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基金會成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文化基金會成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簡靜惠寫的 植栽一座文化森林:洪建全基金會50年 和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的 孫中山與宋慶齡論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文化基金會設立及管理辦法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古蹟營運科也說明:申請設立台南市文化藝術財團法人須知(pdf). 2. 基金會申請書(doc) , 基金會申請書(odt). 3. 臺南市財團法人設立許可及監督自治條例(doc) , 臺南市財團法人設立許可及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洪建全基金會 和三民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跨領域藝術研究所 吳瑪悧所指導 顏慈萱的 高雄劇團經營困境−以「2015年至2019年大事件劇場劇團」為例 (2020),提出文化基金會成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表演藝術、劇場、大事件劇場劇團、劇團經營、高雄。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郭乃文所指導 蘇意晴的 地方依附與觀光發展認知之研究─以北投為例 (2010),提出因為有 地方依附、觀光發展影響認知、北投、北投文化基金會的重點而找出了 文化基金會成立的解答。

最後網站申請許可成立全國性財團法人 - 外交部NGO雙語網站則補充:一、 國際非政府組織可依我國「財團法人法」,比照我國財團法人設立方式設立財團法人(也稱作基金會),財團法人的特徵是由捐助人捐助一定財產,具有公益性,屬於非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文化基金會成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植栽一座文化森林:洪建全基金會50年

為了解決文化基金會成立的問題,作者簡靜惠 這樣論述:

  我彷彿如詩人所說的,一直在春日的森林徘徊、尋覓與探索,   享受人文藝術變換的風景,   也一直作為一個搜索者,探測文化教育這條道路能夠鋪設到多遠的天涯……   我一直在美好的願景中,希望為臺灣撒下更多人文種籽。   ──簡靜惠     一代人做一代事,成就一代的累積!   洪建全基金會成立五十年,   與臺灣文化發展進程緊緊相扣,   在每一個關鍵點上,率先做出回應,   由此,開創出更大格局,從「學習樹」蔓延為「知識森林」,   創造半世紀的繁華盛景。     洪建全基金永遠是現在進行式,   走在時代前端,持續大膽探索,回應時代需求……      1971年,在退出聯合國人心飄搖

、社會動盪的時刻,洪建全先生以「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精神,成立「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由簡靜惠擔任執行長,從此,「文化」的理念正式加入洪家事業版圖。洪建全基金會率先以文化、以教育以支持藝術,對臺灣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72年,創辦臺灣第一本專業書評雜誌《書評書目》,是臺灣出版界的創舉,培養了許多素養極高的書評家與作家;1974年,創辦「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培養許多國內的兒童文學作家,也為孩子提供了更好、更優質的兒童讀物。     1975年,成立洪建全視聽圖書館,在一般家庭音響設備不普及的時代,成為一座「視聽教育基地」,裝設優良的影音設備,以音樂文化和兒童教育為主軸,

舉辦包括演奏會、音樂講座等活動。也設置兒童閱覽室,讓孩子更早體驗多元的學習領域。     1975年,基金會支持調查與出版臺灣傳統音樂研究、民俗音樂採集,邀請恆春老歌手陳達演唱並出版《陳達和他的歌》唱片;1978年,陳達的歌聲隨著雲門舞集《薪傳》的演出,喚醒、凝聚了臺灣人對土地的情感。     1974年開始支持雲門舞集「用自己的音樂,跳自己的舞」,贊助臺灣音樂家的原創音樂,如賴德和的《白蛇傳》、許博允的《哪吒》、李泰祥的《吳鳳》、馬水龍的《燭》、史惟亮的《小鼓手》等等,是基金會展開以「用文化贊助來播種」的開端。     1975年,錄製出版臺灣第一張民歌唱片《中國現代民歌集》,支持年輕人「唱

我們自己的歌」,由此,掀起臺灣現代民歌運動一波又一波的風潮,對臺灣流行音樂產生巨大的影響。     1984年,成立「文經學苑」,在臺灣經濟起飛的時代,以文化為前導,經濟作基礎,精進人文素養;1987年,成立「臺灣PHP素直友會」讀書會群,推動閱讀風氣,協助讀書會團體自主學習。1995年成立「敏隆講堂」開啟民間講學的風氣,以文史哲藝為主軸,固守經典、扣合當代潮流,歷經四分之一世紀,賦予民間辦學的積極意義,重新找到維繫社會運作的力量。     面對現在與未來,基金會持續積極關注時代脈動,敏銳地作出回應與創見,從2007年創立覓空間開始,透過「覓計畫」中的問問題計畫、雨棚計畫與認養計畫,讓臺灣的藝

術能夠創新、前衛,具有生命力……   本書特色     ◆ 創造許多第一:1970年代,在基金會普遍以救貧救濟為主的慈善事業,洪建全基金會是第一個長期規劃耕耘教育文化的非營利組織,也由此創造了許多第一:創辦專業書評雜誌《書評書目》、創立兒童文學創作獎、成立視聽圖書館、支持臺灣原創音樂、錄製臺灣第一張民歌唱片、成立敏隆講堂開啟民間辦學風氣……。點點滴滴植栽成一座文化森林。     ◆ 本書為台灣保留半世紀珍貴文化紀錄,深植在台灣社會進展的歷史裡:全書細說基金會長達半世紀在教育、文化、藝術領域的扎根與耕耘,展現基金會發展與臺灣文化變遷之間相互成就的能量,也為臺灣文化發展留下了珍貴紀錄。     ◆

精彩的世紀對談:特別企劃簡靜惠與黃春明、林懷民、詹宏志與楊照的深度對談,描述洪建全基金會對他們在不同時期的關鍵性影響,生動而深刻,更有期許與前瞻。   誠摯推薦     靜惠以歷史畢業生的理想,設置敏隆講堂發揮現代人文休憩站的功能。在這個紛亂,災難頻襲的時代,人們最需要強韌的內心力量。   她投入文化講座和活動深廣的影響,工作團隊的努力,都已深植在臺灣社會進展的歷史裡。——齊邦媛  作家‧現年九十八歲                                                            「敏隆講堂」掀起臺灣社會的民間講學風氣,也激發一股人文學習的風潮……這是為

臺灣厚培文化土壤。——許倬雲  歷史學者                                                             洪建全基金會一直有很好的表現,在閱讀風氣消失的今天,面對出版社一直關掉,重慶南路的書店也剩下幾家,大家都忙著滑手機,敏隆講堂的人文課程能長期堅持,彌足珍貴。——黃春明  作家     我覺得,洪建全基金會跟許多成功的基金會有一個很重要的相似點,您有一個vision(眼光)、有一個使命感,您知道您在做什麼,在什麼時候做什麼,因此對社會有足夠的影響力。——林懷民  雲門舞集創辦人                              

                              基金會在每一個時期的創意與開展,都跟臺灣社會文化發展有緊密相聯的邏輯,我也在不同階段受到不同的啟發,現在回頭看,彷彿基金會和我人生一直相伴。   關注一個不斷更新的題目,即時提供解答,就是洪建全基金會最大的本領,基金會向來就是一個不斷自我更新的組織。——詹宏志  作家,PChome董事長     在臺灣文學史上,《書評書目》最大特色在於包容性……我會認為《書評書目》最容易、也最快速反應出時代的關心議題……讀者也就很快的在書與評論間,找到嚴肅與認真的連結。——楊照 作家,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

文化基金會成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為了深耕林口在地服務,明義哥的「#林口服務處」正式在林口落地生根,希望能帶以專業的服務態度貼近市民的心!

新北市議員陳明義林口服務處

早期林口的服務是借用自家姐夫在國宅所經營的麻辣麵線店舖作為當時和民眾之間的聯絡橋樑,整路下來也長達10多年之久,105年之後租用文化三路的服務處,現在更因為服務案件的暴增又加上二個孩子長大回國後都住在林口,所以在與家人經過討論後決定以自購服務處的方式繼續為大家提供服務。

另外,繼「#五股幸福棧 」成立之後,「#林口幸福棧」正式啟動,「幸福棧」的成立其實是延續幸福保衛站的理念,希望可以先從五股、泰山、林口各區的服務處做起,提供多元化的服務

藉由政府、民間各方社會資源落實幫助到社會每個角落裡需要幫助的人;就像這次疫情嚴峻的時刻,他結合企業、宮廟幫五股、泰山、林口所有三萬二千多名學童準備防疫隔板、幫助五股、泰山、林口四百二十個社區免費消毒服務,以及多位愛心民眾所捐出的善款媒合超過500份愛心待用餐(幸福餐)……等

幸福棧就是計畫整合所有相關資源資訊一起幫助各年齡層需要幫助的民眾。

林口幸福棧位於林口區文化三路一段447巷46號,成立當天除了前監察院 #王建煊 院長、#陳建仁 部長親自到場外,市府謝副市長及許多局處首長、 洪孟楷立委、各界人士都前來祝賀

王前院長致詞時表示目前林口總人口數已突破十二萬大關,以「#無子西瓜基金會 」裡許多沒生小孩的夫妻人數在林口占比很高,所以日後在社會服務上與今天剛成立的林口幸福棧將來都會是政府在社會關懷區域的最佳的搭檔。

考量目前疫情仍為二級警戒,所以除了幸福棧揭牌儀式外,現場更提供了50箱的幸福防疫箱捐贈活動,幸福防疫箱內容是由服務處精心準備的感溫消毒器、攜帶式消毒槍、消毒酒精一加侖、防疫洗手乳一加侖、口罩二盒、防疫隔板二個所組成,預計將捐贈予林口區17個里辦公室及發展協會

明義非常感謝出席的來賓們大家聽到幸福防疫箱的構想後,大家非常踴躍地認捐,讓林口的防疫更加落實,同時亦期許疫情可早日解封,恢復正常生活。

高雄劇團經營困境−以「2015年至2019年大事件劇場劇團」為例

為了解決文化基金會成立的問題,作者顏慈萱 這樣論述:

大事件劇場劇團成立於2015年3月8日,創團作品為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童樂節」委託製作《森林小樹之歌》,2017年5月20日劇團工作室和排練場開幕,地點鄰近於高雄左營區觀光景點蓮池潭、孔廟。如今高雄市文化局舉辦高雄春天藝術節已有十幾年的歲月,加上2018年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開幕營運,多元表演藝術相關的活動、論壇、工作坊、國內外各式各樣的演出節目席捲而來,然而觀眾並沒隨著產量增加而增加,而是形成分食狀態,在夾縫中生存的我們,劇團經營一直都是入不敷出,最後,決定於今年2020年初休團。本研究論文,以我在高雄經營大事件劇場劇團困境為主要研究目的,主要探討下列三個問題:一、劇團該如何經營?二

、觀眾要去哪裡尋找?三、在高雄經營劇團是否有其他生存的可能性?本研究論文希望有助於協助從事劇場經營者的角色、即將創團的新血以及在高雄經營劇團感到困難的迷茫人,具有參考和療癒的價值。

孫中山與宋慶齡論集

為了解決文化基金會成立的問題,作者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 這樣論述:

  孫中山先生開創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終其一生為國家志業竭心奉獻,奮鬥不懈,與妻子宋慶齡女士在人生與革命道路上相知相惜,彼此扶持。     本書選錄二十四篇名家論文,對孫中山與宋慶齡的思想與行誼,深入研究與剖析。由民主、經濟、教育、社會等層面,探討兩位對兩岸發展的深遠影響。在緬懷先賢時,也期望透過本書的出版,使國人更深入了解歷史的脈絡,從而鑑古推今,繼往開來。 作者簡介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     緣起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以下簡稱本會)係中華民國各界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及闡揚中山思想學說與獎助學術研究為目的,於西元1965年11

月12日國父誕辰紀念日成立,是國內極具規模的學術文化基金會。     成立經過   本會係由海內外各界華人為紀念 國父百年誕辰組成籌備委員會,於西元1965年9月25日第三次籌備委員會決議成立「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文化基金管理委員會」。在該次會議中,除決定撥給新台幣陸仟伍佰萬元作為原始基金外,並聘定王雲五、張道藩、徐柏園、何應欽、于斌、谷正綱、谷鳳翔、黃季陸、黃朝琴、謝東閔、陳可忠、李熙謀、羅家倫、郭驥、林挺生等十五人為委員,西元1965年10月5日召開基金管理委員會第一次委員會議時,一致推選王委員雲五為主任委員。     基金會於辦理財團法人登記時,依當時民法第六十一條之規定,基金會之全銜遂於西

元1966年改為「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文化基金董事會」,將管理委員改為董事,主任委員改為董事長,後於西元1983年改稱為「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 吳伯雄/序 呂芳上/民初孫中山、宋慶齡的革命情誼 邵宗海/西方民族主義與中國傳統民族主義的文獻探討 孫若怡/由喚醒到實踐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重建 劉阿榮/孫中山、宋慶齡的革命志業與社會關懷 龐建國/從海峽兩岸發展經驗看孫中山思想的時代意義 邵銘煌/幸福飛上天孫中山與宋慶齡革命姻緣述論 葛永光/孫中山、宋慶齡與中國的民主共和制度 黃城/宋慶齡在國共之間的政治選擇角色理論的初步分析 劉維開/孫中山、宋慶齡與國共關係 丘

昌泰/孫中山的公益思想與慈善志業 李炳南/國家的處方:評孫中山先生的中國現代化方案 周陽山/一帶一路與孫中山的中國夢 彭立忠/以天下為公實踐民生經濟:政大員生消費合作社的個案 周家華/從孔子到孫中山中華孝道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晏揚清/建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孫中山民生主義的視角 吳秀玲/從中山思想檢視臺灣公務員人權教育的實踐 劉明香/宋慶齡與孫中山的婚姻對近代中國社會婚姻自主權的影響 邱啟瑗/孫中山與宋慶齡研究的回顧與前瞻從國立國父紀念館的展覽及學術活動談起 李孔智/孫中山的人口論與兩岸「人口安全」議題 謝易達/孫中山、宋慶齡女權思想的省思兼論臺灣性別平權法制化歷程 鍾文博/民族主義與21 世紀民

粹風潮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的省思 莊政、莊宜文/宋慶齡生平行誼及其改編電影 劉性仁/論民生主義經濟思想對臺灣發展的啟示 陳閔翔/終身教育的智慧杜威和孫中山的開創、實踐及影響 序     國父孫中山先生誕生於1866 年11 月12 日,1965 年的此日,是他虛歲的百年誕辰,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成立,用以闡揚孫先生的思想學說,並獎助學術文化的研究與出版,至今已56 年了。     50 多年來,本會歷經王雲五先生、楊亮功先生、劉真先生、許水德先生的領導,陸續編印《中山學術文化集刊》、《中山自然科學大辭典》、《中正科技大辭典》、《中山文庫》、《中山叢書》等,士林稱便。中山學術著作獎、文藝創作獎行之

有年,也都享有極高的聲譽。前者延續至今,有些大學以教育部的學術獎相提並論,我們引以為榮。     2012 年起,許水德先生接任董事長,即與中國大陸的宋慶齡基金會交流,合辦「孫中山與宋慶齡」研討會,在兩岸輪流舉行,至今7 屆,學者提出許多發人深省的論文,證明孫先生的思想歷久彌新,堪稱建國的寶典。這些論文並未正式出版,以致知者不多,我們掛念在心。     2021 年4 月,我有幸接任此職,以本年適逢辛亥革命一百又十年,乃與宋慶齡基金會相約,在兩岸各出一書,書名同為《孫中山與宋慶齡論集》。臺灣由繁體字排成,作者為此岸學者;大陸由簡體字排成,作者為彼岸學者,內容各自不同,但都出自歷屆研討會。以此紀

念辛亥革命,當具意義。     辛亥革命的主要內容,是1911 年10 月10 日的武昌起義,創建了中華民國。從興中會到同盟會,從南方革命到北方革命,從各致其力到同心協力,說明了團結方足以奏效。孫先生檢討諸役時指出,革命黨人以一往直前之氣,忘身殉國;其慷慨助餉,多為華僑;熱心宣傳,多為學界;衝鋒破敵,則在軍隊與會黨;踔厲奮發,各盡所能,有此成功,實非偶然。     廣義的辛亥革命,是工農商學兵的大結集,也正是孫先生所說的平民革命,即俗稱的老百姓革命。大陸現在有學者表示,辛亥革命並非「資產階級革命」,而是國民革命。由此可知,孫先生果然成為兩岸最大公約數,令人欣慰。傳承與闡揚孫先生的學說,當是以振

興中華為使命的我輩,共同奮鬥的目標。     書成之際,最要感謝作者們的努力。在今日的臺灣,有人稱之「為往聖繼絕學」。其實,這正是本會的責任。孫先生的著作,不僅是歷史文獻,他的許多主張都已實現,或待實現,以利中華民族的發展。本會今後仍將推動學術交流,出版相關著作,頒贈重要獎項,讓孫先生的思想再度成為顯學,這才是兩岸的正辦。     本書編校,勞煩本會董事周玉山教授,在此謹致謝忱。董事兼秘書長李建榮先生,亦為本書的催生者,功不可沒。   吳伯雄

地方依附與觀光發展認知之研究─以北投為例

為了解決文化基金會成立的問題,作者蘇意晴 這樣論述:

地方依附是人與地發展而成的連結現象,透過居住與從事活動之記憶,人們對於地方逐漸形成依賴感與認同感,經時間累積而產生對此地的地方依附感。當居民的地方依附程度越深時,對此地的變化與影響有較高的認知程度,也會較為積極表達其意見。根據研究指出,地方依附對於地區觀光發展是重要關鍵,因此本研究欲分析居民的地方依附程度與觀光發展影響認知之相關性。北投地區觀光發展自日據時代開展,直至今日其觀光發展潛力依舊,且有在地民間組織北投文化基金會,成立十多年致力社區營造與凝聚居民意識,因此本研究欲探討在此情況之下,現今北投居民的地方依附程度,及其對觀光發展之認知,並分析此兩者之相關性,最後檢視北投文化基金會是

否有助於提升居民的地方依附程度。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共回收403份問卷並以SPSS統計軟體進行分析,經統計分析後結果如下:(1)居民的地方依附程度偏高,說明北投居民有一定程度的地方依附。(2)居民對整體觀光發展影響的認知偏高,且較能認知到正面的觀光發展影響;然對經濟負面影響之認知也較為明顯。(3)居民對北投文化基金會之努力多抱持正面肯定,並認為其有助於提升居民的地方依附,然居民在活動參與度上略嫌不足。(4)不同屬性「性別」、「居住年」、「居住地」與「是否參與北投社區大學開設課程」、「是否從事觀光相關事業」在地方依附上有達到顯著差異。(5)不同屬性「年齡」、「職業」、「教育程度

」、「月收入」、「居住地」與「是否曾參與北投社區大學開設課程」在觀光發展影響上有達到顯著差異。(6)地方依附程度高之居民對觀光發展影響的認知,較地方依附程度低之居民強烈與敏感,且其所感受到的觀光發展以正面影響較多,因此越有可能支持北投地區發展觀光。(7)當居民對北投文化基金會認同度越高時,其地方依賴、地方認同與整體地方依附的程度會越高。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建議如下:(1)為提高居民的活動參與度,可透過教育學習途徑,鼓勵居民參與北投社區大學課程,加強對自身環境歷史脈絡之認識,進而願意投身活動。(2)為提高居民從觀光中獲益比例,政府可鼓勵業者雇用當地居民,或由政府提供獎勵政策,鼓勵發展以居民

為主體的觀光模式。(3)未來政府推動觀光發展時,可舉辦公聽會或召開里民大會傾聽居民意見,並結合在地民間組織力量,使觀光發展順利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