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指標設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日本指標設計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赤瀬達三寫的 和設計大師一起逛車站:從動線、空間到指標,每個小地方都有趣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頁12,共16 - 品牌| 包裝| 指標| 設計 - 手心設計事務所也說明:將手掌型與心字做融合,乃希望呈現手與心有密不可分的形象,以及每件產品皆以人為本的設計概念。 「手」,給人可靠、守拙及友善的感受; 「心」,則有著溫暖、善良、純真 ...

國立屏東大學 體育學系健康與體育碩士在職專班 楊智穎、涂瑞洪所指導 曾思潔的 素養導向食農教育課程設計與實施之行動研究 (2022),提出日本指標設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核心素養、食品添加物、農事體驗、學習成效。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景觀學系 吳佩玲所指導 張玟豫的 探討發展都市農園於改善熱島效應-以旱溪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都市農園、永續性、都市熱島效應、城市綠網、人地關係、全球暖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日本指標設計的解答。

最後網站日本環境指標看板視覺設計GUIDE SIGN GRAPHICS | 露天拍賣則補充:你在找的日本環境指標看板視覺設計GUIDE SIGN GRAPHICS就在露天拍賣,立即購買商品搶免運及優惠,還有許多相關商品提供瀏覽.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日本指標設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和設計大師一起逛車站:從動線、空間到指標,每個小地方都有趣

為了解決日本指標設計的問題,作者赤瀬達三 這樣論述:

安藤忠雄設計的東京Metro涉谷站「地宙船」, 創新觀念讓人驚豔,卻罔顧使用車站的民眾需要?! 一目瞭然!200多張圖解對照,全民通用。 輕鬆讀懂!設計應如何幫使用者解決問題。   將日本指標設計提升至世界水準的總規畫師赤瀬達三,   以親身領導設計的豐富案例,為眾人分析車站設計的精髓,   詳細解答鐵道迷、捷運客、喜愛旅行的人都想知道的車站設計之謎!   你行經的車站是否讓你有這樣的煩惱:   不知道該搭哪條線才會到?   不知道該買多少錢的車票?   不知道該去哪個月台搭車?   不知道該怎麼走去轉乘月台?   不知道該怎麼走去出口?   搞不清楚車站的出入口方位?   搞不清

楚搭公車或計程車的地點?   哪一班是直達車,哪一班是普通車?   如何在轉乘收票口驗票?   找不到車站的置物櫃在哪裡?   本書將告訴你,好的設計如何解決眾人的煩惱! 本書特色   1.日本首席指標設計總規畫師,第一本大眾化「通用設計概念書」!   2.以親身參與的200多張圖例和手繪稿,為眾人分析什麼才是好的公共設計?   3.介紹東京、倫敦、紐約、巴黎、台北捷運等各個車站,設計師們如何照顧使用者的需要。   4.日本車站規畫內幕,鐵道迷、捷運客、喜愛旅行看建築或車站的人,都會想知道的車站設計之謎。 專業推薦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近年來,《字型之不思議》與《字型散步》受到廣

大讀者喜愛,《和設計大師一起逛車站》想必可引發設計專業與大眾對於尋路設計的關心。──台灣互動設計協會 畢恆達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和設計大師一起逛車站》不僅可以讓台灣在公共設計和車站設計有所借鏡,更有助於推動通用設計及整體設計的思維。讓更多人理解設計可以如何創造更美好的世界。──余虹儀 通用設計達人˙《愛x通用設計》作者    迷路不是你的錯,好設計讓城市對居民更親切!──唐聖瀚 黑秀網創辦人˙北士設計負責人   讀完本書,不免要發自內心敬佩,何以日本在設計上的行為洞察及設計實施的極致,能夠成為許多亞洲國家優先借鏡的典範了。──蕭健興 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前理事˙阿里巴

巴用戶體驗設計部負責人   透過本書可以更了解設計的價值。設計不只是裝點門面的美術工作,也不只是附庸風雅的美感追求,而是解決問題的過程,讓事物既美麗又好用,容易為人所親近。──蘇煒翔 justfont 共同創辦人˙《字型散步》共同作者  作者簡介 赤瀨達三   日本首席公共指標設計師,黎設計綜合計畫研究所(rei design & planning)創辦人。1946年生,東京大學工程博士,擔任多項公共工程執行設計總監,也在千葉大學授課作育英才。   大學三年級時遭逢日本史上最激烈的學運,也和投入改革運動的同學一樣,懷抱著改變世界的理想而加入指標設計公司,希望透過「解決問題的設計」「

無聲溝通的指標設計」來讓生活環境變得更美好。   從1972年開始獨立執行大型交通系統指標設計,1973年創辦黎設計綜合計畫研究所,領導團隊參與東京營團地鐵、港區未來線、筑波特快車、高速公路等交通設施,以及Arc Hills、六本木Hills等大規模綜合設施的指標規畫,獲獎無數。2014年更以個人在指標設計方面的研究和執行實績,榮獲日本標誌設計協會SDA特別獎。   已出版著作有《指標系統規畫學》《公共空間的指標》《和設計大師一起逛車站》等。 譯者簡介 李漢庭   畢業於國立海洋大學電機系。2003年進入專利事務所負責翻譯工作,2006年底開始從事書籍翻譯。譯作:《就因為「沒時間」,

才什麼都能辦到》《哈佛商學院的宴會社交術》《這樣讀出你的最高分》《和設計大師一起逛車站》等。 <推薦序>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畢恆達       設計,可以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余虹儀       人才是設計的主角 蕭健興       別再說看得懂就好 蘇煒翔 <前言>  好的公共設計,讓城市更文明 第1章  為什麼要講究車站的設計? 1  設計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   2  第一要務就是淺顯易懂     3  設計車站需要考慮哪些?     第2章  缺少指標,車站將無法運作──指標設計案例分享 1  日本指標設計的最初範本──營團地下鐵     2  建築師讓車站和城市風景融合

──港區未來線     3  兼具冷靜和熱情的新鐵路──筑波特快線     4  誕生了!日本車站的第一個公共標示──橫濱轉運站       第3章  空間設計得當,車站也會講話──空間規畫案例分享 1  表達悠閒、營造條理分明的格局——仙台市地下鐵南北線          2  將陽光引進陰暗的地底!——國會議事堂前站出入口建築     3  體貼又好用的通用設計範例——福岡市地下鐵七隈線     4  色彩繽紛的歡樂車站——東京Metro副都心線 第4章  探訪歐美經典車站和亞洲新興車站 1  公共服務的先驅——英國國鐵與倫敦地鐵     2  空間架構一目瞭然——法國國鐵與巴黎地鐵 

    3  融合藝術的公共空間——丹麥國鐵與斯德哥爾摩地鐵     4  彰顯美國首都威信——華盛頓DC聯合車站與地鐵     5  國際都會的交通典範——紐約中央車站與地鐵     6  迅速現代化的新興車站——台北捷運與北京地鐵     第5章  日本還有很多搞不懂的車站設計 1  全球最難懂的車站——JR新宿站     2  旅客服務搞錯重點——JR名古屋站     3  聲勢浩大卻稱不上一流——JR京都站     4  空間更狹窄,指標太多餘——東京Metro車站     5  這個車站到底是設計給誰用?——東急東橫線涉谷站     第6章  未來的車站設計方針 1  車站是供每

一個民眾使用的,沒有人該被排除在外! 2  通用全民的空間架構     3  使用者觀點的指標規畫     後記  文明國家都應該重視使用者經驗 推薦序1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雖說在都市中迷路,會有意外的發現;但是車站、醫院這種分秒必爭的空間,提供清楚而容易掌握的空間認知絕對是必要的。台北火車站的設計,無論外部造型與內部空間幾乎是四面對稱,使用者分不清東西南北,不容易辨識自己的位置與方向。加上火車與捷運位在不同的位置與樓層,更增加尋路(wayfinding)的難度。有朋友的父母從南部搭火車到台北,不知道該約在哪裡見面才好,很容易找不到彼此。後來,乾脆約在松山車站,空間簡單清楚多

了。   尋路設計,牽涉空間結構、指標系統,與平面圖的設計。如果空間層級清楚,室內可以看到外部空間(當作參考架構),則即使面積大,也不太難掌握。如果空間結構複雜,就更依賴指標系統與平面圖的輔助。指標除了位置、大小、顏色、字型等外,系統性的思考更為重要。平面圖設計的簡單原則則是先找好放置地點,再畫圖;地圖的上方與實際前方相應合;標示你在此地(you are here)的位置;盡量不要放置在左右對稱的位置。   《和設計大師一起逛車站》的作者赤瀨達三,長期擔任日本眾多交通設施的指標規畫設計總監,理論與實務經驗俱豐。這本書以國內外成功與失敗的實例說明,如何從使用者經驗來設計車站空間結構與指標系統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近年來,《字型之不思議》與《字型散步》兩書受到台灣廣大讀者喜愛,《和設計大師一起逛車站》想必可以引發設計專業者與社會大眾對於尋路設計的關心。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畢恆達 推薦序2   設計,可以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台灣和日本的生活環境有不少相似之處。在公共建設與服務,經常會參考日本比較先進的設施或作法。然而,有些社會現象和問題也是相去不遠。例如,本書作者赤瀨先生提到日本車站設計的致命缺陷就是沒有從整體民眾觀點去做檢討,土木工程負責結構,建築部門負責裝潢,以及商業廣告打壞了空間裡的秩序等等,並強調整體設計思維非常重要。   台灣也是經常發生相關單位

各做各的,缺乏整體性或系統化,甚至不清楚施作目的而做出一些不合理或不需要的設計,造成民眾的困擾或不便。如同赤瀨先生所述,設計空間時最大的關鍵就是整合(integration),整合就是「把兩件以上的事物變成一件」。一個車站的空間,有地板、牆面、天花板、售票機、收票機、長凳、標示、廣告等各種元素,看似各自獨立,實為息息相關,倘若能強化彼此之間的整合度,整個車站的品質就會提升。   *公共設計最重要的就是通用性   除了相關單位需要整合,不同領域的人員也需要良好的溝通,並尊重各項專業。特別是像車站這樣複雜且多功能的設計,空間設計和指標設計都很重要。不能任由某一項專業的人員主導及掌控,應以使用者

的需求為共同目標而努力。赤瀨先生也明確指出公共設計最重要的概念就是通用性(universality),也就是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必須要能讓所有人使用。個人曾經在部落格介紹過,日本導入通用設計概念於車站設計的福岡市地鐵三號線(七隈線),就是赤瀨先生的作品之一。   二○○五年設置的七隈線,以「體貼舒適又好用的地鐵」「獨特而貼近在地人的地鐵」和「具有二十一世紀價值觀與技術的先進地鐵」為設計概念,而車站空間的設計目標則是「明亮的空間」「寬闊順暢的空間」「好走又好用的空間」和「提供眾人皆懂的資訊」。個人於二○一二年曾親往參訪,對於具有通用設計觀念,考量不同使用族群需求及便利

的車站設計印象極為深刻。不僅是空間設計和指標設計,還有輪椅使用者刷票卡從入口進到車站後,可以最短路徑搭乘電梯到月台,而靠近電梯的月台即是無障礙車廂的候車區。動線設計如此貼心,整體設計也兼具美感及舒適,真是令人佩服。   *公共設計領域極佳的入門書和參考資料   很多人對於指標設計的定義及內容常感到困惑,究竟是用來指引方向,還是用來提供資訊,又或是一種提醒或警示呢?事實上,車站的指標設計至少需要「指示標示」「註明標示」與「圖解標示」三種,而標示包含「資訊內容」「表現樣式」和「空間位置」等三個規畫要素,也就是標示的內容,標示的方法及標示的位置。本書對此皆有詳細說明,對初次接觸此領域的讀者來說,

將會是很容易理解的入門書。   此外,赤瀨先生以其多年且豐富的車站設計經驗,不僅整理出車站設計的重點與準則,也提到一些經常被忽略的問題,例如,新建立的支線,沒有進行轉乘資訊的簡化,車站到處充滿了沒經過整理的文字資訊;乘客上車和乘客下車,兩者所需要的動線資訊不一樣,應分別規畫;民眾找不到收票出口,月台又被各種柱子與設施擋住,看不清楚哪裡有樓梯可通往出口等等。書中針對這些問題也有提出應對措施或設計作法。對於此領域的設計與研究人員,亦是非常值得學習及參考的寶貴資料。   *提升大環境的便利性與生活品質   個人在台灣推廣與研究通用設計已十年,相關的中文著作和譯書並不多,經常要透過閱讀國外資料,

出國參訪與參加國際研討會才能自我精進,並進行經驗傳遞。相信《透視車站設計》這本書的出版,不僅可以讓台灣在公共設計和車站設計有所借鏡,更有助於推動通用設計及整體設計的思維。讓更多人理解設計可以如何創造更美好的世界,並廣泛將這樣的思維運用在公共環境的建設及服務之中,提升生活品質,讓民眾感到滿意。   最後,如同赤瀨先生在書中最後章節的內容所述:「為公共環境著想的人不會只顧自己人,因為公共指的是環境中所有男女老幼,不受種族、國籍、語言、文化、身心障礙等任何限制。」期許國內負責規畫及執行公共設計的相關人士及單位都能以通用設計及整體設計的思維去看待,考量公共環境中所有使用族群的安全性、方便性、居住性與

使用者滿意度,並同時做到文明的基本條件(通用設計)與文化的基本條件(地方特色)。 通用設計達人˙《愛x通用設計》作者 余虹儀 推薦序3   人才是設計的主角   安全、輕鬆、舒適、滿意!本書以這幾個體驗點的總結,提煉了在運輸場域的符號,構建出運輸系統內的所指與所示如何系統化運作。此外更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視角剖析了乘客的體驗旅程,同時對運輸系統場景內出行資訊互動做了深度的觀察。   我從一個服務設計落實於商業O2O(Online To Offline離線商務模式,是指線上營銷線上購買帶動線下經營和線下消費的新型態商業模式)活動的實踐者來讀本書。彷如展開了一場帶有日本細膩文化脈絡的車站

信息與建築架構的旅程。讀完本書,不免要發自內心敬佩,何以日本在設計上的行為洞察及設計實施的極致,能夠成為許多亞洲國家優先借鏡的典範了。   「人類根據外界資訊採取行動的時候,會在意識中疊加形象與意義,以判斷資訊的輕重緩急與價值。」   套用中國大陸現有市場上的應用場景;出行生態是O2O的「輸入」,小入口可以是地鐵、出租車,大入口可以是機場、車站。而便利商店、餐廳、購物中心等等則是用戶路線上的體驗點。過程中的數據積累,最終由每個支付閉環的終端,如手機功能的錢包APP,作為最後O2O的「輸出」。獲取整個路線上的最大化數據,有賴一連串不同場域的指示系統,在虛擬的數位環境中負責推進與資訊辨識,最後

形成由用戶實際生活路線所構成的數據生態。   在線下的情況則是,現代的使用者行為,經由各種科技的協助,旅行者或乘客變得更加的路線導向,因為幾乎是無時差地接收到大量的數位資訊,隨時都可能有新增的任務或是臨時須調整路線,而非單一目標導向。然而實體的車站與地鐵路線系統卻難以完全數位化。因此,配合實體建築的指標系統,就有必要考慮得更周全,而且要兼顧文化語彙與城市景觀地域等整體的展現。   書中提到許多的觀察實踐,觸發了我從另一種設計的語言來領會文中所談到的乘客認知,以及尋路階段的對應原則:   透過平衡、對稱和階層來形成信任和完整感。像是格線設計對應主輔助指標系統的配置。   以通用性的視覺符

號,讓大多數的族群都能理解,其中包括部分有障礙的使用者。   立即回應使用者的動作,並為接續的互動做好準備,預防錯誤並且減少錯誤。   以觸控直覺式的互動回饋,並激發使用者的操作自信。   透過場域空間感的銜接,任務相關性的就近原則,讓使用者感覺在尋路過程中保持愉悅。   辨識指示系統,讓使用者能視覺專注且直接,好讓使用者連結他們過去熟悉的共同脈絡,如此他們便會繼續探索。   不論是實體的交通網路,或是虛擬的資訊網,都必須在一個符合使用者需要的框架下,根據使用者共同的標準和行動依據來進行探索,以幫助乘客在陌生尋路任務下,作出符合期望座標感的決定。 前悠識數位顧問公司使用者經驗策

略總監˙阿里巴巴零售事業群營銷平台用戶體驗設計部負責人 蕭健興 推薦序4   別再說看得懂就好   最近這幾年,justfont 推動「字型」議題的過程中,發現其實有很多朋友也不認同「看得懂就好」這樣似是而非的論點。原因正是他們常常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必要的困擾,這些困擾係導源於未盡完善的設計。例如,我們的桃園機場指標,用的是新細明體。細明體在某些不會發光的告示上,從一定距離外觀看,細到快要看不見。有些年紀較長的朋友,也會因為台北捷運的指標黑體字距過密,而有辨認上的障礙。   赤瀨達三先生更進一步拓展我們的視野到整體空間規畫設計上,原來一個車站「好不好用」是在規畫興建之時就決定的。  

 這讓我想到香港字型設計師柯熾堅老師有次來台北與我們聊的話題。柯熾堅老師是傳奇的中文字型設計師,知名作品有信黑體、「儷」系列字型、華康瘦金體。對香港朋友來說,他們熟悉的「地鐵宋」,也是柯老師的重要作品。一九八○年代初在港鐵局的工作是他早年很重要的經歷。事實上,不僅是「地鐵宋」,他也參與其他指標的設計。   他說,以前港鐵指標設計小組其實是設在建築部門底下。他們的工作不僅是坐在辦公桌畫圖,更包含跟著建築師實際走訪車站,測量所需的數據:一條大通道,指標要設在哪裡?每隔多遠設一塊?牌子要掛多高?這些都有學問。而他們研究的成果,就展現在一本《指標規範手冊》中。   *從指標規範看見設計的價值  

 我發現特別是設計圈的朋友,對《指標規範手冊》總是有濃厚的興趣。在這樣的規範中,可以看出設計的價值。每個指標種類的視覺樣式都是經過慎重考量的。在這上面的資訊層級、元素之間大與小的比例關係,都顯現了設計師對解決方案的研究成果。美國群眾募資網站 Kickstarter 有設計師提案「復刻」傳奇的《1970 NYCTA(紐約市公共運輸局)視覺規範手冊》,募得八十萬美金,接近七千人贊助。某種程度上可見此類規範的參考與典藏價值。因為這些「規範」讓我們得以了解何謂「功能性」規畫中顯現的美感,功能與美感實為一體兩面、並存不悖之概念。   其實,不論是紐約、香港、台北的地鐵、捷運,都曾經規畫過相關的「指導手

冊」。然而,也很有趣的是,這種規範總是被執行單位便宜行事的「落實」,也被驗收單位虛應故事的「驗收」。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台北捷運出現很多字體過大、過小、行距過緊、元素之間空隙太小、樣式不統一等惱人的「小問題」。   *「看得懂」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台北捷運仍然是體驗良好的運輸系統。《透視車站設計》本書作者對台北捷運的車站設計亦評價不俗。我的感覺也是如此;到巴黎、柏林、紐約等都會旅遊,總覺得他們歷史悠久的地鐵結構複雜、氣氛並不明亮,有些令人擔憂。而我每天通勤的板南線各車站設計相較之下一目瞭然、開闊明亮,一眼望去就能看到各個出口與重要設施(例如那個又大又可愛的廁所標誌)。   但就像作者談

到的,我們與其在意「指標的字體有沒有統一」,不如著重思考指標有沒有發揮應有的功能。(好啦我承認身為字體迷還是會有一點在意啦!)有些指標字體過小難以閱讀(如書中經典的舉例)而在例如古亭、忠孝新生等轉乘站,為了怕有旅客「看不到」,又矯往過正,把字放得又大又擠。而行距過擠、元素之間沒有足夠間隙,又會有損資訊的主次關係,讓指標不那麼一目暸然。   說了這麼多,其實話題還是要回到破除「看得懂就好」的迷思上。現在流行的「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思維」,同樣適用於車站內部的規畫上。研究人們使用設施時所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症,就會發現「看得懂」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作者的論述以功能性為核心,但也旁及了許多同樣有

學問的議題。例如「形象」設計。要表現一個地方城市的進步,以及展現營運上的野心,規畫團隊在指標設計上顯然不只考慮易用性問題,還要想辦法去凸顯想要展現與大眾面前的新形象。   這樣的故事,其實包含了我們一直以來想傳達給台灣社會的訊息:設計絕對不只是裝點門面的美術工作,也不只是附庸風雅的美感追求。它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揉合了工程與美學的技術與考量,讓事物既美麗又好用,更容易為人所親近。   希望大家能透過本書,更了解設計的價值。 justfont 共同創辦人˙《字型散步》共同作者 蘇煒翔 【前言】好的公共設計,讓城市更文明*我投身指標設計,是想要創造更美好的世界一九六八年,我大學三

年級的秋天,學校受到大學學運的影響而停課,隔年春天就爆發了東大安田講堂事件。記得大三那年夏天,政府火速通過可以強制介入紛爭學校的「大學營運臨時處置法案」(多個大學相關立法),我身邊有些同學決定投入學運,但我則選擇了設計,希望靠設計來讓世界變得更好。那時候我已經內定錄取某家汽車公司,但是受到動盪不安的氣氛影響,我感覺不是跑去設計汽車造型的時候,應該要做些對大眾有幫助的事情,於是找到了指引標示的設計事務所。這就是我投入公共設計的起點。指引標示,或稱導引標誌、導覽圖案,總之都是放在空間裡的視覺性標示物。如果「指引標示設計」(以下簡稱,指標設計)得好,設施的利用會更為順暢方便;反之,指標設計不良的話,

會讓民眾擴大不安,而不知所措。一九七二年我被賦予責任,擔任營團地下鐵(營團類似BOT法人,現為東京Metro)的指標設計。當時基礎票價才三十日圓,隨著轉乘站越來越多,車站規模越來越大,乘客開始搞不清楚怎麼走上地面,個個暈頭轉向;當時是由我一個人全權負責,而且很幸運地成果受到乘客與媒體的喜愛。因此,隔年一九七三年我便自立門戶,而且一直到營團改為民營化為止的三十一年間,我都是營團委託的指標總設計師。此外,我有幸也參與了其他鐵路公司、高速公路、大規模綜合設施等專案設計,並且參加過日本鐵道技術協會、交通生態流通基金會、運輸政策研究機構等團體的研究,不斷累積各種概念才琢磨出我心中理想的指標設計。二○一三

年我將博士論文<指標系統規畫學——公共空間與符號體系>整理成冊,並由鹿島出版會發行,裡面提到我這一生的研究經緯,從回望日本公共指標史,到闡述規畫指標的理論等。為了讓更多讀者能夠觸及該論文的內涵,我特別加添了圖片編成另一本全新的出版品,也就是本書。

日本指標設計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市井小民大企劃 !
邀請民眾齊唱【塔綠班之歌】
歡迎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這幾天翁P在參加美國政治學年會討論台灣議題,十分之辛苦,但他還是來跟我們討論美國和世界的政治現況啦~~~~ft.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翁履中

不會吧,美國政府又要關門了,你在開我玩笑嗎?根據天下雜誌網路版的報導,【本週五中午,也就是美國時間週四午夜,華府可能迎來「關門時刻」。

9月30日是美國聯邦政府財政年度的結束日,如果沒有通過法案或找到其他方法,聯邦政府就會被迫部份停止運作,這將是最近10年來的第三次。先前分別是在歐巴馬和川普任內。

#美國政府關門 這件事,投資人不需要過度恐慌,以歷史經驗來看,自1980年代以來,美國政府停擺了14次,標普500指數在關門期間並沒有太劇烈的震蕩。在最近一次,川普時代美國政府關門了34天,標普500指數還上漲了10%。

避險基金經理人理萊米德斯(Charles Lemonides)樂觀認為,只要這件事情喬好了,不管是基建法案或大撒幣的紓困方案,都會成為驅動市場更好的利多,市場將迅速反彈。】後續的投資市場會不會跟著變得更動盪不安,甚至影響到美國的正常運作呢?為什麼共和黨反對民主黨要提高債務上限,這樣不是大家一起完蛋嗎?

不過美國為債務解套的方式,竟然是發行萬億美元面值紀念幣?根據香港01報導,【面對國會共和黨人拒絕支持提升國債上限,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9月28日在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聽證上警告,如果國債上限不能在10月18日前提高,美國將面臨史上首次的債務違約。另一邊廂,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則稱民主黨眾議院老將納德勒(Jerrold Nadler)想要有一個「不必國會批准的萬億美元硬幣」。有趣的是,在法律上,拜登當局的確可以鑄造一個面值萬億美元的紀念幣去繞過國會的國債上限。】

美國軍方自從上次的川普任內偷打電話給中方將領問題之後,最近又出了另外一個狀況,在面對聽證會的時候,參謀首長聯席會的將領作證時的說法跟拜登完全不同,根據世界新聞網的報導:【美國自阿富汗撤軍混亂招致國會調查,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Mark Milley)28日在參院作證時說,長達20年的阿富汗戰爭是「戰略失敗」(strategic failure),並表示其實美國應該在阿富汗保留數千駐軍,才能避免美方支持的喀布爾政府垮台,防止民兵組織神學士(Taliban)迅速奪權。先前有消息傳出,密利曾建議拜登總統不要將所有美軍從阿富汗撤出;同時出席28日參院軍事委員會(Senat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聽證會的國防部長奧斯丁(Lloyd Austin)、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麥肯齊(Kenneth McKenzie)在會上證實消息為真。】軍令和政令系統講的說法顯然不同,因為拜登在接受電視訪問的時候說軍方沒有建議他要留駐軍在阿富汗!這下子阿富汗戰爭的難堪結果到底要怎麼收拾呢?

被關押許久的華為長公主 #孟晚舟 被釋放了,同時在中國被逮捕的兩名加拿大人也可以回家了,但是這一連串的動作還是中美對抗的一部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根據BBC的報導:【審理孟晚舟案的加拿大法官原定於10月21日確定最後裁決日期,卻在不到一個月時突然把人釋放了,為何會有這麼大的轉變?

簡單來說,孟晚舟獲釋是基於她與美國紐約布魯克林聯邦法院達成的一項交易。

孟晚舟承認參與了一些不當行為,作為交換,檢察官延遲了對她進行的電匯和銀行欺詐罪等四項刑事指控,美國政府也同意撤回向加拿大提出的引渡要求。

這一所謂交易在美國法律上稱為「延期起訴協議」(Deferred Prosecution Agreement,簡稱DPA)。

這份協議附帶一份事實陳述,其中詳細說明了孟晚舟如何向一家金融機構做出了故意虛假陳述。該協議要求孟晚舟不發表與該事實陳述相矛盾的聲明,不違反美國法律。

從技術上講,對孟晚舟的指控依然存在,但如果她遵守該協議的要求,這些指控將在在四年內(從被捕日算起,即到2022年12月)撤銷。

從去年年底開始,就有消息傳出,稱美國法院正與孟晚舟就一項協議達成共識。《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國際媒體引述知情人稱,雙方都有此意願,部分原因是他們都不能完全確信能在引渡官司中獲勝。】但這是法律角度的解讀,可是中美雙方各自有甚麼打算呢?

不過美國究竟不是吃素的,從幾件新聞事件可以看出端倪,根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報導:【歐盟:台灣是理念相近重要經濟夥伴但不承認其國家地位】,文中指出:【歐中外長第11界戰略對話在9月28日舉行視訊會議並談及台灣議題,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表示台灣是理念相近的重要經濟夥伴,歐盟及其成員國有興趣與台灣發展合作,但不承認國家地位。】而在華爾街日報的報導:【美國和歐盟將攜手解決晶片短缺和技術問題】。加上風傳媒的報導,【「你們台積電跟我們三星都受影響!」韓媒爆料,美國恐以法令逼迫交出機密?】美國這陣法到底在布局些甚麼呢?

根據聯合報的報導:【日本自民黨主席選舉結果出爐,前外務大臣 #岸田文雄 兩輪投票都以最高票,取得完全勝利。第二輪投票,岸田以257票對170票,勝過河野太郎當選。他也將成為日本第100任總理大臣。岸田將在台北時間傍晚5時舉行記者會。在外交與安保方面,岸田提出「信賴」與「三覺悟」,三覺悟包括誓死捍衛民主主義、誓死守護日本和平與安定、主導能為人類未來有所貢獻的國際社會。岸田主張,強化美日同盟,推進島嶼防衛合作;強化海上保安廳的能力與自衛隊的合作,為了應對中國海警船入侵日本領海,將研議修正海上保安廳法、自衛隊法制定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日本的新首相對台灣和對全球的政治狀況會有甚麼影響呢?

另外,北韓最近不是一直謠傳它們的疫情跟經濟狀況都很不好,為什麼又可以發射新型飛彈啦!根據風傳媒的報導:【北韓(朝鮮)又有軍事大動作,13日宣佈已成功試射「遠程巡弋飛彈」,精準命中目標。南韓《韓聯社》指出,這是北韓今年以來第4次軍事挑釁。北韓先後在美國總統拜登就任後的1月22日和3月21日試射巡弋飛彈,3月25日首次進行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短程彈道飛彈試射。
北韓官媒《朝中社》13日報導,朝鮮國防科學院於9月11日和12日成功試射最新研製的遠程巡弋飛彈,飛彈沿朝鮮領土和領海上空的預定軌道飛行7580秒(2小時06分20秒),精準命中1500公里外的預定目標。試射結果,最新研製的渦輪風扇發動機的推力等技術指標、飛彈的飛行控制性能、採用複合制導結合方式的末端制導的命中精度全部滿足設計要求,總體武器系統運營有效性和實用性卓越。】這到底是希望達成甚麼目的?總不可能是飛彈射了之後糧食大米都夠了吧?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Facebook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素養導向食農教育課程設計與實施之行動研究

為了解決日本指標設計的問題,作者曾思潔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在於發展素養導向食農教育課程方案,了解實施課程方案的過程中所遭遇的困境,並針對困進提出可行的因應策略,最後探討學生在課程方案實施後的學習成效。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的為研究方法,規劃「農業生產與環境」、「飲食健康與消費」二個面向的課程方案,研究者為本次研究的教學者,並邀請導師作為教學回饋者,向國小六年級學生進行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並在研究的過程中,蒐集省思紀錄、回饋紀錄及學生的訪談、學習單,以回應研究問題。本研究發現:一、本研究結合社區資源、家長專業及學生飲食習慣發展之素養導向課程方案符合食農教育的內涵,並改善學生的素養表現;二、實施本研究之因應策略可以解決課程教學、學生學習、學校支援

及外在環境之困境;三、實施本研究之素養導向食農教育課程有助於提升學生在認知、技能與態度的學習成效。依據研究過程,本研究提供幾項建議:食農教育課程融入在各領域課程實施;學校行政應給予支持,並提供人力與經費資源;邀請專家協同教學,讓食農教育課程更具專業性與說服力;體驗式教學或是參與式活動應規劃學習後的討論與分享。

探討發展都市農園於改善熱島效應-以旱溪為例

為了解決日本指標設計的問題,作者張玟豫 這樣論述:

台灣地狹人稠,人口和產業朝向都市集中的趨勢更為明顯,都市化程度已高達 79.9%。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所建構的「台灣永續發展指標系統」中也特別區分出都市台灣 (Urban Taiwan) 的體系,足見都市的發展攸關整體環境的永續性。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合全球各地的大專機構,透過大數據的蒐集,計量倘若全球各城市全面實施都市農業,每年可生產多達1.8億噸糧食,也可以緩解都市熱島效應,本研究針對都市農園之永續發展以旱溪的鳥竹圍公園為例進行設計,藉由台中市政府推行的綠美化政策提升人均綠地面積,針對旱溪周遭綠地與裸地和公園尋找適合的場地,研究工具應用都市設計審議綠化量得降溫有效的計算,對都市熱

島效應的了解,從一個綜觀的角度來檢視都市的發展是否符合環境永續性的要求,包括能源使用、水泥化程度、綠覆率、水循環和空氣污染等。若能在都市閒置土地增加農園,便能為當地帶來糧食生產與經濟效益,易能減緩都市熱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