位遊戲評量情意量表」,以測量受試者的遊戲焦慮、對遊戲的興趣、心流體

驗與對遊戲學習價值的感知。本研究共收回299份之有效之數據並進行驗證,結果顯示,性別差異並不影響臺語焦慮;在遊戲焦慮構面,不同動作的數位遊戲表現沒有差異,但在遊戲興趣、心流經驗和遊戲學習價值構面有顯著差異,且肢體動作較大的Shaking-on明顯優於Kahoot。此外,在臺語學習成效上,肢體動作較大的Shaking-on同樣優於Kah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