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下交易糾紛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私下交易糾紛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JamesJoyce寫的 都柏林人(精裝版) 和(美)杰佛里·圖賓的 九人:美國最高法院風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代練交易買賣雙方應遵守的規定? - i7391幫助中心也說明:1)代練詳細事宜由買賣雙方自行商議,買家要求私下交易,將不受i7391保障, ... 4)重要事項,雙方可以交易留言中進行約定,出現交易糾紛時,方便客服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譯林所出版 。

崑山科技大學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研究所 李復憲、黃靖媛所指導 陳靜怡的 房地產成屋建築物紛爭之研究—以漏水事項之房仲責任為中心 (2020),提出私下交易糾紛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漏水糾紛、房仲買賣、瑕疵擔保。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研究所 王智弘所指導 王建民的 物聯網及雲端計算環境之強化認證金鑰交換與公平資料交換協議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擴展的 Canetti-Krawczyk (ECK)、認證金鑰交換、物聯網、公平交換、並行簽章的重點而找出了 私下交易糾紛的解答。

最後網站房屋買賣私下交易風險精選 - 普法法律网則補充:房屋買賣私下交易風險推薦:現在我國房地產市場依然比較火爆,房屋買賣數量依然很大,很多樓盤前都能看到買房 ... 在房屋買賣交易中,發生糾紛的概率著實.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私下交易糾紛,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都柏林人(精裝版)

為了解決私下交易糾紛的問題,作者JamesJoyce 這樣論述:

22次被退稿的20世紀10大文學經典! 喬伊斯經典短篇小說傑作,百名作家聯合票選,排名超越《百年孤寂》   ★本書譯者為喬伊斯作品研究領域專家、文學博士   ★收錄譯者六千字深度長文導讀,全方位解析喬伊斯及故事創作背景。   都柏林人喬伊斯,從二十二歲開始寫第一篇〈姊妹倆〉,到二十五歲完成最後一篇〈死者〉,寫完了雄心勃勃的十五篇短篇小說,這十五個故事並不是一般的小說結集,而是喬伊斯為了愛爾蘭而寫、由一個個互有關聯的短篇構成的系統,並將之命名為《都柏林人》。   他之所以選擇都柏林來書寫,是因為都柏林正是愛爾蘭最具代表性的縮影,而這座城市是癱瘓的中心。他把城市擬人化,按照「童年、少年、

成年,及社會生活」這樣的順序來全方位展現愛爾蘭的精神癱瘓。   除了癱瘓之外,「殘缺」也是《都柏林人》的另一主題,結構的殘缺體現在故事常常在最後一刻戛然而止,在高潮時留下語焉不詳的結尾。然而,這些未完成的片段更能傳達出意義,形成喬伊斯所謂的「頓悟」;不須刻意尋找,便可發現這十五個都柏林故事都蘊含著「頓悟」的瞬間。   這部文學史上的短篇小說傑作,歷經時間考驗後,終究證明了它的價值——入選二十世紀十大文學經典,留給我們一幅傑出的城市畫像。喬伊斯以藝術家的才華、良知和純粹,征服了愛爾蘭,也征服了世界。  

私下交易糾紛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151210中天、東森、三立 防惡房仲 定期巡視、換鎖、委託期不過長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jHQ6Qf6lTj0

中天 黃子鳳、劉至展 採訪報導……↓
竊賊偷走鑰匙,侵入豪宅鳩佔鵲巢當起主人來,類似電影情節,有可能在現實生活中上演。

有些屋主因為長期在國外,或是基於信任,因此口頭委託房仲代租,甚至全權交由房仲來處理,千萬要小心,房客也要睜大雙眼看仔細。

記者 黃子鳳:屋主委託房仲帶房客看房子,房仲手上應該有個公司鑰匙圈。......↓

房仲手上的鑰匙圈,應該要載明房子基本資料,代表透過公司建檔,一切公開透明,否則房子被怎麼利用,房東恐怕都不曉得。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曾有房仲確定房東出國旅遊外出,於是他就拿鑰匙,在房東的房子裡辦party,因為那是公寓沒有管理員,所以房東也不知道。

屋主求自保有撇步,除了慎選優質社區,並且跟管理員保持聯絡,另外避免被房仲備份鑰匙,有客人要看房時,堅持親自開門,或者改用密碼鎖,一旦出租新房客就換鎖,避免遇到黑心房仲,被騙不自知。

東森 曾鈴媛、鄭仕欣 採訪報導……↓
要如何防止不肖的房仲亂搞、侵占房屋呢?專業的房仲提醒,合約上一定要註明委託期限,結案後鑰匙一定要房仲歸還,屋主甚至可以換鑰匙,來防止鑰匙遭到備份,尤其經過合法房仲公司委託的案件,通常鑰匙都會加掛公司專用扣環,如果沒有扣環,表示可能是房仲私下接案,容易產生糾紛!

看屋前跟屋主電話詢問,房仲資歷5年半的陳泰源,最高紀錄同時經手20幾間房屋租賃買賣,但每一次的看屋步驟樣樣馬虎不得。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這是標準一房一廳的格局。

承辦不動產物件經手案件來來去去,能夠順利交易,關鍵還在房仲和屋主建立信用、默契,就怕不肖房仲來搗亂,攤開合約,上頭一定得註明承辦期限,時效過後房仲對房屋的使用權自動失效,鑰匙也得歸還屋主。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一定都有一個委託期限,在這個合約書裡面,超過了,鑰匙就要主動歸還給房東。

最常發生的糾紛是鑰匙拿了充當二房東,轉租大賺黑心錢,再者是店面拿來頂讓承租者或房仲人卻跑了,防範鑰匙被動手腳,也有自保之道,壓克力板鑰匙圈上頭註明物件名稱、地址售價、經紀人,這是房仲公司專用扣環,也是合法登記的最好證明。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如果是沒有公司的鑰匙圈,那就代表這個房仲極有可能是做私件,這個房子可能根本就沒有報到公司過。

除了房東自行保管鑰匙以外,還能換密碼鎖,依照屋主需要自行更換密碼,或者每次結案後直接更換鎖頭,防止屋子在不知情情況下任人擺布,畢竟房屋買賣是大筆金錢交易,屋主也得注意,承辦通常以三個月到一年為期限,適當溝通、了解房屋近況,才能避免類似糾紛。

東森新聞網址→http://news.ebc.net.tw/apps/newsList.aspx?id=1449722691&cat=General

三立 游凱茹、楊成霆 採訪報導……↓
代替屋主跟客戶看房,房仲卻將房子當自己家,離譜行徑,其他家房仲聽了很傻眼。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住了8年,房東都渾然不知道這件事情,其實房東他自己也付一定的責任,他要嘛就是大部分時間根本就不住在那附近,或者那間房子對他來講就是閒置多餘的資產,其實根本就沒有特別去注意。

不可思議,因為屋主要委託房仲,程序繁瑣。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重點是他這邊有這個第六條,有一個「委託期間」。

首先,契約書上的「委託期間」得寫清楚,一般租屋3個月就算長。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像這個就是我們公司專門的鑰匙鎖。
交付的房屋鑰匙,鎖在公司專屬的櫃子裡,上頭還有牌子標明物件內容。看房前……↓
房仲業者 陳泰源:我大概一個小時後,有客人要約看您的房子。

通常要先電話知會房東。疏忽環節也曾發生房子被房客霸占,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租了之後呢,他可能沒有經過房東的同意就把它自己裝潢隔間成學生的雅套房,然後自己在當二房東,賺這個差價,出租給附近的大學生。

自行轉租糾紛時有所聞,屋主要委託房仲出租房子,契約規則要小心外,也可以多家委託,避免其中一位房仲動手腳,保障自身權益,才不會讓自己房子成為別人覬覦目標。

部落格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116649033

房地產成屋建築物紛爭之研究—以漏水事項之房仲責任為中心

為了解決私下交易糾紛的問題,作者陳靜怡 這樣論述:

房屋漏水對於一般人的生活會產生極大的困擾,而消費者花了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卻買到一間漏水房屋,心中難免忿忿不平,有受騙的感覺,進而增加解決房屋漏水糾紛的難度。依據 108、109年至110年第一季内政部統計之房地產消費糾紛共有4,191件,其中屬於物之瑕疵的房屋漏水問題有513件為最多,佔總件數比例為 12.24%。因不動產交易糾紛的民事訴訟案件、鄉鎮市區公所調解委員會之民事調解或當事人私下和解而未能公布於相關統計資料當中的案件,不計其數。所以如何建立一套預防房屋漏水糾紛之機制,有效解決房地產消費糾紛,減少處理房屋漏水糾紛之社會成本, 甚是重要。本研究以實際發生之案例為研究標的,透過相關法規、

法院相關判決案例,進行出賣人、買受人、不動產經紀業在成屋買賣的漏水事項中,應負之責任與義務的探討。本研究根據相關文獻回顧,針對物之瑕疵的房屋漏水,不動產法規,進行彙整與分析,並依據瑕疵擔保責任之認定、買賣雙方對於修繕方式常見的爭議、出賣人的告知義務、出賣的保固責任、不動產經紀人員的調查義務、買受人的檢查義務、專業人士的輔助、等面向進行案例分析與整理。依據分析結果,本研究彙整房屋漏水糾紛較常發生原因為: 一、房屋漏水原因存在於房屋結構內部,無法以肉眼檢查得知。二、出賣人故意隱瞞房屋漏水情形。三、房屋漏水發生之時間點有時無法確認。四、房屋漏水修繕方式存在爭議。五、出賣人瑕疵擔保責任時效不夠。因應這

些不動產交易中常見的房屋漏水糾紛,本研究提出的不動產交易糾紛預防策略為:一、推行驗屋制度。 二、房地產保險制度之形成。三、不動產經紀業專業責任保險之推動。期許本研究成果有助於降低房屋漏水糾紛之機率,並減少處理房屋漏水糾紛之社會成本。

九人:美國最高法院風雲

為了解決私下交易糾紛的問題,作者(美)杰佛里·圖賓 這樣論述:

為什麼說總統大選會決定最高法院的未來?被奉為“司法神殿”的美國最高法院,是否的確與政治絕緣?法庭上立場迥異的“對頭”,私下為何是一起看歌劇的莫逆之交?影響美國歷史進程的司法大案,幕後到底有哪些妥協與博弈?所有的答案,都在《九人:美國最高法院風雲》中。圖賓延續一貫的嚴謹寫作方法與一流記者的專業水準,以倫奎斯特、奧康納、羅伯茨、甘迺迪、斯卡利亞等大法官的人物列傳,揭開諸多重大判決的幕後隱情,展現美國司法眾神的起與落、對峙與制衡,揭開華盛頓權力玩家的輸與贏、爭戰與博弈。 杰弗里·圖賓(Jeffrey Toobin,1960— ) 畢業于哈佛大學法學院,曾任聯邦助理檢察官,現為《

紐約客》雜誌專職作家, CNN首席法律分析師。另著有《誓言:白宮與最高法院》《開庭陳述:美國訴奧利弗·諾斯案》《辛普森案:一場世紀審判》《法庭上的巔峰對決》《彈劾:萊溫斯基事件真相》等。圖賓曾獲美國律師協會銀法槌獎、J. 安東尼·盧卡斯非虛構作品獎。 第一部 第1章 聯邦黨人的思想戰 第2章 善惡之爭 第3章 待決問題 第4章 三駕馬車 第5章 博大胸懷 第6章 流亡者歸來? 第7章 福音派反擊戰 第8章 格格不入 第9章 向左走,向右走 第10章 保守主義節節敗退的一年 第二部 第11章 危機邊緣 第12章 緊鑼密鼓 第13章 最終輸家 第三部 第14章 開放年代 第

15章 法律文化 第16章 演講之前,說點什麼 第17章 綠皮意見書 第18章 “我們行政分支不會這麼做” 第19章 轉折年代 第四部 第20章 出自上帝的“G” 第21章 羅伯茨法院 第22章 “我瞭解她的想法” 第23章 山雨欲來 第24章 “我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是……” 第25章 司法最低限度主義? 尾聲:被封閉的臺階 致謝 注釋 參考書目 索引 法袍下的政治魅影 一 《九人:美國最高法院風雲》出版於2007年,年底即入選《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英文書名“The Nine”,特指美國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崇拜者尊之為“護法九神”,視為公平正義之化身。反對者則將

最高法院貶作“九老院”,恨不得某些“眼中釘”早日退休。 作者杰佛瑞·圖賓,《紐約客》專職作家,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首席法律分析員,著有諸多法政題材非虛構作品,主題涉及橄欖球明星O.J.辛普森被控故意殺人案、克林頓總統被彈劾案、小布希總統大選計票糾紛案等。關於辛普森案的著作被改編為劇集後,獲得多項艾美獎。 圖賓畢業於哈佛法學院,與最高法院現任大法官愛琳娜·卡根是同班同學兼好友。哈佛校友資源,加上前聯邦助理檢察官經歷,使圖賓有更多機會接觸法政“圈內人”,也更容易挖掘到內部“猛料”。《九人》與2013年出版的《誓言:白宮與最高法院》,就是他採訪多位大法官、法官助理和“圈內人”的成果。《九人》

內容貫穿1990年至2007年,記敘了美國最高法院17年間的意識形態更替、法官選任鬥爭和重大判決內幕。 作為一名自由派媒體人,圖賓毫不掩飾自己的政治傾向。《九人》出版時,總統大選鏖戰正酣,作者在書末明言:“因此,一項因素—而且僅有一項因素—能決定最高法院的未來:總統大選的結果。”在他看來,選出什麼樣的總統,就會有什麼樣的最高法院,若要避免最高法院淪為保守派的政治“橋頭堡”,2008年就必須選一名民主黨人當總統。奧巴馬後來的當選,也令圖賓由衷感歎:“最高法院得救了!” 大選明明選的是總統,為何會關係到最高法院的未來?這是因為,按照美國憲法,總統享有聯邦法官提名權。只要被總統提名,並得到參議院

多數票確認,就可以成為最高法院大法官。請注意,總統只有任命權,沒有罷免權。大法官除非在任內去世、辭職、病退,或者因品行不端、觸犯重罪而被彈劾,否則可以終身任職。也就是說,萬一總統選中的人後來不聽招呼,最多也只能畫個圈圈詛咒他早日退休。 歷史上,總統選大法官看走眼的情況比比皆是。很多可靠的“自己人”,上崗後卻反戈一擊。因此,歷任總統挑選大法官都格外慎重。畢竟,選擇大法官,就是確立自己留給未來的政治遺產。為什麼說是“政治遺產”呢?因為總統四年選一次,大法官卻可以一直幹下去。如果選對了人,就能把總統的政治意志一以貫之,令總統所屬黨派的政治議程垂範久遠。 2005年,小布希總統選擇首席大法官期間,

就格外注重幹部“年輕化”問題。現任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那年上任時,才剛滿50周歲,這就意味著,至少在未來30年內,無論進入白宮的是誰,只要羅伯茨身體不出大狀況,都是最高法院的“掌舵人”。 但是,既然大法官是終身任職,誰又能保證他們甘當一成不變的“政治遺產”?以2010年6月退休的大法官約翰·保羅·斯蒂文斯為例。老人家1975年上任,35年來,世情社情、潮流文化、科學技術不知發生多大變化,一個人的司法理念又怎麼可能一成不變?1975年,老先生還是死刑的堅定擁護者,到2008年,88歲的斯蒂文斯已明確提出死刑違憲了。 政治鏖戰延伸到司法領域,自然就變成大法官人選之爭。歷屆總統大選,候選人都會

把自己將提名什麼樣的大法官,作為競選政治承諾之一,至於上任後有沒有機會提名,則全看運氣。 進入21世紀,民主黨、共和黨都加大了對候選人意識形態的審查力度。總統上任伊始,均會安排幕僚班底尋覓政治可靠、組織放心的大法官人選。候選人的家庭背景、職業經歷、社交範圍、雇工資訊、房產交易、財稅狀況、文字作品(在校作業、學術論文、社論時評、法律文書、工作報告),以及擔任法官期間起草的判決書或異議意見書,都要經歷嚴格審查,目標只有一個:“確保永不叛黨”。經過上述嚴苛排查,總統看走眼的現象,如今已不大可能出現。 不過,這邊政黨越是放心的人選,對立政黨肯定會在參議院竭力“阻擊”。所以,如果所屬黨派在參議院不佔

優勢,總統一般會打著凝聚“兩黨共識”的旗號,盡可能選擇立場相對溫和、中立的候選人。倘若參議院多數派都是自己人,總統就會放開手腳,果斷提名令本黨放心的“強硬派”。這,或許就是美國特色的“司法政治”。 二 行文至此,有必要解釋一下自由派與保守派之分。所謂美國政治,基本就是民主黨、共和黨的“兩黨政治”。通常情況下,人們習慣把民主黨稱為左翼,貼上自由派標籤;把共和黨稱為右翼,打上保守派標記。但是,實際情況遠比按黨派劃線複雜。 首先,自由也好,保守也罷,都是中性詞,均代表相當一部分民眾的價值取向。這裡的“自由”並不意味著包容開放,“保守”也不一定特指抱殘守缺,不能純按中文字面意思理解。細究起來,二

者還有融匯相通之處。 例如,美國革命趕走了英國殖民者,但歸根結底還是一場“保守”的革命。建國者選擇決裂的,是貴族、國教、長子繼承制等封建“糟粕”,但保留了正當程式、言論自由、稅收法定等英國本土價值觀,對專制皇權和“大政府”保持天然警惕,卻又與奴隸制關係曖昧。所以,早期的美國保守主義,其實是“自由基礎上的保守”,或者說是“維護傳統自由觀的保守”。換言之,傳統的保守理念,可能是對“大政府”的防備之心,也可能是對上帝的虔誠信仰,還可能是對種族、文化、生命、婚姻、性的審慎態度,很難用進步或落後加以評判。 進入20世紀,自由派與保守派的分野逐漸明顯。總體上看,自由派贊成墮胎、同性戀(包括同性婚姻)、

種族平權措施、安樂死、寬鬆移民政策,支持擴大聯邦政府權力和限制個人持槍,反對死刑,抵制宗教進入公共領域。保守派則堅決反對墮胎、同性戀、安樂死,支持死刑,捍衛公民持槍權,認為州權神聖,要求對富人減稅,呼籲限制移民進入美國,積極推動宗教進入政府、學校等公共領域。 與許多國人想像不同的是,美國有41%的民眾以保守派自居,而認為自己是純正自由派的,則不到20%。某種程度上講,保守理念反而是多數美國人的內心信仰。2008年歲末,奧巴馬能成功當選總統,或許意味著美國民眾厭煩了小布希執政後期那套極端保守主義作風,卻未必證明保守理念已失去民意基礎。到2016年底,特朗普果然借助保守派“票倉”成功上位,並開始

全面實行自己的保守派“政綱”。 事實上,自由派與保守派觀點也並非絕對對立、涇渭分明,保守派存在中間偏左立場,自由派也有中間偏右觀點。例如,有人可能既支持同性戀婚姻,又贊成死刑,或者同時反對個人持槍和安樂死。 具體到立場本身,也很難分出對錯。就拿美國高校的種族平權措施為例。種族隔離早已廢除,但自由派總覺得國家欠黑人一筆歷史舊賬,必須想辦法彌補。而最簡單直接的“補償”措施,就是入學優惠政策。說白了,就是降分錄取,而且是降很多分。但如此一來,白人或其他族裔就有意見了,考差不多的分數,為什麼黑人被錄取的概率更高,這算不算對白人的“逆向歧視”?根據哈佛大學公佈的資料,該校2020年入學的1980名新

生中,少數族裔已占54.6%,其中非洲裔占到14.8%。 別說白人,就是黑人內部也有分歧。最高法院現任黑人大法官克拉倫斯·湯瑪斯就認為,黑白平等的前提是自立自強、公平競爭,靠享受優惠政策永遠換不來其他族裔的尊重。圍繞上述意見,又延伸出很多觀點。有人認為,優惠政策是為了促進種族多元化,確保校園、軍隊或其他行業都有各個族裔。也有人提出,歷史舊賬應該還,優惠政策可以給,但必須有個限期,不能子子孫孫無窮盡還下去。這些觀點,都曾體現在最高法院審理的案件中,背後皆有很多支持者,很難作出非此即彼的價值判斷。 如果一定要尋找一塊檢驗兩派觀點的“試金石”,當屬墮胎議題。自由派認為墮胎是女性的自由選擇,應當受憲

法保護,又稱“捍衛選擇派”;保守派認為胎兒也是生命,除非生育危及孕婦生命健康,或是因強姦、亂倫受孕,墮胎行為都應被嚴格禁止,故稱“捍衛生命派”。兩派之爭延伸到司法領域,體現為對羅伊訴韋德案判決的態度。 羅伊訴韋德案是最高法院1972年審理的一起案件。在這起案件中,大法官們以7票對2票,宣佈德克薩斯州禁止墮胎的法律違憲,維護了婦女的自由選擇權,墮胎隨之在全美成為合法行為。48年來,保守派一直希望將墮胎案和反對墮胎的大法官一起送入最高法院,最終實現推翻羅伊案判決的戰略目標。在1992年的計劃生育聯盟訴凱西州長案中,要不是靠蘇特與奧康納、甘迺迪三位大法官聯手力挽狂瀾,羅伊案判決早已壽終正寢。在那之

後,對羅伊案判決的衝擊從未停止。圖賓在《九人》中,用一句話概括了墮胎案在最高法院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即“最高法院主要審理兩類案子。墮胎案是一類—其他全屬另一類”。 而在歷任大法官候選人必經的參議院司法委員會確認聽證會上,“你怎麼看待羅伊案判決?”始終是個繞不開的問題。候選人若回答支持,共和黨人將全力抵制他進入最高法院;候選人若表示反對,民主黨人也不會善罷甘休。當然,含糊其辭、顧左右而言其他,也是一種選擇。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當年就是這麼應付過去的。2005年之後,幾乎沒有大法官候選人再直接回答這一終極提問。兩黨參議員也仿佛形成一種政治默契,不再打破砂鍋問到底。 三 奧巴馬當選後,形勢發展

暫時讓自由派人士松了一口氣。2009年到2010年,隨著大衛·蘇特和約翰·保羅·斯蒂文斯兩位大法官陸續宣佈退休,奧巴馬先後任命兩位女性自由派大法官接任,她們是:西班牙裔的索尼婭·索托馬約爾,以及哈佛法學院前院長愛琳娜·卡根。 她倆與露絲·巴德·金斯伯格、斯蒂芬·佈雷耶形成最高法院內的“自由派組合”,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則與安東寧·斯卡利亞、克拉倫斯·湯瑪斯、薩繆爾·阿利托構成“保守派組合”。甘迺迪大法官早期屬於中間派,但近些年總體上偏向保守派一方,在許多案件中,成為“最關鍵的第5票”。例如,在2015年的奧伯格費爾訴霍奇斯案中,就是靠甘迺迪的關鍵一票,最高法院才以5票對4票判決承認同性婚姻

的合法性。 與此同時,首席大法官羅伯茨的重要作用也逐漸凸顯。他對大局的看重和把握,逐漸超越個人政治傾向,甚至在2012年的全國獨立企業聯合會訴西貝利厄斯案中,投票挽救了奧巴馬醫療保險法案,被許多共和黨人斥為叛徒。 2016年2月,保守派大法官安東甯·斯卡利亞在度假期間突然去世。奧巴馬決定提名特區巡迴上訴法院首席法官梅裡克·加蘭德接任。此時,距離總統大選還有9個月,完全可以正常啟動確認程式。可是,參議院多數党領袖、共和黨人米奇·麥康奈爾硬是以臨近大選,大法官應由新當選總統任命為由,強行“封堵”了選任程式,連參加聽證會的機會都沒有給加蘭德法官。當然,共和黨若不這麼做,奧巴馬可能成為1990年以

來任命大法官人數最多的總統,最高法院內部“自由派—保守派”的平衡也有望就此打破。 特朗普2017年上任後,迅速提名尼爾·戈薩奇出任大法官,確保斯卡利亞留下的席位由保守派人士接替。他在大選時的承諾之一,就是一旦當選,“會把捍衛生命派的大法官送入最高法院,羅伊案判決的末日自然就到了”。 2018年6月27日,81歲的甘迺迪大法官宣佈退休。12天后,總統特朗普決定提名特區巡迴上訴法院法官佈雷特·卡瓦諾接任。 接下來的事,比美劇《紙牌屋》更富戲劇性,也讓全世界大跌眼鏡。7月30日,帕羅奧圖大學心理學教授克裡斯汀·布萊希·福特致信某位民主黨參議員,聲稱高中時曾險遭卡瓦諾性侵。消息很快被《紐約客》雜誌

曝光,引起軒然大波。之後,又有兩名女性公開指控卡瓦諾有過性騷擾行為。到底是大法官候選人品行不端,還是馬克·吐溫筆下《競選州長》的場景再現?一時眾說紛紜。 面對各方質疑,參議院不得不組織公開聽證。9月27日的聽證會上,上午是福特教授自稱“百分之百”確定的指控,下午是卡瓦諾近乎失態的憤怒反駁,卻都缺乏實質證據支持,兩黨議員群情激奮,普羅大眾一頭霧水,只留下“羅生門”式的懸念。 整件事導致的民意分裂和兩黨之爭,從最終投票結果可見一斑。9月28日上午,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以11票贊成、10票反對,同意將卡瓦諾的提名提交參議院確認。10月6日下午,參議院最終以50票贊成、48票反對,通過對卡瓦諾的提名。

49名民主黨參議員中,有48人投了反對票,幾乎稱得上“一邊倒”。當晚,卡瓦諾宣誓就職,成為聯邦最高法院第114位大法官。 為什麼民主黨幾乎動用全部政治資源,“阻擊”參議院對卡瓦諾的確認?第一,甘迺迪大法官留下的“席位”非常重要,這可是決定最高法院力量對比的關鍵一票。第二,卡瓦諾的政治經歷,足以證明他是一個鐵杆保守派。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卡瓦諾的身影在《九人》中已多次出現。20世紀90年代,大名鼎鼎的《斯塔爾調查報告》就是由他主筆,差點兒讓克林頓總統被彈劾下臺。小布希就職前,他也曾作為核心幕僚,參與擬訂“大法官候選人名單”。 其實,卡瓦諾的淒慘遭遇,湯瑪斯大法官在27年前就已經歷過。1991年

,也是在參議院的聽證會上,面對前任女助理安妮塔·希爾的性騷擾指控,他狼狽不堪,在全國電視觀眾面前出盡洋相。2006年,現任大法官薩繆爾·阿利托也在聽證會上被民主黨參議員不斷刁難,慘遭“修理”,連在一邊旁聽的妻子也委屈不已,淚灑會場。然而,形勢走向最終會讓人們意識到,對所謂的反墮胎事業而言,保守派大法官們所受的“委屈”是值得的,因為,經過近30年的醞釀和忍耐,反擊時刻已經到了。 四 2019年5月14日,美國阿拉巴馬州議會通過“史上最嚴”的反墮胎法。之所以說“史上最嚴”,是因為它規定在孕期任何階段都禁止墮胎,只有危及孕婦生命這一種例外情形。實施墮胎手術的醫生,最高可面臨99年監禁。其極端程度

,連總統特朗普都看不下去,在社交媒體上表態:因強姦、亂倫而懷孕,還是可以墮胎的。在此之前,肯塔基州、密西西比州、俄亥俄州和佐治亞州都通過了所謂“心跳法案”,規定凡是能檢測到胎兒心跳,就禁止實施墮胎手術。 阿拉巴馬州的反墮胎法,顯然違反了羅伊案判決確定的規則。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等民權組織均發佈聲明,表示要起訴阿拉巴馬州。然而,官司一旦啟動,就正中保守派下懷。因為與48年前相比,最高法院的保守派數量已漸居優勢。羅伊案判決,必將再次接受考驗。 金斯伯格大法官曾說過一段名言,“最高法院不應只關注某一天的天氣,而要看重特定時代的氣候”。這裡的“氣候”,特指政治形勢與民意走向。至少就政治氣候和最高法院的

內部變化而言,進入2020年,整個“氣候”對羅伊案判決已極為不利。 2020年9月18日,身患三種癌症的金斯伯格未能撐到總統大選,因病逝世。本來已占少數(四位)的自由派大法官再次減員。而保守派大法官陣營中,戈薩奇今年才52歲,卡瓦諾55歲,正處於司法崗位的“黃金時期”。9月26日,特朗普又決定提名年富力強的“七零後”女性、第七巡迴上訴法院法官艾米·巴雷特接任大法官職位。 此時,距離大選日僅45天。如果按照2016年“封堵”奧巴馬時的“規矩”,特朗普根本就不該啟動選任程式。這時,之前那個“講原則”的麥康奈爾卻把黨派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僅支持特朗普的提名,還運籌帷幄,力圖加速參議院的確認程式。消

息傳出後,圖賓在《紐約客》的專欄中感慨:“關於墮胎的戰爭再次打響,羅伊案判決又危險了。”要知道,育有7個孩子(2個為領養)的巴雷特法官,可是鐵杆的反墮胎派,早就對羅伊案判決虎視眈眈。 有人或許會問,最高法院不是有“遵循先例”原則嗎?羅伊案判決這樣垂範久遠的先例,怎麼可能被推翻?問題是,“先例”除了遵循,就是用來打破的。歷史上,自由派打破先例的例子屢見不鮮,又怎麼可能指望保守派大法官望之卻步。更何況,最近幾年來,每年都有不少先例被推翻。“遵循先例”從來只是慣例,而非法律。政治理想主義者希望,當法官就像做學問,有門戶出身,無門戶之見。這一點在學術界尚是一廂情願,更別說在位於政治“風暴眼”的最高法

院了,那裡的門戶之見早已上升為門戶之爭。 以上內容,可以算《九人》之後的故事延伸。而到本書中文版修訂重版之際,形勢發展的緊迫程度,與原版問世時已高度相似。值得一敘,特作補記。 是為序。 何 帆 2020年9月28日  

物聯網及雲端計算環境之強化認證金鑰交換與公平資料交換協議之研究

為了解決私下交易糾紛的問題,作者王建民 這樣論述:

此論文分成兩部分。本文的第一部分是擴展的 (extended) Canetti-Krawczyk(ECK)認證金鑰交換 (AKE) 協議並將此協議分成兩種環境:異質環境認證金鑰交換與三方認證金鑰交換協議。ECK可以抵擋全部可能的攻擊,包括長期密鑰和短期密鑰的洩漏。如果攻擊者僅知道其中一方的長期密鑰或短期密鑰,則ECK是安全的。如果攻擊者可以同時知道使用者的長期密鑰和短期密鑰,則攻擊者可以破解通訊金鑰,並且AKE協議將被破壞。此論文的第二部分是公平的並存簽章 (concurrent signature) 交換。此類方案可用於通過加密完成公平交換。我們提出兩種公平交換模型的設定:離線的半信任第三

方(off-line semi-trusted-third-party (STTP))的應用以及盲簽章 (blind signature) 的生成。第一部分 安全的ECK認證金鑰交換機制異質環境下認證金鑰交換:物聯網設備可以在任何情況下操作各種網路和服務進行連結。根據最近研究估計,全世界至少有 500 億的物聯網設備。安全成為當今趨勢中至關重要的基石。我們在物聯網中描述了使用的一些安全階段。儘管物聯網帶來了便利生活,但由於物聯網設備由多個部門控制,包括擁有者,員工和維修人員,也帶來許多安全的威脅。不同的物聯網裝置可能分屬不同的憑證管理機構(CA)。如何為異質物聯網裝置完成金鑰交換是值得研究的課

程。因為如此,我們提出了使用橢圓曲線和ECK安全性的認證金鑰交換協議,我們的協議解決了不同認證機構的異質物聯網金鑰交換問題,並滿足了認證金鑰交換協議所有安全性的要求。三方認證金鑰交換協議:由於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用戶有時需要通過公共網路共享敏感的個人訊息。他們不希望惡意攻擊者洩露其隱私訊息。LaMacchia等人在 ECK 模型的安全性假設下,提出了一種兩方身份驗證金鑰交換(2PAKE)協議。儘管ECK模型經過設計,可確保兩方金鑰交換中的安全性,但ECK卻不適用在多方的金鑰交換,例如物聯網、拍賣以及太空通訊等。考慮到這些問題,我們首先提出了幾種基於ECK的三方身份驗證金鑰交換協議,它們增加了認

證金鑰交換協議的可用性與安全保護,並提供了較佳的個人隱私保護。我們也探討在不同應用環境中的三種情況。此外,我們使用雙線性函數 (bilinear pairings) 的方法滿足應用條件必須用較少的通訊步驟。第二部分 公平的並行簽章交換離線半信任第三方 (off-line STTP) 之應用:公平簽章交換協議可應用於許多商業系統,例如合約簽署,網購,秘密交換等。達到公平簽章交換的主要技術是使用離線受信任的第三方(off-line TTP)來解決買賣之間可能的糾紛。Chen等學者提出了一種新的並行簽章概念,如果初始簽章者將keystone公開,兩個簽章都會同時生效。但並行簽章無法提供完全的公平性,

這意味著與匹配簽章者相比,初始簽章者具有更高的優勢,也就是說,初始簽章者可以私下將匹配簽章者的簽章展示給別人看。我們的研究提供新的並行簽章結構來達成公平簽章交換並達成以下的貢獻:(a) 展示如何將並行簽章變成公平的簽章交換協議,(b) 提出離線 STTP協議以解決問題。盲簽章生成:在討論電子現金和電子支付交易的方法中,大多使用盲簽章來實現隱私保護與不可追蹤性。但是,存在一個關鍵問題,在某些特定的商務應用中,協議的雙方可能需要同時交換經過簽署的交易證明。例如在電子現金的提款,交易證明可以用來舉證客戶已經得到電子錢幣,因此銀行從他的帳戶中扣除相應的金額。因此我們提出新的方法結合盲簽章生成的並行簽章

協議以達成商務實踐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