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不主動開發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檢舉不主動開發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呂明璋(工具王阿璋)寫的 打開網路就有錢:我靠自媒體與投資理財打造多元獲利模式 和泰瑞.貝肯的 影響力的要素:如何讓人對你心悅誠服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財政部臺灣省中區國稅局查緝涉嫌虛設行號案件作業要點也說明:十)其他無銷貨事實虛開不實統一發票。 二、虛設行號案源(一)通報資料1. ... 二)檢舉案件:檢舉有上述肆、一行為事證案件。 (三)自行發現資料1.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商周所出版 。

國立中山大學 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 劉德明所指導 林靜如的 取得臺灣上市公司控制權之股權比例與策略-以大同公司為例 (2019),提出檢舉不主動開發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委託書徵求、累積投票制、董事選舉、審計委員會、獨立董事、策略、控制權、經營權。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國際財務金融碩士在職專班 陳春山、池祥麟所指導 謝瑞雯的 異常關係人交易-以租稅天堂弊端防治為核心 (2014),提出因為有 關係人交易、租稅天堂、境外公司、獨立董事、審計委員會、吹哨者、投資人保護中心的重點而找出了 檢舉不主動開發票的解答。

最後網站檢舉逃漏稅專區 - 財政部中區國稅局則補充:一、受理檢舉案件流程圖【PDF】 ... 是否使用統一發票行號查詢 (超連結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六、本局暨所屬各分局、稽徵所轄區及受理檢舉專線【PDF】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檢舉不主動開發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打開網路就有錢:我靠自媒體與投資理財打造多元獲利模式

為了解決檢舉不主動開發票的問題,作者呂明璋(工具王阿璋) 這樣論述:

23歲年收百萬, 24歲年收近千萬、美國開公司, 25歲創造9種主動收入+12種被動收入, 【工具王阿璋】靠自媒體與投資理財,打造「多元獲利模式」!   23歲那年,阿璋毅然決然放棄高薪爆肝的工程師一職,轉為網路創業,不到三年的時間便解鎖多項驚人成就!比他早一步投入自媒體事業的《百萬課程學院》創辦人Jerry Huang稱他是「維基百科真人版」;暢銷書《加速你的FIRE人生》作者Yale Chen則讚譽:「他的成長幅度不是『正常』的!」如此一位「大師眼中的大師」,於本書首次完整公開他的「爆賺」祕訣!   ▍關於網路賺錢,你一定要知道:   ✔何謂「多元獲利模式」?   ✔何謂「多平台經

營策略」?   ✔如何將「自媒體」結合「投資理財」,達到真正的財務自由?   ✔如何培養「反脆弱」思維,讓事業長長久久?   ──本書以五十個深度觀點與實戰經歷,教你打造自己的財富之路!   ▍用投資理財觀點,解決自媒體創業常見誤區   ❶ 撐不了第一年 ➡存好緊急預備金,度過沒有收入的黑暗期。   ❷ 沒資金、沒流量 ➡一個月500元嘗試部落格,投報率六百倍!   ❸ YT被黃標、FB被降觸 ➡多平台經營策略+多元獲利模式,分散風險。   ❹ 無法持續 ➡追求「內容複利」,達到一次產出、最大效益;追求「收入複利」,化主動收入為被動收入,建立長期獲利思維。   ❺ 陷入成長瓶頸 ➡[Step

1]用自媒體開源→[Step 2]用自媒體收入投資→[Step 3]用投資收入做大自媒體→[Step 4]持續擴大資產。   ▍關於獲利與財富,阿璋想跟你說更多:   ■ 擁有自媒體,能有更多本錢去交換資源。   ■ 先有獲利模式,再選擇平台。   ■ 平台只是工具,別淪為平台的工具。   ■ 廣告只是點心,流量不是生命。   ■ 多平台經營策略+多元獲利模式+多元投資。   ■ 用自媒體跨出國界,賺進國際金流。   ■ 從自媒體到事業體,跨越財富階級! 本書特色   [1]人稱「維基百科真人版」的【工具王阿璋】,以「五十則超級乾貨」+「五十張圖文解說」,解析網路創業的四大階段──投入

前期、經營初期、經營中期、事業規模化,手把手教你私藏心法與實戰案例。   [2]全臺第一本結合「自媒體經營」與「投資理財思維」的網路獲利專書!以作者獨創的「多元獲利雙飛輪」「多平台經營策略」「反脆弱思維」等深度觀點,引領你描繪自己的事業藍圖。   [3]隨書附贈經由大數據分析的「自媒體心理測驗」,透過故事情境的引導,幫你找出最適合自己的主力平台。 各界推薦   ★BetterLeaf 好葉|YouTuber、作者   ★Dean|Dr. Dean品牌創辦人   ★Evan|工程師の下班一小時   ★Jerry Huang|《百萬課程學院》創辦人   ★Yale Chen|自由學院創辦人

  ★思葒(S編)|自媒體社群事業顧問   ★高培|投資理財圖文創作者   ★梅塔/Metta|《自媒體百萬獲利法則》作者   ★麥可|麥可故事貿易公司創辦人   ★慢活夫妻|投資理財YouTuber   ★蕭景宇|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主筆   ──各界推薦!(依姓名筆畫順序)   「現在許多大公司已經表明:不看你的履歷,而是你的問題解決能力、價值,以及影響力。與其美化你的傳統履歷,不如花時間經營自媒體。這本書詳盡分享阿璋如何在三年內,從一個準備要當爆肝工程師的碩士生勇於轉換跑道,成為眾多廠商搶著要合作的自由工作者。」──Jerry Huang|《百萬課程學院》創辦人     「普通人可能只

有一項收入線,一般創業家或許有四個收入線。而阿璋即使有二十個,甚至五十個、一百個收入線,他都不滿意,不是因為他貪錢,而是源自他對知識的強烈渴望。他做的每一件事、開發的每一項新收入線,如果可以幫助其他人同時做到,也不會讓任何人有損失,他才會去做。認識阿璋,絕對不會後悔!」──Yale Chen|自由學院創辦人     「這是一本價值超過一百倍的大作!非常推薦還不到三十歲的弟弟妹妹們一定要好好閱讀這本書,可以幫你省下很多學費。在這個時代,永遠要向比自己年輕的網路原生代學習。」──梅塔/Metta|《自媒體百萬獲利法則》作者

取得臺灣上市公司控制權之股權比例與策略-以大同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檢舉不主動開發票的問題,作者林靜如 這樣論述:

在企業所有與經營分離的概念下,法律雖然賦予股東參與公司重大事務之權利,但即使是專業投資之股東也未必會積極行使股東權,更遑論對於公司經營狀態未曾深入了解的一般投資人。一般大眾認為取得公司股份或出資額總額半數者,即可取得公司控制權,但事實上則非必然。就我國上市公司現狀來看,欲取得公司控制權關鍵在於取得過半數以上之董事,特別是有設審計委員會之獨立董事,故縱使持有股份極少者,也能藉由結盟、取得委託書等策略當選公司董事過半席次進而控制公司經營權。且因公司法第202條規定「公司業務之執行,除本法或章程規定應由股東會決議之事項外,均應由董事會決議行之。」公司大部分業務均需由董事會執行,亦即,在採行「董事會

優位主義(Director Primacy)」,如何透過法規與章程規制,降低委由董事代理制度之弊端,發揮代理制度之最大利益,實為公司治理重點。本文主要析論公司經營權爭奪時,公司派欲維護經營權與市場派欲取得經營權時各自所採取之策略與持有股權比例之關係,再以大同公司為例,釐清實際個案經營權爭奪之相關議題,也試圖提出改善經營權僵局之建議,提供欲整頓公司治理績效不佳、經營效率不佳公司之市場派取得公司控制權之策略。

影響力的要素:如何讓人對你心悅誠服

為了解決檢舉不主動開發票的問題,作者泰瑞.貝肯 這樣論述:

  繼卡內基《人性的弱點》、席爾迪尼《影響力》後,  又一「個人成功學」鉅作   壓迫是獨裁者的作為,控制只能算是管理;真正的領導,在於影響!  人人皆有影響力,只要用對方法,誰都可以成為意見領袖!   影響力是人生成功的重要關鍵之一。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說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跟隨自己的指導、加入自己的團體、分享自己的喜悅、購買所推薦的商品和服務……人們就是這樣透過不斷的相互影響以塑造結果。如果能懂得善用影響力的技巧,我們在生活與工作中將無往不利。《影響力的要素——如何讓人對你心悅誠服》要告訴你何謂影響力、影響他人的方式,以及如何發揮有效的影響力。   想要有效影響別人,必須懂得通融,擁有敏銳觀

察,以及對他人及其文化的深度認知。作者貝肯從二十年的長期研究中,為讀者清楚揭露:   .影響力不是少數菁英獨有的能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透過不間斷的練習,提升自己的影響力技巧。  .他人為何願意被我們影響,又為何拒絕被影響。  .在何種情境下用哪種方式影響他人才有效果。  .我們如何避免遭到他人的懷疑、排斥與反抗。  .我們如何評估他人對於影響的反應與態度。  .一旦沒有產生預期的效益,我們該如何選擇不同的影響力技巧?  .如何跨越不同的文化和群體影響他人,並導出我們所想要的結果?   書中包含許多練習和實例,清楚列出十種最常用的影響方法:講理、以法為據、動之以情、閒聊交際、請教諮詢、訴諸價值、

為人表率、交換、直述、結盟,還有四種不當的影響方式:迴避、操弄、恐嚇、威脅。運用正派技巧不僅能讓他人欣然地支持你,更能得到友情與尊重。   相互合作的時代,擁有好的影響能力將幫助你與他人,成就出更好的生活、事業與理念傳達,本書將助你一臂之力! 作者簡介 泰瑞.貝肯 Terry R. Bacon   是光輝機構(光輝國際公司的卓越研究中心)的資深合夥人與學者。三十多年來,他為全球企業提供領導、管理、商業發展以及人際關係技巧上的諮詢。1989年,他創立高階管理者培訓公司:國際知識學院,2008年由光輝國際顧問公司收購。   貝肯於1969年從美國西點軍校取得工程學士學位,1977年從美國大學取得博

士學位。他曾在賓州大學的華頓商學院、芝加哥大學、史丹佛大學、哈佛商學院研究商業與管理。他是位多產的作家與演說家,獨自撰寫或與人合寫了包括《權力的要素》(The Elements of Power)在內的上百份書籍、文章、白皮書和研究報告。從2007年到2010年,《領導卓越》(Leadership Excellence)雜誌都將他評選為「世界百大領導力思想家」。 譯者簡介 洪慧芳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管理碩士,曾任職於西門子電訊及花旗銀行,現為專職譯者,從事書籍、雜誌、電腦與遊戲軟體的翻譯工作。Blog:cindytranslate.blogspot.tw

/ 推薦序 影響力完全解放的時代自序前言 第一單元 讓人心悅誠服第一章 影響力的根本第二章 影響的方法 第二單元 合乎道德的影響方法第三章 聽我說分明:講理與以法為據第四章 相信我:交換和直述第五章 尋求共通點:閒聊交際和動之以情第六章 你怎麼看? :請教諮詢和結盟第七章 尋找啟發:訴諸價值及為人表率第八章 提升影響力:如何變得更有影響力 第三單元 影響的黑暗面第九章 我不想:迴避第十章 每分鐘都有傻瓜誕生:操弄第十一章 以威嚇方式致勝第十二章 讓他們甭想拒絕:威脅 附錄A 權力來源、影響方法、影響技巧的定義附錄B 全球影響力研究 推薦序 影響力完全解放的時代◎莊豐嘉(新頭殼新聞網總製作)

  媒體人最大的成就感是什麼?絕非只是傳遞資訊而已,而是透過資訊和知識的傳播,影響一個社會、甚至國家。我們可以說,媒體就是無時不刻、想方設法影響他人的一個行業。網路時代從四面八方而來的影響,不計其數,媒體如何能夠建立真正具有權威的公信力和影響力,自然面臨了更嚴苛的考驗。   如何有效發揮影響力,本書揭開了神祕的面紗,令人感到振奮。作者泰瑞.貝肯(Terry R. Bacon)在書中雖然討論的是個人,但他提到幾項提升影響力的主要來源如:人脈、知識、聲譽、個性和表達力,顯然更適用在網路時代的社群影響力。應該說,不只是適用,而是在網路社群中,這些技巧對影響力的施展,將更為大放異彩。   尤其在獨立

媒體和公民新聞崛起的此際,這些新媒體,既不具有主流媒體的傳統優勢,又必須和廣大的網民建立合理而密切的信任關係,從無到有,格外艱辛。幸運的是,社群世界中的媒體特質,和個人特質可說沒什麼兩樣。   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曾經說過:「訊息即媒體」。如今,每一個公民都是一個媒體,可以想見,這個時代也將是影響力獲得完全解放的時代,你必須去影響他人,也隨時受到他人的影響,而且是分分秒秒在相互影響,因為行動手機也透過電子郵件、LINE和facebook隨時提醒新的資訊。   當我看到書中寫著:「『你需要為自己創造出需求,把工作做好,就可以為自己創造需求。』聲譽就是這樣累積的。你持續把工

作做好,大家就會注意到並且口耳相傳。」這段話對於一個具有理想性格的網路媒體工作者而言,真是莫大的鼓舞。   但影響力的本質並不只是如此。現在的媒體或個人,無法像傳統媒體那樣躺在報架上等著被挑選,或是等著遙控器被打開;而是必須主動出擊,傳播資訊,影響決策。如今,從臉書而來的讀者,往往比直接到新聞網站的讀者還要多。這就是一個明證。   所謂「政治是你不想理他,他也會來理你。」同樣的,你就算不想影響他人,但你也應該知道,你是如何被影響的。 前言   人類是社群動物,我們的世界之所以能夠運轉,是因為我們以多種方式彼此互動,相互影響。我們培養權力基礎(來自一些個人和組織的來源),用這些權力來影響他人的想

法、感覺和行動,所以能夠以想要的方式和他人互動。當我們學會如何說服他人照著我們的話去做,接受我們的觀點,對我們心悅誠服,參與我們的理念,感受到我們的興奮,或購買我們的產品與服務時,我們在職場與生活上就成功了。   一開始,我們需要釐清一件事:影響力不是少數人所擁有的神奇力量。這世上的每個人隨時隨地都在發揮影響力。當我們希望別人為我們做事、認同我們、相信某事、挑選某物、以特殊的方式思考、接受我們的觀點,或是改變行為時,都是在發揮影響力。就連問候他人這個簡單的舉動也是一種影響力(你想說服對方你是友善、沒有敵意的;你想影響對方,讓他也以不帶敵意的方式對待你。)嬰兒哭鬧,是想影響母親;小孩詢問父母能不

能看電視或出去玩,那也是想影響父母;教師想影響學生,業務員想影響顧客,員工想影響老闆,顧問想影響客戶,遊說者想影響官員,廣告商想影響消費者,領導人想影響追隨者,作者(例如我)則想影響讀者。   我們通常以為,只有有權有勢的人才有權力和影響力,例如國王、總統、政府官員、將軍、億萬富豪、電影明星、知名運動員,以及其他有錢的名人,但這純粹是一種謬論。影響力其實很普遍,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當它發生時我們通常沒注意到。   幾乎在所有的人際互動裡,都有多重的影響意圖,有些是言語的,有些則是非言語的。我說話的對象點了頭(她想讓我知道她認同我的說法,或至少她聽懂了),我詢問她的意見(這種影響意圖稱為「徵詢」

),她告訴我她的想法並說明理由(這是另一個影響意圖,因為她想說服我接受她的想法)。我提議我們一起去見某人,進一步討論這件事(又一個影響意圖)。她同意了,但她希望帶一位專家一起去驗證她的觀點(另一個影響意圖)。   我們就這樣來來回回地相互影響以塑造結果,這就是人際互動:我們在發揮意志,表達觀點或興趣時,持續尋求共識或接納。在英文裡,influence(影響)這個字帶有一點負面的意涵,例如到華府關說(influence peddling),或是對人不當施壓(undue influence),這些負面的例子把原本合乎道德的人類舉止污名化了。事實上,如果你一直無法影響他人,也不願受到他人的影響,你在

這世上根本難以立足。誠如有位作者所言:「沒人能擺脫心理的『斧鑿之功』,無所不在的力量持續重塑著我們的信念、態度、意圖和行為……說服力不斷地把我們改造成明顯不同的人,有時難以察覺,但通常相當醒目。1」   影響幾乎是所有溝通的一部分,每次人際互動時幾乎都會出現。影響對商業也很重要,更是領導力的根本。少了影響力,就談不上領導。   所以領導是什麼呢?韋氏字典為「影響」所下的定義是:「不明顯施力或直接下令就能產生效果的行為或力量」或「以間接或無形的方式產生效果的力量或能力」。不過,有關權力或影響力的研究顯示,影響力雖無顯著的施力,卻是明顯具體的,例如顧客接受某個價格時,商家就提供免運費的優惠(這個影

響技巧稱為「交換」),或是產品開發者對同事說:「我需要你協助我做專案。」(這個影響技巧稱為「直述」)。 合乎道德的影響當影響力合乎道德時,被影響者(influencee)同意受到影響,不過那同意大多是隱約未表的。朋友請我幫忙,我答應了。同事打電話來,提議見面談一樁比較急的生意,我把行事曆上的其他約定排開,以便馬上跟他見面。我聆聽兩位總統候選人的辯論,他們正在談經濟,其中一位似乎比較了解經濟議題,也提出較好的解決方案,我決定投他一票。年度健檢之後,醫生告訴我膽固醇太高,建議我去找營養師學習攝取更健康的食物,我離開診所後馬上和營養師預約時間。在上述的每個例子中,我並未受到逼迫,而是有所選擇。我大

可否決上述的每個影響意圖,所以實際上我是同意受到影響的。然而,我要是別無選擇,這種影響就是強制性或人為操縱,也就是不道德的。一個人拿槍頂著我的頭,要求我交出錢包。律師告訴我,我對她旗下非營利單位的慷慨捐助,將會用來幫助開發中國家的人,但實際上她把很多捐款當成「管理費」中飽私囊。一名憤怒的男子擠到我服務的櫃臺前面,要求我先為他服務,提供他想要的東西,否則他就要向主管檢舉我。老闆叫我別管那些沒有發票的報帳明細,接著又說,最近那波裁員實在很遺憾,我沒上裁員名單已經算是很幸運了。客戶告訴我,只要我願意付顧問費給該國的某家代理商,他就願意接受我的提案,而那家代理商剛好是客戶的表弟開的。在上述的例子中,有

人對我施壓、脅迫或欺騙,我要是回絕,他們可能就會對我不利。威脅、強迫、操縱、恐嚇也是影響的形式,通常會得逞(至少短期可以),因為很方便。校園惡霸都知道,要讓其他孩子聽你的話,最快的方法就是訴諸暴力,逼他們就範,或是威脅。但是實體的壓迫終究要付出代價,其他的孩子可能會屈服,但他們會因此畏懼惡霸而開始閃躲或怨恨。他們可能很清楚不乖乖聽話的下場,但他們對惡霸毫無敬意。霸凌就像其他不道德的影響形式,通常會破壞影響者和被影響者之間的關係,並種下未來報復的種子。這些影響方法雖然方便,但都不是實用的長期之道,尤其是在職場和日常生活中更是如此。影響與權威如果發揮影響力的人有合法的權威要求別人做事,即使對方不是

自願受到影響,這種影響力也算是道德的。我們在多元的社群架構中生活與工作,例如家庭、家族、社區、州與國家、企業、團隊、部門、事業單位等等。在這些社群結構中,我們賦予某些人領導團隊、統籌規劃、決策、分配任務、擔任對外代表、裁決糾紛、執法、維護團隊價值觀的合法權力。這些人憑藉其角色或地位,對我們有合法的權力,我們不見得凡事都會想聽命於權威,做他們希望我們做的事情,但是在不想因違抗而付出代價下,我們通常會順從權威(在我的上一本書《權力的要素》中,我稱這種合法的權威為「角色權」﹝role power﹞)。警車開到我車後,示意我靠邊停車,我遵照指示。停好後,警官過來訓誡我,遇到「停車再開」的標誌必須完全停

車後再開,我專注聆聽,之後乖乖接下罰單。我不想聽訓誡,也不想吃罰單,可能也覺得我根本沒違法,但警官有合法的權威影響我,即使我可能覺得他的手法充滿了強制性,但我還是接受了。

異常關係人交易-以租稅天堂弊端防治為核心

為了解決檢舉不主動開發票的問題,作者謝瑞雯 這樣論述:

台灣開放可間接至大陸投資後,企業便紛紛至租稅天堂設立境外公司,一來是希望藉此境外公司可將資金轉移大陸投資設立工廠,二來亦可以以移轉訂價模式將利潤留在境外,以減少公司的稅賦。但事情總有一體兩面,在租稅天堂所設立的境外公司擁有註冊國法律的保護,因而其隱密的特性則成為不肖企業經營者用來進行虛偽銷貨,資金借貸及中飽私囊的最佳路徑。  在本研究中,我們以四個個案來探討不肖企業經營者如何運用在租稅天堂設立境外公司進行虛偽銷貨及子公司借款,母公司擔保等以至財務報表公告不實及其在法律上的刑責。其次,為了要了解企業因財報不實或掏空被檢察官搜索時,股東權益受損的情況,我們亦採事件研究法,以這十年來被媒體公布因異

常關係人交易以至財報不實或掏空的企業為樣本,分析平均異常報酬率(AR)及平均累積異常報酬率(CAR)的變化來了解股東權益受損的程度。  藉此本研究發現,當境外公司不是以往單純用來投資大陸工廠及合法避稅的前提下,對於企業不肖經營者為一己之私,濫用境外公司關係人交易進行虛偽銷貨以美化公司財報或掏空公司資產時,確實相當顯著地造成股東權益的減損。因為有32%的樣本,在事件期便被要求停止交易或下市,代表著股東的權益在此刻完全付之一炬。然而,即使依舊繼續交易的公司,在事件後第18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之前所累積的負異常報酬率仍然沒有轉正。    而如何防治異常境外關係人交易則為本研究的核心,我們藉由探討獨立

董事及審計委員會的專業性及獨立性,對企業制定或修正內部控制制度引領財務報表的正確性揭露;會計師專業性的審核,予以協助企業在實質關係人交易的認定;吹哨者的管道及保護機制的建立,讓員工對於公司在境外關係人交易中有異常的行為時,願意且勇於檢舉使公司除弊無死角,以及投資人保護中心在擁有公開發行公司的股權的情況下,主動為投資人的權益把關。  防治系統的完整建立,會讓企業在境外公司的財報更加確實,資訊更加透明,也將更加吸引外資機構投資人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