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獎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永續獎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周賓凰寫的 佛教經濟學:以智慧為依歸.永續的經濟學 和蘇雄義的 物流與運籌管理:智慧與創新(五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周出版 和華泰文化所出版 。

中華科技大學 航空運輸研究所 黃昌宏所指導 陳榮宗的 國籍航空業節能減碳措施之探索性研究-以中華航空公司為例 (2021),提出永續獎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節能、減碳、中華航空、碳中和、負碳排、淨零碳排放、環境管理、淨零碳技術、碳抵銷。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財務金融系 林憲平所指導 賴慧珊的 優異的ESG公司與其融資決策 (2021),提出因為有 企業永續、企業社會責任、ESG、股利政策、股權融資的重點而找出了 永續獎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永續獎,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佛教經濟學:以智慧為依歸.永續的經濟學

為了解決永續獎的問題,作者周賓凰 這樣論述:

*真正為人、為地球生態的綠色經濟+心靈環保最終提案   經濟學不是一項精確的科學。事實上它是——或者應該是——更大的:它是智慧的一項分支。 ——經濟學的最後一位先知、最有遠見的「異端」經濟學家 舒馬克(E. F. Schumacher)   「沒有佛教的經濟學,也就是沒有靈性、人,與生態價值的經濟學,就像是沒有愛的性一樣。」——舒馬克   羅賓斯爵士(Lionel Robbins)說:「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在有限的資源情況下作出選擇的科學。」每個人在此世間的種種資源都是有限的,因此如何在種種限制下達成人生的「目標」,的確是最重要的生命課題。傳統經濟學主要關注的是「實體」資源,而各個靈性傳承

所關注的則偏重非實體資源,如心力、壽命等。   今日資本主義經濟下的市場已遍及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透過市場,我們交易著一切有形與無形的事物,看似過著豐富的物質生活,然而人們的內心卻是疏離與不安的。加上我們這個世代面臨各種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危機,尋求新的可永續(sustainable)經濟學以取代資本主義經濟,已變得刻不容緩。   經濟學作為社會科學中的顯學,正一步一步地把人類社會帶向死胡同。作者在因緣際會下,接觸了綠色經濟學,這是不同於主流經濟學的經濟思想,同時首次認識了舒馬克(E. F. Schumacher)的佛教經濟學。   「佛教經濟學」是舒馬克在1960年代所提出的。但其實他所提倡的,

是以靈性為基礎、以人為本的經濟學。舒馬克認為,科學與科技必須有智慧作為依歸,「永續的經濟學」(economics of permanence)才是有可能的。   佛教怎麼會和經濟學有關呢?舒馬克在〈佛教經濟學〉一文開宗明義即說:「『正命』是佛陀所倡導的八正道之一,因此很清楚地,是必然有佛教經濟學這種東西的。」「正命」是指從事正當的職業,尤其是指不會傷害眾生(包括自己)的職業。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人們邁向解脫必經之途,因此是「必要之善」。   「正命」是佛教經濟學的核心,而付之實踐,則有賴佛教的另一原則——「中道」。佛教認為,問題的重點並不在於物質生活的

本身,而是我們面對它的態度。佛陀告誡我們的,不是外在的摒棄物質,而是內在的不執著。因此本書從佛法的觀點,以個體經濟學為架構,依序探討傳統個體經濟學架構中的各項議題。本書推展舒馬克的〈佛教經濟學〉的理念,把以「物」為本的資本主義經濟學,導回其「以人為本」的應有面貌。   「光是擁有科學或科技並不足以帶來『和平與永續』,因為科學無法產生我們可據以維生的想法。」舒馬克說:「從佛教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在地生產以因應在地之所需,是最理性的經濟生活方式。」根據這樣的觀點,無疑地近年來世界各地許多人所倡導的生態村或生態社群,正是最符合佛教經濟學的市場模式。   怎樣的經濟模式才能創造真正的福祉?消極面,先去弭

平工業革命過去兩百多年來對人、萬物及地球所造成的傷害(包括心理上與生理上)。積極面,則是開創理想的未來世界。作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去做:   1.教育改革:觀念(尤其是靈性教育,如佛法)的傳播是最重要的。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引導學生認識自己,開發每個人獨特的潛能,與他人合作,與大自然萬物和平共處。 2.設計與架構由小到大的網絡:從小型自足的生態社區、同樂社群、生態區域,直到國家層級等。 3.高度管制金融產業,減少非生產性的資金大量流動。抑制投機性的金融交易。 4.採取綠色租稅與福利措施。 5.在消極面,採取蔬食是最快的作法,是讓地球最無負擔的生活方式。 6.設計與採用更適切的永續經濟指標,以改善

現有GDP的缺點。   總之,人們重新回歸土地,與大自然連結,才是創造真正福祉的重要解方。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回歸內在,與內在的佛性連結,邁向解脫之路。

永續獎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2021年「天下企業公民獎」評選即將起跑囉!
非常時期,台灣尤須企業善盡社會責任的正能量。
要如何參加這個最受國內企業重視的永續獎項?
此一年一度的調查盛事今年又有哪些變革與重點?
敬請收看2021年「天下企業公民獎」徵件說明會。

更多獎項詳細資訊,請上天下企業公民獎官網參考:
https://topic.cw.com.tw/csr/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國籍航空業節能減碳措施之探索性研究-以中華航空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永續獎的問題,作者陳榮宗 這樣論述:

中華航空因應國際減碳趨勢,2021年10月26日正式宣示企業營運活動將於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放」目標,並持續推廣環保旅程-ECO Travel碳抵換計畫。華航為全球第二家、國內第一家同時通過能源系統管理(ISO 50001)及環境系統管理(ISO 14001)雙認證的航空公司,己於2021年獲得溫室氣體查證最高標準「合理保證等級」聲明書(ISO 14064-1:2018),成為國籍航空的標竿治理。減碳目標是依照國際民航組織 (ICAO) 及國際航空運輸協會 (IATA)來訂定,並以持續強化營運體質及企業風險管理範圍來擴大涵蓋相關氣候議題,TCFD報告己於2021年1月發布,為台灣首家航空

公司來支持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此外,2021年11月29日正式交機引進A321neo新世代節能省油客機,己於交機飛渡時添加永續替代燃油,約可減少20%燃油之消耗,亦可減少氮氧化物50%之排放及75%噪音量。華航己連續六年入選新興市場指數成分股、連續三年獲得全球企業永續獎榮獲永續年鑑評比、「航空業銀級獎及連續八年獲得台灣企業永續獎」等殊榮。華航也協助華信航空於2017年取得環保署「碳標籤」及「減碳標籤」,為國內航空業唯一雙標籤。本文研究主要是探討航空公司節能減碳的措施,並以中華航空為例,個案研究及分析其為節能減碳所做的實際作為以及成效;另外,本文研究亦跟國內其他同業及IATA建議之淨零

碳技術來做比較;最後,本文研究將中華航空節能減碳措施不足部份另提出建議事項,以使節能減碳工作更加完備。

物流與運籌管理:智慧與創新(五版)

為了解決永續獎的問題,作者蘇雄義 這樣論述:

  此版精簡第四版各章內容,使讀者更易於閱讀及消化書中知識。同時在各章章末,將該章主要重點加以整理,使讀者更容易掌握各章的精華內容;並提供十題單選選擇題,使教師可以此做為該章學習成效之檢核,或做為期中與期末考試之題庫。     本書區分為四大篇及十五章,依其順序及組成如下說明:   1. 知識觀念篇:含商業通路與供應鏈、物流運籌發展與關鍵概念、物流運籌系統分析。   2. 內部物流篇:含倉儲管理、運輸管理、存貨管理、逆物流管理。   3. 供應鏈整合篇:含智慧物流、顧客服務與管理、採購與供應管理、物流整合。   4. 運籌策略篇:含物流營運與財務績效評量、物流定位與策略、 物流委外管理、物

流服務業及創新管理。     新版特色主要加入了運籌物流智慧化、創新的系統性知識內涵,以及最新的資訊案例,使管理領域的學子們及企業人士,在運籌物流專業領域的學習,跟得上時代趨勢,瞭解如何透過智慧化設計,來實現物流創新機會,並致力於企業及社會的永續發展。

優異的ESG公司與其融資決策

為了解決永續獎的問題,作者賴慧珊 這樣論述:

近年來極端氣候嚴重影響全球環境,導致經濟、企業經營也受到影響,為 了讓經濟得以永續發展,各國政府制定相關法規,引領企業加強公司治理、思考如何回饋社會以及保護環境,落實ESG目標(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值此,ESG與企業經營間的關係逐漸興起,也受到財務 學者的重視,譬如從事ESG的企業,可以獲得更好的聲譽:Dowling (2006)的研究中從事企業社會責任,有較好的聲譽;El Ghoul et al (2011)證實,企業社會責任得分較高的企業,股權成本較低。另外,Pijourlet (2013)研究發現較高企業社會

責任的公司在籌措資金時,更傾向發行股權。本研究以此為基礎,並考慮公司成長性假說,發展本研究兩項假說:假說1:高股利公司(低成長),比較會從事 ESG 活動,故成為ESG表現優異公司的機率比較高。假說 2:ESG表現較優異的公司,比較傾向發行股權進行融資。本研究選用2008~2021年間台灣企業永續獎的得獎公司作為ESG表現優異公司,做為主要的研究對象,並以配對分析及迴歸分析方法進行驗證本研究假說。本研究預期高股利公司與ESG得獎公司的機率為正相關,而研究結果與預期結果一致,表明高股利公司,成為ESG得獎公司機率較高,另外,預期ESG得獎的公司更傾向發行股權進行融資,預期結果與實證結果並不一致,

呈現負相關,原因可能是公司比較願意發行債權進行融資,因為借款利率較低。本研究貢獻,在於藉此研究可以清楚了解公司納入ESG決策,是有助於績效增加且優於同業,也能使企業形象變佳,促使員工、股東及利害關係人提升對公司的認同感,在融資管道方面,也能擁有更低的資金成本來進行債權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