眠月線嚮導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眠月線嚮導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鍾秉睿寫的 山嵐之鐘 和林克孝的 找路:月光.沙韻.Klesan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白象文化 和遠流所出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眠月線嚮導,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山嵐之鐘

為了解決眠月線嚮導的問題,作者鍾秉睿 這樣論述:

會產生心靈共鳴以及情感激盪的山友隨筆   走過許多獨特的山林印痕,步履間思緒連結起過往的記憶,   因為生活百般複雜又曲折離奇,造就我許多獨特的經歷,   這本書就是這些經歷的縮影。   沒有編造、沒有美化,更不須雕鑿、自然而美的山林……   鐘聲響起處,正是百力說書時,淺顯流暢字句,多出新意,當中有人生哲理之內涵,有修身養性及處事應物之智慧,這是一位身經百戰的體會之聲,更是肺腑之言,深情味重,味美情長。「情隨境變,字逐情生。」深入文義與作者同遊,娓娓動聽,雖似隨筆之作,卻也能顧及統整性,細細品來,會產生心靈上的共鳴,以及情感上的激盪!──百岳老查  

找路:月光.沙韻.Klesan

為了解決眠月線嚮導的問題,作者林克孝 這樣論述:

  這是無心插柳的尋找,一個新發現與下一個新發現綿密地構成一個個陷阱,把我吸進這個夢幻寫實的經驗。一開始,就停不住了……   一切都從「月光」開始。   他是任職於金融界的專業經理人,但骨子裡卻住著一個愛登山、愛寫詩的浪漫老靈魂。當有一次不經意地發現,那首他從小耳熟能詳的〈月光小夜曲〉,背後似乎有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傳奇後,他展開了整個故事的追尋──他想要去找一條深埋在宜蘭南澳山區、已被時間與自然湮蓋的「沙韻之路」。對他來說,這是一條「不曾走過的路」,充滿天啟似的召喚不斷誘引著他……   故事源於七十多年前,在南澳深山,一位十七歲的泰雅少女沙韻.哈勇,幫被徵召到南洋當兵的日籍警員揹行李出來時,

不幸失足落水。當時的日籍統治者拿這事故當皇民化教育的題材,為沙韻鑄了一口鐘、作了一首歌、拍了一部電影。然後,這一切又隨著台灣光復淡去,只在蘇花公路旁留下一座說明碑,以及那首〈沙韻之鐘〉——後更名為〈月光小夜曲〉,一首四、五年級以上的人大約聽過、卻多半不知其來由的抒情民歌。   為了還原這條「沙韻之路」,他常常一個人,跋山涉水,餐風露宿,披荊斬棘,後來則加入愛侶的默默跟隨與陪伴。而藉著問路,他也逐漸認識了一群泰雅族南澳群(Klesan)的大小朋友。該族的歷史,也從這群朋友口中越聊越多。山上的泰雅老獵人成為湮滅古道的最佳嚮導,找路的敏銳天賦與開路的敬業精神讓跟隨者既感動又讚嘆,他也開始學習用獵人的

角度,觀察、行走於山間。有一天當他發現,原本夜行山林會忐忑恐懼的他,突然可以戴起頭燈,聽到哪有聲音就往哪裡去,追尋起飛鼠、山羌,而心情是興奮的,山上的黑暗對他來說,變成是掩護,而不再令他害怕時,他知道,不知不覺中,他已被這片山林徹底改造了…… 作者簡介 林克孝   1960年生於新竹。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經濟學博士。  曾任台証綜合證券總經理,現任台新金控總經理、袖珍博物館董事。   愛好登山。小學開始跟隨父母登郊山,小五時在阿里山眠月線上看到霧中的森林,聽說森林深處有一株「安楠狄娘」神木,啟動了登高山的興趣。國中開始參加「中華健行登山會

」。就讀成功高中時,與學長一起創立登山社,除熱衷冰雪岩的技術攀登外,寒假還挑戰十分難行的「司馬庫斯古道」,並發表紀錄刊登於當時著名的登山雜誌《野外》。大學念台大經濟系,是山社山棍之一,同時也參加其他社團,大二時並擔任現代詩社社長。大四完成玉山東峰北壁攀登,300公尺的高山岩壁攀登是當時的高度紀錄;也和登山友人高銘和等一起設立「攀岩者俱樂部」。留美期間,參加美國著名的Rainier登山學校,並攀登滿佈冰河、高14410呎的Mt. Rainier。   2002年展開台灣南澳山區的接觸與探索,隔年,在Gon-gulu遇見兩名泰雅,Miso和Momo,鋪展出迄今不絕的泰雅友誼。2004年第一次走完「

沙韻之路」,其後又深入該山區不斷探索泰雅遺址。2009年底,以此經歷故事為本,出版了生平第一本書《找路──月光.沙韻.Klesan》(遠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