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失業國民年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短期失業國民年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科學月刊寫的 21世紀諾貝爾經濟學獎2001-2021 和張庭的 社政法典-2022社工師.社會行政類科.公幼教保員(14版)(一品)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國民年金4月至12月保費政府補助一半 - 好房網News也說明:社保司長商東福表示,國保被保險人多為「無固定收入者」,如家庭主婦或主夫、滿25歲以上學生、工作銜接期無工作民眾、短期失業者,或是經濟弱勢族群,如中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鷹出版 和一品所出版 。

東吳大學 財務工程與精算數學系 張智凱所指導 張薰方的 國民年金保險之繳費行為與社會公平 (2020),提出短期失業國民年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確定給付制、馬可夫轉換模型、累進性、世代公平性、弱勢族群。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公共政策研究所 楊志誠所指導 賴佳瑂的 建構跨域治理的政策機制促進台中市青年就業 (2016),提出因為有 青年就業、跨域治理、促進就業的重點而找出了 短期失業國民年金的解答。

最後網站國保/遭稱失業懲罰金49歲以下收到通知多「不理不繳」!則補充:國民年金 保險「該不該繳」一直以來都是民眾困惑的話題,49歲以下民眾繳費 ... 國保納保對象多是家庭主婦、25歲以上還在求學,或是短期失業者,他們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短期失業國民年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21世紀諾貝爾經濟學獎2001-2021

為了解決短期失業國民年金的問題,作者科學月刊 這樣論述:

經濟學是關注「人」的科學,亦是解決人類「互動」難題的哲學, 領略歷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趨勢, 看懂經濟思潮,才能洞悉世界正面臨的問題。 ——21世紀諾貝爾獎反映的,不只是科學發展的歷史,更是人類需求的歷程。——   本世紀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長年關注人性偏誤、賽局理論、投資、勞動市場,   乃至於永續經營與貧窮議題。   他們是「俗世哲學家」,以先驅角色,引介獨到且實用的理論給世人,   也為學界新世代奠基通往夢想的基石!   積極入世的理論家與實踐者——   ▎地緣政治風險日益攀升▶借鏡2005年得主如何用賽局理論避免核戰   ▎大多頭點燃非理性投資行為▶2013年得

主精準預測市場崩盤   ▎健康與貧窮有關?▶2015年得主研究顯示縮小國民健康差距可降低所得差距   ▎理論也能幫破產企業谷底翻身▶2017年得主教你避開人性偏誤   ▎經濟學能拿全球暖化怎麼辦▶2018年諾貝爾風雲人物關注氣候變遷   ▎提高最低工資促進就業▶2021年得主揭露政府能控制失業率的祕密   人類發展正處於重要轉折點,   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伴隨所得與財富分配更加不均,   中低收入家庭與弱勢族群生活品質加速惡化、   人口老化與少子化致使人口紅利消失,   勞動力持續減少與社會保險和年金制度瀕臨財務困境,   還有溫室效應與氣候變遷帶來全球暖化的環境破壞等重要議題亟待解決。

  展望未來發展,如何維持人類的永續發展將是本世紀經濟學家肩負的艱鉅挑戰!   ★★★   每年十月諾貝爾獎頒布,總在媒體和學界引來話題,從獲獎人的國家、背景、學術經歷和奮鬥歷程,到得獎感言和頒獎花絮,誠然是全球學界每年最大的盛事,因為它代表得主在學術成就的巔峰,也能展現出學術發展的最新趨勢。   《21世紀諾貝爾經濟學獎2001-2022》集結《科學月刊》每年在諾貝爾獎得主公布後,邀請國內同領域的專家,分析該年各個得主生平事蹟和得獎領域,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和說明,讓讀者瞭解經濟學研究的最新景況,前瞻地引導讀者思考科學的前景。   ◤諾貝爾經濟學獎趨勢◢   總體經濟理論與個體經濟理論

研究是建構現代經濟學的主要基礎。21世紀以來獲獎屬總體經濟學研究有五屆,主要的貢獻分別為:動態化的一般均衡(2004)、跨期性決策分析(2006)、貿易與地理區位選擇(2008)、時間序列的因果關係(2011)、氣候變遷因素與內生化技術進步因子(2018)等,提出創新性理論,解釋並增進對整體經濟演變的了解。   在個體的理論基礎方面,市場機制設計有五屆:奠定機制設計的理論基礎(2007)、 共有財的治理(2009)、市場設計與配對理論(2012)、契約理論(2016)、拍賣理論與可行方法(2020,2005);資訊不對稱有兩屆:訊息理論(二手車、信號、保險)(2001)、搜尋摩擦的市場(20

10);市場結構有一屆,市場壟斷力與管制(2014);賽局理論也有一屆,衝突策略與競爭合作(2005)。   值得一提的是,現代經濟學是一門非常量化的社會科學,本世紀以來,尤其是過去十年間,研究方法論上的突破屢獲肯定,更加強化以科學的嚴謹態度來研究經濟與社會問題的取向。獲獎項目中包括:實驗經濟學(2002)、行為經濟學(2017)、貧窮與福利實證分析(2015)、減貧政策評估實驗(2019)、因果關係的實證檢測(總體分析2011, 個體分析2021);還有創新的統計分析法有四屆,個人與家庭選擇行為(2000)、時間序列資料分析(2003)、資產價格實證(2013)、政策施行效果評估的類隨機控

制實驗(2019)等。這些創新性的研究方法,企圖對社會科學假設性不足的補強與解決因果關係推論上蛋生雞或雞生蛋的兩難困境。 名人推薦   曾耀寰(科學月刊社理事長、中研院物理所副技師)   累積2001年2021年的諾貝爾經濟科學獎,年份加倍、超值的內容,宴饗大眾,值得購買珍藏。   莊奕琦(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特聘教授)   現代經濟學是一門非常量化的社會科學,本世紀以來,尤其是過去十年間,研究方法論上的突破屢獲肯定,更加強化以科學的嚴謹態度來研究經濟與社會問題的取向。

國民年金保險之繳費行為與社會公平

為了解決短期失業國民年金的問題,作者張薰方 這樣論述:

國民年金保險是一項全國性的退休金確定給付制度,目的為提供國民老年生活的經濟安全保障,然自民國九十七年開辦以來,但其保費收繳比率有明顯下降趨勢,對於國民年金短期現金流量以及長期財務健全有不利之影響。此外,不同世代或社經狀況之間實際繳費行為,也會影響到國民年金的公平性與永續性。因此,本文透過數據分析找出繳費率下降背後的原因,以個人繳費行為之差異性,重新評估收到退休金給付與以繳納保費淨額之累進性,並進一步探討國民年金保險之繳費率所隱含之世代公平性與社會保險之財富分配問題。本文首先以馬可夫轉換模型(Markov Transition Model)追蹤個別被保險人就業狀況及多重脫退(包含退休或死亡)情

形,接著透過世代研究探討影響繳費率之因子,包括:年齡、性別、居住地區、健康狀況或所得水準、死亡率、加保期間與加退保頻率等變數。研究結果發現:國民年金保險被保險人可依其繳費行為分為兩極端群體,多數保險費主要由失業或弱勢的青年和身體狀況較好且富裕的老年人所貢獻,這意味著保費支付行為確實會影響累進性,尤其是對國民年金保險具需求並持續支付保費的失業或弱勢青年。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種同時增強累進性和改善財務穩健性的解決方案。本研究對累進性的討論也對國民年金保險的當前問題提供了一些建議,包括世代或社經狀況的不平等。

社政法典-2022社工師.社會行政類科.公幼教保員(14版)(一品)

為了解決短期失業國民年金的問題,作者張庭 這樣論述:

  適用對象   適用準備公職社工師、高普考等社會行政類科相關考試的考生及實務工作者。   使用功效   編排體例.詳盡完整   □立法沿革:揭示立法時程   □星號標示:引導重要條文   □條文要旨:洞悉立法要義   □命題焦點:歸納關鍵考題   □國考記錄:探究命題軌跡   全新格式.與時俱進   □32開橫排列:配合國考格式   □項目分明:方便記憶查閱    改版差異   收錄最新修改法規及高普相關試題,幫助讀者掌握命題軌跡。 本書特色   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險類、社會救助類、勞工類、就業安全類、人口、人團及國宅類、兒童及少年福利類、婦女與家庭福利類、老人福

利類、身心障礙福利類、社區福利及社工專業類、志願服務類、教育類、其他社政類。   法律條文   法條條次以粗黑體呈現;項次以羅馬數字Ⅰ、Ⅱ……標明,條項文字內容清晰,方便查閱。   重點標示   依據法律條文命題的重要性,以符號『★』代表重要;『★★』代表很重要;『★★★』代表非常重要。   條文要旨   為促使讀者加深研習效率,於條次之後,依據條文內容附予相對應之立法要義。   命題紀錄   條文要旨之後,例示近年國家考試命題紀錄,次序上以年代近者為先,以利讀者探究命題軌跡。   國考命題焦點分析表   主要法規之後以表格方式臚列命題焦點,並輔以近年國家考試申論試題以資印證,供讀者

查閱對照及演練。  

建構跨域治理的政策機制促進台中市青年就業

為了解決短期失業國民年金的問題,作者賴佳瑂 這樣論述:

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在全球化與經濟環境惡化的雙重影響下,初入就業市場的世代面臨與過去全然不同的處境與挑戰,青年失業的社會代價相當高,因早年就業經驗將影響其往後二、三十年的職場生涯,國際間相關研究均積極處理青年失業議題,我國也不例外,勞動部2014年經核定發布促進青年就業方案(103-105年),從使用者的觀點將各部會促進青年就業措施進行進一步整合及分類的工作。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之下,該促進青年就業方案中各計畫間的聯繫、定位與整合性架構並未建立,本研究基於將資源整合利用並發揮更大效益的考量下,透過建立跨域治理政策機制促進青年就業,並將研究範圍訂於台中市政策推動現況進行研究。本研究以次級文

獻資料分析搭配深度訪談與青年就業政策相關之決策者與執行者及利害關係人,深入瞭解相關人員對該項政策及跨域治理議題的看法,以提出建議。研究發現目前台中市促進青年就業政策已透過正式及非正式模式進行跨域治理,然而仍面臨無法建立共識、管考機制未落實與科層體制過於龐大的問題,研究建議應以市府為單位,建立明確的政策願景,並有相對應的目標,才由相關單位依願景及目標規劃計畫及方案,實際運作及執行則透過管考單位建立深度匯談平台,由政策相關人員進行深度匯談共同建立政策願景,並據以規劃執行計畫,減少重複資源投入及相關計畫間相互抵消的可能,以提高政策效能,促進台中市青年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