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品質標準109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空氣品質標準109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呂俊彥寫的 2023建築物室內裝修工程管理乙級學術科技能檢定考照祕笈:大量圖示解說〔建築物室內裝修工程管理乙級技術士〕 和賈迎松的 問茶:茶事小百科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南市青草國小- 全球資訊網也說明:臺南市安南區青草國小(https://www.ctes.tn.edu.tw)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千華數位文化 和中國輕工業所出版 。

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美勞教師碩士在職專班 蕭銘芚所指導 蕭宇軒的 環境議題融入國小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 —以空氣污染為例 (2021),提出空氣品質標準109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環境教育、視覺藝術教學、空氣污染。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綠色能源科技碩士學位學程 賴奇厚所指導 曾心妤的 以生命週期評估分析臺灣有機柑橘園的碳排放與經濟效益 (2021),提出因為有 碳足跡、碳排放、生命週期評估、碳價比、價碳比的重點而找出了 空氣品質標準109的解答。

最後網站空氣品質本季空氣品質監測於109 年7 月13 日則補充:(TSP)、懸浮微粒(PM10)、懸浮微粒(PM2.5)及氣象(風速、風向、溫度及濕度). 等,監測位置如圖1,監測結果詳表1 及圖2~9。本季各測項均符合空氣品質標準。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空氣品質標準109,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2023建築物室內裝修工程管理乙級學術科技能檢定考照祕笈:大量圖示解說〔建築物室內裝修工程管理乙級技術士〕

為了解決空氣品質標準109的問題,作者呂俊彥 這樣論述:

  Get it now!!   買了本書,建築物室內裝修工程管理乙級一點都不難>>>    ■收錄乙級學術科A、B、C卷參考題庫    ■大量圖示解說,學習死角完全解除    ■短期衝刺靠這本,快速邁向高分      根據勞動部技能檢定中心的統計資料(100~109年),報考「建築物室內裝修工程管理」職類人數累計達50706人,平均每年約有五千多人的報考。且合格通過率也由5%及11%,逐年增加至39%左右(近40%)。在術科考題也由過去的A、B、C、D四卷且範圍較亂,在民國108年起改為A、B、C三卷且範圍較明確。      因應廣大的讀者需求,作者從本身所經歷的各種技

能檢定考試之準備心得,進而整理出一本考前衝刺之工具書,大大縮短考生重新摸索整理筆記的時間,只要詳讀本書,應可順利取得此張乙級技術士證。      強烈建議考生應從學科詳讀並轉換為術科考題的方式,可大大提升術科試題解答能力。基本上除法規及識圖(應熟讀)有較明確的解答外,其他並無一定的標準答案,所以最好對試題內容有所概念及具有答題技巧。本書所提供的解答僅供讀者參考。      有關書本內所撰寫之法規名稱或內容及施工方法,是參考當時或目前官網資料來呈現,讀者仍應以官方最新公告之法規名稱、條文、內容為主。      ****      有疑問想要諮詢嗎?歡迎在「LINE首頁」搜尋「千華」官方帳號,並按

下加入好友,無論是考試日期、教材推薦、解題疑問等,都能得到滿意的服務。我們提供專人諮詢互動,更能時時掌握考訊及優惠活動!

空氣品質標準109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環境議題融入國小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 —以空氣污染為例

為了解決空氣品質標準109的問題,作者蕭宇軒 這樣論述:

本研究從環境教育出發,設計一套空氣污染議題融入視覺藝術課程之研究,目的在探討以空氣污染與視覺藝術結合之教學的可能性,並以研究者所任職之桃園市武漢國小的六年級28名學童為實施對象,具體研究目的如下:一、探討環境議題融入國小視覺藝術教學之可能性。二、建構一套能提升高年級學生省思空氣污染的藝術統整課程。三、分析高年級學生對空氣污染議題融入藝術課程的想法與回饋。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法為主,文獻分析法為輔,以國小六年級學生為實施對象,進行實際教學,並以學生的分組討論作品、個人學習單與創作作品、觀察教師回饋表與研究者的省思札記等教學記錄進行分析,針對教學設計於以檢討與修正。依據研究目的,所得結論如下:一、當

代藝術教育與十二年國教皆提出環境教育議題融入國小視覺藝術教育符合現代教育潮流,能促進學生的完整人格發展,擴大藝術教育的功能,不只讓學生對環境議題有深切的認識,更透過視覺藝術之方式呈現出自己的觀點,提升藝術表現與環境省思的行動力。二、研究者根據「空污家園」主題內容,設計出「空污調查家」、「空污批判家」、「空污全球通」、「空污藝術家」與「空污實踐家」五個單元,透過認識空氣污染的成因、影響,並嘗試以藝術的角度詮釋之。三、本研究從學生的課程學習單、綜合評量表與訪談可以得知,多數學生認為一系列課程非常有意義,這些正向的回饋都顯示出環境議題融入視覺藝術的可能性。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針對課程設計與未來研

究提出建議,供後續研究與發展之參考。

問茶:茶事小百科

為了解決空氣品質標準109的問題,作者賈迎松 這樣論述:

《問茶:茶事小百科》為作者在平時授課過程中,根據學員常問問題整理而成的茶書,全書共分為九個部分:什麼是茶葉、茶葉是怎麼做成的、如何泡茶、如何品茶、喝茶與我們的身體健康、現代與傳統名茶、如何選購茶葉、茶葉的保存、你不知道的古代茶聞。將茶愛好者與茶商常見的問題娓娓道來,是一本通俗易懂的茶普及書,本書力圖將專業茶書中晦澀難懂的問題用通俗的語言講述出來,並配有作者實地調研時拍攝的茶山照片,讓讀者更真切地感受瞭解到茶葉的採摘與製作過程。 賈迎松,畢業於安徽農業大學茶學系,高級評茶員、高級茶藝師,創立“春山茶記”工作室,獨立研發茶學初、中、高級課程。有豐富的評茶、制茶經驗,走遍各大名山

,深入實踐理論,是耕耘茶學文化領域的茶專家。曾參與加拿大電視臺茶文化紀錄片的拍攝。其學員遍及海內外,目前往來於北京、上海等地,專業教授茶學課程。 壹 什麼是茶葉 11 茶葉的種類 12 1. 茶葉都有哪些分類 12 2. 茶葉是如何命名的 12 3. 六大茶類的劃分標準 13 4. 各種茶類的英文名 14 5. 綠茶的品質特點 15 6. 黃茶的品質特點 16 7. 白茶的品質特點 16 8. 黑茶的品質特點 17 9. 紅茶的品質特點 17 10. 青茶( 烏龍茶) 的品質特點 17 11. 茶葉都有哪些形狀 18 12. 我國有哪些花茶 18 13. 什麼是珠形茶 19

14. 什麼是扁炒青 19 生長環境與物候 20 1. 中國有哪些茶區 20 2. 中國的種茶地點最北能到哪裡 20 3. 茶樹適合生長在什麼地區 21 4. 如果茶樹的生長環境水分過多, 茶品會有水味嗎 21 5. 生態好的地方, 產的茶葉一定好嗎 21 6. 現代人認為露水葉不好, 為什麼《茶經》裡“淩露采焉” 22 7. 高山茶一定是好茶嗎 23 8. 明前茶和高山茶哪個好 24 9. 茶園裡種什麼植物, 所產的茶就有這種植物的香味嗎 24 10. 什麼是雲霧茶 24 11. 為什麼說高山雲霧出好茶 26 12. 什麼是陽崖陰林 26 13. 乾旱天氣, 茶葉品質會變得更好嗎 26 1

4. 什麼是洲茶 28 15. 武夷岩茶產茶地點有哪些 29 16. 製作抹茶的茶樹為什麼要遮陽 29 茶樹品種 30 1. 茶樹樹種包含哪些 30 2. 灌木、 小喬木和喬木型茶樹有何區別 30 3. 喬木型的茶樹一定是大葉茶嗎 30 4. 不同茶類必定來自不同的樹嗎 32 5. 茶樹品種與茶葉品質有何關聯 32 6. 鳳凰水仙和武夷水仙都是水仙樹種, 它們有什麼關係 33 7. 在福鼎, 為什麼種植的福鼎大毫茶比福鼎大白茶多 33 8. 什麼是菜茶 33 9. 什麼是龍井群體種 34 10. 什麼是紅芽歪尾桃 34 貳 茶葉是怎麼做成的 35 茶葉採摘 36 1. 茶葉和樹葉有何區別 3

6 2. 茶葉上的茸毛是什麼 36 3. 在春天, 茶葉能夠采幾輪 38 4. 什麼是茶青 38 5. 茶葉採摘越早越好嗎 38 6. 紫芽比綠芽品質更高嗎 39 7. 為什麼下雨天不採茶 41 8. 茶鮮葉一次採摘太少,能集中採摘幾天後再一起做嗎 41 9. 什麼是魚葉 41 10. 什麼是開面采 42 11. 什麼是對夾葉 43 12. 製作綠茶的鮮葉有何要求 44 13. 六安瓜片的“扳片” 有何作用 44 14. 白毫銀針都是采單芽嗎 45 15. 白茶一般什麼時候採摘 45 殺青 46 1. 什麼是殺青 46 2. 殺青裡的“青” 是什麼意思 47 3. 什麼樣的殺青葉才算殺青適度

47 4. 蒸汽殺青與鍋炒殺青在工藝上有何區別 47 5. 蒸汽殺青( 蒸青) 一般蒸多長時間 48 6. 綠茶為什麼要“高溫殺青,先高後低” 48 萎凋 49 1. 什麼是萎凋 49 2. 烏龍茶萎凋工序裡的“曬青”有何作用 50 3. 烏龍茶萎凋工序裡的“涼青”有何作用 50 揉撚 51 1. 什麼是揉撚 51 2. 黃山毛峰有揉撚工序嗎 52 3. 炒青綠茶在揉撚時, 茶葉溫度是多高 52 渥堆和渥紅 53 1. 什麼是渥堆 53 2. 渥堆和渥紅有何區別 53 3. 紅茶工藝裡“發酵” 的實質是什麼 54 做青 55 1. 做青和炒青有何區別 55 2. “綠葉紅鑲邊” 是怎麼形成的

55 3. 烏龍茶裡的炒青是怎麼回事 56 乾燥 57 1. 制茶裡的乾燥是什麼 57 2. 制茶時, 乾燥溫度應為多少 59 3. 不同的乾燥溫度會給茶葉帶來怎樣的品質特點 59 4. 茶葉中的焦味是怎麼產生的 59 5. 為什麼茶葉不一次足幹, 要分多次乾燥 60 6. 為什麼茶葉要求含水量 60 7. 武夷岩茶裡的“文火慢燉”是什麼 60 8. 白茶都是曬乾的嗎 61 其他 62 1? 什麼是“後發酵” 62 2. 武夷岩茶與安溪鐵觀音在製作工藝上有何區別 62 3. 什麼是湧溪火青的“掰老鍋” 63 4. 什麼是西湖龍井的青鍋和輝鍋 63 5. 什麼是六安瓜片的拉老火 63 6. 花茶

窨制的原理是什麼 64 7. 窨制花茶時, 可以用幹花嗎 64 8. 窨制花茶對茶葉有什麼要求 64 9. 茉莉花茶有“七窨”“九窨” 的說法,“窨” 的次數越多越好嗎 65 10. 什麼樣的花可用來窨制花茶 66 11. 拼配茶是什麼茶, 品質好嗎 66 三 如何泡茶 67 水為茶之母 68 1. 泡茶用水有什麼講究 68 2. 《紅樓夢》 裡, 妙玉說的“舊年蠲的雨水” 是什麼水 69 3. 什麼樣的水是好水 69 4. 為什麼硬水泡茶不好喝 70 5. 什麼是二沸水 70 器為茶之父 71 1. 泡茶用具有什麼講究 71 2. 紫砂壺的造型有哪些 71 3. 金屬茶具能泡茶嗎 72 4

. 為什麼說紫砂壺泡茶好喝 73 5. 如何挑選紫砂壺 73 6. 新的紫砂壺怎麼開壺和養壺 74 7. 紫砂壺泡茶有講究嗎 75 8. 紫砂壺能泡綠茶嗎 76 9. 紫砂壺和蓋碗,孰泡茶更好喝 76 泡茶的方法和技巧 78 1. 泡茶用開水還是溫水 78 2. 用蓋碗泡茶易燙手, 那麼注水時,可以只注一半而不注滿嗎 78 3. 泡茶時投茶量應該是多少 79 4. 泡茶時, 如何判斷何時出湯 79 5. 什麼是泡茶三投法 79 6. 不同的茶葉應如何選取泡法 80 7. 為什麼不同的人泡同一種茶會有不同的滋味 80 8. 茶葉為什麼不耐泡 81 9. 什麼是醒茶 81 10. “功夫茶” 和“

工夫茶” 有何區別 81 11. 冷泡茶為什麼不苦澀 82 肆 如何品茶 83 人人都可以品茶 84 1. 品茶是不是很難 84 2. “茶無好壞, 適口為珍”, 對嗎 84 3. 新手應該喝什麼茶 85 4. 需要準備很多茶具、 經過很多程式才能喝茶嗎 85 5. 品茶時適合點香嗎 86 6. 喝茶時, 茶湯溫度多少比較合適 87 7. 不同的天氣溫度, 對於茶湯口感會有影響嗎 87 8. 什麼是茶葉審評 87 9. 什麼是幹茶、 湯色、 香氣、滋味和葉底 88 湯色 89 1. 如何評審茶湯的湯色 89 2. 茶湯渾濁代表茶的品質不好嗎 89 3. 為什麼綠茶泡久了, 茶湯顏色會變得特別

深 90 4. 什麼是“冷後渾” 90 香氣 91 1. 如何評判茶葉的香氣 91 2. 茶葉裡喝到的薔薇香是怎麼產生的 91 3. 什麼是品種香 92 4. 如何聞香氣 92 滋味 93 1. 為什麼有的茶喝起來有水味 93 2. 為什麼越好的茶, 滋味越淡 93 3. 為什麼很多茶泡到後面會很澀 94 4. 茶葉為什麼會苦澀 94 5. 既然說“不苦不澀不為茶”,那麼為什麼很多好茶都嘗不到苦澀味 95 6. 為什麼喝茶會覺得澀 95 7. 為什麼同樣是澀, 有的澀能化開,有的則很難忍受 95 8. 茶葉有酸味, 正常嗎 96 幹茶和葉底 97 1. 看幹茶都看哪些方面 97 2. 為什麼要

看茶葉的葉底 98 韻味 99 1. 什麼是飽滿度 99 2. 什麼是喉韻 99 3. 什麼是高山韻 99 4. 什麼是猴韻 100 5. 什麼是岩韻 100 茶氣 101 1. 什麼是茶氣 101 2. 有茶氣的茶是好茶嗎 101 3. 所有茶都有茶氣嗎 102 伍 喝茶與我們的身體健康 103 1. 茶水是鹼性的嗎 104 2. 每天喝很多茶是不是就不用喝水了 104 3. 茶葉有什麼藥效 105 4. 為什麼茶葉能夠降三高 106目錄 7 5. 喝茶能減肥嗎 106 6. 茶真的能解酒嗎 107 7. 喝茶為什麼會醉 107 8. 為什麼茶能解煙毒 108 9. 在夏天, 為什麼喝熱茶

能夠解除疲勞、 解暑降溫 108 10. 喝茶為什麼會有清涼感 108 11. 為什麼有些茶喝了會覺得喉嚨幹 109 12. 喝新茶為什麼會上火 109 13. 喝茶會令人失眠嗎 110 14. 喝茶傷胃嗎 110 15. 為什麼不能空腹喝茶 111 16. 為什麼有的綠茶喝了會胃不舒服 111 17. 隔夜茶能喝嗎?為什麼 112 18. 茶葉會打藥嗎?打有農藥的茶葉是不是不能喝 112 19. 每天什麼時候喝茶比較好 113 20. 不同季節應該喝什麼茶 113 21. 小孩子可以喝茶嗎 113 22. 不同的人適合喝什麼茶 114 23. 女性喝茶對身體好嗎 114 24. “綠茶性寒,

紅茶性溫”的說法對嗎 115 陸 現代與傳統名茶 117 1. 世界紅茶的鼻祖——小種紅茶 118 2. 最有名的臺灣茶——凍頂烏龍 119 3. 身價最高的紅茶王者——金駿眉 119 4. 色淡甘鮮橘皮香的白雞冠 120 5. 臘梅寒香溢水來的水金龜 121 6. 味濃爽厚的鐵羅漢 122 7. 不止是黃山毛峰的毛峰茶 123 8. 木瓜微釅桂微辛的肉桂茶 123 9. 鳳凰山上水仙茶——鳳凰水仙 123 10.形似銀針、 白毫披身的銀針茶124 11.是工夫而不是功夫的工夫紅茶 124 柒 如何選購茶葉 125 綠茶和黃茶 126 1. 安吉白茶是白茶嗎 126 2. 綠色的茶就是綠

茶嗎 127 3. 滇青和滇綠一樣嗎 127 4. 龍井是好茶嗎 127 5. 旗槍是什麼茶 128 6. 什麼是雀舌茶 128 7. 毛尖是什麼茶 129 8. 蒸青是什麼茶 129 9. 抹茶是把綠茶磨成粉嗎 129 10.煎茶與抹茶有何區別 129 11.經常被誤會的黃茶 130 12. 如何區分黃茶和綠茶 130 紅茶 131 1. 什麼是切細紅茶 131 2. 工夫紅茶與紅碎茶有何區別 132 3. 正山小種有什麼特點 132 4. 正山小種為什麼?煙熏味 132 5. 正山小種裡的“正山” 是什麼意思 133 6. “煙小種” 是指什麼茶 133 7. 什麼是新工藝祁紅 133 8

. 中國的紅茶產地有哪些 135 白茶 136 1. 被誤認為“月光下曬乾的茶”——月光白 136 2. 不炒不揉的白茶 136 3. 白毫銀針比壽眉好嗎 137 4. 白茶的春茶、 夏茶和秋茶品質有何不同 137 5. 什麼是新工藝白茶 138 6. 新工藝白茶與傳統白茶有何區別 138 7. 什麼樣的茶樹適合製作白茶 138 黑茶 139 1. 我國黑茶具有哪些品類 139 2. 湖南黑茶裡的黑磚和花磚有何區別 139 3. 茶裡面的“金花” 是什麼 140 4. 如何分辨發黴與金花 141 5. 同為黑茶, 為什麼口感差異這麼大 141 普洱茶 142 1. 什麼是古樹茶 142 2.

什麼是臺地茶 142 3. 古樹茶能通過外形判斷嗎 146 4. 古樹茶有什麼品質特點 146 5. 臺地茶與古樹茶的茶樹有什麼不同 146 6. 什麼是號級茶 147 7. 什麼是印級茶 147 8. 什麼是“八八青” 148 9. 什麼是“大白菜” 148 10.普洱茶裡有以1、 2級原料製作的茶嗎 149 11.普洱包裝上的數字( 嘜號)有什麼含義 149 12. 什麼是普洱茶的陳韻 150 13. 普洱茶的形態和品質有關嗎 150 14. 普洱茶“越陳越香” 嗎 151 15. 普洱熟茶是什麼時候產生的 151 16. 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的原料級別有差別嗎 151 17. 普洱茶都有什

麼級別 152 18. 陳皮普洱、 橘普和柑普一樣嗎152 19. 什麼是茶頭 154 20. 普洱茶是什麼茶類 155 21. 普洱茶能做別的茶嗎 155 烏龍茶 156 1. 烏龍茶是什麼茶 156 2. 什麼是名叢 157 3. 什麼是色種 157 4. 什麼是春水秋香 158 5. 紅邊綠葉的青茶 158 6. 什麼是包揉 158 7. 烏龍茶是如何分類的 159 8. 烏龍茶的原料有老嫩的區別嗎 159 9. 臺灣烏龍都有什麼茶 160 10. 文山包種的花香是自然形成的嗎 160 武夷岩茶 161 1. 武夷岩茶有什麼品質特點 161 2. 什麼是大紅袍 161 3. 大紅袍是紅茶

嗎 162 4. “香不過肉桂, 醇不過水仙”是什麼意思 162 5. “三坑兩澗” 指什麼 163 6. 什麼是四大名叢 163 茶葉品質鑒別 164 1. 什麼樣的茶是好茶 164 2. 如何能夠最簡便地分辨茶的真假好壞 164 3. 通過照片能判斷茶葉好壞嗎 165 4. 什麼是老茶 165 5. 老茶是好茶嗎 166 6. 什麼是明前茶 166 7. 明前茶一定好嗎 166 8. 什麼是雨前茶 167 9. 什麼是頭春茶 167 10. 什麼是早春茶 167 11. 什麼是名茶 168 12. 什麼是大宗茶 168 13. 什麼是名優茶 169 14. 著名山頭或產地的茶一定好嗎169

15. 參加比賽獲過獎的茶一定是好茶嗎 169 16. 什麼是有機茶 171 17. 有機茶一定是好茶嗎 171 18. 有機茶和具有農殘檢驗報告的茶是一回事嗎 172 19. 持有農殘檢驗報告的企業,所產的茶是不是都能相信 172 20. 純手工製作的茶比機器製作的茶好嗎 172 21. 貢茶的品質一定好嗎 173 22. 荒野茶和野生的茶是一回事嗎173 23. 什麼是調味茶 173 24. 什麼是毛茶 174 25. 如何識別陳茶和新茶 174 26. 緊壓茶一定是黑茶嗎 174 27. 茶梗多有什麼滋味特點 175 市場上常見的作假方法 176 1. 什麼是“做倉” 176 2. 什

麼是“退倉” 176 3. “老茶” 作假都有什麼特點 176 4. 老白茶做舊有幾種方法 177 捌 茶葉的保存 179 1. 茶葉儲存需要注意什麼 180 2. 儲存綠茶時, 含水量為什麼要控制在4%左右 180 3. 家庭中怎麼儲存綠茶 181 4. 茶葉能放紫砂罐或者陶罐裡保存嗎 181 5. 為什麼茶葉一定要避光儲存 182 6. 什麼茶需要抽真空保存 182 7. 茶葉充氮是什麼意思 182 8. 儲存是否得當與茶葉品質穩定有何關係 183 9. 紅茶能長期儲存嗎 183 10.普洱生茶存放時間長了, 會變成普洱熟茶嗎 184 11. 普洱茶發黴能拿出去曬嗎 184 12. “越

陳越香” 這個詞是如何產生的 186 13. 什麼是陳味 186 玖 你不知道的古代茶聞 187 1. “茶” 字的由來 188 2. “水厄” 為什麼被指代為茶 188 3. 中國有茶道嗎 189 4. 唐代的喝茶方式和現在一樣嗎 189 5. 宋代是如何鬥茶的 190 6. “前月浮梁買茶去” 裡買的是什麼茶 190 7. 在古代, 茶葉的採摘季節是什麼時候 191 8. 唐代都有些什麼茶 191 9. 什麼是粗茶 191 大學的茶學專業對很多人來說都會覺得陌生,它是全日制本科,畢業拿到的是農學學位。出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我報考了茶學專業。然而,學了之後才發現,它

並不是大家想像中那種身著中式服裝、姿態優雅的樣子。   茶學的本質是農業與科學的結合,因此我們不僅要去茶山,還要身穿白大褂去實驗室。這便造就了我對於茶葉本身熱愛的理性。我並不如其他許多愛茶人一般,愛到非它莫屬、熱淚盈眶、身心沸騰。我只是習慣了與茶日日相伴,茶就如同一日三餐,像空氣和水一般,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自大學畢業以來,從業十多年。這期間,我做過茶葉審評,做過店面管理,也做過茶葉產品經理。當然,做得最久的,還是教茶。與傳統的在茶葉培訓機構教課取證不同,我是一個獨?教茶者,自己研發課程並教授給大家,力圖教每一個茶愛好者學會品味、分辨茶之滋味的好壞優劣。   在這近十年的教茶生涯中,遇見無

數學員問我習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有很多人請我推薦茶書,以解答常見疑問。解答茶葉問題固然容易,然而遍尋之後,我卻無法推薦出一本能夠解答他們實踐中遇到的極細節問題的科普茶書。   能夠解答問題的,都是極為專業的茶學教材,這對大部分人太深奧晦澀,難以讀進去。其他市面上常見的茶書,則大多淺嘗輒止,不夠深入,更不曾解答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   後來聽從朋友建議,開始習慣記錄學員問過的問題,形成每日一記,以便給他們提供專業且能夠讀懂的解答。自每日一記更新後,不僅我的學生在關注,很多茶從業者亦有關注,這令我感到驚訝的同時,也很開心與滿足。   以上則是這本以科普為主,但又盡可能專業的書稿的緣起,希望能夠解

答讀者關於茶的一部分專業問題。   感謝成書期間編輯的專業、耐心與信任,感謝從業路上給予我幫助的老師、同學與朋友們。沒有你們,就沒有這本書。   感恩! 祝願世界太平。

以生命週期評估分析臺灣有機柑橘園的碳排放與經濟效益

為了解決空氣品質標準109的問題,作者曾心妤 這樣論述:

全球由人類管理的最大生態系統是農業,仰賴外來資源與維護大面積單一作物為主要耕種方式,促使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增加和生物多樣性下降。碳足跡是衡量一項活動或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中直接或間接排放積累的溫室氣體,是各國政府及企業達成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的工具之一。本研究使用生命週期評估法分析台中市東勢區的有機柑橘,以及有機柑橘加工製成柑橘果醬,還有以柑橘果醬製成精釀啤酒的碳排放情形。透過實地盤查及訪談取得相關資訊及數據,計算自原料取得階段、產品製造階段、銷售配送階段、消費者使用階段至廢棄處理階段之碳排放量,分析排放熱點進行減量評估。有機柑橘種植分別依照(1)盤點年度實況(適逢旱災減產)、(2)未逢重大災害、(

3)慣行農法栽種(使用化學肥料)三種情境進行碳足跡計算及分析,結果顯示氣候變遷導致果樹減產對於碳排放量的影響最甚,有機耕作除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更間接產生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積極作用。柑橘果醬的主要排放熱點為產品製造階段使用液化石油氣,若能善用果園每年夏、秋二季整枝修剪的木材作為燃料,可以降低49.9%的碳排放量。精釀啤酒製程的排放熱點為(1)玻璃瓶、(2)能源使用、(3)原料運輸,以使用回收玻璃瓶、購買綠電憑證、使用國產麥芽等策略,降低原生產程序58.5%的碳排放量。本研究參考本益比及性價比概念,提出碳足跡與收益淨利或成本支出相關聯的評估指標-碳價比及價碳比。在初級農產及加工加值過程中

,柑橘果醬的碳價比(0.0037 kg CO2e/元)較有機柑橘(0.004 kg CO2e/元)及精釀啤酒(0.0068 kg CO2e/元)來得低,柑橘果醬使用不具市場價值的次級柑橘作為原料,不僅減少食物浪費,更賦予原先無法販售的產品新價值,提升經濟效益。精釀啤酒的價碳比(133.7 元/kg CO2e)較有機柑橘(104.8 元/kg CO2e)及柑橘果醬(35.28元/kg CO2e)來得高,表示精釀啤酒投入的每單位成本產生的碳排放量較少,具有相對高的減碳效益。在小農經濟的型態下,透過地方創生盤點各地核心元素,結合六級化產業的推動,是提升農民獲利的關鍵方向,透過異業合作打造特色加值農產

創造行銷效益,提高農業附加價值,輔以產品碳標籤的申請,使消費者透過經濟活動支持友善環境且低碳的產品,促進生產者以低碳方式進行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