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泥紫砂壺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清水泥紫砂壺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德川宗英寫的 將軍吃什麼:德川家康與家族四百年祕傳養生與飲食之道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美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魏炎順所指導 陳文彥的 水番流潘俊任之手捏陶壺作品研究 (2015),提出清水泥紫砂壺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潘俊任、手捏陶壺、水番流、茶壺。

而第二篇論文樹德科技大學 應用設計研究所 陳文亮所指導 呂智全的 整合理性實驗及感性創作應用於複合媒材產品開發與教學設計之研究 (2014),提出因為有 複合媒材;理性實驗;感性創作;產品開發;教學設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清水泥紫砂壺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清水泥紫砂壺,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將軍吃什麼:德川家康與家族四百年祕傳養生與飲食之道

為了解決清水泥紫砂壺的問題,作者德川宗英 這樣論述:

閱讀江戶鮮活奇聞軼事,重啓現代養生保健新契機! 從「健康狂始祖」家康,說到「海狗將軍」家齊、最長壽的「肉食將軍」慶喜…… 田安德川家第十一代當家──德川宗英一一道來   江戶時代,既沒有血壓計、營養補充品,也沒有健身房,當時的人們有著什麼樣的健康觀又如何養生呢?   歷代德川將軍的健康狀況又究竟如何?   為了鍛鍊身體和心理健康,必須注意什麼呢?   《將軍吃什麼》引領大家重新思考「健康是什麼?」   田安德川家第十一代當家德川宗英,細數歷代將軍和家人的各種祕傳養生訓,同時代家臣、戰國武將、貴族千金們的健康小故事,以及明治初期重要人士身體力行的健康養生法。從歷史的角度解析江戶時代的飲食、保

健方法,逸趣橫生。還揭露長壽大將軍德川家康走過亂世活下來的持盈保泰妙方──「一富士、二鷹、三茄子」,和「家康君菜單」!   一富士:步入晚年的家康一邊眺望富士山一邊工作,對於維持他的精神安定,助益良多。   二鷹:鷹獵在野外進行,運動量相當大,不僅能夠有效消除壓力增進身心健康,對家康來說也可「大飽口福」。因為他經常吃捕獲的鳥肉或獸肉,所以即使平時粗茶淡飯,也可以均衡攝取動物性蛋白質。   三茄子:茄子是家康最喜歡的食物。茄子富含食物纖維,紫色的皮含有花青素,果肉含有綠原酸這種多酚,據說能有效防止身體老化、預防高血壓和動脈硬化。   「家康君菜單」   ‧麥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可預防腳

氣病。   ‧家康喜歡吃岡崎名產八丁味噌。大豆經過發酵做成味噌或納豆吃,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會比直接炒了吃來得高。此外,味噌所含的異黃酮和皂素,有預防骨質疏鬆症和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的效果。   ‧各種時令蔬菜中,家康最喜歡的是茄子和瓜類,他是用酒糟或米糠醃漬後才食用。紫色茄子皮中含有「茄黃酮苷」這種多酚類物質,可以預防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此外,用米糠醃漬過的蔬菜,除了米糠所含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還有大量的活性乳酸菌,可以調整腸道功能。   ‧家康做的軍糧丸子是混合黑豆、黑芝麻、日式太白粉和白砂糖,加入酒(當時是濁酒)揉製而成。   ‧退位為大御所、移居駿府城後,家康開始喜歡吃當地的甘鯛一夜干

。他也攝取動物性蛋白質,算是飲食均衡。家康喜歡吃的甘鯛(馬頭魚)一夜干,稱為「興津鯛」。 名人推薦   吃貨研究者力推   胡川安(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曹銘宗(台灣文史作家)   楊馥如(飲食作家)   謝金魚(歷史作家)   蔣竹山(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作者簡介 德川宗英   1929年出生於英國倫敦,御三卿田安德川家第十一代當家。曾就讀學習院、江田島海軍兵學校(海軍軍官學校),慶應義塾大學工學部畢業。   曾任石川島播磨重工業關西分公司社長、石川島儲油槽建設副社長等職務。退休後擔任全國東照宮聯合會顧問、一般社團法人霞會館評議員等職。   著有

《不為人知的德川四百年祕聞軼事》、《德川家眼中的幕府末年之怪》、《德川家眼中的西鄉隆盛真面目》等作品。 譯者簡介 薛寧心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自幼喜愛閱讀,自大學時代起兼職翻譯至今,透過翻譯也成為閱讀方式之一。譯作種類繁多,曾擔任雜誌編輯與書籍校對。   序言──德川家傳的養生訓 第一章 德川家康走過亂世活下來的健康之道 家康的健康三守則 「一富士、二鷹、三茄子」的抗老妙方 家康真正的死因 掌權者們的款待 第二章 與懼內、自卑共處 二代將軍秀忠與天海和尚的健康和歌 「生而為將軍」的苦悶 「溫泉宅急便」讓四代將軍家綱延年益壽 第三章 飲酒過量與短命 「酒乃百藥之長」是真的嗎?

「犬將軍」綱吉是病逝還是遭暗殺? 苦命的「短命將軍」與江戶的彭祖 第四章 德川吉宗與田安家的健康祕訣 號稱「家康再世」的八代將軍吉宗的營養與運動 吉宗的復健生活與江戶的照護事宜 田安家的健康二三事 第五章 「海狗將軍」 「小便將軍」家重與死於「腳氣病」的家治 「海狗將軍」家齊打造了大奧黃金時代 第六章 度過幕末動亂的力量 十二代將軍家慶與開國幕府閣員們的死因 十三代將軍家定與身邊人的健康狀況 年輕的將軍家茂所受的性教育 家茂與和宮死於相同疾病 第七章 最後一任將軍為何最長壽? 生於動盪時代的「肉食將軍」慶喜 最後一任將軍慶喜流的養生訓 特別篇:幕府末年、維新時期的健康之道 慶喜辭世,

後來的德川一族 第八章 家康果然了不起 家康與戰國的女性們 長壽的武將們 家康「壽終正寢」的啓發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序言 德川家傳的養生訓   從壯年期開始,如何過生活?   江戶時代,人們的平均壽命似乎只有三十多歲到四十多歲。   不過,當時的統計並不全面,所以這不是日本全國的平均壽命,只是根據各地留存的「宗門人別帳」資料算出的數字。   所謂的「宗門人別帳」是一個名簿,江戶時代用來登記領民(領主治下百姓)的姓名、年齡和宗派等資料,原則上每年調查並記錄,有戶口名簿的功能。有幾個地區至今仍保留名簿。   舉例來說,美濃國(今日本岐阜縣)西南部西條村的平均壽命,男性是三

十四.六歲、女性是三十四.四歲(一七七三─一八○○,時為第十代將軍家治至第十一代將軍家齊統治期間)。信濃國湯舟澤村(今岐阜縣中津川市)則是男性四十三.二歲、女性四十二.○歲(一七四一─一七九六,時為第八代將軍吉宗至第十一代將軍家齊主政期間)。   當時的平均壽命之所以這麼短,是因為有許多嬰幼兒生病死亡。生產所面臨的高風險,也是現今難以想像,生產時母子一起殞命的情形比比皆是。   另外,根據前文舉出的信濃國湯舟澤村資料,若依年齡別觀察平均預期壽命,不論男女,平均都超過三十年,為三十一年,顯見當時的平均壽命有大幅提升。換句話說,可以平安邁入壯年期,應該就能活得長久。   令人意外的是,日本人

平均壽命超過五十歲是很晚之後的事,已經是昭和二十二年(一九四七)了。從此之後,日本人的平均壽命慢慢延長,時至今日,三十歲之後的預期壽命,男性有五十一.六三年、女性也有五十七.六一年(依據二○一六年簡易生命表所示)。   可是,儘管壽命延長了,現代人生活壓力卻很大。平成二十八年(二○一六)的前五大死因(每十萬人口比)是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衰老。「自殺」則晉升到第八名,每年自殺人數超過二萬人。事實上許多人都會出現莫名的擔心和焦躁,只是程度上的不同。   從這些情形來思考,在日本這個長壽的社會,如何使壯年期之後的人生過得充實、如何保持身心健康地生活,可說是待解決的課題。

  如此看來,歷代德川將軍的健康養生法和健康觀,似乎值得參考。   說到將軍,大家腦海中浮現的印象或許是,「日常生活全都有侍從僕役照料,政務則交給以老中(政務首長)為首的幕閣(幕府的最高行政機關)處理,過著奢侈而悠閒的生活」,但事實絕非如此。   將軍每天得召見老中商討國事或接受大名(大地區的領主,相當於諸侯)拜謁,煩惱政治、關心朝廷動向,還必須參與各種儀式,承受的壓力應該不小。   長壽將軍、短命將軍   德川家有八家。位列第一的當然是將軍家一脈相傳的德川家本家;位列第二的是最後一位將軍德川慶喜家(明治三十五年、一九○二年創立);接下來是御三家(尾張、紀伊、水戶)和三卿(田安、一橋

、清水),每一家都代代延續下來,從未中斷。   很久很久以前,松平一族就蟠踞三河松平鄉(今愛知縣豐田市),從那時開始,族人之間的感情融洽,從未因爭奪勢力而反目。   或許是拜這種穩重個性所賜,再加上繼承了家康的「健康基因」,德川八家至今仍精力充沛地生活著。   眾所周知,家康早在取得天下之前,就比任何人都加倍留意健康,所以才能活到七十五歲(虛歲),比當時的平均壽命多了近一倍。他不但長壽,還擁有眾多子孫。順便一提,大家都知道家康被稱為「狸親父」(老狐狸),據說真正的狸很長壽,壽命比狐多一倍以上。   家康之後的將軍中,也有幾位「健康管理達人」。   比方「德川幕府中興之祖」吉宗,他崇尚

武藝而且自我鍛鍊從不懈怠,享壽六十八歲。還有人稱「海狗將軍」的家齊,他不僅特別注重飲食和運動,也喜歡服用壯陽補藥,子女人數多達五十七人,以六十九歲高齡歿世。還有喜歡吃肉(在當時是極為珍貴的)的「肉食將軍」慶喜,他是歷代十五位德川將軍中最長壽的(享壽七十七歲)。   另一方面,也有健康管理不佳、年紀輕輕就去世的「短命將軍」,特別是身處幕府末年動盪不安時期的將軍,因為當時的環境實在無法實行健康養生法。   為了實現「公武合體」(皇室與幕府聯合),十四代將軍家茂娶了孝明天皇的異母妹和宮為妻,為了應付始終主張尊王攘夷的孝明天皇,家茂深感苦惱,被迫進京(上洛)達三次之多。他在動盪不安的時代裡飽受折騰

,最終在第二次長州征伐戰事方酣之際病逝,得年僅二十一歲。詳細內容將在第6章敘述。   平成二十九年(二○一七)十一月,在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的本山─西本願寺(京都市下京區),發現了記載家茂病情的「容體書」(病歷單)。這份資料是本願寺史料研究所為了編纂「本願寺史」,在整理幕府末期以降的歷史資料過程中,從西本願寺收藏的二十萬件史料中發現的,連同其他六件史料一起公開,成為報紙和新聞爭相報導的話題。   「容體書」的日期是慶應二年(一八六六)七月五日,當時正是第二次長州征伐,家茂以總大將(總司令)身分率軍進入大坂城,臥病在床時的紀錄。家茂去世的日期是七月二十日,由此可知這是臨死前不久的病歷表。   

朝廷命令幕府征討長州,擔心總大將家茂的病情,乃派遣漢方醫師高階經由等人前往大?城,為其診治。西本願寺祕密拜託高階,才得到當時的病歷表。   病歷表內記載,家茂自六月下旬起出現身體腫脹、食慾不振、發燒、嘔吐和無法排尿等症狀,若他的腳氣病持續未獲改善而使心臟功能惡化,事態會變得非常嚴重。這個診斷是正確的,家茂最後的確是因為腳氣病引發心臟衰竭而死。雖然將軍身邊盡是優秀的醫師,但他還是沒能戰勝病魔。   另外,在大政奉還兩個月後,西本願寺送到另一個寺院的文件副本裡,記載著德川慶喜奉還政權後從京城的二條城遷至大?城,讓西本願寺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此事。文件內容大致是西本願寺想暗中籌備去探望慶喜的物品,但

是又覺得應該不能讓外界以為雙方往來密切。從文件中可以看出西本願寺在政治情勢渾沌下,如何慎重處理與慶喜之間的關係。   這些都是可以一窺當時「西桑」(西本願寺的暱稱)如何拚命想要適應時代環境轉變的寶貴文件。   「健康」的原點在江戶時代   在今天的日本,諸如「吃○○就能降低血壓」、「吃△△營養補充品可以緩解腰和膝蓋痛」、「只要去××健身房就能瘦身」之類的健康資訊,早已氾濫。濫用這些氾濫資訊的人也不在少數。   江戶時代沒有血壓計、營養補充品,更沒有健身房,當時人的健康觀念如何?又實踐著什麼樣的養生呢?   從「健康狂始祖」家康開始,到最長壽的「肉食將軍」慶喜為止,歷代德川將軍的健康情

況究竟如何?為了鍛鍊身體和心理健康,必須注意什麼呢?   想知道這些事,就必須重回「健康」的原點才會有幫助。基於這個想法,我寫了這本書。   本書將為讀者介紹德川家的各種家傳養生訓,以及有關歷代將軍健康的小故事。此外,書中也會提及與家康度過同一個艱困時代的戰國武將、貴族千金、將軍的家人和家臣們的健康情況,以及明治初期重要人士身體力行的健康養生法。另外,文中也會摻雜我自己長期以來每天實踐的健康養生法和健康觀。   本書若能成為讀者重新思考「健康究竟是什麼?」的契機,為大家想要過著身心都健康的生活帶來啓發,實屬萬幸。 第一章 德川家康走過亂世活下來的健康之道家康的健康三守則堪稱中藥狂的家

康 連婦女病藥都調配 德川家康於元和二年(一六一六)四月十七日辭世。二○一六年正逢家康逝世四百年,包括久能山和日光東照宮在內,與家康有淵源的地方都舉辦盛大的紀念儀式活動。家康逝世的同一年,歐洲的莎士比亞和塞萬提斯(《唐吉訶德》作者)也去世了。以虛歲計算,莎士比亞享年五十三歲,塞萬提斯享壽七十歲,家康則是活到七十五歲,在當時算是很長壽。 而且他直到過世前仍積極工作,七十四歲時還親自指揮大軍發動大坂夏之役,甚至將死後的事情一一交代秀忠和親信們,這才放心踏上黃泉路,可以說是「理想的死法」。 從關原之戰到大坂之役的十五年,家康心中懷抱著「要在自己有生之年完成平定天下大業」的強烈意志,因此他非常注意健康

。 家康的健康長壽祕訣,大致可以分成三點。 第一是粗食。即使取得天下,他的飲食生活仍以麥飯和味噌為主。 第二是鍛鍊身體。從少年時期當今川氏的人質開始,直到晚年,他都熱衷鷹狩獵、策馬山林。劍術高明自是不在話下,他還是個游泳好手。 第三是豐富的醫藥知識。他喜歡閱讀《和劑局方》和《本草綱目》等藥學典籍,經常請教施藥院宗伯、吉田意安等名醫醫藥相關問題。 不僅如此,他身邊隨時備有各種生藥材,每天配合身體狀況自行配藥服用。 至於他都配了什麼藥,可以從他遺留下來的物品略知一二。家康遺留下來的物品數量龐大,從正宗的名刀到白麻製的兜襠布應有盡有。 遺物大部分分給御三家,一部分保存在將軍家和久能山、日光東照宮。 

這些物品還煞有其事地命名為「駿府御分物」,裡面包括家康用來切藥草的小刀、青瓷製的研缽和研杵、服藥用的茶碗、藥壺等。 其中,水戶德川家繼承的藥壺裡,還殘留著家康自製的糊狀藥泥,應該是用來製作藥丸的吧。 藥壺的蓋子上貼了一張紙,寫著「烏犀圓」幾個字。根據保存在久能山東照宮的《和劑局方》記載,「烏犀圓」是用五十幾種生藥材調配製成的保健藥。尾張德川家二十一代當家德川義宣氏(已故)留下相關的紀錄,提到經過分析,確定藥壺裡殘留的藥泥成分與這個處方幾乎相同。 只是,不知道家康是否有服用,因為「烏犀圓」是治療婦女病的藥。

水番流潘俊任之手捏陶壺作品研究

為了解決清水泥紫砂壺的問題,作者陳文彥 這樣論述: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潘俊任手捏陶壺陶藝家的生平事蹟、及其作品表現技巧與形式,和美學觀點與藝術涵養,及對當代陶壺創作上的影響。本研究以質性研究內涵為取向,研究對象為手捏陶壺陶藝工作者潘俊任,研究方法採用內容分析法,乃以客觀且有系統的態度對研究對象之相關文件內容及報導、和作品,進行研究和分析,分析傳播內容中各種發現和特性以及對當代陶壺創作所發生的影響,藉以推論分析內容後所產生的價值和意義。並輔以深度訪談方法提出佐證資料,以加強研究的信效度及豐富性。 經上述說明及研究歷程,經對生平事蹟、作品形式與內容分析、及訪談分析和整理歸納,本研究具體結論為:一、 潘俊任的手捏陶壺以水番流

命名為品牌象徵。二、 潘俊任創作以觀察自然為創意來源。三、 潘俊任改革手捏製作技法、提高燒製成功率。四、 潘俊任的作品兼具實用、美感與藝術價值,具高收藏性。關鍵字:潘俊任、手捏陶壺、水番流、茶壺

整合理性實驗及感性創作應用於複合媒材產品開發與教學設計之研究

為了解決清水泥紫砂壺的問題,作者呂智全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以理性實驗及感性創作,將陶藝技術應用於複合媒材產品開發與教學推廣上,並藉此提出新思維的複合媒材產品設計開發與應用之架構,以陶瓷產品開發為案例,使之具有全方位通盤考量的研發與應用。研究方法擬透過理性實驗活動的「工程科技面」,感性創作活動的「人文設計面」,與教學設計活動的「培育推廣面」之相互搭配,藉此成果落實於陶藝技術提升與人才培育。其中,在理性實驗方面,其目的在找尋材料間相容的共通性為何,以及回收廢棄玻璃再利用的可能性。由文獻得知,陶瓷與玻璃性質最為相近,而且陶瓷絢麗的釉面與玻璃的透明,都是產品本身最大特色。因此,將陶與玻璃以不同溫度的燒結測試,由測量儀器及窯爐設備等實驗器材,

進行一系列的實驗規劃與試驗,以瞭解陶與玻璃的融合溫度,找出合適的加工方法,藉此可擴大陶瓷複合媒材應用層面與範圍。在感性創作方面,則藉由實驗完成結果參數及新型加工方法,以感性思維與創意設計融入陶瓷產品創作。同時,運用回收陶土製作成陶粒,並結合金屬材料,配合現今業界施工方式,開發屋頂綠化節能環保設施。至於,在教學推廣方面,則舉辦「生活創意商品設計、資源再生藝術創作、社區文化傳承」等三課程教授,以培育及推廣陶瓷技藝種子學員,有效拓展複合媒材技術與應用領域。 研究結果顯示:(1)在材料融合實驗中,(i)以陶與玻璃為基底,搭配不同添加物,經平面放置成形方式,分別以750℃、850℃、900℃、950

℃、1220℃等不同溫度進行試驗;並且在900℃時,另以不同放置成形方式,如氧化鋁粉、石膏模、懸空等進行試驗;藉由平面融合燒製得知,於750℃、850℃、900℃中,玻璃未達融解點,無法與其他物質融合。而在950℃時,回收玻璃可與陶作部分融合,鈉玻璃只產生部分燒融現象,並無法與陶直接作融合。直到1220℃平面融合燒製實驗的57項實驗中,發現玻璃與陶、925銀、白銅、黃銅、回收銅線、紫水晶、白水晶、琉璃砂、釉藥、石膏模等材料,可直接作融合;回收玻璃與鈉玻璃皆呈現流動現象,並超過融解點,達破壞溫度。(ii)將陶以紗布塗泥漿、美國白土,以1220℃作立面融合燒製實驗,結果顯示陶與玻璃雖然可以融合,但

無法達成複合後仍保留原材料的特性。藉由鑲嵌技法結合回收玻璃表面塗覆泥漿,其結果呈現面積2平方公分以下的回收玻璃可突破950℃的燒融溫度,並可承受1220℃的燒結,成功與陶作立面高溫燒融結合,並保留玻璃的透明度。(iii)以泥漿作為添加劑,摻入50目回收玻璃粉,以浸釉方式將陶上釉,進行1220℃的立面燒結,實際驗證玻璃廢料作為陶藝品釉面之可行性,確立最適宜的釉方數值與比率,提供陶藝初學者與創作者之參考。(2)在感性創作中,藉由上述實驗結果應用於產品開發,共創作開發出6款式及33件複合媒材陶藝作品。(i)在陶與金屬方面,以陶粒與鐵皮屋屋頂作結合,開發出適用於平面與立面設置,以及方便綠化種植的植栽設

備,可提供綠建築建材使用。(ii)在耐高溫生活用品方面,以仿生設計為發想,將樹葉與木紋作設計主題。運用創作實驗技術,將回收玻璃以鑲嵌加工方法與陶杯作結合,開發出茶碗1件及小茶杯系列3件;並以雙色絞泥,創造仿生木紋紋路,且結合學校特色文字,開發出馬克杯8件。(iii)在流行時尚飾品方面:採取陶製品釉面的炫麗變化與玻璃的透明,以吉祥語意為意涵,配合流行時尚文化,設計開發出具文化特色產品手環12件與戒指8件,上述創作足以使成果商品化。(3)在教學推廣與培育方面:以複合媒材創作陶藝作品,配合文化創意課程、環境教育課程、在地文化傳承課程等三項教學設計,進行教學推廣與人才培育,以促成拋磚引玉之效,提高陶藝

使用層面及多元性。 藉由上述成果,整合理性實驗與感性創作等程序,完善而有效率地,開發多元化陶瓷複合媒材產品,並擴大回收玻璃再利用,成為替代陶瓷釉面之應用。同時,以環保教育為中心,充分地考慮在地文化傳承的需求,推廣環境藝術的設計課程。此成果不僅對於複合媒材產業發展,形成別具特色及藝術的多樣風貌,對於提升整體陶瓷複合產品的價值與意義,具有實質上的貢獻,亦可提供其他相關學術界及產業領域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