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施于婕,盧文松寫的 金屬線的包框飾 和蘇明如,蘇瑞勇的 觀光小鎮漫遊趣:30個台灣幸福小鎮的創生與體驗旅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Airiti Library華藝線上圖書館也說明:大學; 文化創意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課程; Universities ;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 創意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行動計畫。2010年10月29日,取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藝風堂 和晨星所出版 。

明新科技大學 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白東岳、魏文彬所指導 周維萍的 國民旅遊規劃與社會教育功能探討:以新竹市某樂齡中心為例 (2021),提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區教育、社會教育、國民旅遊、樂齡學習、旅遊交通工具。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劉俊裕所指導 葉奕秀的 文創園區的文化與社會影響力評估框架先期研究 – 以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文化永續發展、文化網絡生態系、文化價值、文化與社會影響力評估、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重點而找出了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的解答。

最後網站雲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Ⅱ | designjwl - Wix.com則補充:雲林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第二期). 背景資訊. 指導單位:文化部. 委託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處. 執行單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創新技術研發中心.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金屬線的包框飾

為了解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的問題,作者施于婕,盧文松 這樣論述:

  「包框」一直以來都是金屬線編學習者所鍾愛的一種設計表現,為了讓大家能一次學會各種包框飾品,在「金屬線的包框飾」一書中,施于婕與盧文松(Ivon)兩位老師,特別整合了金屬線的各種編織技法,透過包覆、框架、裝飾等多種設計表現手法來創作書中24件精緻的作品,讓喜愛金屬線編的讀者們,再一次體驗不同以往的新亮點與挑戰。        全書由簡單的基本工具與材料介紹、清楚的基本技法,到每件作品全圖解的步驟拍攝,相信只要跟著書上的步驟一步一步來,就能讓透過動手,輕鬆地享受金屬線的樂趣、一窺美麗的金屬線世界,現在就和我們一起成為金屬線的【包框師】吧!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立法委員林佳龍今天再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質詢文化部長龍應台,林佳龍指出,民進黨執政時期推動文創發展計畫:「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從2002年起至2007年(簡稱第1期計畫),預算執行數102億元,在這段時間內,文化創意產業營業額由4,352.60億元增加為6,174.15億元,成長率為41.85%,而後2008年起推動第2期計畫,馬英九上任後,將其列為「愛臺12建設」,由文化部(原文建會及新聞局併入)、經濟部等共同執行,中央政府逐年編列預算挹注,2009年至2013年度總經費為262.65億;林佳龍表示,雖然預算是民進黨時期的兩倍,但績效不佳,文創產值停滯,與民進黨時期天差地遠,馬英九上任後時的文創產業營業額為6091.37億,至2011年度決算僅有6654.77億,雖比2007年增加500億元左右,但與2010年營業額相較,卻是下降。

林佳龍強調,中小型企業未能受惠才是真正問題,依據文化部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文創營業家數呈現下降趨勢,從2007年的54,287家到2011年53,461家,減少826家之多,顯文創業者因經營不善等因素關門,再從「經營年數」及「資本結構」觀察,以經營10-20年的家數比例最高,所佔營業額也最大,顯示這幾年的文創政策並未能扶植文創新秀。再觀察資本結構,家數最多的是在10-100萬規模的中小型產業,但卻有25%的營業額集中在公司數僅佔0.47%但個別營業額高達2億元以上的企業,顯示文創產業的營業額集中於少數大型企業。

另外,林佳龍表示,針對龍應台部長上任後,文化部102年度推動價值產值化計畫,在103年度預算分7個工作計畫編列預算6億6,817萬元,比102年度2億3,817萬激增4億3000萬,這個預算到底要怎麼用,如何解決上述的問題,文化部都沒有做完整說明。

林佳龍說,文化部於102年度編列兩岸前瞻論壇相關預算2,404萬3千元,截至102年9月底止,僅辦理2次赴中國大陸進行先期協商,預算執行數66萬2千元,執行率僅2.753%,而龍應台在9月30日至本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接受我的質詢時表示,目前中國大陸對於影視、廣電及出版等業務未整合、兩岸組織結構不對等...等種種問題尚待克服,致使兩岸前瞻論壇迄今無法召開,林佳龍呼籲龍應台,103年度續編兩岸前瞻論壇預算1,500萬元審預算時能主動將其刪除。

國民旅遊規劃與社會教育功能探討:以新竹市某樂齡中心為例

為了解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的問題,作者周維萍 這樣論述:

國內正式啟動觀光發展計畫是在 1956年,當時不穩定的局勢及民生經濟的困頓,推展過程困難;近年外國觀光客來臺足跡增多,及我國經濟、民生改善、頒布開放政策,打開國人規劃旅遊風氣。本研究以新竹市北區樂齡學習中心為研究場域,分析樂齡相關研究文獻與案例和運用參與觀察及抽樣訪談,以社會教育理論、文化觀光理論、國民旅遊理論做為研究方向之依據,探索國民旅遊規劃對社會教育功能的影響。探討其會員參加不同內容活動規劃的影響和需求,究證國民旅遊具有社會教育的功能嗎?研究發現為,妥適的遊程能夠彌補學校教育不足,改變生活態度及拓展個人人際交流,緩和家庭及社區里民關係。研究結論為,遊程規劃能影響個人教育認知、生活態度及

人際關係,成功的遊程有助於在地文化的認同感及政策推展。研究建議為,架構於社團法人體系下的樂齡學習中心政府促轉型為自給自足的社會企業,但以非營利的理念從事營利事業,社會未完全改觀,且礙於經費不足,轉型受到侷限。建議政府除增援經費及人力外,另運用公眾傳媒週知民眾、以利推廣政策;由於支援人力多屬志工性質,深受個人因素影響,常顯不足、影響服務品質,建議邀募中高齡的會員,提早銜接樂齡預老、規劃以短時服務的方式協力事務。

觀光小鎮漫遊趣:30個台灣幸福小鎮的創生與體驗旅遊

為了解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的問題,作者蘇明如,蘇瑞勇 這樣論述:

  小鎮漫遊是近年台灣最暢行的旅遊方式,更是國家發展觀光旅遊的重點。每個鄉鎮有在地最獨特性的文化與旅遊特質,也成為地方創生與永續觀光發展的新亮點。     本書從台灣368個鄉鎮市區之中,找出十大經典小鎮類型魅力主題──   【宗教民俗觀光小鎮】東港(屏東)、內門(高雄)、萬巒(屏東)   【溫泉小鎮】礁溪(宜蘭)、關子嶺(台南)、新北投(台北)   【手藝小鎮】苑裡(苗栗)、西螺(雲林)   【魅力漁港小鎮】南方澳(宜蘭)、王功(彰化)、成功(台東)、豐濱(花蓮)   【茶香小鎮】坪林(台北)、貓空(新北)、満州(屏東)   【鐵路小鎮】集集(南投)、奮起湖(嘉義)、平溪

(新北)、 內灣(新竹)   【山城小鎮】旗山(高雄)、大溪(桃園)、林田山(花蓮)   【離島小鎮】馬公(澎湖)、小琉球(屏東)   【花卉小鎮】后里(台中)、 白河(台南)   【自然生態小鎮】池上(台東)、四草(台南)、茂林(高雄)、太麻里(台東)     30個精彩小鎮,擁有無可取代的觀光資源與特色,更進一步串聯國家推動的小鎮慢旅方式,以地方創生的軟實力,帶給讀者一種深度旅行與體驗的悠遊提案。 本書特色   1.繼十大觀光小城:大甲、大溪、北投、安平、金城、美濃、鹿港、集集、瑞芳、礁溪之後,台灣觀光局持續推動「2018年海灣旅遊年」、「2019年小鎮漫遊年」,一直到「2020年脊梁

山脈(國家風景區)旅遊年」。本企劃藉由與國際慢城觀光的接軌,找出每個鄉鎮在地最有獨特性的文化與旅遊特質,成為地方創生與永續觀光發展的亮點。   2.取材具有主題特色的小鎮,提供讀者有故事、有吸引力的深度體驗,感受當地的文化、生活與食物,讓台灣小鎮漫遊有不同的視野與風情。   3.本企劃以「宗教民俗觀光」、「溫泉」、「手藝」、「魅力漁港」、「茶香」、「鐵路」、「山城」、「離島」、「花卉」、「自然生態」等主題分類,選擇獨具特色的在地聚落,串聯國家推動的觀光小鎮景點,以小鎮地方創生的軟實力,提供讀者小鎮深度體驗與旅遊的提案。

文創園區的文化與社會影響力評估框架先期研究 – 以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為例

為了解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的問題,作者葉奕秀 這樣論述:

自 1990 年代以來文化經濟與創意經濟崛起,為促進國家與城市的經濟發展,各國接連成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然長期以來經濟發展為重的思維,使得國家與都市治理者以及文創園區經營者過於偏重評量園區的商業效益。國際組織、學界以及文化輿論則認為此評量取徑無法完全體現園區的整體價值,因此外界評估文創園區價值的比重逐漸有所轉移,期待文創園區除經濟產值外,同時也能展現其公共性及文化與社會價值。文創園區中經濟、文化與社會價值間的拉鋸,也應對了現今國際所提倡,經濟、環境、社會與文化並重的永續發展倡議,其中文化永續發展則更重視在文化網絡生態系中不同能動者的互動與聯繫,並促進整體共榮、共存的可能。在上述背景之下,國際

間陸續出現各種評量框架,用以評估組織機構或計畫對永續發展各面向所形成的影響力,期望藉此將永續發展概念落實於國家政策。然而文化與社會的價值及影響力相對於經濟效益較難以衡量與呈現,需進行操作化轉換。文化與社會影響力評估框架便為方法之一。藉由評估指標的設計,並透過質性與量化資料的蒐集與交叉分析,更確切地衡量並論述文創園區及藝文機構在營運的過程中,對文化以及社會層面所產生的影響力。聚焦至臺灣的文創園區現況,發現華山文創園區在其商業模式已臻成熟的同時,也出現價值比重失衡的爭議與討論。要如何呈現華山文創產業園區作為一個永續的文化生態系,其經營對於內外部能動者乃至臺灣整體文化與社會發展的影響,遂成為值得探討

的議題。透過園區的文化與社會影響力評估,能調節上述提及之經濟、文化與社會價值失衡的爭議,呈現園區的文化與社會實質影響力,並提供企業、政府部門、公眾以及相關組織決策的依據。本研究以華山文創產業園區為研究對象,進行文創產業園區的文化與社會影響力評估框架先期研究設計,分別探討下列三個核心研究問題(一)如何藉由文化永續發展與文化網絡生態系的取徑,界定華山文創園區中的能動者及其共生與共榮的關係,重塑不同價值論述間的互動關係?(二)對於華山而言,文化與社會影響力評估的重要性為何?文化園區網絡生態系中不同能動者的價值論述如何轉化為影響力評估框架的操作化模型?(三)如何將前述之園區價值論述形成與實踐取徑,轉換

並設計成可操作化的華山文化與社會影響力評估框架指標及流程方法?其局限性何在?針對上述研究問題,本研究將從永續發展與文化網絡生態系的取徑的觀點切入,指認出五種不同的能動者類別,包含:「園區的經營執行者與多樣資源價值的調節者—園區核心經營者」、「文創平台建立的支持者/規範者—文化政策網絡」、「連結資源橋樑的媒合者/競爭者—文化經濟網絡」、「在生態系中生活與創作的游牧者/滋養者—常民文化網絡」、「文化價值的捍衛者/協力者—文化社群網絡」。藉由華山文創園區不同能動者的價值論述以及實踐策略比對,呈現出園區的價值如何轉成實質的影響力。接著研究透過操作化框架設計的過程,將無形的文化與社會影響力轉換為實際可檢

證的評估指標,訂定出針對不同層面指標的具體資料搜集與評估方法。最後,透過現有指標套疊,並且參考能動者專家訪談與文獻分析,對指標進行特性化調整的過程,以設計華山文創園區的文化與社會影響力指標。本研究的研究發現包含華山文創園區的文化與社會影響力評估基線建構、指認華山文創園區中多樣能動者的多重角色與交疊互動關係,並且設計出接合邏輯模型與質性描述的文化價值與影響力的操作化分析模型。最後透過文化永續發展與文化網絡生態系的創新取徑設計出「華山文創園區的文化與社會影響力特性化指標」,其中包含「文化環境永續」、「文化經濟永續」、「文化社會永續」以及「文化創新永續」等四大面向與15個分項指標。期待此評估框架呈現

出華山在環境、經濟、文化與社會等不同面向的影響力,並且自評量端引導並影響園區,提供園區相關能動者進行社會溝通的工具,形成不同價值與立場之間的對話與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