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協調步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溝通協調步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洪春瑜,薛梅城寫的 不心累的故事教育法:改變說教的口吻,將童話重新詮釋,透過小故事引導孩子改變自我 和王怡淳(Chris)的 你真的搞懂OKR了嗎?以Intel為師,打造最強作戰部隊:CEO、主管、人事培訓部門必讀!iOKR創辦人王怡淳以超過15年落地實踐經驗,教你成為像Google、Facebook一流企業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家庭溝通重要3原則,溝通不是我溝你通,我說話你點頭也說明:很多時候當父母來找心理醫師,希望改善親子溝通的時候,往往小孩都已就學, ... 溝通,就出發點而言,是在促使意見能協調一致,進而使整體組織目標能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崧燁文化 和布克文化所出版 。

大同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所) 許言所指導 郭柏亨的 新產品開發團隊之知識疆界與交融記憶系統研究 (2021),提出溝通協調步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跨功能團隊、知識疆界、知識疆界跨越機制、新產品開發專案、交融記憶系統。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碩士班 吳乾埼所指導 蘇培銘的 筆電轉軸製程與治具設計 (2021),提出因為有 加工、機構設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溝通協調步驟的解答。

最後網站企業內訓自我了解與跨部門雙贏溝通課程-黃經宙講師則補充:1.了解自我進而做好自我管理。 2.掌握跨部門溝通協調方法與步驟。 3.管提昇非語言溝通能力,避免因溝通衍生的問題。 4.了解團體溝通的模式、學習運用不同的溝通方式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溝通協調步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不心累的故事教育法:改變說教的口吻,將童話重新詮釋,透過小故事引導孩子改變自我

為了解決溝通協調步驟的問題,作者洪春瑜,薛梅城 這樣論述:

孩子愛搗蛋,身為父母應該怎麼辦? 義正詞嚴地說「你不可以×××」,只被頑皮鬼當作耳邊風? 想要闡述一些人生大道理,孩子卻面露不耐呵欠連連? 其實,只要站在兒童的角度思考,一切就能迎刃而解!   小朋友最愛什麼?聽故事!   說教何必板起臉孔?將道理融入一篇篇活潑逗趣的小故事中,   便能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教育的目的,並增加家庭的和諧氣氛!   聽故事是孩子們充滿童趣的嚮往,故事所闡述的也不只有劇情與人物,   在字裡行間,常常隱喻著人生的哲理與啟發孩子的浩瀚知識,   而身為父母,教育子女成為一個知書達禮的人,更是當仁不讓的職責。   若你正苦惱該如何培養孩子待人處事的禮儀,以及讓他們

遵守規矩,   不妨就將這些思想融合進故事裡,發揮想像力的同時深耕教育的核心!   【成為王子公主的第一步,從有禮貌開始】——教導孩子敦厚待人   童話裡帥氣的小王子和美麗的小公主,通常都是彬彬有禮的,   迎接外來訪客的第一步,一定是以一句親切的問候來當作話題的開頭。   在為孩子編織七彩斑斕的皇家夢時,不妨也透露一些「討人喜愛的祕密」,   若是孩子能擁有同等的和善與禮儀,相信在現實中也是人見人愛的寶貝!   【龜兔賽跑的另一層涵義】——包容每個人的不同   不管是大人或是小孩,一定都聽過龜兔賽跑這個故事吧?   一般人知道的寓意是不要傲視他人、做事要持之以恆,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兔子和烏龜本就各有不同,無法比較。   藉由剖析故事中的各個面向,去解釋兩位主角之間的相異,   告訴孩子:不管今天是誰和自己站在一起,都不可以排斥對方,   除了要秉持尊重、平等、友善的心態,包容與體貼更是必備的人格特質。   【將心比心】——讓孩子對故事的主角感同身受   年紀幼小的孩子,還不懂得什麼是「替他人著想」,   但如若錯過了教育的時機,孩子的人格便會悄悄定型,   日後要想改進,難度可謂是大大增加!   既然如此,該如何趁早教會他們這樣的道理呢?   很簡單!只要利用故事主角的處境,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在讀故事的過程中,孩子也能悄悄成為一個貼心溫暖的人!   【故事

落幕後的掌聲】——鼓勵孩子寫下自己的創意,並給予鼓勵   別小看孩子的想像力!有時他們腦內的創意可謂湧泉一般不斷迸發,   此時若鼓勵孩子寫下腦中的奇思異想,有助於孩子保持自信光彩的表現。   而當孩子說完自己寫下的故事後,父母不妨給予鼓勵或是友善的建議,   這樣除了能鞏固孩子的信心以外,也能讓他們將來在面對挫折時,   學會記取教訓並積極改進,不讓失敗的陰影從此蒙在自己的人生上。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多篇以教育為目的的小故事,鼓勵孩子閱讀的同時也啟發孩子,突顯親子之間的教育關係。內文流暢,主題鮮明,同時帶入歷史上知名人物的故事,來佐證親子教育的重要性。除此之外,編者也採用條列式的方法

,來闡述親子教育的相關步驟,重點清晰,方法分明,是一本值得父母們參閱的教育書籍。

溝通協調步驟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防疫破口在這裡!黃宥嘉說出疫情最大危機!► ►https://youtu.be/y_mm36xS8JA
⭐名醫落下男兒淚!哽咽說出台灣醫護人員困境► ►https://youtu.be/CJuPG6h5zTk

⭐重新定義媽寶尪?黃宥嘉點名柯文哲陳佩琪
► ►https://youtu.be/7GCe2jIgNXE
⭐不願幫母親送終?遺憾真實故事讓世人落淚
► ►https://youtu.be/jsL7FxIPsVI

⭐疫情延燒!抗疫名醫不捨學弟病逝落淚!
►►https://youtu.be/CJuPG6h5zTk
⭐台灣隱形富豪真面目!上流戰爭背後的秘密?
► ►https://youtu.be/hzTnjVllRQQ
⭐王崇禮揪出真相!三個奇蹟聖茭媽祖顯靈
► ►https://youtu.be/a07wSi8m8HI

⭐大炳亡魂有感應!名嘴嚇破膽全場發毛► ►https://youtu.be/_LAAqQqx_lQ
⭐起家厝絕不能賣?命理師說出背後玄機?► ►https://youtu.be/Ry_mGTLUz4U
⭐藏了50年心結!國師唐綺陽揭傷痛哽咽淚崩► ►https://youtu.be/BO5UtcJp6n0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分段重點】
00:00​​​​​​​​​​​​​​​​​​​​​ 開場介紹
01:06 報告檢查紅字,為何不當一回事?
04:40 停車場忽然昏厥,生死一瞬間?
05:40 血管鈣化數值暗藏什麼健康密碼?
11:05 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當下是什麼感覺?
14:28 生死瞬間,醫師如何與死神搶命!
18:52 接受器官移植,如何才能排在前面?
21:22 死刑犯不能器捐的原因是?
22:17 器官捐贈原來有這些的考量?
22:32 心臟移植手術!複雜的大工程!
31:04 換心後還得接受多少挑戰?
34:38 換心手術最燒腦的是這個步驟?
38:49 換心後,半夜為何大哭?
42:17 移植器官協調師的工作有多細緻?
43:03 媽媽為何願意捐出兒子的器官?
47:08 腦死判定為何要兩次?器官捐贈過程多嚴謹?
49:33 媽媽捐出兒子器官,朋友說殘忍?
51:18 協調師如何跟家屬溝通器官捐贈?
56:12 捐贈大體像睡著了?媽媽為了什麼事不捨?
59:06 媽媽把對兒子的思念寫在哪裡?
1:01:40 捐贈器官家屬最想知道的事?
1:01:42 器官受贈者的卡片上面寫了什麼?

#新聞挖挖哇#心肌梗塞#器官捐贈#無私的愛#新聞挖挖哇2021#鄭弘儀

新產品開發團隊之知識疆界與交融記憶系統研究

為了解決溝通協調步驟的問題,作者郭柏亨 這樣論述:

新產品開發一直是企業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活動,而成功的新產品開發專案之中關鍵成功要素是跨功能部門合作,當跨功能團隊合作時,來自不同部門的成員組成在一起知識交流,而團隊成員性質例如:專業、個性、年齡與默契等等不同,或者專案類型與團隊任務的類型,使得成員之間知識交流上遇到許多問題與衝突,形成不同類型的知識疆界(Knowledge Boundary)。而當團隊成員在面對不同知識疆界時,會運用各種疆界跨越機制來解決知識交流上遇到的困難,以跨越不同的知識疆界,這樣的團隊經驗與過程會進而促進交融記憶系統(Transative memory system)的建構。因此本研究致力在探討新產品開發專案中跨功能團

隊的知識整合以及交融記憶系統的建構過程以及其要素,以企業中新產品開發專案團隊作為研究目標,觀察不同團隊在各種專案中會遇到那些知識交流上的障礙,他們是如何解決這些困難,並這些團隊經驗會對他們之間的交融記憶產生哪些影響。本研究發現新產品開發團隊會遇到的知識疆界有:無相關專案經驗、團隊成員能力落差、產品定義意見分歧、專業背景與身分差異、工作模式與準則衝突、團隊願景不同,並且團隊會運用各種知識疆界跨越機制:(1)擴界者:溝通窗口、知識顧問、專案經理;(2)疆界客體:方法論流程、知識資訊化與建檔、表單與評分機制、舊有模式基礎;(3)疆界實踐:知識顧問協同、執行方法論;(4)疆界對話:會議、工作坊。並彙整

了當團隊跨越了不同知識疆界後,團隊TMS之建構現象為何,並且分析其分別會造成交融記憶系統中三種維度(專業度、可信度、協調度)各產生何影響。

你真的搞懂OKR了嗎?以Intel為師,打造最強作戰部隊:CEO、主管、人事培訓部門必讀!iOKR創辦人王怡淳以超過15年落地實踐經驗,教你成為像Google、Facebook一流企業

為了解決溝通協調步驟的問題,作者王怡淳(Chris) 這樣論述:

一次搞懂OKR,做對的事! 組織戰略專家王怡淳以實戰與顧問諮詢15年經驗, 帶你體驗原汁原味的OKR, 透過 1核心+2方針+3精髓+4策略+5能力之方法論 及組織實務落地之步驟做法, 改造企業體質, 提升團隊績效及個人職場競爭力 CEO、主管、人事培訓部門必讀! OKR源自Intel,自1970年代沿用至今。近年來,OKR風潮在兩岸火熱,但不少企業誤解OKR的意涵與做法,一股腦兒地套入本土企業的組織運作。導入OKR需要了解它的「道」與「術」,以及掌握執行的心法、技法與工法。 「市面上OKR訊息,有些是從西方或日本職場生態描述 OKR的國外翻譯書,有些則是從人資或學術背景的角度詮釋

,對於OKR定位理念和實務操作,和我在海峽兩岸所經歷的OKR,差異很大。這是一本解析 OKR 實務操作的書。希望藉由我輔導企業的經驗,和在台灣、大陸及美國親身驗證過的「原汁原味」OKR 之經歷,讓大家對OKR有正確、全面且深度的認知,減少成為「白老鼠」以及「 摸著石頭過河」的風險。」 ——作者王怡淳 關於OKR的 9大問 1. 你應該學習「OKR方式管理團隊」?還是只學習設定「OKR目標」? 2. OKR真的不能與員工的績效評估掛鉤嗎? 3. 導入OKR是要取代KPI嗎 ? 4. OKR只適合某些行業、企業或部門? 5. 我的團隊素質不高,所以不適合導入OKR? 6. 導入OKR,團隊所有

成員都要制訂OKR目標嗎? 7. 導入OKR一段時間,怎麼感覺又做回了KPI,為什麼? 8. OKR可以有效提升跨部門合作的效率,怎麼做的? 9. 你還在「拆解」目標嗎?OKR目標的軀殼與靈魂是什麼? 我們需要一本自本地社會和企業文化角度、從實務操作剖析OKR的書。作者王怡淳曾任職於Intel,在台灣、大陸、美國經歷「原汁原味」的OKR,以累積實戰與顧問諮詢超過15年的經驗,為你揭開OKR重重迷霧。 無論是企業管理者、人力資源管理者或一般職場人士,都可自本書提供的OKR完整方法論,了解職場管理新趨勢,進而評估調整自身的工作心態與競爭力。 ╟ 專業推薦 ╢ 本書用更高的視野來解答OKR的成

功導入,OKR不僅僅是策略思維,更是組織的授權當責文化,是部門合作精神,更是領導力的極致展現。 李岳倫(DDI - Development Dimension International 台灣區董事總經理) 看完Chris這本OKR,我在思考,或許這就是貫穿「道、天、地、將、法」、帶領企業迎向當前複雜挑戰、推動變革成為敏捷式組織的一個作業系統。 陳來助(臺灣數位企業總會理事長) 作者對於OKR工具運用的掌握,十分全面,包括策略的連結、目標的設定、部門間的溝通協作、部屬的績效回饋與全方位的當責管理,皆能深入淺出地運用案例加以闡述。 鄭晉昌(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   序〉帶您

體驗原汁原味的OKR! 2006年,我第一天到Intel報到時,對公司業務和環境都還生疏,就被要求提出個人的季度工作計畫。當時我慌了,因為過去的工作經歷,都是執行上面交代的任務,從沒給自己訂過計畫和目標。這是我職涯第一次接觸到「OKR」。 2018年下半年,我離開Intel,選擇在領導管理、組織戰略領域,與企業交流過去職場的管理經驗。隔年,因緣際會認識了台灣老牌的管理顧問公司老闆。他知道我過去服務於Intel戰略合作部門,邀請我去北京為一家旅遊互聯網集團分享OKR的實務經驗。 說來莞爾,那是我第一次聽到OKR這個詞,開始了解什麼是OKR。至此我也才知道,市場所說的OKR目標,就是Intel

內部所說的iMBO;外界說的OKR創始人,就是Intel前總裁Andy Grove。 而John Doerr——這位被市場稱為OKR推手的Intel前員工,他的著作《OKR 做最重要的事》描述的OKR價值與內涵,則是我在Intel服務13年,每天經歷的組織運作與領導管理實踐的綱領和指南針。這也似乎在冥冥中,引導我後來成為了OKR的顧問教練。 OKR理論眾說紛紜,可惜不夠全面 市場上關於OKR的書籍文獻,兩岸至今將近有30本了。有些是從西方或日本職場生態描述OKR的國外翻譯書,有些則是從人資或學術背景的角度來詮釋,對於OKR的定位理念和實務操作眾說紛紜,和我在海峽兩岸所經歷的Intel O

KR,差異很大;而其內容多偏重OKR目標設定的角度和OKR實施後企業的美好境界,但對於落實導入的心法、技法、和工法、以及實戰案例的描述,著墨有限。 這些年,我和許多企業主交流,其中不少是看書、網絡資訊後自己導入OKR。他們希望導入後快速得到效果,但最終不如預期,於是認為OKR不適合他們的企業;而當他們將OKR視為西方高大上的管理理論(我不認為OKR是理論),認定它無法落實於本地企業而放棄,也令我深感遺憾。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於他們誤解了OKR的意涵與精髓,錯將這套源自西方的組織管理戰略,一股腦兒地套入我們本地企業的組織運作中。 從輔導企業OKR導入的經驗,我觀察到市場上需要一本自我們本地

社會教育和企業氛圍的角度,從實務經驗剖析OKR的書。 這本書的出版,希望藉由輔導企業的經驗,和在台灣、大陸及美國親身驗證過的「原汁原味」OKR之經歷,讓大家對OKR有正確、全面且深度的認知,減少成為「白老鼠」以及「 摸著石頭過河」的風險。 企業主、主管、人資及一般上班族必讀 OKR制訂目標(Objective)與關鍵結果(Key Results)的思考模式, 對個人而言,是訓練我們的因果邏輯能力,引導我們用更寬廣的角度評估並解決問題。 對於企業來說,因為OKR是「眾人的管理」,它的複雜度就遠高於個人的應用!在企業,我們不僅學習OKR目標設定的層面,更需要學習目標執行與查核所需要的方法。

不論是企業管理者、人力資源管理者或一般職場人士,都可以從這本書提供的OKR方法論:1核心+2方針+3精髓+4策略+5能力,了解職場管理新趨勢,進而評估調整自身的工作心態與競爭力。 同時此書可幫助企業進行組織轉型、人才識別、激發組織活力,對於「OKR是否適合我的企業?」「要如何導入?」「導入會遇到什麼困難?要如何解決?」等問題,也都有深入的剖析。 謝謝吳永佳女士在編輯上的指導,布克出版社總編輯賈俊國先生、助理廖沛綺女士以及好友徐端儀女士的協助,讓此書得以順利出版。最後感謝在台北的家人,李紹暉先生、華人講師聯盟創會長張淡生、DDI董事總經理李岳倫、羅亦耀老師、喬安妮老師、上海的蔡茂賢先生、許

其先生、以及北京的楊彬女士,在管理顧問教練的跑道上所提供的契機與支持。 前言〉從觀念突破到實務操作 2021年中秋節過後,我到了上海工作。隔離期間我看見2個消息:1)上海中學附屬國際部小學6年級生開始學習OKR;2)微軟收購OKR 解決方案新創公司Ally.io,媒體引述收購原因:「因應遠距上班成為未來工作趨勢,微軟將強化旗下生產力工具。」 當下想起合作夥伴對我的提醒:「Chris,過去這2年,OKR在大陸市場雜音很多!和合作機構見面時,要怎麼突顯我們的價值?之前安排和北京、上海、廣州的管顧機構高階主管會面,對方一聽要談OKR,表示興趣不大;直到我強調你過去服務於Intel,對OKR看法

不同,他們才答應見面。」 我被搞糊塗了,這市場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踏進合作機構的會議室,與對方的市場負責人簡單寒暄兩句後,我們直接切入主題…… 從與一家企業的對話,揭開OKR重重迷霧 對方市場負責人表示:「Chris 老師,不知道 OKR 在台灣發展如何?我先說兩句,我做培訓 15 年了,大概 5 年前,企業開始詢問 OKR。現在 OKR 已經過了知識普及的階段,但我們的客戶導入後,發現有很多問題,走不下去的也不少。所以現在市場對於 OKR 的疑問越來越多,認為 OKR 是西方的東西,和既有制度接不上、沒法用。這類的抱怨,這 2 年來沒停止過。但市場對 OKR 的需求還是很大,我們依然收到不

少客戶的諮詢。說真的,我們現在也不知道怎麼處理,找以前合作的老師,我們不放心;但生意上門,往外推也不是辦法……」 我只好回答:「我先很快地談談對 OKR 的理解吧!」 30 分鐘簡報結束後,對方負責人表示:「您談的 OKR,不像績效管理,好像是目標管理的上一層,比較像是OD(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組織發展)或是組織戰略之類的理論。」 我回答道:「這是我在 Intel 工作 13 年精煉的總結。OKR 是團隊為了達到目標、完成使命所需要的管理思考執行的組織戰略。」 對方又問:「但OKR 被市場歸類在績效管理或目標管理,您認為適合嗎?」 我回答道:「坦白說,這些

歸類有點是出於市場推廣的考量,又或者是主者對 OKR 的理解不同所造成的。我認為 OKR 與目標管理的連結性比較高,是一套為達成目標形成的組織戰略;因為這個戰略執行得當,所以績效提升,這是因和果的關係。」 對方繼而又問:「外界提到 OKR 不能與績效評估掛鉤,你覺得這說法對嗎?」 我回答道:「以過去成功導入 OKR 的企業案例來看,OKR必須和績效掛鉤。OKR的思路是做重要的事,但對於最重要目標的達成結果,沒有績效獎懲,那將如何促發員工完成目標的動力?OKR強調內在動機的展現,如果沒有績效評估考核的外在動機支撐,內在動機很難持續。」 對方再問:「照您這個邏輯,不論哪種企業、何種體質,只要

有組織痛點,都可以採用 OKR 的解決方案?」 我回答道:「沒錯,OKR 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也就是我剛剛提到的 3 大精髓、4 大策略。企業可以針對不同的痛點、或亟需解決的難題,採用 OKR 不同的精髓與策略解決方案,分批次、分人員、分階段實施。」 對方續問:「您所說的 1 核心——人才辨識是什麼意思?和人才測評是什麼關係?」 我回答道:「團隊經由 3 精髓和 4 策略的組織運作,可以看出成員所展現的5種能力,來作為人才辨識的重要參考。這是實地實境的能力測試,可以結合人才測評系統,找到企業合適的人才。」 最後,對方負責人終於說道:「您說的這套OKR方法論,我倒是第一次聽到有人這樣談

OKR 的。我現在知道先前那些客戶導入 OKR 卡關的地方,該怎麼解決了!」 你真的搞懂 OKR 了嗎? 在台灣,許多企業主閱讀了約翰.杜爾(John Doerr)所著的 《OKR做最重要的事》一書後,對於OKR能活化團隊、提升效率的方式趨之若鶩。而這個方式正是基於在1970年代,前Intel總裁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提出的OKR概念: ‧Objective 是你想要實現的特定目標或承諾 ‧Key Result 是為了實現目標,必須交付可以看到的、可衡量的結果。 除了以上字面的定義,這3個英文字母「OKR」同時引領Intel的團隊學習掌握: ‧如何在動態環境中,讓自身工

作與公司部門的目標,保持一致的方向進行 ‧如何在自己、主管和跨部門利益關係者之間,建立對績效的共同期望 ‧如何提升績效反饋的效益 ‧如何完善與跨部門利益關係者之間的協調溝通 面對OKR,許多企業遭遇到「見樹不見林」的困境。他們將OKR的重點侷限於只是「目標設定」的工具,因此花了大把時間學習目標(Objective)和關鍵結果 (Key Results)的設定和關聯性,卻忽略了OKR真正的意涵。大家是學習「OKR方式」管理團隊,而不是學習用「OKR目標」管理團隊。 而我所經歷認知的OKR,要發揮它的效能,必須從團隊運作的角度導入,從實戰中學習,從過程中驗證,並且從變化中調整。而OKR這

套管理思考執行的組織戰略,企業要能有效實施的關鍵在於:制訂的目標如何因應內外挑戰、如何找到執行關鍵路徑與持續的動力,以及如何嫁接績效激勵制度。這正是本書的重點。 本書特色與使用方法 正因為許多企業誤解了OKR的真實意涵,以至於在組織改造上常顯得窒礙難行,這是一本解析OKR實務操作的書。我以在Intel工作13年之經驗,採取實務案例的撰寫模式,從實戰角度,說明如何以 OKR的3大精髓「自下而上」、「少就是精」、「公開透明」為基礎,與目標視野、合作共贏、激勵當責、引導反饋等4個執行策略的交互運作,讓你掌握主管與部屬必須具備的 OKR 組織運作的「道」與「術」。 許多人會拿OKR和KPI 作比

較,將OKR聚焦於目標設定的工具。但從我在Intel的歷練所理解,OKR的意涵與應用遠超過目標設定。因此,在本書中出現的「OKR」一詞,係指組織管理戰略;若是單純指目標,將以「OKR目標」一詞表示。另外,為符合團隊導入OKR的真實情境與說法,本書中我們以「O」代表「目標」,以「KR」代表「關鍵結果」。 OKR的思考核心和執行策略,放諸四海皆准。從我在Intel中國區和亞太區的經歷,以及觀察歐美團隊的運作,發現每個地區和團隊側重的精髓與策略、執行手法、速度、力道都不盡相同。 本書提供的案例、策略、方法、步驟,每項都是一把工具。每一把工具都有它獨特的用處,但你不一定都要用到。閱讀本書的過程中,

你不妨思考企業所處之人文國情、組織文化、營運痛點、部門屬性、團隊體質、以及對應的需求與情境後,選擇合適的工具導入OKR。 本書共有6個Part,簡單說明如下: ‧Part 1說明OKR的定義與哲學、與其他管理方式的差異、以及我在Intel 歷練後所精煉的OKR方法論:1核心+2方針+3精髓+4策略+5能力。 ‧Part2~Part5則是個別介紹OKR方法論中的4大策略,包括執行方法、步驟與案例。 ‧Part 6提供企業導入的案例說明,說明對於企業各階層的價值影響,並針對企業最常遇到的迷思困惑,提出解答與建議。  

筆電轉軸製程與治具設計

為了解決溝通協調步驟的問題,作者蘇培銘 這樣論述:

本報告講述在新日興股份有限公司實習,並記錄實習過程中的所聞所見,內容包含新日興股份有限公司相關介紹、實習工作內容與心得等。因為承接了一項HINGES系列機種,在實習過程中學習加工、繪圖、治具設計與開發。另一方面與各單位之間的協調也讓我學習到溝通的重要性,收益良多並且對自己也有更深的了解。本報告的研究主旨為藉由生產過程中發現並解決導致良率降低的問題,透過修改治具機構的設計來解決問題,在修改時需要專業的繪圖技術以及空間概念,已確定機構能安穩作業,修改完成後須定時追蹤,確定是否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