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還造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王年雙所指導 林欣薇的 存在與想像-蘇童小說研究 (2000),提出歸還造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蘇童、小說、當代小說、中國文學、主題、現代小說、先鋒小說。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歸還造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存在與想像-蘇童小說研究

為了解決歸還造句的問題,作者林欣薇 這樣論述:

蘇童的小說崛起於八十年代中期,自1983年開始從事小說創造。他雖然是年輕的作家,但是備受台港及大陸三地文壇的關注,也受到世界其他國家的青睞與期望,作品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義大利文、荷蘭文等多個版本。他對小說有獨特的見解、勇於語言的實驗,具有相當的開創性。蘇童可說是大陸當代文壇的一個特殊現象,他風格的多變及對不同題材的嘗試,語言藝術獨具一格,使他自在地游走於大眾文學與純文學之間,可說是當代中國文學的重要代表之一。本論文題目擬定為「存在與想像-蘇童小說研究」,正是源於蘇童的創作總是探討人的存在狀態,並極大地建構在他的想像力上,他的作品正被認做把小說從一種對經驗世界的反應過渡到一種建立在想像

上的敘述。 本論文共分為七大部分。首先為緒論,說明本文的動機、研究範圍與方法架構。第二章做一時代環境、社會思潮的綜合性思考,體現當代環境與作家的關係,主要分析與作家創作息息相關的中國社會文化環境和背景,以及文學流派特色與文學商業化背景,並討論大陸社會型態演變的過程與文學發展的關係,作家在社會經濟躍進變動與商業化的衝擊下,文學如何受到發揚與制約,以及流行文學所處的位置。 第三章著重探討南方的蘇童與蘇童的南方之關聯。蘇童小說以濃郁的江南情調和唯美的敘事風格,在中國當代文壇上獨樹一幟。本文探討蘇童的童年生活與其生長經歷以了解他小說創作的動力,也將對於蘇童南方的

迷戀與虛構的南方楓楊樹故鄉與香椿樹街做一敘述,以便進一步探討其小說文本的南方地域特色是如何渲染小說的整體意蘊,進而建構起個人化的寫作風格。蘇童去想像一種現實,建構他南方的文學地圖,憑藉著他罕見的玄思冥想的天賦創造了一個嶄新的藝術世界,成為他小說最重要的標記和獨特的風格。 第四章開始進入蘇童作品的分析。將小說題材與分類作一綜合研究,分成五大類別。家族追尋小說是關於最早期蘇童精神的還鄉小說;少年追尋小說帶有半自傳的色彩;女性追尋小說是他創作技巧最純熟時期的作品,探索女性幽深隱密的心理;新歷史追尋小說是源於對歷史解構的熱情;而現實追尋小說,是目前蘇童創作最新動態的的方向與探尋。

第五章是歸納小說主題話語的表現,關於生存狀態的表述。這是作家生命意識的表現,表達出他對於生命的追尋與迷惘。蘇童的創作特徵之一就是以哲學的思維來創作小說,小說具有形而上的深刻思想。分成五小章節。第一節關於死亡的大量書寫話語,顯示死亡對於文本華麗的誘惑,亦是作者一種「儀式的完成」;第二節探討存在的虛無感與荒謬感,傳達出人精神的孤獨困境;第三節以作者悲劇性意識闡述其人生的苦難因素;第四節關於喪失與尋找的主題,引發逃亡與尋覓的行為;第五節作者邊緣化的描寫,由於人性的沉淪所引發關於罪惡包括暴力、犯罪、性愛等敗德事件,從主題話語可以看出蘇童對人性內在的深刻挖掘,呈現出荒涼謬錯的生命情境

。 第六章是以語言的藝術風格方面綜合探討小說的藝術特色,蘇童小說中最特殊的敘述方式與語言藝術做一探討,來突顯小說獨特的風格藝術,文學如何呈現藝術本體與多元化風貌。末篇總結全文,乃是對本文研究的命題的呼應與研究結果的再確認。最後地總結蘇童小說的風格特色與意識底蘊。並附錄蘇童小說創作兩岸三地對照表,以及1999年筆者與蘇童訪談文學對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