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技術(高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環保技術(高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怡儒寫的 圖解日用品安全全書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元智大學 文化產業與文化政策博士學位學程 丘昌泰所指導 房芳的 文創園區文化治理範式研究:臺北和南京案例之比較 (2018),提出環保技術(高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文創園區、文化治理、PCO觀點、兩岸比較。

而第二篇論文義守大學 管理碩博士班 楊東震所指導 官世杰的 台灣工業用水污水回收指標建立及方案評估之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污水再生、德菲層級分析程序法、污水再生技術的重點而找出了 環保技術(高考)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環保技術(高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圖解日用品安全全書

為了解決環保技術(高考)的問題,作者陳怡儒 這樣論述:

一日生活中,你攝入多少「有害物質」?起床梳妝、上班工作、三餐進食……這些千篇一律的動作,可能正透過生活中稀鬆平常、帶來便利的日用品,逐漸危害你我的健康。這是由於現今的日用品必須使用大量化學原料製造,才能達到美化外觀、強化功能的目的。一旦生產過程有疏漏或使用不當,消費者往往攝入有害物質而不自知。唯有建立日用品潛在危害的觀念,認識常見的各式有害物質對身體的影響,並且掌握選購原則和正確用法,才能安心享受日用品所帶來便利性。本書特色1認識有害物質,遠離黑心商品:完整介紹3大類、112種日用品常見的有害物質,詳細說明所製成的日用品、造成危害的途徑及劑量。2聰明買對日用品,安心享受便利

性:提綱挈領引領讀者掌握選購原則,學會從商品標示、成分標示、安全合格標章挑選物美價廉的日用品。3避開錯誤的用法,有害物質不上身:詳細說明110種常見的日用品可能潛藏的有害物質、常見的錯誤用法,並提供選購指南和正確用法,及安全的替代用品。身處在充斥有害日用品的環境中,具備正確的日用品安全常識才是自保之道。以下關於日用品的看法,您認為對嗎?Q1寶特瓶只要用過之後洗乾淨,重複使用多久都沒關係。錯,寶特瓶可能殘留金屬催化劑,受到光照、遇熱或裝酸性飲品都可能釋出,重複使用最好不要超過一個月。Q2免洗筷的表面愈潔白,表示消毒愈徹底、乾淨,使用起來比較衛生。錯,免洗筷在製作過程必須使用漂白劑,過白、色澤不自

然的,可能殘留過量的漂白劑,並會在使用過程吃下肚。Q3皮膚乾燥必須大量使用乳液、護手霜來保養,以預防乾裂。錯,大部分的乳液含有防腐劑,長期接觸過量會破壞皮膚分泌皮脂的功能,反而使皮膚更乾燥。Q4一般而言,塑膠回收代碼的數字愈大,表示產品愈安全。錯,塑膠回收代碼分別代表不同的塑膠材質,與安全性無關,目前僅塑膠5號(聚丙烯)是唯一公認可微波的塑膠材質。Q5新買的合板木櫃飄散異味是正常現象,過一陣子就不會有味道。錯,合板大多殘留有黏著劑甲醛,可能長達數個月持續散發有害健康的氣體,最好放在通風處至少一週,再搬入室內空間。

文創園區文化治理範式研究:臺北和南京案例之比較

為了解決環保技術(高考)的問題,作者房芳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探討兩岸文創園區文化治理範式之比較。以文化治理理論為理論基礎,在回顧兩岸文創園區文化治理相關文獻研究之基礎上,提出由文創園區之政策端(Policy)、建設端(Construction)、營運端(Operation)三部分組成的治理範式—文創園區PCO觀點。兩岸文創園區經過十餘年的發展都已初具規模且形成各自特色,對地方經濟發展與文化繁榮貢獻良多,但同時也暴露出譬如定位不明、商業化嚴重、產業鏈不完整、文化地產等問題,文創園區的經濟功能、文化功能、空間功能與社會功能未能充分有效實現,其背後的深層原因實為文創園區的文化治理困局。本研究以臺北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松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南京晨

光1865創意產業園、南京創意東八區等四個文創園區為案例,對政府、文創園區營運者、進駐企業、非營利組織、消費者、周邊社區等六類政策利害關係人以及相關學者進行深度訪談,以受訪者之經驗納入PCO框架進行分析與比較。研究發現,兩岸文創園區都存在定位模糊、文化創意產業公共服務水準低、公私協力不暢和缺少與社區連結等文化治理問題。臺灣可借鑒大陸在政府扶持政策、招商原則和產業集聚方面的治理經驗。大陸可借鑒臺灣在消費者、非營利組織和園區公益性等方面的治理經驗。最後,分別對兩岸文創園區文化治理提出研究建議,以期解決兩岸文創園區文化治理之困境,實現兩岸文創園區永續發展。

台灣工業用水污水回收指標建立及方案評估之研究

為了解決環保技術(高考)的問題,作者官世杰 這樣論述:

隨著全球暖化及環境衝擊日益嚴重,各國政府紛紛制定許多嚴苛的規範,以解決環境汙染的問題,對環境友善的綠色製程是國際趨勢,也是企業競爭優勢。 目前我國水資源匱乏,工商農業水資源需求大為增加,更須加強水資源的管理利用,提升能資源使用效率及提升產業綠色競爭力等目標,進而帶動產業之綠色成長與轉型。本研究藉由二者政府與廠商業者角度分析,工業污水回收再利用是否可普遍於產業執行,藉以技術面、成本面、政策面分析探討,並以德菲層級分析程序法作為第一、二回合的問卷探討評估污水再生技術系統評估指標,第三、四回合以AHP層級分析法運算分析得到相對權重值並做一致性檢定。 就結果顯示,可得知「技術可行性」構面(0

.4402)為最高,其次為「成本優勢」構面(0.2802),最後為「處理效能」構面(0.2795)。表示專家在污水再生技術系統方案的評估選擇中,「技術的可行性」為最高考量的重要因素,其次才是「成本優勢」,最後才是「處理效能」。就結果顯示『技術可行性』(0.44025)為最重要考慮因素,而其中又以『實用程度』(0.4117)為最重要,在「處理效能」構面(0.2795)中可得知「污水回收率」(0.4427)為重要優先考量,其次才是「汙染物去除率」(0.3508)與「操作彈性」(0.2064),在「成本優勢」構(0.2802)中可得知「電力成本」(0.4117)為重要優先考量,其次才是「人事成本」(

0.2777),與「設備成本」(0.1779)。 本研究在污水再生技術系統方案的評估選擇中,結果顯示第一『薄膜過濾技術』系統方案中以實用程度權重值(0.4112)和技術成熟(0.4112)為最高,其次才是汙染物去除率(0.3939),第二『活性碳吸附技術』系統方案以操作難易度(0.3943)為最高,其次為操作彈性(0.3530),再者設備成本(0.3226),第三『離子交換法技術』系統方案以電力成本(0.2861)為最高,其次為污水回收率(0.2665),再者是操作參數影響(0.2380)。第四『電透析法技術』系統方案以操作參數影響(0.2751)為最高,其次為維修保養成本(0.2514)

,再者才是人事成本(0.2235)。 對於汙水再生的意願研究結果將能提供政府及企業瞭解各項再生技術其優勢及劣勢,並提供未來研究和發展污水再生之方向。以作為日後政府相關部門未來推廣汙水再生議題決策參考,期能提高國家資源整體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