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翰車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松翰車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李相僖寫的 想太多的人類學家 和林佳瑋,洪冬力,徐瑩峰,陳俐君,陳政邦,陳琳,楊宜靜,蔡正芸,鍾翰的 叛民城市:臺北暗黑旅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津科學技術 和公共冊所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蔡立仁、謝宗翰所指導 黃仁平的 不同幾何之碳纖維複材防撞結構設計與製作研究 (2021),提出松翰車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碳纖維複合材料、機械特性、有限元素法、補強樑。

而第二篇論文元智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學系 林錕松所指導 蔡志旻的 利用半導體/光電產業之集塵灰合成中孔洞沸石觸媒之製備及鑑定與應用於二氧化碳轉化成化學品之研發 (2020),提出因為有 光電/半導體、集塵灰、沸石、二氧化碳捕捉/分離、溫室氣體、資源再利用、二甲醚的重點而找出了 松翰車用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松翰車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想太多的人類學家

為了解決松翰車用的問題,作者(美)李相僖 這樣論述:

這是一本介紹人類學知識的趣味科普書。22個關於人類進化的故事,揭開我們的身世之謎。美國加州大學人類學教授李相僖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貼近生活的故事、專業的人類學知識回答了“你是誰?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一系列問題,解釋了我們是如何一步步從普通的動物進化為智慧的人類,又為此付出了多少沉重的代價。 李相僖 畢業于首爾大學考古美術史學系,於美國密歇根大學人類學系取得碩士與博士學位。歷任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博士後研究員、賓州印第安那大學約聘助理教授、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人類學系助理教授,現任該學系教授。李相僖堅持不懈地研究人類的起源與演化,至今已發表過三十多篇論文。她也時常在網路上

發表文章,與讀者熱烈討論關於人類進化的話題。   尹信榮 科學期刊《科學東亞》記者及前任總編輯。于延世大學都市工程學系主修生命工程學,後於首爾大學環境研究所攻讀環境學。喜愛暢談科學,並熱衷閱讀科學叢書與相關雜誌,亦相當重視作為洞察世界與社會之眼的人文社會科學。曾獨自或與他人共著《向消逝的那些問好》《諾貝爾也吃驚的諾貝爾獎》《科學,飛翔十月天》等書。2009年曾榮獲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科學言論獎項。 序言 一同啟程吧 01 人類是食人族嗎? 02 只管“生孩子”的爸爸 03 誰是最早出現的人類? 04 大頭寶寶與煩惱的媽媽 05 人類為什麼愛吃肉? 06 人類可以喝

牛奶嗎? 07 尋找白雪公主的基因 08 祖母是大藝術家 09 農業使人類更富足? 10 北京人與日本黑道的回憶 11 挑戰非洲堡壘的亞洲人類 12 同心合作你和我 13 是誰害死了“金剛”? 14 用雙腳撐起文明的代價 15 尋找一張“最像人類”的臉 16 年紀越大,腦袋越遲鈍? 17 你是尼安德特人! 18 搖搖欲墜的分子鐘理論 19 揭開亞洲人起源的第三種人類 20 尋找哈比人 21 全球70億人,真的都是一家人? 22 人類還會繼續進化嗎? 結語Ⅰ為了獲得珍貴的面貌,人類付出多大代價 結語Ⅱ 通往陌生古人類學世界的邀請 附錄Ⅰ 關於進化的二三事 附錄Ⅱ 人類的進化譜系 參考文獻

一同啟程吧 2001年,我搬到加州,擁抱在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人類學系擔任助理教授的新生活。在美國留學的近10年間,我四處搬遷,身邊幾乎沒有多餘的行李。結束了在日本的博士後研修課程,我再次搬回美國,行李變得更簡單了。於是,我盤算著將寥寥無幾的行李寄往加州,順便把汽車也一同托運過去。當時我開著一輛1994年產的道奇休旅車,雖然車窗要手動升降,沒有空調,所謂的音響系統也不過是一台很簡易的收音機,但它確實是一輛結實又可靠的好車。 原本我打算將全部的家當托運,然後輕輕鬆松地搭乘學校提供的免費班機飛抵加州,教授卻鼓勵我自駕前往。我不情願地回以想儘早抵達,以熟悉環境,但這只是藉口,其實是這

個提議讓我感到有點不安。但教授告訴我,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親身感受美國這塊土地的寶貴機會了。在他的耐心勸說下,我最終接受了這個提議。 那時,我想起了約翰•斯坦貝克(John Steinbeck)的著作《橫越美國》(Travels with Charley,1962)。我在韓國準備出國留學時讀了這本書,感觸頗深。斯坦貝克帶著愛犬查理一同踏上橫跨美國之旅,在旅途中,他對於身為一個“美國人”到底意味著什麼,而“美國”又是一個怎樣的國度等問題有感而發,在不斷思索與觀察中完成了這本大作。他在書中探討了美國國內如積水般的腐敗問題,針對種族間的衝突也有許多著墨。20世紀60年代的社會運動撼動了美國,也對19

90年初到美國生活的我產生了莫大的影響。當年我離開韓國時,韓國社會對於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等議題依舊不怎麼關心。我曾經單純地認為,美國的種族大概就分為黑人與白人,對美國文化中根深蒂固的種族矛盾與種族概念相當陌生。既然這趟公路之旅蓄勢待發,我便想著要效仿斯坦貝克,在每個駐足停留之地與當地人進行交流,感受每一個當下。當然,我可不能忘了帶上一台答錄機。 啟程前,我擬定了幾項原則。首先,行車路線必須盡可能選擇當地公路而非高速路。我沒有手機,所以買了緊急時可直接撥打911的電話與車用充電器,還準備了一箱礦泉水與蘇打餅乾,最後將幾件簡單衣物與洗漱用品裝進車裡。我突然覺得自己好像化身成我最愛的電視劇《星際旅

行:重返地球》(Star Trek: Voyager)中指揮著“航海家號”的珍妮薇艦長,秉持著“勇踏前人未至之境”的精神,踏上了旅程。 過去一年,我以客座助理教授的身份暫時住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印第安那,於是我從這座城市出發,開始了這趟橫跨美國之旅。第一站,我繞到密歇根州拜訪了米爾福德•沃爾波夫(Milford Wolpoff)教授。他是我的研究生導師,也是提倡“人類多地起源說”的著名學者。他像對待親生女兒一般對待遠渡重洋來美留學的我,也經常毫不吝惜地鞭策與鼓勵我。如果沒有他孜孜不倦的指導與協助,從高中到大學一路都念文科的我,肯定難以在古人類學這個文理兼備的專業領域研究下去。 緊接著,我開往肯塔

基州,那裡有位和我一起念碩士班的好朋友,同一年入學的我們連導師也是同一位。越戰末期,她們全家逃離西貢(現在的胡志明市)來到美國。在學校時,她特別照顧同為亞裔學生的我。自從她往學術界之外的領域發展,我們便斷了往來。再次聯繫上時,她已是一家大公司的主管,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有不少人懷著成為學者的夢想考研,但他們不一定都能在學術道路上一直走下去。我倆再次相見時,應該會對對方正走在“自己沒走”的那條路上有更深刻的感觸吧。“如果當時沒有放棄的話會怎樣?”又或是“如果當時及早放棄而去探索其他可能性,會怎樣呢?”開始攻讀博士學位後,人生計畫的再修正可謂難上加難,天知道那需要多大的勇氣。我會不時捫心自問:

“在別人眼裡,我是不是一個失敗者?”即便如此,選擇留在學校工作也不是件易事。無論哪一條路都充滿著困難與挑戰,但有心人會讓每一條路都成為康莊大道。 旅行剛開始總是讓人迫不及待,但一路途經肯塔基州、伊利諾州與密蘇里州,再到堪薩斯州時,我已經筋疲力盡。8月底的炙熱陽光令人透不過氣,只有在清晨我才能稍稍感覺到涼意。由於車內沒有空調,所以我搖下車窗一路向西。朝著太陽行駛了一段時間後,我的左臂被曬黑了,即使擦了防曬霜也沒什麼用。公路上有時一整天都看不到其他車輛經過,收音機裡播放的始終都是鄉村音樂。我一邊呼吸著從車窗灌進來的熱空氣,一邊在暖烘烘的車裡聽著慵懶單調的歌曲,時間久了,我的腦袋開始變得一片空白。

此刻我終於明白,為什麼開長途車的人總會想聽節奏輕快的歌了。 開了一整天的車,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我就近找了一家旅館住下來。 “請問還有空房嗎?” 站在櫃檯後的是一位身材壯碩的婦人,正用一種狐疑的眼神上下打量我。 “你真的是一個人嗎?” 她偷瞄我身後的這個動作,好像在懷疑我是假裝獨自入住,回頭就會把其他人偷偷帶進房間。 簡單地吃過晚餐,看了一會兒電視,我便梳洗就寢。隔天起床吃過旅館提供的早餐,付清房費,我又啟程上路。大概每隔3天,我就會在加油站或便利店買明信片,寄給朋友以及在韓國的父母,簡單告知他們我的情況,然後繼續開車,直到太陽下山為止。 除了出入旅館時會和櫃檯的人講上一兩句話,其

餘時間裡我都不怎麼說話。一方面是因為我沒有手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沒有發生需要用公共電話打給某人的狀況。再加上所到之處,放眼望去全是身材高大的白人,獨自一人、與眾不同的我有種不得不蜷縮在角落的感覺。漸漸地,我變得儘量不與任何人交談,不僅是出於戒備,而且是因為對這一切感到厭煩。 當車子開過比美式煎餅還要平坦的堪薩斯州,映入我眼簾的是洛磯山脈。洛磯山脈地勢險要,滿是崇山峻嶺,山岡與溪谷緊密相連,這迫使我打起精神,比任何時候都要專注。就在此時,我想起過去曾有許多西部拓荒者,他們試圖乘坐馬車穿越崎嶇的山路,結果在半途中死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唐納大隊的故事。 19世紀,5月的某一天,近90名拓荒者從

密蘇里州出發,打算移居加州。原本的計畫是橫越猶他州與內華達州,趕在9月天氣變冷之前抵達,沒想到他們半途迷路,行程嚴重耽誤,最後他們被困在11月的內華達山區。食物已經吃完,絕望之下,他們只好吃死去同伴的屍體以求活命。到了第二年3月,最後剩下的40多名成員才獲救。日後,人們在探討食人行為、食人風俗或是食人族等相關議題時,免不了會提到唐納大隊的故事。 抵達加州前,我終於在加油站洗手間的鏡子裡看到了自己的模樣,全身只有左臂被曬黑,像個大卡車司機。我突然想拍下照片留作紀念,這也是我第一次拜託陌生人為我拍照。我在這趟旅程中拍了無數張照片,唯一有我出現的照片竟是以加油站為背景,現在回想起來覺得有點惋惜。

進入加州之後,我首先拜訪的就是知名的“鬼鎮”——卡利哥(Calico)。在銀價高漲的19世紀80年代,這座小鎮因盛產銀礦而興起。在長達12年的全盛時期中,這裡共開發出500多座礦坑,礦產量相當可觀。但隨著銀價在19世紀90年代中期暴跌,居民紛紛搬走,卡利哥頓時成了一座空城。如今,這裡轉型成為商家聚集販賣紀念品的觀光勝地。 在古人類學歷史上,卡利哥是一個重要的遺址。于非洲挖掘出大量古人類化石而聲名大噪的人類學家路易士•李基(Louis Leaky)認定美洲大陸的古人類遺址就在卡利哥,並且于20世紀60年代率領團隊在此進行挖掘。此舉受到舉世矚目,他們最終卻無功而返。失望至極的李基也因此放棄了對

卡利哥的研究。直到今天,人們仍無法證實,李基在卡利哥遺址中挖掘出的“石頭器具”究竟是人工製造的石器,還是天然形成的石片。 耗時16天,從賓夕法尼亞州出發,我一路行經10個州,最後來到加州。這趟公路之旅全長3500英里,相當於我平均每天要移動220英里。就在我抵達目的地不久後,“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了。如今,陌生的外國人要想開著破車在鄉間閒逛,就沒有這麼容易了。 橫跨美國的公路之旅結束後,我立即投入新的教學生涯中,一晃10年就過去了。為了不讓別人有製造流言蜚語的機會,誤會我是憑藉特殊身份得到教授職位,我心無旁騖、全身心投入工作中。我相信,一個人能得到一份好工作,你可以說他靠的是運氣,但

堅守住這份工作,靠的只有實力。 我的教學生活確實過得很辛苦。在“君師父一體”思想下長大的我,實在是難以適應美國這種學生把教授當朋友,並且將意見相左視為理所當然的文化。我的授課內容大多按照我在學生時代所學的來編排,原以為只要傳授自己寶貴的經驗與知識,學生們就會迫不及待地像塊海綿般將其吸收,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那麼容易被馴服。很多學生上課時不僅向我投以不友善的眼光,而且會坐在椅子上交叉雙臂、一臉不在乎。我只能說,東西方的教育文化真的迥然不同。 種種挫折讓我明白自己似乎沒有當教授的天分,絕望之餘轉而專心投入個人研究。當我在學校的工作步入正軌,稍微有時間顧及其他事務時,剛好韓國的尹信榮記者與我取得了

聯繫,我便開始在《科學東亞》上撰寫有關人類進化的專欄文章,目標讀者群是平常對人文書籍有興趣的大眾。擬定好幾個有趣的人類進化主題後,我便開始動筆寫作。那時,我才領悟到,過去那樣傳統的教學方式有多麼無趣並且缺乏說服力。 就像為《科學東亞》的讀者講述人類進化的故事,我開始將此種方式運用在課堂上。過了一段時間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已將《生物人類學概論》的授課內容倒背如流的我,居然再度燃起教學的熱情。如今,這堂課成了每年許多學生想選的熱門課程。 有些教授偏好帶領少數學生精英進行專題式的深入研究,但現在的我更喜歡站在教室的講臺上授課。在數百名聽課的學生中,有不少人其實是為了修滿通識學分才無奈地坐在教室

裡。以前如果看到學生們臉上露出不耐煩的表情,我一定會感到十分氣餒,但現在的我非常喜歡探索與嘗試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在這些被迫前來聽課的學生中,竟然有人主動申請改修人類學系。 不僅是年輕學生,這些有關人類進化的疑問同樣會引起成年人的興趣。無論參加什麼聚會,我的身份都能引起眾人的討論。大多數人在得知我是一名人類學學者後,都會以“太好了,我一直對人類的起源感到好奇”作為聊天的開端,並順帶提一兩個有關人類進化的問題。這麼多人對人類的進化有諸多疑問,其實我一點兒也不驚訝。因為無論是誰,應該都思考過“人類到底從何而來,我們又是如何以這般樣貌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的”。 人類進化史

上那些數不盡的故事一再告訴我們:“一切都沒有正確答案。”那些有助於進化及適應環境的生物特徵,都是偶然出現的產物。偶然形成的環境變化,促使生物偶然產生了有利於進化的特徵,具有此特徵的生物個體再繁衍出更多的後代。曾經有利的特徵也不一定永遠都是有利的,一切都會改變。 回顧持續數百萬年的人類進化史,整個過程宛如巨大的時間洪流,人類開始直立步行,然後腦容量增加,發展出文明與文化。仔細觀察後,你會發現,這些過程並非一條簡單的直線,而是一個個迂回曲折的進化足跡,一切都是為了順應當時的情況和環境而自然選擇出的一種結果。在特定條件下應該考量的,並非如何做出最佳選擇,而是如何讓生命延續下去。 雖然我根據能力傾

向測驗結果選擇了讀文科,但我最後將文理兼備的古人類學作為專業。我曾一度認為自己的個性不適合擔任教師,但現在的我滿懷熱忱。我無法保證自己今後的想法不會改變,因為周遭環境不斷變化,我的身心狀態也會隨之改變。耗時16天的橫跨美國之旅也是如此,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決定好每天要走的路,然後一直向前奔跑。 本書中收錄的22個故事,是我過去向學生講授人類學時所浮現的點滴片段,以及一路走來自己直接或間接的經歷。我將這些經歷與人類進化的歷程互相融合,以一種更有趣、更易懂的方式寫下來。有些是為了回答某人的具體疑問而開始書寫的,也有不少是聽了某人無心的言論後苦惱不已,自己試圖尋找答案才寫下的。這本書並不是典型的傳統

教科書,你可以從第1章開始細細品味,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想看哪篇就翻開哪篇。無論身在何處,只要拿起書本你就能開始閱讀,可以開開心心地看完就好,你也可以更深入地瞭解,循著參考文獻追根究底。希望各位讀者能與我一起盡情享受這趟漫長卻有趣的人類起源之旅。 李相僖  

松翰車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今年8吋晶圓代工廠需求好強好緊,到底供需吃緊怎麼解?漲價有沒有天花板?這一集我們將用最簡單的基本概念,帶你了解半導體產業的觀察重點。

🔴 8吋晶圓是什麼?為何需求大增?
🔴 代工廠能增產能?三個方法是關鍵
🔴 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競爭優勢大解析
🔴 晶片設計業者如何因應?
🔴 供需還要緊多久?

⭐️本集提到的個股:台積電(2330)、聯電(2303)、世界先進(5347)、聯詠(3034)、義隆(2458)、盛群(6202)、松翰(5274)

00:00 開場
00:39 聯電小股東的故事
01:19 8吋與12吋晶圓的差異
02:07 8吋與12吋晶圓的應用別
02:40 8吋晶圓代工廠需求吃緊
03:44 迎接5G時代8吋晶圓需求強勁
04:22 車市回溫 車用帶動晶圓需求
05:20 產能吃緊如何提升生產效率?
07:04 快速擴充產能 直接買廠卡緊啦!
08:31 跨海到新加坡買廠怎麼找?
09:25 聯電也傳出要買東芝廠
11:32 併購之後能確保未來成長動能?
12:15 8吋晶圓供需吃緊 台積電卻不漲!
13:40 聯電與世界先進為何漲價?
14:28 聯電與世界先進優勢為何?
15:56 8吋晶圓未來的發展
19:07 供需接下來怎麼走?
19:52 未來的隱憂
20:36 拜登上台對半導體的影響力
22:40 結論

🎤主持人:
🔹MoneyDJ產業記者 慶翔
主跑路線:半導體、電子零組件、運動用品等等

🎤來賓:
🔹MoneyDJ產業記者 小露
主跑路線:半導體、設備、重電、家具等等

🎧收聽我們的Podcasts:
Apple https://apple.co/2UpcDaE
Spotify https://spoti.fi/35qxsZk
Google https://bit.ly/3nkEhSx

🎯訂閱我們的Telegram頻道 最新節目不漏接
https://t.me/moneydjnews

✉大家有任何想法也歡迎在下面留言跟我們聊聊哦

#聯電 #8吋廠 #晶圓代工 #世界先進

不同幾何之碳纖維複材防撞結構設計與製作研究

為了解決松翰車用的問題,作者黃仁平 這樣論述:

由於碳纖維複合材料(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具有相較傳統金屬材料更高之強度重量比,在近年來廣泛的應用在眾多領域,而研究表明,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能顯著的降低車輛重量,並進一步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因此本研究主題為碳纖維複合材料之車門內補強樑結構的設計與製作。本研究是以真空袋成形法(Vacuum bag molding)製作碳纖維複合材料防撞樑,透過測試不同基材或不同纖維編織法進行機械性能評估(機械性能評估包括:拉伸及壓縮陽氏係數、蒲松比、剪力模數及最大剪應力等測試),完成性能測試後選用較適合之製程及模具材料,並透過製作半圓形及方形之幾何形狀之複合材料防撞樑

進行三點彎曲測試,與有限元素法分析比較,進行不同疊層或不同表層之編織型態的模擬分析。從實驗結果可得知單方向纖維預浸材在強度、剛性、性能穩定性與成本下均優於其他基材或纖維編織法。在[0/90/0/90/0]s 疊層下,方形之幾何形狀剛性較佳,但製作過程中較易產生缺陷,導致實驗數據較不穩定。在不同疊層分析中,而增加 90 度或近似 90 度之纖維可以改善剛性,而使用不重複角度之疊層會導致剛性下降,並且若在表層及底層改為編織形態之纖維,可以大幅的減少破壞面積,若在成本的允許下,使用編織形態之纖維可以大幅改善破壞之情形。

叛民城市:臺北暗黑旅誌

為了解決松翰車用的問題,作者林佳瑋,洪冬力,徐瑩峰,陳俐君,陳政邦,陳琳,楊宜靜,蔡正芸,鍾翰 這樣論述:

以叛民之眼,探尋被掩蓋的城市歷史; 帶著旅人之心,親身踏查城市的繁複脈絡, 一瞥炫目地景背後,持續發散微光的反叛靈魂。   臺北歷經各種政權的治理、各式資本力量的開發,以及各樣體制的形塑,在多重紋理下造就今日的地景風貌。在主流意象之外,首善之都是否還有空間容納邊緣的、縫隙的、虛弱的、底層的、另類的、叛逆的其他景象?人們又如何能對這座城市有不同的體驗,進而察知城市生活中的正義與不正義、慾望與創傷、焦慮與壓抑的糾葛?為此,本書做為一項實驗性計畫,試圖規劃另類的城市導覽,讓人看見一座逃逸於主流敘事之外的「叛民城市」。   在本書中,叛民有兩種指涉。首先,叛民是指投身於各種對抗體制的抗爭

組織或反抗行動的人民;其次,叛民也是與主流都市地景想像格格不入,受到歧視、排除與汙名的群體或事物。本書第一部基於上述兩類叛民經驗,選定五十二個地點或事件作為導覽景點,介紹事件的脈絡與爭議,引導讀者走訪。第二部則設計了六個專欄(包括抗爭勝∕聖地、政治權利、性別議題、青少年主體、反迫遷運動,以及歷史保存),以長篇專文討論,提供讀者較為宏觀的臺北叛民脈絡。   本書還提供兩套可實地演練操作的主題行程。第一個行程是以反迫遷和保存為核心概念,規劃走訪華光社區、紹興社區、寶藏巖,以及十四、十五號公園,藉此思考都市空間紋理的移除與標本化保存之間的張力。第二個純徒步行程從博愛特區這個權力中樞出發,沿著日本殖

民以降的權力之路「中山北路」,探索邊緣、另類的都市經驗,包括:二二八公園的男同志經驗、臺北車站族裔地景與印尼街,以及陳雲林訪臺引起的上揚唱片行事件及街頭游擊等。期望讀者日後可自行串連書中介紹的地點和事件,設計自己的叛民城市之旅,進而挖掘那些依然塵封的城市記憶。 本書特色   ★隨書附贈叛民城市導覽地圖及兩套導覽行程。   ★本書作為「日常的社會運動指南」,充分體現「運動現場」(Scenes)書系的精神:以凝視穿透遮蔽、以記錄對抗遺忘,並且在日常生活中不懈反抗。   ★這是一本活的書、有生命氣息的書、理當帶著走的書。本書附有兩套主題行程,出版時也將推出系列導覽活動。閱讀的意義在於,身體力

行、人書合一。 名人推薦   反叛薦詞   「歷史建築、文青巷弄、美食與咖啡都很好,但《叛民城市》讓你與臺北市直接衝撞,探索它真正底層的質地。」——畢恆達(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作者群自稱叛民而介紹叛民,是因為他們拒絕行禮如儀混日子,才會異常熱血地把都巿研究玩成活蹦亂跳的觀光。」——蘇碩斌(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練習成為一介叛民,以一種永遠不甚舒適自在的姿勢行走,在黑暗裡起義。練習想像著前頭的光亮,和可以到達的烏托邦。」——吳易叡(香港大學醫學人文中心暨醫學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   「如果哪一天,我們能夠重新解讀城市,讓自己感覺陌生、困惑,重

新理解城市地景如何因人而複雜構成,也許我們會有更細緻的同理心。」——黃舒楣(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專案計畫助理教授)   叛民現身,行動推薦   吳易蓁 《自由背包客:台灣民主景點小旅行》作者   陳奕齊 《打狗漫騎:高雄港史單車踏查》作者   畢恆達 《空間就是權力》、《空間就是性別》、《空間就是想像力》作者   蘇碩斌 《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作者   邱 翊 「台北城市散步」執行長(www.taipei-walkingtour.tw)   蕭宇辰 「臺灣吧」歷史文本負責人(www.taiwanbar.cc)   吳易叡  香港大學醫學人文中心暨醫學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   黃舒楣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專案計畫助理教授   黃克先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方怡潔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所助理教授

利用半導體/光電產業之集塵灰合成中孔洞沸石觸媒之製備及鑑定與應用於二氧化碳轉化成化學品之研發

為了解決松翰車用的問題,作者蔡志旻 這樣論述:

半導體研發製造與光電產業的相關電子產業,是我國近年來成長最為快速的新興產業,再加上新製程的開發與研發技術不斷精進,不但在2018總產值已突破新台幣4兆元,同時更廣泛應用於5G通訊、車用電子、資訊、消費性電子及運輸等領域,儼然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命脈。然而從原料、生產、加工到產品產出,雖然目前我國光電半導體產業的相關技術已達到國際水準,但就相關集塵灰廢棄物的處理及再利用仍顯相當保守且處裡再利用之技術仍然需要很大的突破。因此,本論文之主要是將光電產業空氣污染防治設備,所收集之集塵灰有效地回收利用,並且合成人造沸石來進行CO2催化為化學品,達到廢棄物再利用。主要實驗部分分為三個部分(I)集塵灰之再利用

及沸石之篩選及合成方法建立、(II)沸石之特性及微結構鑑定與分析(XRD、FE-SEM、HR-TEM、FT-IR、TGA、ASAP等儀器分析)。實驗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利用鹽析法合成 (NH4)2SiF6,經由XRD圖譜可確認成功合成兩種化合物;以FE-SEM鑑定分析可觀察到其材料顆粒大小約在30~100 nm,並由FTIR圖譜可得知N-H、Si-F及O-H官能基的存在;其中集塵灰之BET比表面積為38 m2/g,由孔洞分布可判斷為一中孔材料。實驗的第二部分主要是以集塵灰作為矽源進行水熱法合成Zr-SBA-15、CZZr/ZSM-5、CZZr/SAPO-11;以FE-SEM鑑定分析Zr-SBA-1

5、CZZr/ZSM-5、CZZr/SAPO-11沸石,可知其顆粒大小分別約在1~2 µm、100~200 nm、600 nm之間,Zr-SBA-15為二維六方柱結構,CZZr/ZSM-5之外觀為立方晶體結構物,CZZr/SAPO-11之外觀為圓球體結構形貌;BET等溫吸附分析之沸石比表面積,Zr-SBA-15 CZZr/ZSM-5、CZZr/SAPO-11沸石之最佳合成條件BET比表面積分別為765 m2/g、260 m2/g、75 m2/g。以TPD-NH3吸附可以得知Zr-SBA-15在250至600 °C之間的峰表明存在強酸位點,這可從峰的強度看出。這表明自CO2對於,中等和強酸性部位

對催化活性和產物之選擇性的影響很大。進行轉化反應使用之條件為CO2:H2 (1:3)、兩種不同溫度(250, 275 oC)、設定壓力為30 bar、GHSV為8,010 h-1,可發現最佳條件為CO2:H2 = 1:3,溫度為275oC及壓力30 bar,最佳反應觸媒為CZZr(6/2/2)/ZSM-5觸媒,CO2轉化率、選擇率和產率分別為32.7、53.07及17.4%,由此可得知275oC之CZZr(6/2/2)/ZSM-5觸媒為最佳反應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