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國家公園生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玉山國家公園生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沛珊寫的 玉山國家公園103年度委託研究調查與生物多樣性永續成果發表會論文集[附光碟]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玉山國家公園-台灣國家公園系列07 - YouTube也說明:玉山國家公園 成立於1985年的 玉山國家公園 是台灣的第二個國家公園位在台灣 ... 原始 生態 資源豐富的一座這座大都位在\\2,000公尺以上高山的 玉山國家公園 ...

淡江大學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未來學碩士班 鄧建邦所指導 松子劼的 旅遊全球化對部落經濟文化的衝擊—布農族高山嚮導及其未來意象 (2021),提出玉山國家公園生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旅遊業、原住民族、未來學情節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金門大學 管理學院事業經營碩士在職專班觀光管理組 蔡宗憲所指導 郭律岑的 低碳觀光目的地旅運管制措施之探究-以烈嶼鄉金門大橋通車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低碳觀光、低碳運具、旅運管制措施、偏好選擇模式、多項羅吉特模式的重點而找出了 玉山國家公園生態的解答。

最後網站持續32年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秀保育研究成果 - 風傳媒則補充:玉管處在維護園區內生態資源的豐富度及生物多樣性方面,32年來持續不綴地努力,在高山植物物候研究調查逐漸累積資料,但渺小的人類面對大自然浩瀚無垠,未知的空白仍有待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玉山國家公園生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玉山國家公園103年度委託研究調查與生物多樣性永續成果發表會論文集[附光碟]

為了解決玉山國家公園生態的問題,作者吳沛珊 這樣論述: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從民國74年成立至今已有30年,歷年來所累積的保育研究成果相當豐碩。本次成果發 表會係以103年度在玉山園區在園區所進行的物種與生態等資源之成果,包括持續與太魯閣及雪霸國家公 園合作進行水鹿及臺灣黑熊跨域整合研究、園區內有關氣候變遷之高山生態系指標物種研究-鳥類指標物 種調查及脆弱度分析、溪流魚類遺傳資料庫建立、八通關清古道東段複勘調查等內容做發表,除讓與會大 眾瞭解玉山國家公園生態與環境之資源特性與其保護的成效及研究人員深入玉山園區調查研究之辛勞,並 經由專家學者及民眾的參與討論,共同保育玉山國家公園生態資源的多樣性與永續利用,達到保護國家公 園自然

環境的目標。

玉山國家公園生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強颱璨樹逼近台灣,各地嚴加防範。許多農漁民趁著風雨還沒來,急忙搶收。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今天才有條件開放山屋,但因颱風警戒,清晨公告禁止入圍。另外,可能首當其衝的東半部,花蓮有業者先拆下店面招牌,海洋公園也將園區的摩天輪拆卸下來,避免風勢太強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4238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旅遊全球化對部落經濟文化的衝擊—布農族高山嚮導及其未來意象

為了解決玉山國家公園生態的問題,作者松子劼 這樣論述:

論文提要內容:鑑於全球化的發展帶動了旅遊業的興盛,而旅遊業的發展也影響了各個國家的文化與經濟,如各國的原住民族經濟及文化,在這無煙囪工業的影響下,已經對較為弱勢的原住民族造成衝擊,而旅遊業剛出現時的大眾旅遊,是以簡化且較一致性的觀光模式,此觀光樣態將原住民族文化商品化,開始將原住民族的文化帶來一定的衝擊,而資本經濟的進入也對原住民生活模式帶來了極大的變化,目前台灣原住民部落為了順應資本經濟,而改變了傳統經濟及文化,在國家未將制定好相關政策,幫助原住民族人適應此衝擊,這情況將導致原住民族的經濟弱勢以及文化消逝的力道增強,所以研究者將以在觀光產業的布農族人高山嚮導工作對此現象的未來情節分析出意象

研究。

低碳觀光目的地旅運管制措施之探究-以烈嶼鄉金門大橋通車為例

為了解決玉山國家公園生態的問題,作者郭律岑 這樣論述: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遷,節能減碳與永續發展觀念日漸受到重視,金門縣自2013年起獲行政院核定實施低碳島計畫,並以烈嶼鄉做為低碳觀光發展示範區。另一方面,眾所期盼的金門大橋通車在即 (2022年10月);然大橋通車後所帶入的顯著人流與車流雖貴觀光經濟有正面的助益,但島嶼承載量有限,對生態、環境所帶來之負面影響也不可忽視,相關適宜的管制與低碳措施值得進行探討。本研究以金門大橋通車為研究標的,應用敘述性偏好法設計問卷,於金門運輸場站及觀光景點進行面訪調查,以探討前來金門旅遊之台灣成年旅客對於前往低碳觀光目的地之旅運管制措施及誘因機制的偏好及接受程度。利用直交設計組合各方案屬性之水準值,本研究模擬不同運

具情境方案並使用多項羅吉特模式進行參數值的計算。本研究問卷發放數量 440 份,回收篩選後有效問卷為 400 份,問卷回收率90.9%。統計結果顯示遊客對於研擬情境策略存在顯著之異質性,模擬情境方案中以燃油汽車、電動機車及電動汽車方案較受遊客青睞;此外承載人數管制、島上停留時間、維護費用收取、碳匯券提供、運具使用成本及等車時間成本對遊客在運具選擇上均有所影響。本研究建構旅客低碳觀光運具選擇行為模式,期提升旅客使用綠色運具,朝永續觀光發展為目標,以作為未來低碳觀光規劃設計之參酌,並藉以衡量旅運管制措施之發展實質效益,以提出建議作為相關政策研擬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