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公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極限公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宸卲寫的 升科大四技數學 C 領先講義含解析本 最新版(第十版) 附贈MOSME行動學習一點通 和高鵬的 電化學基礎教程(第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選修數學甲下Ch1 極限&函數- 高中也說明:... 1-1 數列及其極限,1-2 函數的概念,1-3 函數的極限,1-2 無窮 ... Ch · 應用數學--函數總整理. 16. 1. 咕 · 高中數學1-4冊公式整理. 2255. 4. 章桐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科大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機械工程系研究所 謝文馨所指導 茹世寬的 多重反射式波導模態共振生物感測器系統開發應用於C-反應蛋白檢測 (2021),提出極限公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生物感測器、波導模態共振、CRP 檢測。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化學系 葉怡均所指導 陳慧瑜的 利用酵素連續催化顯色反應偵測酪胺酸及酪胺酸酶活性 (2019),提出因為有 酪胺酸、酪胺酸酶、4、5-多巴雙加氧酶、甜菜醛胺酸、甜菜色素、酵素連續催化、比色法生物感測器的重點而找出了 極限公式的解答。

最後網站Excel 的規格及限制則補充:經由公式取得的最大可容許負數. -1.7976931348623158e+308. 公式內容的長度. 8,192 個字元. 公式的內部長度. 16,384 位元組. 反覆運算. 32,767. 工作表陣列. 受限於可用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極限公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升科大四技數學 C 領先講義含解析本 最新版(第十版) 附贈MOSME行動學習一點通

為了解決極限公式的問題,作者林宸卲 這樣論述:

  1.本書以數學公式為主軸,並搭配相關歷屆試題,讓學生能循序複習重點,掌握統測趨勢。   2.本書目錄中列出全書公式內容、自我熟練度,可方便學生紀錄對各公式的熟悉程度,藉由對各公式的學習紀錄,便於學生加強準備較弱單元,達到全面學習的目標。   第1章 直線方程式 公式1 兩點距離公式 公式2 中點坐標公式 公式3 分點坐標公式 公式4 重心坐標公式 公式5 函數的概念 公式6 二次函數 公式7 直線的斜率 公式8 直線方程式~點斜式 公式9 直線方程式~截距式 公式10 直線方程式~平行與垂直 第2章 三角函數 公式1 角的認識 公式2 扇形 公式3 銳角三角函數 公式4 廣義角三

角函數~定義 公式5 廣義角三角函數~正負 公式6 廣義角三角函數~換算方法 公式7 三角函數的基本關係 公式8 三角函數的圖形 公式9 三角函數值的範圍 公式10 和角公式 公式11 二倍角公式 公式12 三角函數的極值~配方法 公式13 三角函數的極值 公式14 直線的斜角 公式15 直線的交角 公式16 正弦定理 公式17 餘弦定理 公式18 角形面積公式~兩邊一夾角 公式19 三角形面積公式~海龍公式 公式20 三角形測量 第3章 向量 公式1 向量的意義 公式2 向量的加法與減法 公式3 向量的實數積 公式4 向量的內積~利用長度與夾角 公式5 向量的內積~利用分量 公式6 向量的

平行與垂直 公式7 內積的性質 公式8 向量的應用~分點公式 公式9 向量的應用~面積與正射影 公式10 直線的距離公式 第4章 式的運算 公式1 多項式的定義 公式2 多項式的運算~加減與乘法 公式3 多項式的運算~長除法 公式4 多項式的運算~綜合除法 公式5 餘式定理 公式6 因式定理 公式7 一次因式檢驗法 公式8 最高公因式與最低公倍式 公式9 一元一次方程式 公式10 一元二次方程式 公式11 一元二次方程式~根與係數關係 公式12 多項式高次方程式 公式13 分式 公式14 根式 第5章 方程式 公式1 一次方程組 公式2 二階行列式 公式3 三階行列式 公式4 行列式的性質

公式5 克拉瑪公式~二元一次方程組 公式6 克拉瑪公式~三元一次方程組 第6章 複數 公式1 複數的定義 公式2 i 的循環性 公式3 複數的運算 公式4 根號a與根號b的乘除 公式5 實係數方程式虛根成對 公式6 複數平面 公式7 複數的極式 公式8 極式的乘除法 公式9 隸美弗定理 公式10 複數的n 次方根 公式11 1 的立方虛根 第7章 不等式及其應用 公式1 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圖形 公式2 線性規劃 公式3 一元一次不等式 公式4 一元二次不等式~判別式大於0 公式5 一元二次不等式~判別式等於或小於0 公式6 二次函數的恆正或恆負 公式7 絕對值不等式及應用 公式8 柯西不等

式 公式9 算幾不等式 第8章 數列與級數 公式1 數列與級數的概念 公式2 Σ 公式3 等差數列 公式4 等差級數 公式5 等比數列 公式6 等比級數 公式7 利率問題 第9章 指數與對數 公式1 整數指數 公式2 有理數指數 公式3 絕數指數 公式4 指數函數的圖形 公式5 指數方程式 公式6 對數的定義 公式7 對數的運算公式(一) 公式8 對數的運算公式(二) 公式9 對數的運算公式(三) 公式10 對數函數的圖形 公式11 對數方程式 公式12 常用對數 公式13 首數與尾數 第10章 排列組合 公式1 加法與乘法原理 公式2 完全相異物直線排列 公式3 不完全相異物直線排列

公式4 重複排列 公式5 環狀排列 公式6 一般組合 公式7 重複組合 公式8 二項式定理 第11章 機率與統計 公式1 集合 公式2 機率的定義與性質 公式3 條件機率 公式4 獨立事件 公式5 數學期望值 公式6 資料整理 公式7 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 公式8 百分等級 公式9 全距與四分位距 公式10 變異數與標準差 公式11 抽樣方法 公式12 信賴區間與信心水準 第12章 二次曲線 公式1 圓的標準式 公式2 圓的一般式 公式3 圓的參數式 公式4 圓與點的關係 公式5 圓與直線的關係(一) 公式6 圓與直線的關係(二) 公式7 圓的切線(一) 公式8 圓的切線(二) 公式9 拋

物線~利用標準式求各要素 公式10 拋物線~利用一般式求各要素 公式11 拋物線~求方程式 公式12 圓~利用標準式求各要素 公式13 圓~利用一般式求各要素 公式14 橢圓~求方程式 公式15 雙曲線~利用標準式求各要素 公式16 雙曲線~利用一般式求各要素 公式17 雙曲線~求方程式 公式18 雙曲線的漸近線 公式19 圓錐曲線與直線的關係 第13章微積分及其應用 公式1 函數的定義域 公式2 函數的極限(一) 公式3 函數的極限(二) 公式4 導數與導函數的定義 公式5 函數的連續與可微 公式6 微分公式(一) 公式7 微分公式(二) 公式8 切線的斜率 公式9 高階導函數 公式10

羅耳定理與均值定理 公式11 函數的遞增、遞減與極值 公式12 函數圖形的凹向性與反曲點 公式13 函數圖形的描繪 公式14 數列的極限 公式15 夾擠定理 公式16 無窮等比數列與級數 公式17 循環小數 公式18 定積分的概念與性質 公式19 不定積分的求法 公式20 定積分的求法 公式21 利用定積分求面積  

極限公式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eに関する極限公式2つと、指数対数関数の極限公式2つの導き方と活用。高校数学Ⅲ、微分法の範囲。
・登録不要、無料の授業動画サイトStudyDoctor: http://study-doctor.jp/
・質問できる問題集: http://study-doctor.jp/?page_id=4
・英語はmiki先生: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qPHmaLMIYLB56yyHUef5A
・連絡(お問合せフォーム): http://form1.fc2.com/form/?id=6f50577b2f3e8c9f

多重反射式波導模態共振生物感測器系統開發應用於C-反應蛋白檢測

為了解決極限公式的問題,作者茹世寬 這樣論述:

本研究使用光學式光柵生物感測器,利用導模態共振 (Guided-mode resonance,GMR) 的原理,當晶片表面發生折射率變化時,會產生物理現象的改變。以往 GMR 感測器的檢測機制為波長檢測,本研究將此檢測機制更改為強度檢測,可初步的增強檢測效能,且此方式不需搭配光譜儀,使用光感測器即可開始進行檢測,可大幅降低設備成本。光源的部分使用光譜寬度較窄的雷射模組,在 GMR 共振峰移動的過程中,強度的變化會更為劇烈,對於較小的折射率變化之下,有著較佳的檢測能力。藉由以上概念,進一步推展出多重反射式疊加光路系統,此光路架構可以在不改變晶片的任何結構參數下,進一步提升感測效能,在折

射率靈敏度的部分約提升了 1.5 倍。而由偵測極限公式得知,提高靈敏度之外,降低訊號不穩定性也可提高感測性能,故本研究提出光源補償技術,並抑制部分無效光干擾源,可增加訊號的穩定性,藉由以上兩種方式去改善整體的偵測極限,應用於生物檢測。生物實驗首先使用 IgG 初步測試,確認此疊加反射光路在生物實驗變化量也有放大的效果後,最後進行 C-反應蛋白的檢測,其結果在一次反射可檢測到 1E-6 g/ml的濃度變化;疊加二次反射可檢測到 5E-7 g/ml 的濃度變化。 本研究也發展出不同的檢量線擬合方式,藉由波茲曼函數並將濃度取對數的方式進行擬合,在一次反射及疊加反射的部分,決定係數皆為 0.99

7,代表此方式具有良好的擬合結果。

電化學基礎教程(第二版)

為了解決極限公式的問題,作者高鵬 這樣論述:

“互聯網+”與移動學習相結合的立體化教材,十個電化學演示實驗視頻掃描二維碼即可觀看。 《電化學基礎教程》(第二版)系統介紹了電化學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應用,注重物理化學與電化學的知識體系銜接,重視基本概念的闡述,內容新穎、難易適中。全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電化學體系的組成以及導體和液、固態電解質的性質(第1~3章);第二部分介紹電化學熱力學原理以及電極/溶液介面雙電層的結構、性質和研究方法(第4、5章);第三部分介紹電極過程動力學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第6~9章);第四部分介紹化學電源、電鍍、電解、腐蝕防護等領域一些實際電極過程的基本原理(第10章)。 《電化學基礎教程》(第二版)主要供

高等院校應用化學、物理化學及相關專業作為電化學原理教材使用,也可供化學電源、表面處理、工業電解、腐蝕防護、電分析化學、材料電化學等領域的教學、科研、技術人員參考。 高鵬,男,本科、碩士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化學專業,博士畢業于哈工大材料學專業,現在哈工大(威海)電化學專業任教,主講電化學原理、結構化學、化學電源工藝學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鋰離子電池材料,發表科研論文20餘篇,包括《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等SCI-Top期刊。出版《從量子到宇宙》科普圖書一部,獲評2017年3月“中國好書”。 第1章 緒論1 1.1電化學簡介1

1.2電化學的歷史2 1.3電化學研究領域的發展4 1.4本書結構與學習方法6 複習題6 第2章 導體和電化學體系7 2.1電學基礎知識7 2.1.1電場與電勢7 2.1.2導體及其在電場中的性質8 2.2兩類導體的導電機理9 2.2.1電子導體的導電機理9 2.2.2離子導體的導電機理10 2.3電化學體系11 2.3.1兩類電化學裝置11 2.3.2從電子導電到離子導電的轉換12 2.4法拉第定律13 2.5實際電化學裝置的設計14 2.5.1實際電化學裝置的組成14 2.5.2實際電化學裝置設計示例15 複習題17 第3章 液態電解質與固態電解質18 3.1電解質溶液與離子水化18

3.1.1溶液中電解質的分類18 3.1.2水的結構與水化焓18 3.1.3離子的水化膜20 3.1.4固/液介面的水化膜21 3.2電解質溶液的活度22 3.2.1活度的概念22 3.2.2離子的平均活度23 3.2.3離子強度定律24 3.3電解質溶液的電遷移25 3.3.1電解質溶液的電導率25 3.3.2離子的淌度27 3.3.3離子遷移數29 3.3.4水溶液中質子的導電機制30 3.4電解質溶液的擴散31 3.4.1Fick第一定律31 3.4.2Fick第二定律33 3.4.3擴散係數34 3.5電解質溶液的離子氛理論35 3.5.1離子氛的概念35 3.5.2鬆弛效應與電泳效應

36 3.5.3盎薩格(Onsager)極限公式37 3.5.4交流電場和強電場對電解質電導的影響37 3.6無機固體電解質38 3.7聚合物電解質39 3.8熔鹽電解質41 3.8.1熔融電解質41 3.8.2室溫離子液體42 複習題43 第4章 電化學熱力學45 4.1相間電勢與可逆電池45 4.1.1內電勢與外電勢45 4.1.2介面電勢差47 4.1.3電化學勢與費米能級47 4.1.4可逆電池48 4.2電極電勢49 4.2.1氫標電極電勢與Nernst方程50 4.2.2氫標電極電勢在計算中的應用51 4.2.3可逆電極52 4.3液體接界電勢53 4.4離子選擇性電極55 4.

4.1膜電勢55 4.4.2玻璃電極56 4.4.3其他類型的離子選擇性電極57 複習題59 第5章 雙電層60 5.1雙電層簡介60 5.1.1雙電層的形成60 5.1.2離子雙層的形成條件61 5.1.3理想極化電極與理想不極化電極62 5.2雙電層結構的研究方法63 5.2.1電毛細曲線63 5.2.2微分電容曲線65 5.2.3零電荷電勢67 5.2.4離子表面剩餘量68 5.3雙電層結構模型的發展69 5.3.1Helmholtz模型與Gouy-Chapman模型69 5.3.2Gouy-Chapman-Stern模型70 5.3.3Grahame模型與特性吸附76 5.3.4Bo

ckris模型與溶劑層的影響79 5.4有機活性物質在電極表面的吸附80 5.4.1有機物的可逆吸附81 5.4.2有機物的不可逆吸附84 複習題84 第6章 電化學動力學概論86 6.1電極的極化86 6.1.1極化與過電勢86 6.1.2極化曲線與三電極體系86 6.1.3穩態極化曲線的測量89 6.1.4電化學工作站90 6.2不可逆電化學裝置90 6.3電極過程與電極反應92 6.3.1電極過程歷程分析92 6.3.2電極反應的特點與種類93 6.4電極過程的速率控制步驟94 6.4.1速率控制步驟94 6.4.2常見極化類型96 6.4.3電極過程的特徵及研究方法96 複習題97

第7章 電化學極化99 7.1電化學動力學理論基礎99 7.1.1化學動力學回顧99 7.1.2電子轉移的動態平衡與極化本質101 7.1.3電子轉移動力學理論發展簡介103 7.2電極動力學的Butler-Volmer模型104 7.2.1單電子反應的Butler-Volmer公式104 7.2.2傳遞係數108 7.2.3標準速率常數108 7.2.4交換電流密度109 7.3單電子反應的電化學極化111 7.3.1電化學極化下的Butler-Volmer公式111 7.3.2Tafel公式111 7.3.3線性極化公式113 7.4多電子反應的電極動力學114 7.4.1多電子反應的B

utler-Volmer公式114 7.4.2多電子反應的電化學極化117 7.4.3多電子反應中控制步驟的計算數118 7.5電極反應機理的研究118 7.5.1利用電化學極化曲線測量動力學參數119 7.5.2電極反應的級數120 7.5.3平衡態近似與電極反應歷程分析120 7.6分散層對電極反應速率的影響——ψ1效應122 7.6.1分散層電勢差對電極動力學的影響122 7.6.2考慮了ψ1電勢的動力學公式123 7.6.3過硫酸根離子還原極化曲線分析124 7.7平衡電勢與穩定電勢125 7.7.1穩定電勢125 7.7.2如何建立平衡電勢126 複習題127 第8章 濃度極化13

0 8.1液相傳質130 8.1.1液相傳質方式130 8.1.2液相傳質流量131 8.1.3支持電解質132 8.2擴散與擴散層133 8.2.1穩態擴散與非穩態擴散133 8.2.2擴散層134 8.3穩態擴散傳質規律135 8.3.1理想穩態擴散135 8.3.2穩態對流擴散136 8.4可逆電極反應的穩態濃度極化140 8.4.1產物不溶141 8.4.2產物可溶,且產物初始濃度為零142 8.4.3產物可溶,且產物初始濃度不為零144 8.5電化學極化與濃度極化共存時的穩態動力學規律145 8.5.1混合控制的穩態動力學公式146 8.5.2電化學極化和濃度極化特點比較148 8.

6流體動力學方法簡介149 8.6.1旋轉圓盤電極149 8.6.2旋轉環盤電極152 8.7電遷移對擴散層中液相傳質的影響153 8.8表面轉化步驟對電極過程的影響155 8.8.1表面轉化步驟控制時的動力學公式156 8.8.2均相表面轉化與液相傳質共同控制時的動力學公式157 複習題159 第9章 基本暫態測量方法與極譜法161 9.1電勢階躍法161 9.1.1平面電極的大幅度電勢階躍163 9.1.2時間常數166 9.1.3微觀面積與表觀面積169 9.1.4球形電極的大幅度電勢階躍170 9.1.5微電極172 9.1.6准可逆和不可逆電極反應的電勢階躍174 9.2電流階躍法

176 9.2.1電流階躍下的粒子濃度分佈函數177 9.2.2可逆電極反應的電勢-時間曲線179 9.2.3不可逆電極反應的電勢-時間曲線181 9.2.4電極反應動力學參數測量方法小結182 9.3迴圈伏安法183 9.3.1掃描過程中的濃度分佈曲線變化183 9.3.2可逆體系的迴圈伏安曲線185 9.3.3准可逆和不可逆體系的迴圈伏安曲線187 9.3.4吸脫附體系的迴圈伏安曲線188 9.3.5雙層電容與溶液電阻對CV曲線的影響189 9.4電化學阻抗譜189 9.4.1電工學基礎知識190 9.4.2阻抗複平面圖191 9.4.3電化學體系的等效電路與阻抗譜192 9.4.4阻抗譜

的半圓旋轉現象與常相位元件195 9.4.5阻抗譜的資料處理與解析196 9.5滴汞電極與極譜法196 9.5.1滴汞電極197 9.5.2擴散極譜電流198 9.5.3極譜波200 複習題202 第10章 實際電極過程204 10.1電催化概述204 10.2氫電極過程206 10.2.1氫在電極上的吸附206 10.2.2氫的陰極還原208 10.2.3氫的陽極氧化211 10.3氧電極過程213 10.3.1氧的陰極還原機理214 10.3.2氧在電極上的吸附216 10.3.3氧陰極還原的電催化劑216 10.3.4氧的陽極氧化機理218 10.4金屬陰極過程218 10.4.1金屬

陰極過程基本特點219 10.4.2簡單金屬離子的陰極還原220 10.4.3金屬配離子的陰極還原221 10.4.4電結晶222 10.4.5電解法製備金屬粉末224 10.4.6電鑄225 10.5金屬陽極過程225 10.5.1正常的金屬陽極溶解過程225 10.5.2金屬的鈍化226 10.5.3金屬的自溶解228 10.5.4金屬腐蝕與防護230 10.5.5金屬電解加工與拋光233 10.5.6電池中鋅電極的陽極過程234 10.5.7鋁合金的陽極氧化235 複習題237 附錄 標準電極電勢表(298.15K,101.325kPa)239 習題答案241 參考文獻242 符

號表243 前言 本書第一版問世後,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五年多來已經多次重印,很多高校都選用本書作為“電化學原理”和“電化學基礎”課程的教材,使我們深受鼓舞,也倍感責任重大。為了進一步提高教材品質,跟上電化學學科發展與“互聯網+”教學的步伐,我們結合近年來的教學和科研實踐,特別是使用本教材的兄弟院校回饋的資訊,對本書加以全面的修訂,推出了第二版。 在這一版中,我們進行了以下修改。首先,對全書內容進行了全面的查漏補缺,訂正了疏漏和不足之處,調整了部分章節結構,使讀者更易理解與學習;其次,新增了固態電解質、迴圈伏安法、電化學阻抗譜、實際電化學裝置設計等章節,使全書內容更完

整、更實用;最後,新增了二維碼圖文與視頻素材,使教學內容立體化呈現,讀者學起來更生動。 紙質教材與移動學習相結合的二維碼素材可以說是本版的一大特色,我們將演示實驗視頻、輔助圖文素材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呈現到讀者手機端。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實驗配合理論,可以使讀者更直觀地瞭解各種測試手段,更有利於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應用。因此,本書設計了Tafel曲線測量、穩態濃度極化曲線測量、電勢階躍法、迴圈伏安法、電化學阻抗譜、電解水、電鍍、鈍化曲線的測量等演示實驗,分佈在各相關章節。 本次修訂由高鵬、朱永明和於元春共同完成,其中第1~5章由朱永明修訂,第6~10章由高鵬修訂,二維碼演示實驗視頻由於元春設

計並講解,二維碼圖文素材由高鵬編寫,全書由高鵬統稿。屠振密教授和胡會利老師再次審閱了書稿,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在此致以誠摯的謝意。 本書在修訂過程中得到了電化學教研室曹立新、滕祥國、劉海萍、畢四富等同事的支持與幫助,得到了總校電化學教研室張翠芬、李甯、張景雙、趙力等師長們的關心與鼓勵,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希望通過本次修訂,使本書成為一本內容新穎、詳略得當、實用性強、易教易學的電化學教材。由於能力所限,疏漏與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朋友們批評指正,可通過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與作者聯繫。 高鵬 朱永明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 2018年10月

利用酵素連續催化顯色反應偵測酪胺酸及酪胺酸酶活性

為了解決極限公式的問題,作者陳慧瑜 這樣論述:

誌謝 i中文摘要 iiABSTRACT iiiAbbreviations iv目錄 v表目錄 ix圖目錄 x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1 生物感測器 (Biosensor) 11.1.1 前言 11.1.2 生物感測器的偵測機制介紹 11.1.3 生物感測器的種類 21.1.4 酵素生物感測器 (Enzyme-based Biosensor) 31.2 酪胺酸 (Tyrosine, Tyr) 51.2.1 酪胺酸介紹 51.2.2 酪胺酸代謝異常之相關疾

病 61.3 酪胺酸酶 (Tyrosinase) 81.3.1 酪胺酸酶介紹 81.3.2 酪胺酸酶表達異常之相關疾病 91.4 多巴雙加氧酶 (DOPA-Dioxygenase) 111.5 甜菜醛胺酸及甜菜色素 (Betalamic Acid and Betalain) 131.5.1 甜菜醛胺酸的合成 131.5.2 甜菜色素的合成 141.6 文獻回顧 (Literature Review) 161.6.1 酪胺酸感測器 161.6.2 酪胺酸酶感測器 171.6.3 與先前研

究文獻之感測器比較 181.7 實驗動機與目的 19Chapter 2 Materials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 202.1 實驗儀器 202.2 實驗藥品 212.3 酵素連續催化生物感測器之設計 232.4 蛋白質表達與純化 242.4.1 蛋白質表達與純化實驗流程 242.4.2 DOD蛋白表達之質體設計 242.4.3 勝任細胞的製作 252.4.4 轉化作用 262.4.5 DOD蛋白大量表達及純化 272.4.6 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醯

胺凝膠電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 292.4.7 蛋白質濃度定量 332.5 酵素連續催化感測器的條件優化 342.5.1 環境pH值的影響 342.5.2 酪胺酸酶及4,5-多巴雙加氧酶的濃度影響 342.5.3 輔因子濃度的影響 342.5.4 酵素連續催化感測器用於酪胺酸之偵測 352.5.5 酵素連續催化感測器用於酪胺酸酶之偵測 352.5.6 甜菜色素之合成 362.5.7 胎牛血

清與人工尿液樣品的配製 362.5.8 酪胺酸及酪胺酸酶之試紙型比色法感測器 362.5.9 酪胺酸酶抑制劑之篩選 372.5.10 偵測極限公式計算 37Chapter 3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383.1 酵素連續催化感測器之實驗條件優化 383.1.1 環境pH值對酵素連續催化感測器之影響 383.1.2 酪胺酸酶及4,5-多巴雙加氧酶的濃度變化之影響 393.1.3 生成甜菜醛胺酸之時間追蹤 403.1.4 輔因子濃度對酵素連續催化感測器之影響 413.1.5

使用不同胺類縮合成甜菜色素 433.2 酪胺酸劑量反應 453.2.1 利用甜菜醛胺酸作為輸出訊號 453.2.2 利用甜菜色素作為輸出訊號 483.3 酪胺酸感測器之專一性測試 503.3.1 干擾物之吸收值比較 503.3.2 干擾物之混合干擾測試 523.4 酵素連續催化系統與酪胺酸酶系統之比較 543.5 酪胺酸感測器之應用 573.5.1 真實樣品之檢測 573.5.2 酪胺酸感測器應用於試紙之測定 613.6 酵素連續催化感測器偵測酪胺酸酶之實驗條件優化 633.7

酪胺酸酶劑量反應 643.7.1 利用甜菜醛胺酸作為輸出訊號 643.7.2 利用甜菜色素作為輸出訊號 653.8 酪胺酸酶感測器之專一性測試 663.9 酪胺酸酶感測器之應用 673.9.1 真實樣品之檢測 673.9.2 酪胺酸酶之抑制劑測試 69Chapter 4 Conclusions 71REFERENCE 72附錄 本研究中所使用之菌種與質體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