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資彌補虧損好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另外網站現金減資短期市場反應與長期營運績效之分析也說明:王瑪如、蕭君宇,2013,彌補虧損減資、現金減資與庫藏股減資之市場宣告效果,會計評論, (57),page 105-135; 杜文禮、張純明、廖敏齡,2008,台灣上市櫃公司買回庫藏股 ...

健行科技大學 財務金融系碩士班 葉寶文所指導 梁麗禎的 公共電視資金籌措與願付決策之研究-Heckman樣本選擇模型之應用 (2019),提出減資彌補虧損好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公共電視、收視行為、樣本選擇模型、滿意度、主觀認知。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會計學系 陳宇紳所指導 張大羿的 現金減資短期市場反應與長期營運績效之分析 (2017),提出因為有 現金減資、異常報酬、長期營運績效的重點而找出了 減資彌補虧損好處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灣高鐵(2633)簡單分析| 財報狗洞見股票討論區與分析則補充:再加上下半年公司收回特別股,預付股利約100億需轉入待彌補虧損,合計約350億缺口。於是公司用了台灣上市櫃公司最常用的方法:減資。 公司於下半年減資390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減資彌補虧損好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公共電視資金籌措與願付決策之研究-Heckman樣本選擇模型之應用

為了解決減資彌補虧損好處的問題,作者梁麗禎 這樣論述:

「公共電視台」從1998年正式開播,到2006年陸續納入華視、原民台與客家電視台而成立「公共廣電集團」。本研究旨在既有的公視資金籌措的條件下,探討民眾的公共電視收視行為之認知與滿意度,並進一步分析家庭社經條件對於公視收視行為、收視頻率與願付決策之研究。本研究的目的即在對本研究採用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於2007年12月間所進行的「公共廣電願付價格衡量」調查之次級資料,最後執行結果,共計完成的訪問樣本為 786 個。並以Heckman樣本選擇模型進行研究假設的考驗與分析,經由分析結果可以歸納出以下結果,對商業電視台與公共電視滿意度越高的受訪者,看公共電視的機率較高;會

為了家人好處而願意付費以支持公共電視的受訪者,反而少看公共電視;有看公共電視的受訪者,其實他收看公視的時間是很短的;有看公共電視的受訪者,其實他意願支付一定金額來支持公視的意願是不高的。不同「家庭月收入」之受訪者,在公視收視頻率與願付決策上具有顯著差異。「受教育年數」不同的受訪者,在公視收視頻率方面呈現負相關且未具顯著差異,在願付決策上則具有顯著差異。

現金減資短期市場反應與長期營運績效之分析

為了解決減資彌補虧損好處的問題,作者張大羿 這樣論述:

現金減資在近年來成為台灣企業十分熱門的議題,實行的家數屢創新高,且相繼有規模龐大的龍頭產業宣告現金減資。現金減資藉由降低股本可以提升股東權益報酬率以及每股盈餘等獲利指標,同時退還之現金也不需繳納稅負,對投資人具有立即上的好處。然而,究竟現金減資長期來說對企業是否仍為正面影響亦是市場投資人所關心的焦點,本文藉由探討現金減資後的長期營運績效企圖釐清上述問題。本文以訊號發射理論以及自由現金流量理論的觀點出發,探討投資人對企業現金減資的反應,以及現金減資與企業後續營運績效的關聯性。本文有三個主要發現:第一,市場對現金減資的反應為正面,顯示投資人視現金減資為一好消息;第二,現金減資後續的營運績效隨公司

特徵不同有所差異。實證結果顯示,高投資機會、非家族企業以及外資持股比例較高的企業在現金減資後營運績效較配對樣本企業有顯著提升,支持訊號發射理論的論述。第三,投資人無法完全地將現金減資對公司未來營運績效的意涵反應在股價上。從實證結果來看,在以不同公司特徵分組的情況下,市場對現金減資的反應皆為正向,然而,公司後續的營運績效會隨公司特質有明顯的差異,意味著投資人無法辨明宣告減資背後的動機,進而給予公司現金減資正確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