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農會商業辦公大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立臺北大學 民俗藝術研究所 林 美 容、江 韶 瑩所指導 林炯任的 三峽藍染業的發展與蛻變 (2007),提出板橋農會商業辦公大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傳統染坊、三峽老街、三峽藍染。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板橋農會商業辦公大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三峽藍染業的發展與蛻變

為了解決板橋農會商業辦公大樓的問題,作者林炯任 這樣論述:

國立臺北大學 96 學年度第 1 學期 碩士 學位論文提要論文題目: 三峽藍染業的發展與蛻變 論文頁數:308所組別: 民俗藝術研究所 (學號:79088013)研究生: 林 炯 任 指導教授:林 美 容 、江 韶 瑩論文提要內容: 本研究之目的,一在建構三峽藍染產業史,二在探討近年來三峽社區藍染工藝的發展。在研究方法上以文獻史料的蒐集整理及田野調查為主,嘗試以工藝文化誌之敘述方式,還原三峽藍染業的歷史面貌,說明藍染業自道光年間安溪移民帶入本地,至日治時期百年間的興衰變遷,及其對三峽鄉

街社會發展之影響。其次以筆者自身發起成立民間文化社團,投入三峽老街保存工作的實務經驗,在社區文化尋根的覺醒下,重新學習傳統染布技術,進而分析社區藍染文化產業發展的現況與契機。 三峽藍染業因本地環境適宜、安溪移民帶入染布技術,加上1821年以後艋舺商人在三峽山區投資藍靛生產,染布業者便在街庄同行結市,開啟「三角湧染布街」的榮景,歷經萌芽期、興盛期、衰退期至蛻變轉型時期。初期以臺北盆地經濟圈為其運銷市場,一八七○年代以後,受臺灣開港等市場經濟需求的帶動,規模擴增,與艋舺、大稻埕形成「城市-鄉街」區域產業分工模式。日治大正年間,因交通的便利與其優異的染布技術,染布商品市場擴及臺灣各地,成為馳名

全島的「三角湧染」。在臺灣藍染產業的發展上,三峽屬於鄉街藍染業的經營型態,這些在地的染布商人與地域社會的關係至為緊密,甚至扮演主導鄉街聚落改造的關鍵角色。透過官商合作與政治、社會、經濟網絡的建立,累積了更多的商業資本,並成功地轉化為其他行業的經營者,持續影響日治至戰後三峽市街的社會經濟發展。 一九九○年代,三峽老街保存運動興起,在文化資產保存及社區總體營造觀念的引導下,重尋藍染業與三峽聚落發展的歷史脈絡,並跨入傳統植物藍靛染色技藝的學習,進而帶動社區藍染工藝的出現,有志者並紛紛成立工作室;並獲公部門的支持,投入經費辦理技藝研習及三峽藍染節活動。更以藍染之名,舉辦國際研討會與國際交流展,提

升三峽社區藍染工藝的知名度。 三峽染布商家族的崛起,見證了臺北盆地西南緣鄉街拓墾的軌跡;三峽藍染業的興盛、轉型與蛻變,可以印證臺灣染布產業文化的興衰起落。未來,三峽藍染工藝發展應結合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機制,建立自有品牌,展現在地特色,成立藍染生活工藝館,以營造活力與創新的三峽藍染文化。關鍵詞:傳統染坊、三峽老街、三峽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