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利事業登記證是什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另外網站商業登記新制也說明:實施除年的營利事業登記證制度,已於4月12日廢除,並於13日起實施新制,即公司依 ... 新制則是登記種理分離,也就是說,幾乎只要前去辦理商業登記,就可取得一張核可 ...

國立中興大學 歷史學系所 吳政憲所指導 張仁馨的 臺灣KTV管理與社會變遷──以《聯合報系》為中心的探討(1988-2000年) (2016),提出營利事業登記證是什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KTV、卡啦OK、聯合報系、社會變遷。

而第二篇論文銘傳大學 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席代麟所指導 施宇珍的 臺北師大夜市商圈存廢議題的協力關係治理之研究 (2012),提出因為有 協力關係、協力治理、住商爭議的重點而找出了 營利事業登記證是什麼的解答。

最後網站營利事業登記常見問題Q&A手冊則補充:營利事業登記 係指依營利事業統一發證辦法辦理之登記,因營利事業統一發證制度實施至98年4月12日止,是以,自98年4月13日起即不再核發營利事業登記。 7、攤販、民宿需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營利事業登記證是什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灣KTV管理與社會變遷──以《聯合報系》為中心的探討(1988-2000年)

為了解決營利事業登記證是什麼的問題,作者張仁馨 這樣論述:

KTV,到現在已經發展近30年了,從開始發展到現在這段時間中,不管是商業、企業管理、資訊服務、法律,甚至是社會學等方面都有文章來討論KTV,卻缺少一個以宏觀的視野來探討KTV的發展。本文將以《聯合報系》為中心,輔以其他資料,用歷史學宏觀的角度來看KTV在臺灣社會的出現、困境與發展。本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臺灣社會發展及KTV出現,介紹臺灣在戰後至1990年代的社會發展背景與休閒娛樂選擇,也介紹KTV的前身──卡拉OK及MTV,KTV的發展以及隨著時代變化而有什麼改變?第三章KTV的發展與管理,則是看KTV業隨著社會改變,在面對問題時是如何跟政府、社會溝通、互動並解決?而政府及社會

又是如何回應KTV業者。第四章為KTV與社會變遷,除了談論與KTV在設備及經濟方面的影響,同時也提到著作權的問題。第五章KTV的社會書寫,看KTV是怎樣被看作是臺灣的代表文化,與社會之間有著怎樣的互動,以及在社會上有著怎樣的形象。最後為結論。

臺北師大夜市商圈存廢議題的協力關係治理之研究

為了解決營利事業登記證是什麼的問題,作者施宇珍 這樣論述:

師大夜市商圈是不同於台北人所熟悉的住、商融合地區,就是多了那麼點異國風情,多了那麼點靜謐的祥和人氣。豈料,二年多前,在報章媒體上看到,消滅師大商圈的標題出現,著實讓從小住在士林夜市附近的筆者,大吃一驚。好好的人氣商圈,為什麼會從國際知名到要動用公權力消滅它?這當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發生了怎樣的衝突?未來會影響到士林夜市嗎?因為關心,所以想全面了解並研究。當今,世界各國對公共事務的處理,正倡議:協力治理之途徑,冀望以「第三條路」,活化民間力量與政府之間的互動關係。本研究認為:師大夜市商圈之存廢議題,各個政策參與者應先建立協力關係後,再展開協力治理。因而,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的研究

方法,企圖記錄住戶、商家和政府部門三方產生的協力合作關係,以利協力治理的建構。然而此事件經過二年多,雙方雖有接觸過,卻屬破局的僵持狀況。本研究結論以Ansell & Gash於2008年發表的「協力治理模式」,檢視實際個案情形,以了解處於衝突的三方主角,彼此發展協力關係的現況,且將研究理論與時事實務互為呼應,俾方便後續學界能接力研究。即使現況破局,本研究仍有下列建議: (一)納入民意機關之意見,以求訪談對象之周延,(二)公部門須修法,建立住商溝通平台,(三)純化問題,住商融合互利。有學者認為:住、商爭議並非困難或複雜到不能解決,總歸事在人為。因此,本研究也企圖在字裡行間,預先留下解套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