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角柱的總表面面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直立角柱的總表面面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日本住宅打掃士 15分快潔家事秘訣:303張實景圖,手把手傳授,掃除苦手開竅了~ 和朱保國(主編)的 壓力容器設計知識(第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瑞昇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遠東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研究所 王振興所指導 王瑜慶的 具熱對流通道結構鋁板之散熱行為 (2012),提出直立角柱的總表面面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微孔板、熱對流、波浪結構、樹枝狀晶、散熱。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食品科學系 吳明昌、黃卓治所指導 陳國華的 不同均質壓力對罐裝咖啡牛乳物化性狀及官能特性之影響 (2002),提出因為有 均質壓力的重點而找出了 直立角柱的總表面面積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直立角柱的總表面面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日本住宅打掃士 15分快潔家事秘訣:303張實景圖,手把手傳授,掃除苦手開竅了~

為了解決直立角柱的總表面面積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掌握15min打掃時間,逾時不掃!   每個區域每項物品,都有打掃祕訣   討厭打掃的人,也能做得乾淨又開心!      聽到「打掃15分鐘」時,也許最初會覺得時間很短。不過,只要在打掃的同時注意時間,就能擺脫打掃時,「因為佔用太多時間而感到疲累」,而且會令人覺得「只要15分鐘就能這麼乾淨!」只要這樣想,每天的打掃也會變得更輕鬆。      不擅長打掃家事的人常見循環型式:     1.雖然心想著要打掃,卻一直拖延,不知不覺間室內散亂,髒污堆積。   2.完全提不起勁,不過心情越來越煩躁。   3.突然提起幹勁打掃!而且是要求每個角落都要乾淨的完美主義!   4.和累積的髒污辛

苦奮戰:「啊~打掃真的很辛苦啊!」也同時感到挫折。   5.變得厭惡打掃,放任房間凌亂。      只要學會專家傳授的5個步驟,打掃也能變得更加有效率且充滿樂趣。   讓家中清爽乾淨,每天的生活也可以更快樂!      Step1在15分鐘以內完成打掃工作零壓力的輕鬆打掃術      活用15分鐘打掃   早晨上班前15分鐘、做家事之餘的15分鐘、晚上睡前15分鐘…等等,充分活用空檔時間。      擺脫壓力   只要有15分鐘就OK—所以想到便能立刻起身打掃。   優點在於「不勉強」而且「不會累積」。      可以大致清掃整體環境,或確實去除在意的髒污,也可以像是「今天只打掃這裡」、「徹底

打掃乾淨」…等等重點式打掃,只要15分鐘,無負擔的15分鐘。隨時打掃,讓心情和居家都能保持清爽乾淨。髒亂不再堆積,打掃變得更加輕鬆,因此也沒有大掃除的必要。      Step2將日常生活中的「順便打掃」和「重點打掃」區分開來      何謂「順便打掃」?   於日常生活中,在短時間內以順便且輕鬆的方式打掃。所需時間只要2~3分鐘就OK。只要每天都能持之以恆,就能減輕打掃的時間和程序。如此一來絕對能夠擺脫打掃的壓力!      何謂「重點打掃」?   集中範圍,進行重點式的打掃方式。像是在客人來訪之前,事先打掃比較顯眼的部分……時間允許的時候,將在意的部分確實清除乾淨……等等,專注於局部打掃,

掃完之後也很有成就感。      將打掃區分為這兩種方式,就不需要累人的大掃除了,每天持之以恆的維持,加上有空時進行重點式打掃,就能防止髒污堆積,也就沒必要再大掃除了。      Step3聰明整理,讓打掃更加迅速有效率!      整理的大原則其實都是很基本的事情,不過卻很難達成,所以才要再次確認!      用完之後放回原本的位置   常用或是外出時會攜帶的物品,可以收納在方便拿取的收納箱、籃子或掛鉤等,只要一個動作就能立刻取得的位置。或是集中放在淺盤中,打掃時也能更加方便。      不要增加物品   在購物的時候,考慮清楚是否真的必要購買。經常會因為便宜或是可愛,而買了多餘的物品。購買

新的物品時,也同時要減少家中堆積的物品。      為了避免感到挫折,可以準備「萬用收納箱」或「暫時用收納箱」   經常呈現凌亂狀態的位置,也是容易放置物品的地方。因此將此處當作收拾物品的位置,也是一種解決方式。可以放置附有蓋子的大箱子,並將散落的物品集中,不僅方便移動,打掃時也能更加輕鬆。      Step4學習家事達人的打掃順序確實去除髒污!      去除哪些種類的髒污需要稀釋多少清潔劑?要使用哪種打掃用具?   只要事先掌握原則,打掃起來也更有效率。      掉落在表面的髒污   如果只是髒污飄落於表面的狀態,用水或清潔劑會造成反效果。首先建議用吸塵器或是用擦拭布巾去除即可。   

  附著於表面的髒污   由於髒污還在容易去除的階段,首先試著用水或是用浸濕的抹布擦拭。如果仍然無法去除時,可以試著使用稀釋後的中性清潔劑。      頑強的髒污   受到溫度和濕度的影響,髒污變成頑強污漬的狀態。像是換氣扇的頑強汙漬,就是混雜了油垢和灰塵等,由不同性質髒污混合而成的狀態。可用強力清潔劑或去污粉來清除。      Step5輕鬆又乾淨,學習家事達人的打掃訣竅!      首先打掃灰塵   不論是哪裡,在使用水或清潔劑之前,首先掃除表面的灰塵或髒污。用吸塵器就能輕鬆吸除灰塵。8成的髒污大多能用這個方式掃除乾淨!      在水槽中潑水   將乾燥的部分先用水沾濕。就算是含有油漬

的食物髒污,也能藉由水分緩解,不用出力就能輕鬆擦拭乾淨。      靜置於馬桶水箱中   將1匙小蘇打粉放入馬桶水箱。水箱上方有流水孔洞的部分,也可以撒上一些。隔天早上直接沖洗就好,輕鬆完成打掃!      於磁磚接縫上濕敷   用衛生紙或舊抹布吸收清潔劑。再靜置於磁磚接縫上一段時間,就可以使去汙效果加倍。      加熱水溫後,效率也隨之增加   冷水無法去除的污漬,就用熱水來解決。也可以用熱水浸溼抹布後,擰乾擦拭汙漬,能有效去除一般廚房的油漬      順序正確才能效果加倍,家事達人的打掃訣竅!   掌握15分鐘的打掃秘訣,保持整齊環境靠自己!討厭打掃的人,都會做得開心又乾淨!    本書

特色      第1章●告別髒亂!廚房的整理&打掃   廚房是處理食物的空間,因此要經常保持乾淨。帶有食物殘渣或油漬的髒污,只要隨時清除乾淨,就能避免變成頑垢或產生異味。      廚房整理的重點   ○首先將物品減量   廚房是家中物品最多的地方。如果物品的數量多於收納空間,就算櫃子再多再美觀,也會變成到處都是「先暫放一下」的散亂物品。如果能減少物品的數量,就不用擔心收納位置,收放物品也更加方便輕鬆。      ○考量動線的收納   取出食材→取出調理器具,洗、切食材→取出調理器具,開火→調味→裝盤,思考廚房的作業動線後,再決定方便的收納位置。將物品根據不同階段集中收納,也是整理的重點之一。

     第2章●隨時保持潔淨!衛浴空間的整理&打掃   令人在意是否潔淨的地方,更要從日常生活中隨時維護。只要多加留心,就能讓每天所使用的空間變得更加乾淨。清潔乾淨的衛浴空間,就能讓每天都能擁有清爽舒適的生活。      整理衛浴空間的重點   ○盡量減少「開放式收納」   衛浴空間所使用物品的種類非常多,而且容易看起來雜亂。如果在明顯的位置,只放置經常使用的物品,就能讓空間清爽許多。在收納櫃中,也可以用塑膠製的籃子將物品分類收納,內側的物品也更容易取放。      ○確保家中每個人的收納位置   全家人各自的保養品或是小雜物很容易散亂,因此可以為每個人準備各自的收納位置。並且養成

使用完之後物歸原位的習慣。如此一來也能減少找東西的時間,還能避免物品重複購買。      第3章●讓整個家看起來乾淨又清爽!地板的整理&打掃   不知不覺間一直堆放物品在地板上,或是用毫無效率的打掃方式,總是會讓地板的髒污殘留。地板在家中所佔的面積寬廣,因此只要掌握整理和打掃的訣竅,就能瞬間改變家中的印象。      ○報紙或雜誌:建議放置直立式的雜誌架,就能將報紙雜誌等輕鬆收納。   ○小物類:根據使用場合分別集中收納。   ○家電:影音及電視等家電,建議放在專用的電視櫃上。   ○衣服:常穿的衣服很容易堆積濕氣,建議準備專用的吊衣架,並決定好放置的位置。   ○小孩的玩具:只要放進

大型箱子或布製的袋子中,小孩也能自己收拾乾淨。        第4章●每天都能享受舒適的生活!房間的整理&打掃   待在家裡時間最長的空間,所以更要隨時注意保持乾淨。乾淨的室內空間,除了能保持明亮清爽的氛圍之外,也能避免室內灰塵危害健康。      客廳&臥室的整理重點   ○放置暫時收納箱   看完的雜誌等容易散亂的物品,建議放入暫時收納箱中。如此一來就能讓空間更清爽整齊。箱子一旦裝滿後,就要開始處理箱內物品。將這些物品分類、整理或是丟棄。      ○依照高度排列整齊   雜誌或書籍容易看起來凌亂,若能依照高度排列整齊,也能呈現出井然有序的印象。將臥室寢具或沙發套等保持平整。就算沒

有時間打掃,只要做到這些動作,便能擁有整潔舒適的空間。      第5章●別忘了打掃決定住宅第一印象的室外部分   客人來訪時,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住宅的外圍和玄關。這些容易忽略的部分,不妨想像來訪客人的視野,進行有效率的打掃。室外同時也是容易受到季節和天候影響,因此掌握打掃的時機也非常重要。      玄關整理的重點   在家中算是較窄小的空間。如果將脫下的鞋子或拖鞋亂放,就會呈現出狹窄又凌亂的印象。另外,雨傘、鞋拔,鞋刷等小物品雖然量少,卻也會讓玄關看起來雜亂。鞋子脫掉後,立刻收進鞋櫃不要亂放,保留收納雨傘及鞋拔的空間,並且徹底實施「用完之後立刻收好」。玄關是來訪客人決定家中第一印象的關鍵,因

此在整理及打掃之後,也可以仔細挑選植物或擺設來裝飾。      一起打造整潔溫馨,到家就能舒適地說出:「我回來了!」

具熱對流通道結構鋁板之散熱行為

為了解決直立角柱的總表面面積的問題,作者王瑜慶 這樣論述:

當熱源和散熱材接觸不完全,高熱阻的空氣層使熱傳導效果隨之降低,造成熱源溫度提高,過去的研究方向在於使用低熱阻散熱膠、增加接觸面積和披覆低熱阻層等,但各有其問題,一般難以改變熱源和散熱材的接觸面積。若利用兩者間隙加上在板材上的設計微孔。與間隙連通以形成熱對流通道,將受熱膨脹的空氣帶出的方式,可以同時以對流和傳導機構帶走熱量,善用熱空氣對流彌補熱傳導之不足。 本研究同時設計符合此要求的3D多孔鋁材,外型為具直線排列貫穿通孔的1mm板材,其微孔正面為近三角錐的凹陷孔,反面呈波浪結構。藉由通孔將熱空氣導出,而接觸面靠著波浪結構使內部形成熱對流現象。 將波浪結構直立於地面,得知6*

6㎝微孔板表面的熱空氣高與寬約為8和5㎝,皆高於鋁板的6和3㎝,此現象為熱對流所造成,使微孔板散熱效果較佳;將波浪結構平行於地面,即通孔直立於地面,得知6*6㎝微孔板表面的熱空氣高度與寬度約為8和6㎝,皆高於鋁板的6和6㎝,比較直立和平行的散熱效果,可以推論此現象為由預設流道產生流動現象,使熱量不累積在界面,達到降低界面熱阻的目的,所以直立散熱效果更佳。 將微孔板背面V型凹槽進行減深細磨,實驗結果以V型凹槽238μm試片效果最佳。藉由計算總熱阻值及總熱傳係數,能驗證V型凹槽238μm散熱效果最佳,總熱阻值及總熱傳係數為11.9℃/W與23.34W/m*℃,並且五個減深細磨試片散熱效果,皆

比原微孔板效果佳。 在三角錐面烤漆碳膜,在波浪結構鍍銅20min之散熱效果最佳,熱傳係數及熱阻值分別為23.49W/m*℃及9.60℃/W,微孔板表面成長樹枝狀晶長度分別為3㎜及10㎜熱阻值為9.90及9.58 ℃/W,樹枝狀晶兩側需有2.5㎜空間進行熱對流效果,如果間距太小會使得熱對流區域受影響,也無法將熱順利排出,產生熱淤積現象。而單根樹枝狀晶截面面積縮小時溫度會熱淤積在此區域,使得散熱效果變差,因此截面面積最好等大小,即樹枝狀晶柱外型有均勻直徑。

壓力容器設計知識(第二版)

為了解決直立角柱的總表面面積的問題,作者朱保國(主編) 這樣論述:

本書是《壓力容器實用技術叢書》之一。全面闡述了各種壓力容器設計的理論知識、基本計算方法、材料選擇、制造和驗收以及設計實例等。典型的壓力容器包括卧式容器、直立容器、球形儲罐、非圓形截面容器、高壓和超高壓容器、立式圓筒形儲罐、固體料倉、低溫壓力容器、高溫壓力容器等。內容上注重工程設計實際,融入了作者多年的設計工作經驗,有很強的實用性。本書適用於壓力容器設計、制造、使用工程技術人員查閱和參考。 第1章 概述11.1壓力容器的設計進展11.1.1規則設計11.1.2分析設計21.1.3規則設計與分析設計的結合21.1.4壓力容器設計未來的發展31.2壓力容器的應用及分類31.2.1

壓力容器的應用31.2.2壓力容器的分類31.3壓力容器的失效形式41.3.1強度失效41.3.2剛度失效41.3.3穩定性失效41.3.4腐蝕失效41.4壓力容器設計的基本要求51.4.1滿足生產需要51.4.2滿足壓力容器的安全可靠51.4.3滿足技術經濟合理61.5壓力容器標准及規范61.5.1國內壓力容器標准簡介61.5.2國外壓力容器標准簡介91.6壓力容器軟件介紹111.6.1SW6—2011過程設備強度計算軟件包121.6.2LANSYS壓力容器強度設計軟件121.6.3有限元程序自動生成系統FEPG131.6.4ANSYS分析設計軟件141.6.5ABQUS分析設計軟件141.

6.6Pvelite&Code Calc壓力容器整體及零部件分析設計軟件14第2章 設計要素152.1設計文件152.2設計單位、人員條件及職責152.2.1設計單位152.2.2設計單位技術負責人162.2.3壓力容器設計批准人162.2.4審核人員162.2.5校核人員172.2.6設計人員172.2.7SAD各級人員182.3設計壓力182.3.1設計壓力182.3.2設計壓力的確定182.4設計溫度192.4.1設計溫度192.4.2設計溫度的確定192.5介質特性202.5.1介質的一些物理性質202.5.2介質的腐蝕性222.6設計載荷262.6.1設計時應考慮的載荷262.6.2

設計載荷的組合272.7厚度附加量282.8設計壽命292.8.1設計壽命292.8.2容器設計壽命的確定292.8.3疲勞分析設計容器的設計壽命302.9厚度302.10許用應力312.11焊接接頭系數332.12耐壓試驗332.12.1耐壓試驗332.12.2液壓試驗332.12.3氣壓試驗和氣液組合試驗342.13泄漏試驗342.13.1泄漏試驗342.13.2氣密性試驗342.13.3氨檢漏試驗352.13.4鹵素檢漏試驗352.13.5氦檢漏試驗352.14無損檢測方法及選用352.14.1射線檢測(RT)352.14.2超聲檢測(UT)362.14.3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TOFD)

372.14.4磁粉檢測(MT)382.14.5滲透檢測(PT)382.15技術要求402.16油漆、包裝及裝車402.16.1油漆402.16.2包裝412.16.3裝車412.16.4壓力容器油漆、包裝、裝車設計432.16.5壓力容器易損件包裝要求43參考文獻44第3章 主要受壓元件453.1內壓圓筒和內壓球殼453.1.1強度理論453.1.2內壓圓筒453.1.3內壓球殼473.1.4內壓圓筒和球殼中的溫差應力483.2外壓圓筒和外壓球殼493.2.1外壓容器的失效方式493.2.2外壓圓筒穩定性計算493.2.3加強圈設計513.2.4外壓圓筒的允許制造公差和試壓要求533.2.5

外壓球殼的計算543.2.6關於外壓容器設計中焊縫系數的選取和焊縫質量的檢查543.3封頭553.3.1球形封頭553.3.2橢圓形封頭553.3.3碟形封頭563.3.4無折邊球形封頭573.3.5錐形封頭573.3.6平蓋593.4法蘭603.4.1法蘭的分類及各自的特點603.4.2法蘭連接的密封設計613.4.3螺栓設計673.4.4法蘭設計69參考文獻71第4章 開孔和開孔補強設計724.1開孔補強的理論基礎724.1.1孔邊的應力724.1.2容器開孔的強度問題及其補強准則754.2開孔補強計算方法764.2.1等面積法764.2.2壓力面積法794.2.3分析法804.2.4大開

孔補強814.2.5平板及外壓容器開孔補強824.3開孔補強結構824.3.1補強圈補強824.3.2厚壁管補強824.3.3整體鍛件補強834.4開孔補強設計中的其他問題834.4.1不需另行補強的條件834.4.2接管的壁厚要求844.4.3承受外載荷接管的補強844.4.4開孔位置84參考文獻84第5章 卧式容器85符號總說明855.1卧式容器簡介865.2卧式容器載荷分析885.2.1卧式容器的載荷885.2.2簡化后的力學模型905.2.3內力計算905.3鞍座卧式容器強度計算915.3.1圓筒軸向應力915.3.2切向剪切應力935.3.3圓筒周向應力955.3.4鞍座強度計算98

5.4三角形支承加強圈的設置及強度計算995.4.1支承圈在鞍座平面內時加強圈的應力計算1005.4.2支承圈靠近鞍座平面時加強圈的應力計算1015.5有附加載荷作用時卧式容器的強度計算1015.5.1符號說明1025.5.2徑向力引起的支座反力及圓筒彎矩的計算1025.5.3軸向外力矩及其引起的支座反力、彎矩的計算1035.5.4支座反力、圓筒軸向彎矩的組合1045.5.5集中載荷與均布載荷引起的剪力、軸向彎矩的合成及強度校核1045.6附屬設備上載荷在卧式容器圓筒中引起的局部應力計算方法1075.6.1符號說明與應用范圍1075.6.2徑向載荷引起圓筒上局部應力的計算1095.6.3附屬設

備上外加力矩ML、MC引起筒體上局部應力的計算1115.6.4圓筒體上局部載荷引起最大應力的合成及強度校核1245.7多鞍座卧式容器1325.7.1鞍座處的圓筒體彎矩1325.7.2鞍座處支反力1335.7.3兩支座跨度間的彎矩及極值1345.7.4強度校核1345.7.5基礎不均勻沉降對軸向彎矩及支座反力的影響1355.8埋地卧式容器的設計計算1375.8.1混土層或砂土層質量對圓筒體靜壓力的計算1375.8.2混土層質量對圓筒體載荷的影響1385.9制造、檢驗及驗收1395.9.1卧式容器分類1395.9.2制造、檢驗及驗收1395.9.3焊接接頭1415.9.4整體消除應力熱處理1415

.9.5耐壓試驗和泄漏試驗1415.10卧式容器設計的合理性分析1415.10.1設計分析1415.10.2合理設計143參考文獻145第6章 直立容器1466.1地震理論1466.1.1水平地震作用1476.1.2豎向地震作用1526.1.3地震彎矩1546.2風振理論1546.2.1風的定義及我國的風氣候形式1546.2.2風載荷1556.2.3直立容器的風振效應1576.2.4直立容器順風向下的彎曲響應1586.3風誘發的振動1626.3.1風誘發的振動現象1626.3.2雷諾數(Re)和斯特羅哈數(St)1636.3.3升力的計算1636.3.4直立容器在共振時的強度計算1646.3.

5防止直立容器共振的措施1686.4穩定理論1686.4.1歐拉屈曲1696.4.2外壓失穩1746.4.3局部失穩1776.4.4塑性失穩178參考文獻179第7章 球形儲罐1807.1球罐簡介1807.1.1球罐的特點及應用1807.1.2球罐的分類1817.1.3球罐設計參數1827.1.4標准規范介紹1837.2材料1837.2.1球罐選材基本原則1837.2.2國內球罐用材料1857.2.3國外球罐用材料1877.3結構1877.3.1球殼1877.3.2支座1887.3.3拉桿1907.3.4人孔接管1907.3.5梯子平台1907.3.6噴淋裝置1917.3.7安全附件1927.

3.8絕熱結構1947.4制造與組焊技術要求1957.4.1球殼板1957.4.2主要零部件1977.4.3油漆、包裝、運輸1987.4.4組焊准備1987.4.5組裝1997.4.6焊接1997.4.7無損檢測2007.4.8焊接修補2007.4.9焊后整體熱處理2017.4.10產品焊接試件2017.4.11耐壓試驗2017.4.12泄漏試驗2027.4.13特殊球罐的技術要求2027.4.14竣工驗收203參考文獻203第8章 非圓形截面容器2048.1橢圓形截面容器2048.1.1受力分析2048.1.2危險截面和綜合應力2078.1.3變形計算2088.1.4實例2118.2其他常見

非圓形截面容器2128.2.1帶圓角的矩形容器2128.2.2近似橢圓形截面的容器2158.2.3長圓形容器2168.2.4無圓角的矩形容器2168.3任意形狀的非圓形截面容器2178.3.1受力分析2178.3.2回轉半徑2188.3.3計算公式及其應用2208.4大曲率殼體中的彎曲應力2238.4.1曲梁彎曲時的彎曲應力2238.4.2矩形截面曲梁的中性層位置2258.4.3彎曲應力的計算公式2268.5帶有加強筋的非圓形截面容器2288.5.1外加強圈加強的非圓形截面容器2288.5.2具有內加強筋板的長圓形柱殼2298.6環形殼體2328.6.1橫截面為圓形的等壁厚環形殼體2328.6

.2彎管時壁厚變化的環形殼體2348.6.3彎管時截面變化的環形殼體235參考文獻236第9章 高壓容器和超高壓容器2379.1高壓容器和超高壓容器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2379.2高壓容器和超高壓容器的結構特點2379.3高壓容器和超高壓容器的設計2389.3.1現行各國設計規范概況2389.3.2高壓容器和超高壓容器設計的基本要求2399.4高壓容器和超高壓容器設計時需考慮的幾個問題2399.4.1安全系數2399.4.2材料的選取2409.4.3耐壓試驗2409.4.4無損檢測2419.5高壓容器和超高壓容器的筒體結構形式2429.5.1高壓容器的筒體結構形式2429.5.2超高壓容器的筒體

結構形式2499.6高壓容器和超高壓容器的密封結構2569.6.1高壓容器的密封結構2579.6.2超高壓容器的密封結構260參考文獻262第10章 常壓容器26310.1常壓容器簡介26310.2材料26310.2.1對材料的基本要求26310.2.2許用應力的確定26410.2.3常壓容器用材料26410.3結構設計26610.3.1基本結構元件26610.3.2立式圓筒形容器26910.3.3矩形容器27310.4制造、組焊、檢驗與驗收要求27310.4.1材料27410.4.2加工成形27410.4.3焊接27510.4.4熱處理27510.4.5無損檢測27510.4.6試驗275參

考文獻276第11章 立式圓筒形儲罐27711.1立式圓筒形儲罐簡介27711.1.1儲罐的種類和特點27711.1.2儲罐的容量及經濟尺寸選擇27811.1.3儲罐設計參數(載荷)27811.1.4國內外儲罐標准簡介27811.2儲罐用材料27911.2.1儲罐選材基本原則27911.2.2國內儲罐用材料及要求28011.2.3國外儲罐用材料28111.3罐底的設計28211.3.1罐底厚度28211.3.2結構設計28411.4罐壁的設計28511.4.1罐壁的強度計算28511.4.2罐壁的風力穩定計算28611.4.3罐壁的抗震計算28911.4.4罐壁的結構設計29111.5罐頂設計

29211.5.1固定頂設計29211.5.2外浮頂設計29811.5.3內浮頂設計31211.6油罐附件(或配件)及其選用31711.6.1常用附件31711.6.2附件的布置31911.6.3攪拌設施32011.6.4消防設施設置32211.6.5伴熱結構32311.6.6排污結構32411.6.7防腐蝕設計32411.7制造與組焊的要求32911.7.1材料及附件驗收32911.7.2預制32911.7.3組裝33111.7.4焊接33111.7.5檢查及驗收33211.8儲罐基礎33511.8.1基礎的沉降33511.8.2對基礎的要求33611.8.3基礎沉降觀測33811.9國內外

標准比較33811.9.1范圍33811.9.2許用應力33911.9.3罐壁強度計算34011.9.4清掃孔的設置342第12章 固體料倉34312.1固體料倉簡介34312.1.1料倉發展概況和應用34312.1.2料倉的設計分類和計算基礎34512.1.3料倉的結構選擇和設計原則34812.2材料34912.2.1料倉的材料34912.2.2板式焊接料倉的選材分析34912.2.3板式焊接料倉的常用材料35012.3設計計算35212.3.1賴姆伯特理論35212.3.2倉殼圓筒應力計算35712.3.3倉殼錐體應力計算35912.4結構36012.4.1倉殼的高徑比分析36112.4.

2倉頂結構36212.4.3倉底結構36312.4.4料倉筒體結構36312.4.5料倉支座36412.4.6料倉防堵結構36612.4.7料倉梯子和平台36612.5料倉的制造、檢驗與驗收36612.5.1材料檢查和要求36712.5.2預制和加工成形36712.5.3組裝36812.5.4焊接36912.5.5表面處理37112.5.6試驗、檢驗及驗收372參考文獻373第13章 低溫壓力容器37413.1低溫壓力容器簡介37413.1.1壓力容器的低溫界限37413.1.2低溫低應力工況37413.2材料37613.2.1低應力脆性斷裂現象37613.2.2影響低溫韌性的因素37613.

2.3防止低應力脆斷的設計原則37813.2.4鋼材低溫韌性的評定方法37813.2.5低溫壓力容器用鋼37913.2.6低溫壓力容器用鋼的焊接材料38113.2.7常用低溫壓力容器用鋼的焊接材料38213.3結構設計38213.3.1結構簡介38313.3.2焊接結構設計38313.3.3低溫容器的密封結構38413.3.4低溫絕熱結構設計的目的及方法38413.3.5低溫容器的支承系統設計385參考文獻385第14章 高溫壓力容器38614.1高溫壓力容器簡介38614.1.1高溫的定義38614.1.2高溫結構設計的重要性38614.2材料的高溫強度性能試驗38814.2.1高溫拉伸38

814.2.2蠕變試驗曲線及變形機制38814.2.3蠕變特性的描述38914.2.4蠕變特性的外推39114.3典型材料的高溫強度39314.3.1常用高溫強度性能指標39314.3.2低合金鋼的高溫強度39414.3.3高合金鋼的高溫強度39614.4壓力容器的蠕變和應力松馳40014.4.1多軸應力狀態下的蠕變40014.4.2承壓容器的蠕變應力40114.4.3松馳及其與蠕變的關系40314.5蠕變—疲勞交互作用40614.5.1高溫疲勞40614.5.2損傷法則40714.6高溫容器的設計方法41114.6.1美國標准ASME規范ⅢNH41114.6.2英國標准R5415參考文獻41

9第15章 應力分析42115.1應力分析的常用方法與結果的評定42115.1.1應力分析的常用方法42115.1.2應力分析結果的評定42315.2彈性力學基礎42415.2.1彈性力學的基本假設42415.2.2聖維南原理42415.2.3直角坐標系下一般問題的基本方程42515.2.4平面問題的基本理論42615.2.5彈性力學解題方法舉例43515.3塑性力學基礎44415.3.1金屬材料的應力—應變曲線44415.3.2應力—應變曲線的簡化模型44515.3.3屈服條件44615.3.4加載、卸載定理44815.3.5單層厚壁筒體的塑性應力分析44915.4有限元法基礎45115.4

.1有限元的基本概念45215.4.2有限元法的解題步驟45215.4.3有限元軟件介紹45315.4.4ANSYS入門簡介45415.5壓力容器分析設計方法45715.5.1簡介45715.5.2應力分類設計45815.6疲勞設計47015.6.1低循環疲勞曲線47115.6.2平均應力影響下疲勞曲線的修正47115.6.3疲勞損傷積累47215.6.4疲勞設計47315.6.5疲勞分析的其他問題47615.6.6典型產品的疲勞分析設計案例47615.7壓力容器應力分析設計———直接法簡介47715.7.1直接法的術語47815.7.2直接法設計校核的步驟48115.7.3直接法設計校核的原

理和應用規則483參考文獻486第16章 超壓泄放裝置48716.1壓力容器的超壓及安全泄放48716.1.1壓力容器的超壓48716.1.2防超壓安全泄放48816.1.3超壓泄放裝置的設置49016.2爆破片安全裝置的選用與設計計算49216.2.1爆破片安全裝置的種類及基本特性49216.2.2爆破片安全裝置的選用49616.3安全閥的選用與設計計算50916.3.1安全閥的種類及基本特性50916.3.2安全閥的選用51316.4容器的安全泄放量52116.4.1儲存壓縮空氣或蒸汽時容器的安全泄放量52116.4.2儲存液化氣體時容器的安全泄放量52216.5超壓泄放技術現狀52316

.5.1爆破片安全裝置技術52316.5.2安全閥技術52516.5.3超壓泄放設計技術526參考文獻527 眾所周知,壓力容器的失效往往使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巨大損失,而壓力容器的失效除了制造和使用方面的因素外,設計質量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設計文件中任何微小的錯誤都可能導致壓力容器發生災難性的事故。壓力容器結構形式較多,壓力容器的設計涉及材料、焊接、無損檢測、熱處理等多學科、多專業的知識;計算方法包括理論計算(材料力學、彈塑性力學、斷裂力學等)、數值分析、實驗應力分析等。本書既包括了理論知識和相關的背景知識,又加入了作者多年設計經驗的總結,是系統

地介紹壓力容器設計知識的資料,本書第一版於2005年10月正式出版發行,獲得了廣大使用者的好評和認可。本書的再版正是為了滿足廣大設計工作者的需求,使設計工作者不再局限於自己的專業知識,能夠博采眾家之長,有效地提高設計質量;同時也可使從事壓力容器制造、使用、管理的人員對壓力容器的相關設計知識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參加本書各章節的編寫人員分別是:第1章由劉福錄、張延豐(甘肅藍科石化高新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編寫;第2章由王文江(甘肅藍科石化高新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編寫;第3章由費繼增(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大連設計分公司)編寫;第4章由段瑞(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編寫;第5章5.1~5.3、5.10由潘家

禎(華東理工大學)編寫,5.4~5.9由曹岩、黃軍讓、陳倉社(華陸工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編寫;第6章6.1、6.4由宋啟祥(甘肅藍科石化高新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李斌(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塔西南勘探開發公司石化廠)編寫,6.2、6.3由謝培軍、李志玉(甘肅藍科石化高新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編寫;第7章由劉福錄、安林林(甘肅藍科石化高新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編寫;第8章由俞樹榮、梁瑞、張鏡清(蘭州理工大學)編寫;第9章由高中穩(甘肅藍科石化高新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編寫;第10章由朱保國(甘肅藍科石化高新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編寫;第11章由武銅柱(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編寫;第12章由萬網勝、李夢強、鄭寶山(中

國昆侖工程公司)編寫;第13章由黨戰偉(甘肅藍科石化高新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編寫;第14章由塗善東(南京化工大學)編寫;第15章由姜峰、梁瑞、俞樹榮(蘭州理工大學)編寫;第16章由李志義(大連理工大學)編寫。本書由朱保國主編,劉福錄、張迎愷(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張延豐審定。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大連設計分公司、華東理工大學、華陸工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蘭州理工大學、中國昆侖工程公司、南京化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協助,在此一並感謝。編者

不同均質壓力對罐裝咖啡牛乳物化性狀及官能特性之影響

為了解決直立角柱的總表面面積的問題,作者陳國華 這樣論述:

罐裝咖啡牛乳,由於其便宜、攜帶方便,常溫下即可保存,隨時都可飲用,已成為咖啡牛乳消費者的最愛。隨著飲料自動販賣機增加,有銷售量持續增加趨勢。目前國內文獻,並未對罐裝咖啡牛乳在加工過程及貯存溫度、時間所引起之乳脂肪上浮客訴事件進一步研究,本論文針對咖啡牛乳在不同均質壓力下之物化特性及官能品評做探討。 在均質試驗方面,調整不同均質壓力,採用軟水,控制均質溫度在70℃,促進均質效果;並做保存試驗及乳脂肪上浮率分析,以防止顆粒產生,影響咖啡牛乳品質。咖啡牛乳使用軟水調合,同時經過200 Kg/cm2壓力均質,可使脂肪球細分化,分佈均勻,脂肪球之平均大小降低,脂肪球增加亦會導致咖啡

牛乳的粘度及外觀亮度略增。此 外,均質壓力增加,可延長保存期限,隨貯存時間延長,乳脂肪上浮率也有遞增的傾向,pH值,罐真空度,依保存日期愈久,有逐漸降低之趨勢。 評價官能屬性及主要成份分析,顯示出在較高的均質壓力下,有較佳的咖啡風味、口感和質地感,但罐裝咖啡牛乳保存期限愈久,風味會隨之遞減,於常溫下保存一年,風味尚可接受;根據一般之品評員評價,當咖啡牛乳在高壓均質時的"接受性"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