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 錢買保險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沒 錢買保險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蕭世斌寫的 第一次領薪水就該懂的理財方法:買股票、基金、房地產,這樣算才會賺 (熱銷再版) 和吳鴻麟的 一生平安的保險規畫:教你分齡買對保險,兼顧理財和保障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其實,你可以不用買保險 - 方格子也說明:簡單來說就是俗稱的人生勝利組大概了解狀況之後我就跟他說了.... 其實,以你的狀況來說,不買保險也沒什麼差. 我沒問他收入,畢竟收入是比較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樂文化 和商業周刊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楊淑文所指導 何一民的 營建工程契約保固制度之研究 (2021),提出沒 錢買保險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工程驗收、工程保固、保固期、保固保證金、FIDIC契約條款。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休閒遊憩系碩士在職專班 林宗賢所指導 鄒春美的 玩出好薪情-國小教師出國旅遊與理財行為 -雲林縣國小教師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出國旅遊、理財行為、旅遊動機、旅遊型態、旅遊經濟阻礙、理財目標、理財規劃、理財工具及其投資績效的重點而找出了 沒 錢買保險的解答。

最後網站買保險?根本就是資本家設計的一場韭菜局?別慘賠!越窮的人 ...則補充:買房教學2021| 房地產投資理財如何買房買房套路買房策略買房機會如何買中暴漲房買房時機賣房時機 沒 錢買房房產中介應對炒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沒 錢買保險,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第一次領薪水就該懂的理財方法:買股票、基金、房地產,這樣算才會賺 (熱銷再版)

為了解決沒 錢買保險的問題,作者蕭世斌 這樣論述:

定期定額策略,反而適合做短線,你知道嗎? 會算股票、房子的價值(而非價格),才撿得到便宜! 獲利比定存高、風險比股票低,這種好康在哪裡?     提前退休、逍遙過日的理財達人「怪老子」慷慨分享致富心法,   不管你幾歲,現在學會這樣算,15年後換老闆羨慕你!   ★15個內建公式EXCEL試算表,免費下載,一用就會,幫你輕鬆這樣算。     「我人生最痛苦的覺悟就是:認真工作與致富無關,所以我立志要學好投資,我要投資致富。」——本書作者蕭世斌     作者勤奮工作,卻在中年覺悟,想致富不能靠薪水,因此痛下決心要學好投資與財務管理,他發展出一套結合財務知識與EXCEL試算表來檢驗報酬率的理財

方法,並提早達到財務自由的目標。     作者觀察一般投資人有兩大類型,一種人只要想到可能的投資風險就怕,所以只會做定存,這些人的財富一定會因為通貨膨脹而縮水;另一種人則仰賴投資大師或投顧老師指點迷津,但因無法精準掌握進出時間而錯失機會。作者認為,不必等別人幫你分析,只要能讓數字說話,風險與機會一目了然,投資決策絕對不失誤。     在本書中,作者慷慨分享他精心研究與實務操作15年的個人投資理財心得,並提供15個免費下載的EXCEL試算表,除了個人、家庭財務規畫,還要教你看明白、算清楚市場中各種投資工具的價值與投資報酬率。只要你學會這樣算,一定可以穩健理財,一輩子都有錢。   本書特色    

 1.深入淺出的基礎財務知識,一看就懂   2.方便的EXCEL試算表,一用就會     *此書為《第一次領薪水就該懂的理財方法》第二版

沒 錢買保險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追劇#理智派生活#工作觀#感情觀
最近Netflix上很紅的陸劇「理智派生活」你們看了嗎?蕾咪看完覺得很有感~想跟大家聊聊我的心得XD關於職場上的女性、感情、家庭等各種糾結,跟我們的現實生活真的挺相似的,如果你還沒看過的話先不要看第三個重點以免爆雷!看完的心得就是好想請個小鮮肉助理啊!(誤)
如果喜歡這個頻道別忘了訂閱呦❤️
---
time code:
00:00大家好~這次來聊聊追劇!XD理智派生活小心得~
00:55關於蕾咪的工作觀
04:27關於蕾咪的感情觀
07:16理智派生活追劇小心得
---
可以看到更多的蕾咪~
訂閱蕾咪PressPlay專業知識服務→ https://app.pressplay.cc/CFP
想看蕾咪IG限時動態→ https://www.instagram.com/ramihaha/
想找蕾咪FB留言聊天→ https://fb.com/ramihaha.tw/
觀察蕾咪旅遊部落格→ https://ramihaha.tw/
---
可以看到更多影片!
【理財教學】賺超過薪水?邁向財務自由!被動收入與主動收入差在哪?
https://youtu.be/JeblgTqh_J0
【投資教學】買進就下跌、股票被套牢怎麼面對?基礎3種投資策略解密!
https://youtu.be/XHQ52YkGcOo
【理財教學】保險原來這樣買?我適合哪種保險?基本保險觀念剖析!
https://youtu.be/dDb2ROuaLB8
【理財教學】擺脫月光族!SOHO族、自由工作者必看3招理財術!穩定收入又能加薪!
https://youtu.be/BOWf0hpBh7U
【投資教學】美股投資選股策略快速教學,4本經典好書入門推薦!
https://youtu.be/JGT-jUj4cL4

歡迎有更多的理財問題,可以留言跟我說,
我會挑選適合的問題,錄製更多教學影片囉!
希望從這理財的小小習慣去改變我們彼此的生活啦!

歡迎訂閱蕾咪的頻道喔:)

※這不是商業影片! ^^
※This is NOT a sponsored Video.

營建工程契約保固制度之研究

為了解決沒 錢買保險的問題,作者何一民 這樣論述:

近年來,國內雖以高科技工業如半導體產業為經濟發展核心,以往的工業火車頭「建築、營造工業」成長動能已日漸趨緩,然而,政府意識到前瞻建設計畫之運行、社會住宅及都更危老改建需求仍仰賴於營造工業,遂逐步採取許多改革措施諸如政策性擴張投資、協助技術創新與轉型、完善營造法制環境等,以期帶動營造產業之復甦。其中關於法制現況,工程履約流程中最為常見的議題,除承包商應如期完工外,莫過於工程瑕疵衍生之爭端,此殊值業主與承包商重視。事實上,民法與工程相關法令雖有瑕疵救濟規範,卻不足以因應實務上變化多端之瑕疵紛爭,因此,本論文擬以工程產生瑕疵時應如何救濟作為研究目標。工程生命週期中產生瑕疵並受業主發現的時點,區分為

承商施工期間、業主驗收程序與業主使用階段,雙方就上述三個階段產生之瑕疵該如何處理並界定法律關係?本論文主軸承商之保固責任究係上述三項階段中之哪一階段?為何民法承攬針對工作物瑕疵已存有物之瑕疵擔保責任,還需另行創設保固制度?此兩制度之關聯性何在?應如何精準操作?均為本論文所關切之議題。正因我國工程保固法制諸多概念沿襲英美工程契約所慣用條款,並逐步發展成工程慣例,法律人員在無法正確理解保固制度發展脈絡之情況下,時常誤解法律關係進而錯誤適用法律。職此,誠有必要釐清工程保固制度之基本架構與其性質所屬,方能重新認識工程保固制度並定紛止爭工程瑕疵之疑慮。此外,業主若藉定型化契約之手,針對工程瑕疵設計出風險

分配不甚公平、合理的保固條款,承商該如何應對?保固條款若有所缺漏,應如何進行契約漏洞之填補?此時,民法承攬之瑕疵擔保規範與FIDIC國際營建工程契約又扮演著何種要角?工程裁判實務上針對瑕疵之重要爭議又該如何精確地解決?亦為本論文研究方向。以下,本論文將陸續梳理上述爭議並提出一己之見,希冀能夠勾勒出一套完整的工程瑕疵救濟制度,創造美好的工程法制環境。

一生平安的保險規畫:教你分齡買對保險,兼顧理財和保障

為了解決沒 錢買保險的問題,作者吳鴻麟 這樣論述:

該不該買保險?買多少才夠? 保險金融達人吳鴻麟,教你買得省、買得對, 打破10大迷思、5大週期分齡規劃, 選中CP值最高保單,小錢就能擁有大保障!   根據統計,台灣每個人擁有超過2.3張的保單,人壽保險滲透率更高居世界第一,但是真的搞懂自己買什麼保險的人卻相當有限。把整疊保單拿出來檢視,不是同質性過高,就是萬一發生事故,保障有限,甚至無法理賠!當然也有人堅持不買保險,可能是因為自身或者親友有過不好的保險經驗,因而對保險反感。但是,風險之前人人平等,別再避買保險啦!要防患的是會騙人的「不肖保險業務員」,而不是「保險」本身。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迷思篇」   「保險都是騙

人的,多存點錢比較實在?」「政府已經開辦長照2.0,不用再買長照險?」   保險,有很多人云亦云、似是而非的言論,這一部分將整理出十大拒絕買保險的理由,並逐一分析解答讀者心中的疑問,認清保險的本質與功能,避免「人云亦云」輕忽自己可能面臨的風險,而耽誤了投保的黃金時間,造成家庭或個人無法彌補的傷害與損失。   第二部分「規畫篇」   ●人生五大週期與需求   從人生不同階段必須肩負的個人與家庭責任,來分析不同的理財與保障需求,再從需求中探討如何透過「風險規畫」、「理財規畫」及「資產規畫」來達到保障、創富及資產傳承目的。   ●CP值最高的保單規畫   教大家如何依自己的經濟能力,利用C

P值最好的保險產品組合,來達到不同階段的需求與規畫目標。建構完整的保險防護網,讓保戶能擁有一生平安的保險。   套句一句流行廣告詞:好險,有保險。但是,你的保險買對了嗎?這是想買、剛買、或滿手保單的人想要了解的問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怕的不是風險,而是風險來臨時,自己架的防護傘不夠大,因為走太快、活太久或走不掉而拖累家人,成為一生的遺憾。 本書特色   1. 金融保險專家現身說法   作者擁有30年金融保險經驗,兼具法律與銀行保險專業背景,更能釐清外界對「保險」似是而非的概念,深入淺出各險種特色與獨特性,提供購買保單前的不同思考方向。   2. 真實案例+試算說明深入

淺出   無私分享保單案例,教大家選對保單、買對保險,將小錢發揮最大效用,規畫CP值最高保單。 專家推薦   吳澔如(法巴銀行首席營運官)   李正之(台名保經董事長)   李佳蓉(磊山保經首席顧問)   李崇言(法巴人壽中國區總負責人)   李淑芬(錠嵂保經董事長)   李傳晧(精联保經董事長)   張烱銘(中國人壽保險資深副總經理)   莊中慶(君龍人壽總經理)   陳文勇(台灣人壽副總經理)   曾覺民(巨擘保經董事長)   黃志明(倍安保經董事長)   鄭祥人(保經公會理事長)   戴朝暉(法巴人壽台灣區總經理)   薛淑梅(第一金投信董事長)   作者簡介 吳鴻麟   現

任捷安達國際保險經紀人公司董事長   畢業於政大法律系,之後在政大保險研究所、台北大學商學院、台灣大學管理學院進修,並取得財務金融及商學碩士學位。   曾任元大銀行資深副總經理、元大保代總經理、第一保代總經理、安聯人壽副總、全球人壽副總等。精通法律、財務金融及商業行銷管理。   具有美國壽險管理師(FLMl)、美國客服管理師(ACS)、美國註冊財務策畫師(RFP)、台灣壽險管理學會正會員、考試院人身保險經紀人、財產保險經紀人、不動產經紀人、華語領隊及導遊、英語領隊專門職業人員考試合格等專業資格。   目前同時是台灣金融研訓院菁英講座、台灣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證券暨期貨發展基金會、台北金融

發展中心、各大學金融專業課程講師。   推薦序︱保險,保你和家人一生平安│鄭祥人 推薦序︱保險,是民生必需品│李佳蓉 推薦序︱保險工作是利人又利己的事業│莊中慶 共同推薦︱ 前言:有保險,有保庇? 一張圖看懂保單分類 Part Ⅰ迷思篇:保險真的能保一生平安嗎? 迷思01︱保險都是騙人的,多存點錢比較實在! 迷思02︱我已經買好幾張保單,不要再找我買! 迷思03︱我一個人沒有家累、衣食無虞,不需要再買保險! 迷思04︱孩子還小沒賺錢,不需要買保險! 迷思05︱投資型保單不保證收益,一條牛被剝好幾層皮! 迷思06︱保單應回歸保障功能,不該當定存買! 迷思07︱年金險種類多又

複雜,綁約時間長、不划算! 迷思08︱有全民健保就夠了,何必再買醫療險! 迷思09︱政府已經開辦長照2.0,不需再買長照險! 迷思10︱買保險可以節稅,是富人專利! PartⅡ 規畫篇:分齡保險術,買對需要兼顧理財規畫 規畫01︱學齡期保險需求及商品規畫 ● 學齡期CP值最高保單組合 ● 學齡期保險規畫常見問題: Q1. 15歲以下未成年人意外死亡無法理賠? Q2. 跟團出遊有「責任保險」,就不用「旅行平安險」? 規畫02︱青年期保險需求及商品規畫 ● 青年期CP值最高保險組合 ● 青年期保險規畫常見問題: Q1. 為什麼年輕族群適合買投資型保單? Q2. 該買癌症險,還是重大疾病險? Q3

. 重大疾病險、特定/重大傷病險,哪種最「保險」 規畫03︱壯年期保險需求及商品規畫 ● 壯年期CP值最高保險組合 ● 壯年期保險規畫常見問題: Q. 投保醫療險,住院開刀就理賠? 規畫04︱空巢期保險需求及商品規畫 ● 空巢期CP值最高保險組合 ● 空巢期保險規畫常見問題: Q1. 我有勞保退休金,為何還要買年金險做退休準備? Q2. 很夯的纇全委保單,到底能不能買? 規畫05︱退休期保險需求及商品規畫 ● 退休期CP值最高保險組合 ● 退休期保險規畫常見問題: Q1. 如何選購長照險? Q2. 如何運用保單節稅 Q3. 身故保險金給付不能免遺產稅? 結語 後記:一個優秀保險業務員的養成

附錄: 人壽保險金依實質課稅原則核課遺產稅案例及其參考特徵   前言 有保險,有保庇?   為什麼這時候要談保險?有3 大理由:   理由一、台灣經濟成長趨緩   台灣有句俚語:「生吃攏嘸夠,擱有通曝乾?」意思是指種植生產的蔬果欠收,要現吃都不夠了,怎麼可能還有多餘的食材可以曬乾、醃漬,留著以後食用。   所以,很多人會認為現在的經濟環境不好,收入不穩定,應該要量入為出,保險並非民生必需品,「當省則省」。換句話說,買保險會增加個人或家庭支出,是不是等經濟寬裕些再考慮?有這樣的想法到底對不對?   種種數據顯示,經濟疲弱不振的現況,短期內似乎看不出有好轉跡象,最直接影響的是上班

族的薪資停滯,甚至基層勞動者的工資倒退到20年前的水準。   就業機會愈來愈少,加上物價上漲,上班族或勞工階級在都會區辛苦打拚一輩子,也買不起一間小套房。於是我們常聽到衡量生活品質不滿意的「痛苦指數」也愈來愈高。在這種經濟壓力下,要民眾省吃儉用再擠出一些錢來買保險,確實相當辛苦。   在這樣的環境下,網路、媒體出現不少名嘴、保險達人,傳達一些似是而非的聲音與觀念,灌輸、提倡民眾不需要買保險的言論。這些「專家們」可能連保險的基本知識都沒有,但卻一直在宣導「自保」比「買保險」重要,只要把身體鍛鍊好,有「健保」+「保健」就夠了,不需要浪費錢去買保險。   我很憂慮這樣「眾口鑠金」、「以訛傳訛」

的傳播力量,萬一讓真正需要保障的家庭或個人因此誤信而忽略了保險的重要性,等於是把自己一步步推向危險的斷崖。   理由二、國際政經風險增加   2007 年美國爆發「二房事件」債券危機之後,緊接著2008 年全球四大投資銀行之一的「雷曼兄弟」破產清算,全球金融體系出現空前危機,成為引發全球金融海嘯的導火線。緊接在後的冰島破產、歐豬五國(PIIGS,葡萄牙、義大利、愛爾蘭、希臘、西班牙五國的英文字首縮寫)的國債無法清償,也開始攪亂整個歐洲市場,剛從2000 年亞洲金融風暴中脫身的亞洲各國,馬上又面臨重擊,骨牌式效應幾乎無一倖免,真的應證了「世界是平的」理論。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為了拯救美

國經濟危機,實施一波波的「量化寬鬆(QE)」政策,此舉也引發全球央行進行貨幣競貶,形成另一樣態的世界大戰,只是這次使用的武器是「貨幣」,而不是導彈,但對各國經濟的影響和破壞力卻比導彈大上千百倍,尤其對依賴出口貿易的國家更是嚴峻考驗。   俗語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繼經濟問題後,各國政治局勢也呈現不穩定狀態,引領全球政治經濟政策的主要國家領袖,先後在大選中落敗,主張保護主義的候選人脫穎而出,2016 年甚至出現市場上最大的兩隻「黑天鵝」,即英國脫歐與川普當選美國總統。   緊接著,2017 年約占歐盟經濟40%的歐洲主要國家,也即將舉辦大選,保護主義候選人一樣占上風,歐債問題可能再捲土

重來,政治風險讓往後3 至5 年的全球經濟發展,更增添不確定性。   這些看似與我們不相干的國際政治、經濟問題,事實上牽一髮而動全身,因為台灣的經濟仍然高度依賴出口貿易,保護主義將對台灣產業相當不利,進而影響到政府的歲收、產業發展,以及民眾的所得等,導致薪資倒退、失業率升高、就業率偏低、通貨膨脹、利率下滑、匯率波動、股市交易清淡等等……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一旦個人或家庭因突發事故出現收入中斷,或增加無預期的費用支出,將會嚴重衝擊原本的生活與計畫,這些恐怕都不是憑我們一己之力就可以解決。   理由三、人口結構老化衝擊   除了受全球政治、經濟問題影響之外,台灣還即將面臨社會結構人口老化

及少子化的衝擊,由於養兒育女的責任壓力增大,使得許多新婚夫妻不願多生小孩,甚至不敢生。   台灣的生育率創全球新低,2017 年起14 歲以下幼年人口將少於65 歲以上高齡人口,少子化問題使得台灣的「人口紅利」4 已不復存在,未來的老人安養、照顧與醫療問題,對個人與家庭也會是沉重的負擔,這樣的時間表已經迫在眉睫。   早在1993 年,台灣就邁入「高齡化社會5(aging society)」,2018 年將成為「高齡社會」,到了2026 年就是「超高齡社會」,總人口中20%為65歲以上。也就是說,走在街頭的每5 個人就有1 個是老年人。   台灣從「高齡社會」進展到「超高齡社會」,只有短

短的8 年時間,比日本的11 年、美國的14 年、法國的29 年、英國的51 年快上許多,但也表示解決問題的時間表更少,未來高齡人口可能面臨的健康、醫療、安養、照護問題,如果不及早準備,嚴重性將更甚於現在遇到的經濟困境。從「搖籃到墳墓」是每個人一生都必須經過的歷程,不同的人生週期,每個人有不同的角色扮演、不同的責任負擔,但無可避免,每個人也都必須面對始料未及的三大風險:「不知道明天和死亡哪一個會先到來」的「走得太快」風險;因為「錢花完,人還沒走的」的「活得太久」風險;「久病臥床,無語問蒼天」的「走不掉」風險。任何一種風險發生,就可能毀掉我們辛苦建立的家園,失去我們摯愛的親人,以及我們寶貴的健康

與生命,甚至連累我們的家人與子孫,尤其在經濟上的損失與負擔,恐怕是大部分人無法獨力承擔的。   本書要肯定的告訴讀者,的確「有保」有「保庇」;「沒保」……只能「賭運氣」。但也不是「有保(險)」就一定沒事,錯誤或不適當的投保規畫,不但沒有幫助,還可能適得其反,增加自己的財務負擔,甚至造成無謂的損失。   因此,保險不是「有買」就好,本書要讓讀者從「需求分析」角度,了解自己是不是「買對」、「買到CP 值最高」的保障,透過這些保險規畫能不能讓自己和家人免除「走得太快」、「活得太久」、「走不掉」的風險,更能確保自己和家人「一生平安」。   迷思篇︱保險都是騙人的,多存點錢比較實在! 「你在做保

險?當朋友可以,但千萬不要向我推銷保險」、「保險都是騙人的,多存一點錢比較實在」,「我三餐都吃不飽,哪有閒錢買保險」,偶而會在一些場合會聽到這些拒絕談保險、買保險的言論。 我總會好奇追問對方,為何會有這種想法?結果大約有八成的人根本沒買保險,只有兩成左右是因為自己或親友有不好的投保經驗,主要原因不外乎:申請理賠被拒賠、繳不出續期保費、人情保、被判定為拒保件,有健康問題(次標準體)被限制承保的內容或被要求增加保費、聽聞親友不愉快的投保經歷等等因素,因而排斥保險。 前者從未買保險,所以是「莫須有」的理由拒絕保險;後者則可能業務員沒有為保戶做最適當的保險規畫,以及充分說明保險內容,或者沒有做好售後服

務,導致客戶埋下「心結」,拒絕再談保險。要拒絕買保險很容易,一個理由就可以把業務員擋在門外,但仔細想想,是不是保險業務員不出現,風險就不存在了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風險不但不會消失,一旦發生,再來後悔就為時已晚。 投保關鍵在於承擔風險能力 到底需不需要買保險?關鍵就在於:我們能否承擔因為危險事故發生的損失或責任。 台灣交通事故死亡率世界第一每5分鐘18秒就有人罹癌每11分鐘22 秒有1人死於癌症每40分鐘增加1位失智者每5人就有1位老年人每年增加失能人口2至3萬人平均壽命80.2 歲創新高 從上述的資料中可以清楚發現,雖然突發意外事故造成的危害很大,但因長壽所衍生的醫療、安養、長期照顧問題更大

。 而且這些事故發生與否及時間,都非人力所能掌控,我們必須靜下心來思考,自己有能力承擔這些風險嗎?萬一發生,如果只靠自己賺錢、存錢真的夠用嗎?會不會造成家人的負擔和困擾,甚至拖垮整個家庭?如果我們自覺沒有多餘的錢買保險,哪會有多餘的錢可以承擔這些事故發生所必須花費的錢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不能再存在著「我不需要保險」的心態,而是必須更積極的尋求專家協助規畫合適的保單,並隨著人生不同階段的需求與責任,定期檢視保單並調整,以確保自己的健康狀況或年紀,免得到了無法投保的時候,才後悔「要是」當時的保險業務員能再堅持一些該有多好。

玩出好薪情-國小教師出國旅遊與理財行為 -雲林縣國小教師為例

為了解決沒 錢買保險的問題,作者鄒春美 這樣論述:

從事教職的老師是觀光旅遊業界的重要客群,而國小教師是教師中人數最多的一群。出國旅遊是國小教師面臨其職場壓力下尋求宣洩的重要管道之一,旅遊活動可讓人得到生理及心理上的舒緩與調適。然而國小教師在諸多不利的政策和社會變遷的威脅下,即使是每月實質收入7萬元的老師,要應付日常生活基本開銷和休閒旅遊支出,顯然經濟壓力加重。國小教師需要有正確的理財態度與投資行為,善用理財工具累積財富,創造更高的理財績效,增加可支配所得,以維持自己與家庭的生活水平並滿足生活上物質和精神需求。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背景的國小教師之出國旅遊和理財行為是否有差異,並進一步了解國小教師出國旅遊和理財的關係。 本研究的母體

為雲林縣國小編制內之正式教師與長期代理教師,以110學年度任教於雲林縣之公立國民小學編制內現職教師為研究對象,以分層便利抽樣方式對雲林縣20個鄉鎮的450位教師進行電子問卷調查,總共發出問卷450份,回收400份,有效問卷計400份。以編制內正式教師居多,以「女性」佔大多數比例,年齡則以「41-50歲」居多,且大多「已婚」,子女狀況以「2個小孩」最多,教育程度以「碩士」佔比高,任教年資以「19-25年」居多,個人每月實領薪資則以「60001~80,000元」比例最高。 研究結果發現雲林縣國小教師出國旅遊最主要的動機是「放鬆需求」;出國旅遊經濟阻礙平均數最高是「我會評估經濟狀況,決定出國旅

遊地點」;在COVID-19疫情爆發前三年內未曾出國旅遊的樣本數是139,最主要的原因是「想去,但沒有時間」,其次為「想去,但無法負擔費用」及「沒有興趣」。曾出國旅遊的樣本數是261,其出國旅遊頻率則以「3年1次」居多;出國旅遊地點以「東北亞」比例最高,其次為「東南亞」;個人單次最高旅費以「30001-60000元」偏多;最多旅遊天數以「6-10天」為主。較常採用的出國旅遊方式,以「跟團旅遊」比例最高。 最受雲林縣國小教師青睞的投資理財工具依序為儲蓄險、台幣定存、股票、基金、外幣定存、房地產、黃金、債券、其他、期貨選擇權,而各類投資工具之投資績效(年報酬率)皆以1~5%所占比例最高。理財

首要目標是「為退休後做準備,養老備用」;理財規劃積極度高,平均數最高是「我認為理財越早越好,理財績效會更顯著」。 不同人口背景變項之雲林縣國小教師在出國旅遊的差異性分析結果:「出國旅遊動機」,在不同「年齡」和「任教年資」具有顯著差異;「出國旅遊型態」,在不同「身分別」、「性別」、「教育程度」、「任教年資」和「子女狀況」具有顯著差異;「旅遊經濟阻礙」,在不同「身分別」、「年齡」、「教育程度」、「任教年資」以及「個人每月實領薪資」具有顯著差異。不同人口背景變項之雲林縣國小教師在理財行為的差異性分析結果:「理財目標」,皆無顯著差異;「理財規劃」,在不同「性別」、「年齡」、「任教年資」以及「子女

狀況」具有顯著差異;「理財工具及其投資績效」,在不同「教育程度」、「任教年資」、「婚姻狀況」以及「個人每月實領薪資」具有顯著差異。 出國旅遊和理財行為之相關分析結果:出國旅遊與理財行為部分構面具顯著相關,相關程度為正向低度到正向中度相關。旅遊動機與理財目標顯著正向相關,旅遊動機與理財規劃顯著正向相關,旅遊動機與理財工具及投資績效顯著正向相關;旅遊型態與整體理財目標無顯著相關,旅遊型態與理財規劃無顯著相關,旅遊型態與理財工具及投資績效顯著正向相關;旅遊經濟阻礙與理財目標顯著正向相關,旅遊經濟阻礙與理財規劃顯著正向相關,旅遊經濟阻礙與理財工具及投資績效無顯著相關。 理財工具及其投資績效

與旅遊型態之迴歸分析結果:「理財工具及其投資績效」對旅遊型態各變數,包括「旅遊頻率」、「旅遊地點」、「旅遊支出」、「旅遊天數」以及「旅遊方式」皆具有影響。上述研究結果,提供國民小學、相關產業建議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