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型保單 KYC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立臺北大學 國際財務金融碩士在職專班 王祝三所指導 陳美玲的 我國投資型保險商品評議案件數與賠償率決定因素之研究 (2019),提出投資型保單 KYC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金融消費者評議中心、銷售時點、評議案件賠償率。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國際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 陳麗妃所指導 李倍瑄的 投資型保單風險評估因素探討 -以國內某壽險公司為例 (2016),提出因為有 層級分析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投資型保單 KYC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投資型保單 KYC,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國投資型保險商品評議案件數與賠償率決定因素之研究

為了解決投資型保單 KYC的問題,作者陳美玲 這樣論述:

過去文獻探討有關投資型保險銷售爭議以法學理論為主,就投資型保險商品之評議案件數與賠償原因並未做實證之研究。故本研究以我國金融消費者評議中心所評議之投資型保險商品銷售非理賠爭議案件進行實證分析,探討其銷售時點與評議案件數之關係,及影響評議案件賠償率之因素。 實證結果顯示,臺灣景氣對策信號分數與評議案件數成正向相關,而臺灣失業率則與評議案件數成負向相關。在金融海嘯與評議中心成立前之期間,投資型保險商品銷售時點之MSCI世界指數與爭議案件數為正向相關。影響評議案件賠償率之因素,在消費者之投資風險屬性是穩健或積極,銷售時未確實說明投資型保單非保本商品 ,辦理貸款、保單借款及保單解約後再

買投資型保單,及消費者教育程度國中以下均為顯著正向相關。然消費者為高齡者顯著負向相關,所連結商品提供配息為無顯著相關。本文實證發現,投資型保險商品銷售時點之MSCI世界指數愈高,當遇到投資市場大幅修正時,爭議案件數相對增加。銀行與保險公司進行客戶投資風險屬性問卷時可能未將客戶歸類至應所屬的風險屬性,KYC問卷未達到預期上之實質效用,並有鼓勵客戶借款或解約原保單後購買投資型商品之行為。另保險公司在銷售時未確實說明投資型保單非保本理財商品。

投資型保單風險評估因素探討 -以國內某壽險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投資型保單 KYC的問題,作者李倍瑄 這樣論述:

金融保險公司於推出投資型保單以來,各家保險公司銷售之投資型保單如雨後春筍般開發銷售,在有限的資金資源與人力成本下,如何發掘潛在需求客戶以搶攻投資型保單市場顯得相當重要,而此項策略之執行仰賴客觀之風險衡量因子以有效找尋並衡量風險適合的潛在客戶。因此,國內外金融財務專家與學者們運用各種統計分析方法研究影響顧客購買投資型保單的關鍵因素,並探討評估投保人風險適合度之方式。惟目前多數文獻僅係探討投保人之人口統計構面,較少併同投保人之財務構面及風險構面以進行實證研究。本研究係結合人口統計構面、財務構面及風險構面,運用統計方法CRT決策樹演算法進行分析以提出投保人購買投資型保單產品之實際購買規則。此外,投

保人風險屬性評估項目不論係人口統計項目、財務項目、風險容忍度內各項衡量要素,對於投保人實際購買行為與風險屬性都有不同程度影響,因此,本研究亦利用排序次序重心權重法與層級分析法分析各風險評估要素並給予相對重要性之權重。本研究透過發放兩段問卷,第一份問卷主要係蒐集保險臨櫃投保客戶以及曾有購買保險產品經驗之投保人其個人與家庭狀況、財務狀況及風險容忍度資料,並請金融保險產業具有豐富經驗專家針對投保人所填答的相關資料評估其適合的保單類型,研究結果顯示投保人實際購買行為主要受到「風險的損失承擔能力」、「購買保險主要動機」、「個人年收入」、「家庭年收入」、「年齡」、「職業」影響。第二份問卷則係以國內某壽險公

司為標的進行實證研究,蒐集金融保險產業具有豐富經驗專家之意見並分析後,結果得知影響投保人風險屬性的關鍵要素為「風險的損失承擔能力」、「是否為家中主要經濟來源」、「繳交保費來源」、「個人年收入」、「年齡」、「職業」。本研究藉由了解投保人實際購買行為影響因子,輔以能有效衡量投保人風險適合度之要素,推薦投保人適合的保單產品,以提升保險公司銷售績效與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