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上市股票盤商交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未上市股票盤商交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周錦材寫的 我買ETF,一年花30分鐘 淨賺千萬:從完全不懂到下單成功,最詳盡圖解。再破天荒報你17檔好標的! 和陳志武的 金融的邏輯(全新修訂典藏本‧附贈光盤)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廢 - 臺灣證券交易所法規分享知識庫也說明:各證券商營業處所或所屬網站不得違規從事媒介客戶買賣非屬興櫃之未上市股票 ... 市 (櫃) 股票,亦不得與違法從事仲介未上市 (櫃) 股票交易之網站連結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是文化 和五洲傳播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經濟學研究所 謝德宗教授所指導 吳素慧的 群眾募資之探討:個案之研究 (2020),提出未上市股票盤商交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群眾募資、社群網路、替代金融、募資者、募資平台、贊助者、微型企業、創櫃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法律學系一般生組 賴英照所指導 江朝聖的 網際網路對證券市場管理法制影響之研究─美國證券管理法制變革對我國的啟示 (2008),提出因為有 網路、私募、公開發行、網路券商、ATS、股東論壇、公司治理、網路股東會、網路證券不法行為、證券交易的重點而找出了 未上市股票盤商交易的解答。

最後網站未上市股票買賣流程則補充:未上市股票 的交易中,買賣雙方如果在同一縣市,通常兩個工作天便可以完成交割程序,若為外縣市,則可能需要三至四個工作天。交易流程如下: 1.報價撮合:買賣雙方依照「詢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未上市股票盤商交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買ETF,一年花30分鐘 淨賺千萬:從完全不懂到下單成功,最詳盡圖解。再破天荒報你17檔好標的!

為了解決未上市股票盤商交易的問題,作者周錦材 這樣論述:

  ◎只用一檔標的,就能人在台灣、前進華爾街,投資全球47個國家。   ◎銀行理專從不建議你投資ETF,因為他幾乎收不到佣金管理費。   ◎巴菲特向散戶大力推薦ETF:你可以買了以後放著,甚至不管,年報酬率就可高達20%!   最徹底圖解,不懂英文、不懂股票、不看財報,甚至不太會操作電腦,都能學會。   什麼理財工具這麼強?   ETF(指數股票型基金)!這是由ETF發行公司組成、追蹤某個指數的投資工具,例如按照紐約股市指數的組成方式,投資道瓊指數所涵蓋的上市公司。   本書作者周錦材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大學時靠打工辛苦錢投入共同基金及股市,   卻不幸慘賠!後來到英國讀書,學習並實際

操作指數化投資,至今已超過十年經驗,   雖歷經2008年金融風暴、2011年歐債危機,但長期績效不減反增,   2013年單年報酬率為20%,10年長期累積報酬率更高達148%!   他靠著簡單的買進、持有、再平衡三步驟,每年只花30分鐘修正,   就輕鬆賺到千萬身價,怎麼做到的?   ◎買個股風險大,選擇指數化投資較穩當!   ‧指數化投資,就是投資某個區域或國家的整個股市(而非單一個股),由於一百多年來股市指數基本上呈現長期上漲趨勢,所以大盤漲,指數就跟著漲,投資指數等於一次投資了組成指數的眾多優質公司,這具有分散風險、資訊透明、手續費低廉的優點。   ‧所以,別再買單一個股,你只需要

一檔(例如Vanguard世界股票ETF),就能坐在台灣投資全球47個國家、持股2,600檔,更別怕會買到地雷股。   ◎沒時間看盤?不爽基金手續費太貴?那你更該投資ETF   ‧ETF跟股票的交易模式一樣,不只盤中可以買賣,錢不夠,還能信用交易、融券買多或放空,但交易稅只有股票的1/3。   ‧而且共同基金要花經理費、保管費、銷售手續費,這些ETF統統全免!   更棒的是,每年僅需30分鐘修正,根本不必天天盯盤。   ◎聽說台灣很難買?流程很複雜?看不懂英文怎麼辦?   開戶→匯款→下單徹底圖解,新手一看就懂!   跟著本書圖解Step by Step做一次,完全不用求人!   因為國內

銀行或券商都能買,就連上網到美國券商開戶,用中文15分鐘就搞定。   至於匯款更簡單,只要三步驟。而下單,最好別選開盤或收盤時段,為什麼?   ◎全球那麼多標的,能否直接告訴我買哪支才會賺?   進場前,你得認識哪四家ETF發行公司?   想找好標的?先看追蹤指數包含哪些成分股,還有六個準則讓你靠。   懶得挑?那就參考作者多年來獲利的17檔優質標的,選你愛的就行了。   ◎此外,究竟是要定期買?有錢就買?還是鎖定某價位再投入?   年年增值的資產配置比率,該怎麼組合?   先找到互補標的,例如股票+債券,就是天生絕配!   再看看你是20~40歲、40~60歲,或是60歲以上,針對不同資

金需求,透過「機械式」再平衡就能保住獲利,但怎樣的資產配置比率才完美?   作者示範給你看。   不需巴著老師追明牌,也不必逼自己看懂難讀的財報,   只要選擇低成本的ETF,用指數化投資   買進並持有,再透過股債平衡,包準你花更少時間投資卻賺更多! 名人推薦   理財達人、財經書暢銷作家 怪老子   《只買一支股,勝過18%》暢銷作家 施昇輝   FM96.7環宇電台《幸福周記》主持人 趙靖宇 作者簡介 周錦材   下班後賺更多的指數化投資達人   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皇后瑪麗學院商學研究所。在求學期間,學習到指數化投資理論,之後投入美國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投資市場。  

 至今投資ETF已有十多年,雖經歷2008年股市大跌的金融風暴,但長期投資績效不減反增,2013年單年報酬率為20%,10年長期累積報酬率則為148%!   靠著不看盤,每年只花30分鐘修正ETF、調整資產配置比率,輕輕鬆鬆就賺上千萬。因為知道ETF比股票及共同基金,有著更高效率及較低成本的特性,是非常適合投資人作為長期獲利的工具,因此特地撰文分享。   周錦材的投資天地──   財經部落格:www.rich7.com.tw   臉書:www.facebook.com/woodynotes 推薦序 指數化投資,賺最穩健的錢/怪老子 自序 每年只花30分鐘,資產就能倍增 第一章 別再買個

股了,你該選擇指數化工具 第一節 我的指數化投資之路 第二節 投資工具這麼多,為何我選ETF? 第三節 股債平衡,用ETF賺千萬的實例 第四節 每年花30分鐘,換得2億退休人生 第二章 不想天天看盤?就該投資ETF 第一節 認識低成本的指數股票型基金 第二節 ETF與股票的差異 第三節 ETF與共同基金的比較 第三章 初次買ETF就成功:開戶→匯款→下單徹底圖解 第一節 哪些通路買得到? 第二節 國外券商開戶完全圖解 第三節 國外券商匯款,三步驟搞定! 第四節 下單全圖解,一看就懂! 第四章 17檔賺錢標的大公開 第一節 你一定要認識的ETF發行公司 第二節 追蹤指數大解密 第三節 17

檔優質ETF在這裡! 第五章 債券與股票,哪個較有賺頭? 第一節 長期投資的最佳標的是…… 第二節 讓資產有增無減的祕密武器──債券 第三節 投資報酬率的百年歷史,透露出哪些端倪? 第四節 就愛股票ETF,該買哪一類? 第六章 年年增值的資產配置比率 第一節 找到互補標的,靠資產配置降低風險 第二節 配置前,考量人生各階段的資金需求 第三節 「機械式」再平衡,幫你賺更多 第四節 我愛特賣會! 第七章 黑心理財顧問不會告訴你的事 第一節 再怎麼看好,也不能把現金都投進去 第二節 別讓他拿走你的乳酪 第三節 不要再為金融公司及稅收單位「理財」 第四節 停損停利真能幫助你嗎? 第五節 定期定額

能降低風險,但非萬靈丹 第六節 望向遠方,才能賺更多 第八章 常見的投資陷阱 第一節 高利息背後,原來是場騙局 第二節 狂熱泡沫,隨時會破! 第三節 想藉黃金、藝術品獲利,很難! 結語 投資ETF,享受人生的開始 推薦序 指數化投資,賺最穩健的錢 理財達人、財經書暢銷作家/怪老子   投資理財的書籍若是書名過於聳動,通常我都不會喜歡,總覺得投資必須一步一腳印,擁有正確的方法及方向,再透過複利慢慢累積才會成功。坦白說,剛收到書稿時,第一印象並沒有很好,好似只要投資ETF,一千萬就能唾手可得。然而經過仔細閱讀後,發現本書所介紹的方法一點都不浮誇,而是很扎實的介紹如何透過指數化投資,讓投資

人能穩健的賺錢。   選對標的,用時間讓複利發酵   一般的投資者很難相信,投資可以不用精心選股,也不用看盤、不需要看進場及出場時機,只要買進持有全球型的股票型基金,或者追蹤全球股票指數的ETF,就可以有不錯的獲利。當然,這中間還是需要時間讓複利發酵,才能創造巨額的財富,所以耐心等待也是重點之一。而不論是基金或者ETF,股債平衡的資產配置更是關鍵,這樣才能有效的讓風險波動自動減低。投入的方式則很簡單,只要用定期定額投資,就會得到平均成本,持有超過5年不賺錢也難。   然而這些正確的投資知識是需要教育的,國內的投資人大部分還是傾向個股投資,多數人在短期內賺錢就沾沾自喜,或向親朋好友炫耀。但

是當股票被套牢時則一句話都不說,所以很容易讓人誤以為股票獲利者不少,但實際上獲利的人少之又少。   經過長期觀察發現,每當投資個股失利時,許多人總是歸咎於大戶坑殺,或者自認技術不如人,不是從此收手不再進入股市,要不就是轉入基金,期待透過基金經理人的操盤,可以讓自己的投資績效轉敗為勝。然而,基金經理人也不是短線操作,因為短線操作並無法保證長期獲利。基金也是長期持有投資標的,只是在布局跟對比指數略微不同,所以基金的績效跟對比指數的走勢都非常類似。   雖然基金及指數化投資兩者的特質有些相同,但主要差別是總費用率,基金的費用率比指數型基金要高出許多,成本較高。而不論基金或是ETF,都會面臨如何選

擇才會獲利的問題,所以本書作者在ETF的挑選方面著墨許多,對讀者相當有幫助。   區域經濟成長,指數也會跟著上揚   很多人認為著名基金公司的經理人都很厲害,通常都是名校財經系所畢業,具有相當程度的投資經驗。但若說基金經理人厲害,那麼更厲害的應該是指數編撰公司的團隊,因為再厲害的基金經理人,都以打敗指數績效為榮,而對比指數就是用來衡量基金經理人操盤的績效,也就是基金績效好壞的標準,因此編撰指數的團隊當然更強。歷史也證明,可以贏過指數的基金,只有區區的20%。   既然這樣,乾脆直接投資指數,這就是近年來指數型基金及ETF受到投資者青睞的主要原因。投資指數的績效雖然不能保證第一名,但一定是

同一組別的前段。但基金就不一樣,去年第一名的基金,未來可無法保證每年都是第一名。基金靠運氣的成分較大,而指數是被動的,沒有人為操作問題,也不用靠運氣,是比較穩健的投資標的。   指數是統計的一種應用,藉以衡量一組樣本在不同期間的變化情形,例如消費者物價指數,就是衡量國內的物價於不同時期的波動。而證券指數則是衡量一個區域或某一個產業,市值對時間的變化情形。簡單來說,只是樣本從物價改為證券的市值。   如果指數可以買賣的話,持有指數一定會賺錢嗎?這可不一定,還是得選對指數才會賺錢。因為指數反映證券市場,而證券市場是區域經濟的領先指標,所以指數跟經濟是連動的,只要該區域的經濟持續成長,指數就會一

路上揚。也就是說,只要未來經濟會成長的區域,該區域的證券市場指數就會往上走。   事實上,國外的法人機構最喜愛的就是指數化的投資工具,ETF更是指數化投資最方便的工具之一。從這本書的架構可以看到作者對ETF的信心及執著,除了涵蓋面廣之外,也傳達出正確的投資觀念,例如「投入正確標的並長期持有、專注於股債平衡」等。作者除了提出用ETF獲利的方法,對於實務操作也有詳細的說明,舉凡發行公司的介紹,以及開戶、匯款及下單的步驟與流程等都涵蓋在內。擁有這本書,相信對你往後的指數化投資一定會有相當的助益。 自序 每年只花30分鐘,資產就能倍增   看到這本書的書名,大多數人一定會想,靠投資賺千萬?這肯

定是一個高風險的方法,畢竟風險與報酬是息息相關的不是嗎?或是暗自猜測,這應該需要具備高深的財經知識才看得懂吧?   事實上,在投資世界中,有一些無須承受高風險波動,卻仍然可以穩穩獲利的操作方式,那個方法就在本書裡。本書不會用到艱難的數學公式,或是有看沒有懂的買賣策略,而是提供讀者一個簡單、能夠複製、人人都可上手的投資工具,不僅能讓你穩穩賺,還可以使你人生各階段的投資理財都得心應手。   獲利有三個關鍵,ETF全包!   說到投資理財,多數人想到的都是股票或共同基金。在你的生活周遭,也一定會遇到有人在談論股票,譬如有些人老愛說自己有明牌,有些人喜歡講技術線型,有些人則偏愛基本面分析……,每

個人說起來都頭頭是道,但經過幾年後,當初高談闊論、說得口沫橫飛的那些人,投資報酬率卻往往不如預期,或甚至虧損成了負數,這可能是你朋友的經驗,也很可能是你的切身之痛。   我剛開始投資時也遇過相同狀況,不是跟著朋友起鬨買明牌,就是買了一堆書閉門苦讀,然而績效實在不怎麼樣。直到我去英國讀商學研究所後,學習了指數化投資,報酬率才開始一路長紅。   其實投資要賺錢很簡單,只要掌握獲利的三個關鍵,包括選擇低成本的投資工具、選對標的並長期持有、專注於股債平衡等,不要在無法控制的變數上打轉,或是花太多時間去預測股市漲跌,也千萬別在短期內頻繁進出市場,能夠達到以上效益者,當屬ETF(Exchange Tr

aded Funds,指數股票型基金)這項投資工具了。   ETF具有低成本與廣泛性,在美國有相當多專業的政府基金經理人,會將旗下掌控的基金投入ETF類別。至於指數化投資的特別優勢,在於其複利成長的威力往往超乎你的想像,也因此,ETF近幾年的成長規模遠遠超過共同基金。   投資人總是想在短期內致富,但一不小心就用錯了方法,也經常忽略高報酬背後的高風險。一旦你了解長期穩定報酬對於資產增加的重要性,才會放心的長期投入,而ETF就是長期投資的最佳工具,本書將一一列舉投資ETF的好處,讓你知道長期穩穩賺、提早退休並非難事。   此外,看看這些ETF標的長期持有的績效及歷史軌跡,可以讓你更了解它的

基本價值,也會拋開那些煩人的市場耳語、股價漲跌等訊息。當別人忙於進進出出時,你可以安穩自在的依照原先設定好的投資步伐前進。   要特別說明的是,目前台灣的金融環境不像美國那般健全、成熟,若只是在台灣的證券交易市場上操作ETF,仍無法達成資產配置與全球化投資的目的,因此本書將以美國的ETF作為主要介紹的投資工具,從第一步的開戶、如何進行國際匯款,到實際下單買賣,以及該怎麼選擇優質的標的,甚至對於不想到海外開戶的投資人,也會詳介可以利用的國內管道。   17檔優質標的,讓你不再踩地雷   此外,為了讓讀者第一次買賣就上手,不需要在上千檔的ETF大海中搜尋,我會在書中推薦17檔優質標的,你可以

參考,再建立屬於自己的最佳資產組合。因為要保證長期獲利,除了投資ETF,還必須搭配其他工具,才能真的讓你穩穩賺。所以資產配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進行分配,也是本書的重點。   舉例來說,大多數的投資人往往只認識股票,對於債券卻缺乏足夠的知識,殊不知股票與債券的配置,就像紅花需要綠葉幫襯一般,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因此在你生涯的不同階段,從剛出社會工作,到成家立業,再一直到退休,到底該如何進行資產配置,增加你的收益、保障資產,這些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答案。   在投資路上,相信你一定遇過許多金融機構的顧問提供建議,有些建言是對的,但有些提議卻不一定適合,因為雙方立場未必完全一致,所以你必須看透

那些投資建議背後的意涵。本書將說明現金為王、波動風險、投資成本、短期進出市場的分析、該停損或停利,以及哪些是適合定期定額投資、符合微笑曲線的標的等,讓你以更正確的觀念及操作方法來投資。   更重要的是,有些屆齡退休者因受到貪念驅使,反而導致辛苦一輩子攢來的退休金化為烏有,所以本書最後會舉出一些理財常犯的錯誤,好讓你在投資路上能事先避開這些地雷。   話說回來,雖然指數化投資在國外已經有很多著作談論,算是相當成熟的投資方式,但因其與傳統金融機構有著潛在利益上的衝突,所以國內金融界較少推廣。不過,依照我個人投資ETF的經驗,儘管歷經2008年金融風暴、2011年歐債危機,或是各樣的金融風險,都

沒有影響到長期獲利。   例如,經過2008年金融風暴,一般投資人平均損失40%至50%的資產,但是我已做好ETF資產分配,所以只下跌約20%,而且總資產在2009年不僅快速回升,獲利還增加不少。另外,在2011年歐債危機、全球股市下跌的狀況下,我的總資產並未受到下跌影響而產生虧損,反倒倍增了不少,例如2013年單年報酬率為20%,10年長期累積報酬率則為148%!   正因如此,我才想推廣這個適合一般散戶的投資方法,因為每年只要花30分鐘修正,就能讓資產穩定增加,何樂而不為呢?冀望本書可以讓更多的投資人了解正確的理財法,只要建立良好的投資心態,相信你一定也能享受簡單獲利的甜美果實。

我在新竹的農村長大,爸媽都是公務員,雖然從小生活說不上貧窮、但也不是有錢人家。在鄉村,大家都過著玩泥巴、烤地瓜的生活,對於財富根本沒有太多觀念。直到我上高中、到台北念書,在某次的家族聚會中,遇到許久不見的遠房表叔,才開始對「錢」感興趣。 聽說表叔小時候不太會念書,所以國中畢業後就到台北打拚。那年冬天寒流來襲,這位遠房的表叔說要帶我去洗三溫暖,我們就坐著他的賓士S300,到高爾夫球俱樂部,之後再到他家吃晚餐。 表叔的家位於北市內湖的獨棟別墅,進去後才發現他不只有一輛車,例如買菜時,有TOYOTA小車代步;若要帶全家人去露營,Land Rover休旅車就派上用場。 到了晚餐時間,我好奇的問:

「奇怪,記得小時候看你來我們家都是開小貨車,怎麼才過十年,現在變得這麼有錢?你平常都在做什麼?」 表叔說:「我每週大約花三天在高爾夫球場上打球,其他時間就是參加獅子會活動。」這答案真是令人訝異,我心想表叔這麼有錢,應該會花很多時間在工作才對。我忍不住問道:「你是怎麼賺到這麼多錢呢?」 表叔說,其實他年輕時是靠一輛發財車開始賺錢的,先幫新竹尖石地區的菇農運送香菇及農產品下山,交給台北地區的大盤批發商,過了幾年後,剛好有位大盤商要退休,所以表叔頂替了位子,賺到不少錢。 又適逢房市低迷,表叔於是用那些錢買下許多大學附近的套房,靠著套房的租金收入,有了正向的現金流之後,再將錢投資購買一些店面。由於那些

店面收租穩定,表叔也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在工作上了。 表叔對我說:「想富有,你必須學會用錢賺錢,去創造金錢的複利效果、創造自由的現金流。但是每個人都需要工作,這個社會才能運行,不可能所有人都靠投資就可以致富。不過,正確的投資能讓你辛苦賺來的收入產生倍增效果,而不會讓通貨膨脹給消磨掉。」 誤信明牌,4萬元學費全部泡湯 後來,我就讀大學,靠著在學校打工兩年,好不容易存到10萬元。看著手中的第一筆資金,隱隱約約還記得那位表叔說過「用錢賺錢」,因此在還沒有任何金融知識的準備下,就決定把10萬元拿去投資。 那時常聽媒體報導說,東歐脫離共黨統治後,經濟發展前景無限,投資新經濟體正是時候。當下我就透過銀行通路,

購買了一筆東歐市場股票基金。

群眾募資之探討:個案之研究

為了解決未上市股票盤商交易的問題,作者吳素慧 這樣論述:

創業活動需要資金挹注,傳統上係由股東入股或融資來滿足資金需求,然而拜科技創新之賜,隨著社群網路的普及,線上支付機制蓬勃發展,群眾募資方式簡便,逐邁向創業間重要關鍵橋樑,成為替代金融(alternative finance)的一環,募資者透過募資平台及時將資訊傳播並吸引有興趣的贊助者,匯集小額資金,由於市場決定產品的可行性,募資者在投入前透過平台瞭解客戶需求,產品銷售的多寡即時瞭解贊助者對產品的喜好程度,大幅降低募資者風險。此種去中間化籌資模式,逐漸成為新創、微型事業與藝文活動取得資金的主要管道,為世人所知並接受。櫃買中心基於扶植新興高科技產業與中小企業成長,針對創新、創業與創意的微型企業,在

網站建置「創意集資資訊揭露專區」,協助募資者提案曝光機會。同時,櫃買中心適度管理平台,增強業者公信力,強化贊助者信心及意願,達成扶持創意產業發展的目標,並促使產業向上發展,由創櫃版向興櫃、上櫃、上市公司之途邁進。募資平臺通常僅提供募集資金管道,缺乏商品預售與回饋的擔保機制,一旦創意籌資者無法如期開發出預期產品,勢必蒙上詐欺或至始就是大騙局,讓投資人血本無歸。因此政府有必要建構適當金融監理,確保投資人權益及兼顧產業發展,促使群眾募資成為新的融資管道,關注與支持新創事業,增加可行性與成功機率。隨著政府監理對群眾募資政策、經濟成長與消費型態結構改變,群眾募資金額逐年擴大,涵蓋面日益擴增。本文將聚焦於

募資平台類型發展、檢視台灣股權群眾募資發展脈絡、國內廠商籌資管道及投資人尋求投資管道的沿革,股權融資演進型態及運作狀況、檢視個案研究發展模式、國際及台灣群眾募資監理模式、進而提出台灣群眾募資模式發展方向的建議。

金融的邏輯(全新修訂典藏本‧附贈光盤)

為了解決未上市股票盤商交易的問題,作者陳志武 這樣論述:

★中國圖書評論學會 新浪網 中華讀書報 證券時報 中國新聞出版報 當當網 深圳讀書網 網易公民閱讀 年度十大好書 京報︰年度商業圖書 第一財經︰金融價值榜年度金融書籍 新民晚報︰改變我們觀念第一書 藍獅子讀書會︰年度十大商業圖書 這本書可以說是中國的《國富論》! 為什麼中國的錢這麼多? 為什麼中國人錢多了反不安? 為什麼“養兒防老”不道德?為什麼政府有錢不如民間富有? 為什麼說西方的興起主要靠制度而不是掠奪? 為什麼發展金融是中國的唯一出路? 陳志武教授EMBA演講光盤 商業模式的邏輯 獨家贈送

經濟學家 茅于軾 這本書可以說是中國的《國富論》,把金融創造財富中的功能和問題、看到的現象做了很詳細的討論。 經濟學家 吳敬璉 說到經濟學理論,我沒有辦法跟那些經過嚴格理論訓練的人比。比如錢穎一、許成鋼、陳志武、白重恩等,他們常常能用現代經濟學的源流來把事情說得很清楚。 學者 秦暉 陳志武教授的著作“深入淺出,說理透徹,把財富創造的制度基礎講得很清楚”。 經濟學家 易憲容 陳志武可以把很難、很深的金融學理論用很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 評論家 秋風 陳志武的政治經濟學視野在國內經濟學術界是少見的,面對紛繁的現

實,他不僅對其進行技術經濟學的邏輯分析,還進行了法律與政治的分析,從而更為正確地解釋了不少令人困惑的問題。 資深媒體人 何力 陳志武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財富增長的制度必內涵,使我們明白,僅有個人的機遇和聰明才智是不夠的,在勤勞和富有之間還有一座必須建造的橋梁——好的市場經濟制度。 《金融的邏輯》探討金融發展和一般市場發展對文化和社會帶來的影響。作者從理論到事實對西方金融的發展進行正本清源,追溯財富基因,解讀資本密碼,剖析金融危機。作者創造性地從金融作為“大社會”中一分子的角度研究金融,對儒家文化進行金融學反思,直言市場經濟是個人解放的必由之路,發展金融是中國的唯一出路。

作者長期關注社會轉型問題,痛擊時弊,觀點振聾發聵。“政府有錢不如民間富有”、“西方的興起主要靠制度而不是掠奪”、“消費驅動型模式不會改變” 等觀點啟發了更多人思考轉型中的中國社會、經濟和文化。 序言 金融是什麼 金融到底是怎麼回事?危機之後,金融市場是否會終結?人類社會為什麼要金融市場?金融交易除了讓華爾街、金融界賺錢之外,對社會到底有沒有貢獻、有沒有創造價值? 第一部分 資本化的邏輯 第一章 中國的錢為什麼這麼多 跟以往歷史時期比,今天的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是不是已經有一種全球金融大泡沫,而且會像一些人預測的那樣不久要破滅?這些的確是新時代的新現象,我們

不妨借這種難得的歷史時期,來重新審視資本的奧秘,以看清當今經濟的根本特征。 第二章 為什麼中國錢多了許多人並不感到富有 原來由親情、友情實現的互助互惠式隱性金融交易被錢化之後,如果替代性的顯性金融保險、信貸、養老、投資產品又無法跟上,中國人在錢多的同時,可能反而對未來更感到不安,這不僅使中國的內需無法增長,使中國經濟增長繼續依賴出口,也讓中國人的幸福感下降。 第三章 西方的興起是因為掠奪的銀子多嗎 過去,我們只把銀子、金子、銅錢看作錢。也正是由于這種“錢”觀,到今天還有許多學者認為之所以西方國家在近代興起,是因為它們從墨西哥等拉美國家掠奪了太多的銀子!說是這樣才使西方國家有了“錢”

! 第四章 掠奪對西方的崛起貢獻有多大 掠奪在先,發展在後。這樣的結論下起來當然簡單直接,爽快過癮,也符合我們在中學和大學接受的歷史教育的邏輯,只不過這種結論經不起仔細推敲。 第五章 資本化是美國資本主義的核心精神 當年英國盛世靠的是它的海外商業貿易,而美國盛世靠的是它的科技創新。前者需要的是債務、銀行和保險,而後者需要的是以股票為代表的風險資本。這就是為什麼美國比當年的英國更需要一個活躍、發達的股票交易和股權融資市場。那麼,中國需要什麼樣的金融? 第二部分 金融的邏輯 第六章 治國的金融之道 第七章 政府有錢不如民間富有 第八章 中國人的理財前景 第九章 反思高利

貸與民間金融 第十章 中國是否會發生金融危機 第十一章 金融現代化為何如此艱難 第三部分 金融危機的邏輯 第十二章 從美國次貸危機中學到什麼 第十三章 政府為解救危機而持股銀行不是國有化 第十四章 金融危機之下,美國的借貸消費模式會改變嗎 第十五章 消費驅動型模式不會改變 第四部分 股市的邏輯 第十六章 中國股市怎麼了 第十七章 從國有銀行A股上市中看到什麼 第十八章 資本市場與法治發展的互動 第五部分 文化的金融學邏輯 第十九章 對儒家文化的金融學反思 第二十章 儒家“孝道”文化的終結與中國金融業的興起 第二十一章 儒家文化與中國金融發展的滯後

第二十二章 市場經濟是個人解放的必由之路 最後的話︰發展證券金融是中國唯一的出路 金融證券品種的發展不發展,最終不僅僅影響到GDP的增長快不快,而且會影響到我們到底娶什麼樣的媳婦,嫁什麼樣的丈夫,有多少自己的自主權和個人尊嚴。 附錄 編輯說明 致謝 2007年7月,美國出現次貸危機。到2008年秋,次貸危機進一步演變成全方位的金融危機。在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倒閉之後,美國的金融危機不僅裂變成全球金融危機,而且轉變成十足的經濟危機,對全球經濟形成嚴重沖擊,給多國帶來失業大增、政治動蕩的嚴峻挑戰。 在這種時候,我們自然想知道︰金融

到底是怎麼回事?危機之後,金融市場是否會終結?人類社會為什麼要金融市場?金融交易除了讓華爾街、金融界賺錢之外,對社會到底有沒有貢獻、有沒有創造價值?如果有的話,是如何貢獻的?如何創造價值的?金融的邏輯是什麼? 一 我跟金融結上緣,完全是巧合。或者說,整個人生都是一系列巧合,隨機事件組合在一起,形成系列,就構成了你我的人生。 1986年1月,我從國防科技大學畢業,拿到系統工程碩士學位。由于那時我的英文較好,學校不讓離校,于是,畢業即留校。只是到那時,我已對工程沒有興趣。權衡之下,就要求分到政治教研室工作,這樣,至少能名正言順地看些社會科學類著作。在那時候,全國沒有幾

個政治學、社會科學類的研究生,就這樣,我創造了歷史,成了第一位進入國防科大政治教研室的碩士畢業生。去那里之後,具體工作主要是給教研室老師分蘋果、送花生、收錢,等等。到3月份,我收到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的錄取通知,給我獎學金和生活費用,讓我進入其博士班。由于該博士項目包括金融、財會、市場營銷、管理經濟學以及運籌學,說去了之後我可以選擇其中任一學科作為研究方向。這麼多選擇,一下把我弄糊涂了,當時,除了經濟學和運籌學之外,我確實不知道其他學科是什麼。 那時,崔之元在國防科大讀數學本科,我跟他在一起寫文章、譯書。問他︰“什麼是finance?”他說︰“是金融。”‘那,什麼是金融?”他接著再給了一

個解釋,只不過,我確實沒听懂,也就更不明白了,沒記住他的解釋。我想,反正我的興趣是要用數理方法研究政治、經濟與社會,所以,不知道“什麼是金融”也無妨。 就這樣,1986年8月28日,我稀里糊涂地來到耶魯大學。第一學期,要上的課程沒有多少選擇,不管你今後學哪科,都要上線性代數、概率論與統計、微觀經濟學以及效用函數理論。第二個學期上的是非線性代數、計量經濟學、博弈論、微觀經濟學。這期間,我發現,原來要跟隨的那位導師教授年紀已經較大,他所做的研究課題有些過時了。同學給我建議︰“不要選擇博弈論政治學或者數理經濟學了,還是學金融經濟學吧。” 但是,“什麼是金融”呢? ……

網際網路對證券市場管理法制影響之研究─美國證券管理法制變革對我國的啟示

為了解決未上市股票盤商交易的問題,作者江朝聖 這樣論述:

科技對證券市場管理法制的影響並不是第一次,但沒有像網路產生這麼全面性的影響。美國在過在十年來已經累積相當多的實務及研究經驗相當值得網路應用尚未那麼廣泛的我國參考,這是本文的寫作動機。在研究方法上採用的是比較法的方法,藉由比較我國與美國的法制,並以美國的經驗為基礎,以對於我國未來證券法制的發展提供建議。本文主要包括四個部分:網路對證券發行市場與交易市場之影響、網路對於股東在公司治理地位上之影響、及證券法令如何適用到網路證券交易行為。網路對美國證券發行市場法制的影響方面,2005年的改革法案對公開發行法制有了相當程度的改變。首先,知名成熟公司(Well-known Seasoned Issuer

)不再適用緘默期的法制,在等待期也大幅放寬書面資料的採用,在申報案生效後發行人只要將公開說明書上傳到網站並通知投資人,即認已履行證券法中交付公開說明書的義務。我國公開發行法制與美國有所不同,並無截然不同的三個時期的劃分,但對於發行人應向投資人交付公開說明書的義務並無不同,本文建議採用美國notice & access的送達方式,並在應股書或應募書中加記可取得公開說明書的網址,使投資人能盡早取得公開說明書的資料,以使公開說明書能真正成為投資人作成投資決定的參考依據。在發行市場方面,隨著網路的應用,有許多新的網路中介者的出現。規範的重點在於對這些新的中介者是否應登記成為證券商而加以管理,本文建議對

於證券商與入口網站合作的部分,由交易量來看,至少應比照證券商分公司加以管理。另外對於另類交易系統(alternative trading system, ATS)美國法上著重於交易的公平性、透明性、可監控性等等,這些面向也值得為我國未來對ATS規範的參考。我國未來若開放設立ATS,應注意交易標的的選擇,以避免對現有的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產生太大的排擠效果。在網路對於股東在公司治理地位的影響上,美國2007年的委託書新制所採取的送達委託書資料的方式是目前為止本文認為最理想的方式,因為股東可以自行選擇最適當的受送達方式,建議我國可以酌參。而採用網路股東會及電子投票,可以便利股東參與股東會,而達到促

進股東參與的效果。我國公司法對於電子化召集股東會也經修法增訂而有了法律依據,但本文認為仍有一些問題,例如:電子化並未定義,股東會召集通知若要採電子化應先取得股東的同意,但由美國實務的運作來看,要取得股東事前同意可謂曠日費時,最後亦捨棄此要件而另謀他途。至於對於新興的股東論壇會對公司經營產生什麼樣的正面幫助,本文不敢樂觀看待,但仍待實務實施的成效來加以驗證。最後,由美國近十年來的經驗來看,現行實體法仍可以對網路證券行為加以適當規範,因為證券不法行為並不會因為採用網路這項媒界,而改變其不法性質,所以並無修法的必要。但是由於網路的跨國性,資料傳播的迅速性及資料量相當大,因此,重要的是主管機關要面對網

路證券行為的這項特性,而調整其執法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