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體受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杏仁體受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顧凡及寫的 腦科學的新故事--關於心智的故事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呂國棟所指導 楊士德的 以大鼠模式探討青少年期輕度腦創傷造成精神異常之機轉 (2021),提出杏仁體受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青少年期、腦創傷、類憂鬱行為、類焦慮行為、杏仁核、海馬迴、前額葉皮質、伏隔核、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7、8-二羥基黃酮。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 陳啟鈞所指導 陳政煒的 應用於創傷性腦損傷(TBI)鼠復健之光達式認知與記憶評估之自動感測八臂迷宮開發 (2020),提出因為有 頭部外傷、復健之多功能兩用滾輪、光達式認知與記憶評估之自動感測八臂迷宮、復健治療的重點而找出了 杏仁體受損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杏仁體受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腦科學的新故事--關於心智的故事

為了解決杏仁體受損的問題,作者顧凡及 這樣論述:

本書是《腦科學的故事》姐妹篇。《腦科學的故事》曾榮獲2015年第十一屆上海科普教育創新獎成果獎(圖書類)二等獎和2016年上海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本書則把內容聚焦到了「心智」這個被諾貝爾獎得主坎德爾稱為「對21世紀科學的中心挑戰」問題上。它沿襲了《腦科學的故事》力求融科學性、趣味性和前沿性為一爐的風格,通過講故事來介紹感覺、記憶、情緒、注意和意識研究方面的一些新進展。這只是在心智大海岸邊搜集起來的幾枚閃亮貝殼,以期引起讀者的興趣。本書在內容方面雖不求其全,但是也還保持着適當的系統性,使讀者對這些問題的前沿研究有一個基本了解。顧凡及,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專長於計算神經科學。退休后從事有關腦和

心智的科普寫作和翻譯,作品有《意識的宇宙》《好玩的大腦》《腦科學的故事》《意識探秘》《腦海探險》等。現為上海市歐美同學會留美分會顧問、伊利諾伊大學校友會上海分會名譽會長、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2013年獲第4屆國際認知神經動力學大會(瑞典)頒發的成就獎。所主譯的《意識探秘》於2013年獲第26屆華東地區科技出版社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所編着的《腦海探險》於2015年獲第二屆世界華人科普圖書獎佳作獎,《腦科學的故事》獲2015年第十一屆上海科普教育創新獎成果獎(圖書類)二等獎和2016年上海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心靈之窗——感知覺的故事11.1喧鬧的世界——聽覺的故

事/21.2渾身上下都有的感覺——體感的故事/101.3嗅盲和氣味——嗅覺的故事/281.4從老布什不愛吃西藍花說起——味覺的故事/371.5「看」人說話和「臭豆腐真香」——不同感知覺相互影響的故事/421.6「尖酸」的言辭——聯覺的故事/46參考文獻/522舊夢重溫——記憶的故事542.1「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長時記憶和記憶痕跡的故事/552.2歷歷在目——記憶達人的故事/612.3心智的清掃工——遺忘的故事/752.4「永遠是今天」——遺忘症患者的故事/792.5冤假錯案——虛假記憶的故事/842.6頭腦里的「導航系統」——「位置細胞」和「網格細胞」的故事/932.7「似曾游此處,

不知何時復如何」——似曾相識感的故事/99參考文獻/1023喜怒哀樂——情緒的故事1043.1害怕過橋的女人——恐懼症的故事/1043.2「三歲看到老」——先天因素對性情影響的故事/1113.3「無畏」的人——雙側杏仁體受損患者的故事/1173.4「冷若冰霜」——牟比士綜合征患者的故事/1213.5「當代蓋奇」——腹內側前額葉對理智/決策和情緒/感受貢獻的故事/1243.6頑固的大法官和心中一片空白的患者——右腦中某些腦區對理智/決策和情緒/感受貢獻的故事/1343.7當認識和感情不一致的時候——卡普格拉綜合征、科塔爾綜合征和弗雷戈利綜合征患者的故事/137參考文獻/1414「一覽有余」——注

意的故事1424.1視而不見——疏忽盲和變化盲的故事/1434.2「思想開小差」——「心智游移」的故事/1494.3引開注意力的大師——魔術師的故事/1544.4「張冠李戴」——由缺乏注意引起的特征錯誤結合的故事/1644.5「光束變窄了的聚光燈」——巴林特綜合征和忽略症患者的故事/166參考文獻/1695對科學的最后挑戰——意識的故事1705.1百家紛紜話意識——形形色色有關意識的故事/1715.2「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意識私密性的故事/1755.3感同身受——同感和鏡像神經元的故事/1805.4海平面下的冰山——下意識的故事/1925.5誰主沉浮?——自由意志的故事/2055.6我是

誰?——自我的故事/2095.7有罪還是無罪?——神經法學的故事/2245.8有意識的「植物人」——新技術為失去行為反應患者的康復帶來新希望的故事/232參考文獻/236結語239

以大鼠模式探討青少年期輕度腦創傷造成精神異常之機轉

為了解決杏仁體受損的問題,作者楊士德 這樣論述:

腦創傷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為全球創傷導致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研究顯示全世界每年約有5000至6000萬人受到腦創傷的影響,據統計其中輕度腦創傷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TBI ) 約佔75至90%,且因診斷差異以及只有少部分的傷患會去醫院接受醫療,所以普遍認為其數目被低估,然而mTBI的研究文獻數量,約只佔TBI全數研究的八分之一。並且mTBI患者在創傷後常併發注意力缺失 (attention deficit)、記憶受損 (memory impairment)與情緒障礙 (emotional disorders

),如:憂鬱症(depression disorder) 、焦慮症 (anxiety disorder),與嚴重腦創傷相比,輕度腦創傷反而更容易引起焦慮症與憂鬱症,並且有報導指出在創傷恢復的五至十年後,還是可以觀察到認知(cognitive)以及情緒上(emotional)的影響。人類腦部灰質發育於七歲達到高峰,並透過生活經驗進行突觸修飾(synaptic modification)直至青少年期 (juvenile stage),然而部分腦區如: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海馬體(hippocampus)和杏仁核(amygdala) 的突觸修飾甚至可持續至成年,而這些腦區

均與憂鬱症和焦慮症有高度相關,足見青少年期的不良經驗,為成年期是否產生情緒障礙的關鍵因素。本研究利用動物模式,探討青少年期輕度腦創傷處理後 (juvenile mild TBI treatment, mTBI-J) 導致成年期情感異常之病理變化及神經機轉。研究中探討輕度腦創傷所產生的精神異常現象,主要針對憂鬱症以及焦慮症進行研究設計,探討腦創傷程度、行為變化、分子機轉之影響。研究由四個面向進行分析,實驗結果顯示,(一) 青少年期大鼠 (六週齡) 接受於mTBI-J 後24小時,使用氯化四唑染色 (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 stain, TTC stain)

與蘇木素-伊紅染色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 HE stain) 觀察腦創傷程度,和控制組相比,mTBI-J組未發現明顯腦損傷,但有輕微腦水腫 (brain edema)。(二) 青少年期接受 mTBI-J 處理的大鼠,於成年後 (九週齡) 自發性運動行為偵測 (locomotor activity test, LAT) 之結果顯示自發性運動和運動功能相對於控制組並沒有明顯改變;類憂鬱行為明顯增加,糖水之攝取量 (amount of sucrose intake) 明顯較低,且不掙扎時間百分比 (percent time of immobility) 明顯變

少;類焦慮行為相對於控制組沒有明顯變化,在恐懼所促進的驚跳反應(fear-potentiated startle, FPS) 結果顯示,mTBI-J組的基礎驚跳反應 (basal startle) 明顯增加,但促進的驚跳反應百分比 (percent potentiated startle) 則無顯著變化,合併開放空間實驗 (open field test, OFT) 觀察進出中央次數與高架十字迷宮(elevated plus maze, EPM) 觀察開放臂與封閉臂的停留時間,推估mTBI-J組的類焦慮行為無明顯改變,但在聲音誘發的驚跳反應 (acoustic startle response

, ASR)顯著增加,代表 mTBI-J 的處理會增加基礎驚跳值。(三) qPCR 結果顯示,背側海馬迴 (dorsal hippocampus, dHip) 與、腹側海馬迴 (ventral hippocampus, vHip) 中腦源性神經生長因子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 BDNF) 表現量下降,但其受體 (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B, TrkB) 的表現量卻沒有明顯變化。西方墨點結果顯示,vHip的TrkB表現量下降,此結果與先前觀察到的mTBI-J組類憂鬱行為增加相互契合,然dHip的TrkB 和BDNF

表現量並無顯著差異,顯示 mTBI-J 的處理影響到腹側海馬迴的功能。此外杏仁核處磷酸化ERK2 (phosphorylated-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2, P-ERK2) 之表現明顯下降,電生理結果顯示,杏仁核中高頻刺激誘導長期增強作用(high frequency stimulation induced long-term potentiation, HFS-LTP)明顯增強,而海馬迴中HFS-LTP無顯著變化。此結果與先前觀察到的基礎驚跳值增加,與ERK2的磷酸化改變,進而影響到杏仁核的神經神經傳遞功能之假設相互契合。 (四) 進行機

轉驗證:透過投與TrkB之促進劑7,8-二羥基黃酮 (7,8-DHF),發現可以改善mTBI-J組的類憂鬱行為。本研究之結果顯示mTBI-J處理雖然沒有造成明顯運動功能與組織學損傷,卻會增加成年期的類憂鬱與基礎驚跳值上升,在mTBI-J所引起的類憂鬱行為中,腹側海馬迴的 BDNF 表現量在其中扮演關鍵腳色。而mTBI-J所引起的基礎驚跳值上升則影響到杏仁核的突觸傳遞,可嘗試使用降低神經興奮性藥物進行改善,可以提供相關治療藥物的開發提供所需的方向及基礎。

應用於創傷性腦損傷(TBI)鼠復健之光達式認知與記憶評估之自動感測八臂迷宮開發

為了解決杏仁體受損的問題,作者陳政煒 這樣論述:

腦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而頭部外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並不是只有表面受傷這麼簡單,都會留下程度不一的後遺症,小至暈眩,大至記憶受損或死亡。隨著醫學與科技的發展,目前運動訓練被公認為能有效改善後遺症的復健方式。本研究將會開發一套光達式認知與記憶評估之自動感測八臂迷宮來進行動物認知行為的評估,並且使用復健之多功能兩用滾輪來進行運動訓練。 本研究使用光達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來感測動物在迷宮內的位置,來自動獲取並分析正確次數、錯誤次數、實驗時間、路徑等資料,也改善了紅外線感測器在迷宮內會互相干擾的問題,並且簡化了線路,

使感測器數量從八顆降低為四顆,讓實驗能夠更加的穩定並準確。 使用光達式認知與記憶評估之自動感測八臂迷宮,也能避免人工的判別誤差與干擾所造成收集的資料有誤,以此提高數據的準確性,並且降低人力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