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艦隊指揮部政戰主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另外網站海軍總司令部歷任上中將| 台灣百科全書 - Pedia Wiki | Fandom也說明:艦隊司令、指揮官: 1953.07.10海軍艦隊指揮部編成→黎玉璽(1953.07.10副總司令 ... 會主委接李崑材)→高法鵬(1994.03.01交總司令部政戰副主任~1994.11.30總司令部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 謝秉蓉所指導 楊可忻的 海軍艦艇領導軍官工作壓力、社會支持對工作滿意之影響 (2012),提出海軍艦隊指揮部政戰主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工作壓力、社會支持、工作滿意。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社會工作碩士班 周海娟所指導 林國勳的 單身志願役軍官社會支持系統之研究 (2011),提出因為有 單身志願役軍官、社會支持、壓力的重點而找出了 海軍艦隊指揮部政戰主任的解答。

最後網站【鮮週報】海軍艦指部第18梯兵科軍官轉任保防官座談會政戰 ...則補充:海軍艦隊指揮部 少將政戰主任馮國維(圖一左)11月19日主持第18梯次兵科軍官歷練艦艇保防官回任座談會,會中關心兵科幹部轉任保防官工作心得,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海軍艦隊指揮部政戰主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海軍艦艇領導軍官工作壓力、社會支持對工作滿意之影響

為了解決海軍艦隊指揮部政戰主任的問題,作者楊可忻 這樣論述:

摘要本研究欲瞭解目前海軍艦艇領導軍官工作的現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領導軍官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的差異性,並瞭解在不同單位內艦艇領導軍官的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之間的關係,故本研究目的為:﹙一﹚瞭解艦艇領導軍官工作壓力認知、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之現況。﹙二﹚探討艦艇領導軍官不同背景變項對工作壓力認知、社會支持及工作滿意的差異情形。﹙三﹚探討艦艇領導軍官工作壓力認知與工作滿意之關係。﹙四﹚探討艦艇領導軍官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之關係。﹙五﹚探討艦艇領導軍官工作壓力認知、社會支持對工作滿意之關係。﹙六﹚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提供國防部單位決策及後續研究之參考。為達成以上之目的,本研

究以蘇澳、基隆、左營、馬公等地區一、二、三級艦艇為取樣之樣本單位;在成員樣本方面,抽取上述單位領有領導加級之上校級(含)以下軍官(含常備軍官及預備軍官)為樣本,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及信、效度的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階層迴歸分析驗證假設。本研究結果發現:1.艦艇領導軍官的工作負荷、角色衝突認知對外在滿意有負向影響。2.艦艇領導軍官的組織溝通、角色衝突認知對內在滿意有負向影響。3.艦艇領導軍官的長官支持、部屬支持、部屬及其眷屬支持認知對外在滿意有正向影響。4.艦艇領導軍官的長官支持、家人支持、部屬支持、部屬及其眷屬支持認知對內在滿意有正向影響。5.艦艇領導軍官的工作單位、單位駐地及

其所在地、婚姻狀況與撫養子女人數在工作壓力認知上有顯著差異。6.艦艇領導軍官的性別在社會支持認知有顯著差異。7.艦艇領導軍官的年齡、軍職年資、子女教育程度在工作滿意上有顯著差異。關鍵字:工作壓力、社會支持、工作滿意

單身志願役軍官社會支持系統之研究

為了解決海軍艦隊指揮部政戰主任的問題,作者林國勳 這樣論述: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旨在探討單身志願役軍官的軍旅歷程經驗與其社會支持系統的概況。透過質性研究,利用深入訪談方式,分析詮釋單身志願役軍官主觀的軍旅經驗感受,分別從軍旅「生活及工作狀況」、「挫折與困難」、「社會支持系統的來源」與「社會支持系統運用情形」等四個角度,建構出單身志願役軍官的軍旅生涯歷程與社會支持現況。綜合本研究的分析結果,有以下幾點研究發現:(1)船到橋頭自然直─職業軍人的無奈。為了保有軍人這分工作,職業軍人無論在生活上與工作上,需要面臨許多為難的處 境。(2)職業軍人的吶喊─軍隊管理需要改善。在封閉的軍隊環境與強烈科層制及全控機構的影響下,造成許多不合時宜的軍隊 管理

現象。(3)難以擁抱的刺蝟─單身志願役軍官社會支持來源單調。人際關係、生活模式與個人習慣是造成單身志願役軍官社會支持 來源薄弱的主因。(4)完整生活的推手─無法親理事務的工具性社會支持。家人與同事分別是單身志願役軍官生活上與工作上工具性社會支持 的來源。(5)鐵金剛也會掉眼淚─容易滿足卻缺乏的情緒性社會支持。軍人會選擇性的表露與隱藏內心脆弱的一面,不僅造成他人保 留所給予的社會支持,更使單身志願役軍官的社會支持來源與效果漸趨薄弱。(6)眾人協助建造的城堡─重要大事與生涯規畫的訊息性社會支持。家人會提供單身志願役軍官重大事件的建議,而部隊長 官更是軍旅規劃的經驗提

供者,使其有繼續服役的動力。(7)期望與奢望─單身志願役軍官內心的渴求。尋找伴侶一直是單身志願役軍官重要的人生目標。根據上述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進一步的討論,以作為未來研究、志願役軍關個人發展、國軍相關管理與政策制定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