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海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納粹海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英)克里斯·馬歇爾寫的 世界艦船視覺百科全書 和(美)戴維·卡恩的 大西洋密碼戰:捕獲恩尼格瑪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納粹大屠殺最高齡罪犯等待上訴結果前102歲過世| 國際 - 中央社也說明: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前納粹集中營警衛舒茲因為共謀犯下戰爭罪,去年遭判5年有期徒刑,成了最年長的納粹大屠殺(Holocaust)罪犯,他以102歲高齡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海洋 和金城所出版 。

國防大學 政治學系 顏錦標所指導 劉緯憲的 2014 年克里米亞危機中認知作戰之研究 (2021),提出納粹海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俄羅斯、社群媒體、認知作戰。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 戰略研究所 沈明室所指導 湯能智的 巴基斯坦穆夏拉夫時期軍文關係之研究(1998-2008) (2021),提出因為有 巴基斯坦、穆夏拉夫、軍文關係、軍事政變、民主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納粹海軍的解答。

最後網站納粹德國海軍_百度百科則補充:納粹 德國海軍(德語:Kriegsmarine,意為戰爭海軍)是指在1935年至1946年的德國海軍。戰爭海軍取代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意志帝國海軍和魏瑪共和國的國家海軍,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納粹海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世界艦船視覺百科全書

為了解決納粹海軍的問題,作者(英)克里斯·馬歇爾 這樣論述:

介紹了從古代到現代的各種軍用艦艇和民用船舶,其中包括了帆船、蒸汽船、鐵甲艦、潛水艇、客運班輪、航空母艦、湖泊和河流輪船、貨船、掃雷艇和佈雷艇、魚雷艇、護衛艦、驅逐艦、巡洋艦和無畏艦等,並詳細介紹了每艘艦船的排水量、尺寸、航速、機械裝置和下水時間。   《世界艦船視覺百科全書》(The Encyclopedia of Ships)用1200副精美地全彩插圖,生動地描繪自遠古時期至今,在不同時期叱吒海上的重要及著名船隻。並通過對艦船資料和航行生涯的全面剖析,全方位地展示諸如1577-1580年間隨法蘭西斯·德雷克完成全球航行的“黃金鹿”(Golden Hind)號;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最著名的軍艦“阿

拉巴馬”(Alabama)號;二戰納粹海軍戰列艦“俾斯麥”(Bismarck)號,運茶快船“卡蒂薩克”(Cutty Shark)號;超級核動力航母“喬治·華盛頓”(USS George Washington)號等眾多著名船隻的全貌。   《世界艦船視覺百科全書》是迄今為止最為權威的艦船簡介手冊。 克里斯·馬歇爾(Chris Marshall)是一位軍事和海洋專家,專注于研究不同類型的船隻的演進。 “A1”級(A1) “阿豐達多爾”號(Affondatore) “阿布基爾”號(Aboukir) “阿金庫爾”號(Agincourt) “ 格拉夫· 施佩海軍上將”

號(Admiral Graf Spee) “阿拉巴馬”號(Alabama) “阿爾比瑪律”號(Albemarle) “考克朗海軍上將”號(Almirante Cochrane) “赤城”號(Akagi) “阿爾貝托·達·朱薩諾”號(Alberto da Giussano) “阿勒克圖”號(Alecto) “鋁航”號試驗深潛器(Aluminaut) “美洲杯”號(America) “美洲”號(America) “阿美阿格裡·迪·聖邦”號(Ammiraglio di Saint Bon) “美國”號(America) “安德利亞·多裡亞”號(Andrea Doria) “阿巴拉契亞”號(Appa

lachian) “青葉”號(Aoba) “蒼鷹”號(Aquila) “阿拉伯”號(Arabia) “阿拉達姆”號(Aradam) “阿爾戈”號(Arago) “阿拉瓜亞”號(Araguaya) “亞拉貢”號(Aragon) “阿基米德”號(Archimede) “阿拉普利斯”號(Arapiles) “北極”號(Arctic) “阿奇博爾德·拉塞爾”號(Archibald Russel) “熱心”號(Ardent) “阿瑞圖撒”號(Aretusa) “阿瑞特撒”號(Arethusa) “舡魚”號(Argonaut) “舡魚”號(Argonaut) “林仙”號(Arethusa) “亞利桑那”號

(Arizona) “阿裡阿德涅”號(Ariadne) “阿里爾”號(Ariel) “皇家方舟”號(Ark Royal) “阿米德”號(Armide) “皇家方舟”號(Ark Royal)航空母艦 “阿利·伯克”號(Arleigh Burke) “阿爾曼多·迪亞茲”號(Armando Diaz) “阿帕德”號(Arpad) “阿爾提哥羅Ⅱ世”號(Artiglio Ⅱ) “阿特韋拉德”號(Artevelde) “阿蒂格利爾”號(Artigliere) “朝雲”號(Asagumo) “機敏”號(Astute) “朝日”號(Asahi) “阿斯托”號(Astore) “淺間”號(Asama) “朝潮

”號(Asashio) “阿斯柯德”號(Askold) “紫菀”號(Aster) “阿薩里·陶菲格”號(Assari Tewfik) “阿斯托里亞”號(Astoria) “阿薩巴斯卡”號(Athabaskan) “亞特蘭大”號(Atlanta) “亞特蘭蒂斯”號(Atlantis) “關注”號(Attentive) “阿特羅波”號(Atropo) “阿蒂略·勒果”號(Attilio Regolo) “勇敢”號(Audacious) “江風”號(Audace) “奧迪斯”號(Audace) “奧古斯托·利伯蒂”號(Augusto Riboty) “英勇”號(Audacity) “阿芙樂爾”號(A

urora) “奧古斯塔·維多利亞”號(Augusta Victoria) “阿圖”號(Attu) “澳大利亞”號(Australia) “埃文”號(Avon) “勇敢”號(Audacious) “佐治奧斯·阿維羅芙”號(Averroff)

納粹海軍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攻擊高度四千米:德國空軍崛起與敗亡的命運」介紹

訪問主編:查理

內容簡介:
親身見證德國空軍的崛起與敗亡
《攻擊高度四千米》是最為詳細而經典的空戰戰史
希特勒與納粹崛起的秘密軍團,最扣人心弦的二戰戰史

  一個所向無敵的空軍部隊,是如何從籍籍無名走上航空霸主的神壇?
  之後又如何在最為崇高的殿堂落得無兵無將、家徒四壁的悲慘下場?

  《攻擊高度四千米》是闡述德國空軍作戰史的權威作品。在出版當時就採用了來自當年德國空軍人員的第一手口述資料。故事從德國空軍在波蘭閃擊戰開始說起,然後到了第一次吃敗仗的不列顛空戰、在東線如何與蘇聯纏鬥,最後則是來到了德國本土保衛戰。全書作了清楚而有條理的章節分佈,每一章都會針對該戰役的總結與檢討。

  《攻擊高度四千米》毫不掩飾,告訴你最直接的歷史。書中並沒有讚揚英雄和抨擊惡棍的企圖,反而是真實陳述了他們並不想參與其中的戰爭過程。《攻擊高度四千米》忠於事實,詳細記述二戰期間德國空軍在十一次主要戰役上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是了解和研究二次大戰空戰發展史不可或缺的著作。

  二戰德國空軍給人的印象就是所向披靡、無人能敵,人人對其聞風喪膽,深怕俯衝轟炸機臨空把你轟上天去。但事實是如何?在德國空軍的協助之下,希特勒連戰連勝,手指向地圖的那一邊,那個倒楣的國家就要淪陷,戰禍就要找上門了!

  作者卡尤斯‧貝克採用了德國官方的檔案和資料文件,作戰日誌和主要將領的個人日記,以及經過嚴謹整理過的德國空軍戰時紀錄,並且採訪上數百名德國前飛行員,集結了以上的這些文獻與資料,整理與撰寫出這本超過36萬字的作品。卡尤斯‧貝克以他最真實的筆觸,痛苦地闡述同袍是如何走過了大起大落的歷程。他痛定思痛,真心檢討所有已經不可挽回的歷史結果。

  本書至今依然為那些拒絕了解二戰歷史的德國民眾以及其他讀者敞開一扇了解事實真相的大門。

  斯圖卡非常成功,以至於德軍高層要所有的轟炸機都要有俯衝能力?
  希特勒判斷戰爭很快就結束,不需要研發新型的戰鬥機?不准開發四發動機轟炸機?
  世界第一款噴射戰鬥機,希特勒卻不喜歡Me 262的高速優勢?
  德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空戰王牌?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作者簡介:卡尤斯‧貝克(Cajus Bekker)
  原名貝倫布魯克(Hans Dieter Berenbrok),出生於1924年8月12日,是一名新聞工作者及著名二戰戰史作家,二戰期間曾在德國海軍擔任電訊情報官。

  1953年,他以筆名卡尤斯‧貝克發表了他的第一本著作——《德國海軍奮戰史》(Kampf undUntergang Kriegsmarine),從此受到各界的關注。戰後他做為後備軍人,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從同盟國歸還的德國戰時檔案,從此開啟了更多他檢討二戰德國戰事作為的專著。其著作豐富且因立論中肯精闢,廣受一般讀者及歷史研究者之推崇。除《攻擊高度四千米》之外,貝克的作品以海軍主題居多。1975年3月10日,貝克於萊茵河畔的杜塞道夫辭世。

出版社粉絲頁: 燎原出版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2014 年克里米亞危機中認知作戰之研究

為了解決納粹海軍的問題,作者劉緯憲 這樣論述:

2014 年克里米亞危機,除了歷史背景、人文因素外,親歐派總理亞努 科維奇拒絕與歐盟簽署協議,點燃親歐、親俄對立,肇生廣場革命傷亡, 給予俄羅斯可趁之機,使用「小綠人」攻佔克里米亞政府大樓、電視台, 關閉烏克蘭的電視台訊號,只能播放俄羅斯的電視頻道,將克里米亞打造 成人為資訊孤島,壓制其他不同觀點的聲音,配合軍事演習威懾,克里米 亞親俄派發起公投,以社群媒體、傳統媒體製造假訊息,內容多以俄裔在 烏克蘭受到威脅、烏克蘭政府與西方國家是納粹份子,以及克里米亞民眾 支持加入俄羅斯為內容,讓克里米亞民眾對烏克蘭政府反感、厭惡、不信 任,以假帳號、部落格傳播恐懼、仇恨、爭議言論,自導自演親俄人士受 到

親歐派人身威脅,掀起對立情緒,傳播迷因圖文醜化烏克蘭政府和歐 盟,透過公投廣告宣傳影響目標對象認知,適時洩漏目標國烏克蘭的爭議 錄音,轉移媒體焦點,爭取輿論支持,最終在「民族自決」公投後「合 法」併吞克里米亞,將戰鬥從實體空間轉移至人類心靈和思想領域,堪稱 當代「認知作戰」的最佳案例。

大西洋密碼戰:捕獲恩尼格瑪

為了解決納粹海軍的問題,作者(美)戴維·卡恩 這樣論述:

二戰中,德國的海軍原本並不具有優勢,但他們擁有先進的U型潛艇。德軍運用這一恐怖武器的基本手段,就是偷襲盟軍的海面船只,即所謂的「狼群戰術」。尤其在大西洋上,U型潛艇肆無忌憚地「獵殺」,給盟軍的海上生命線造成了難以承受的損失。而德國海軍這種戰績的取得,得益於利用恩尼格瑪密碼傳遞的無線電情報。因此,盟軍展開了一場特殊的隱蔽行動——密碼破譯戰,扭轉戰局在此一舉。它既是一場刀光劍影的武力較量,也是一次看不見硝煙的腦力競賽。本書首次詳細揭秘二戰中僅次原子彈的最大機密的真實內幕故事:1939—1943年,盟軍如何面對種種挑戰,一面在陸上組織專家日夜破譯德軍的電報密碼,一面在海上四處追捕德艦繳獲與密碼機相關

的密鑰,消除U型潛艇的威脅,打贏大西洋海戰,最終影響了二戰的進程。全書語言生動,讀來如同一部科技驚悚小說;旁征博引,大量引用解密權威檔案和口述歷史;人物眾多,形象刻畫了人工智能先驅阿蘭•圖靈、007的塑造者伊恩•弗萊明等眾多幕后英雄;驚心動魄,情節堪比好萊塢大片《獵殺紅十月》和《模仿游戲》……本書1991初版,后多次重印,2012年又修訂再版,2013年入選《戰艦》雜志「海軍年度圖書」,曾獲美國海軍基金會、海軍學會和國會圖書館三大權威機構推薦,是間諜和二戰史愛好者的必讀作品。(美國)戴維•卡恩(David Kahn,1930—)美國記者,牛津大學博士,軍事情報史專家,世界知名密碼史學家。先從事

30年新聞工作,后在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任教,2002年被聘為美國國安局常駐學者,2010年獲美國密碼博物館(NCM)表彰。一生筆耕不輟,發表大量密碼學、情報史文章,着有《破譯者》《希特勒的間諜》《雅德利傳》等經典作品。 2012 年版前言 001前 言 006第一章 參謀學院的回憶 011第二章 「馬格德堡」號沉沒 027第三章 人• 機• 選擇 044第四章 破譯者與間諜 063第五章 同德國賽跑 082第六章 英國的失敗 097第七章 幽 靈 106第八章 轉 子 121第九章 國旗飄揚,君主在上 130第十章 「克雷伯思」號抽屜里的秘密 147第十一章

「 親吻」漏洞 158第十二章 奇襲捕魚船 171第十三章 參謀學院的那段回憶 183第十四章 「這些都是垃圾?」 192第十五章 偉人來訪 206第十六章 堵住密碼漏洞 219第十七章 1942 年:空白期 240第十八章 喬治十字勛章 245第十九章 美國加入 256第二十章 SC 127 船隊 276第二十一章 新探測設備 291第二十二章 「奶牛」——補給潛艇 298第二十三章 估 算 310附錄 德國海軍的恩尼格瑪 317參考文獻 327詞匯表 344 英國的堅定決心引導着盟軍取得了二戰勝利。我們知道,真正關鍵的是蘇聯的人力和美國的生產能力。但是,如果沒有英國人首

先站出來頑強抗擊納粹德國,美蘇兩國也沒有用武之地。后來,這個小島為英國和美國提供了平台:他們的軍隊在這里集結,對歐洲大陸發起攻勢。英國人民的決心和勇氣讓這一切成為可能。他們創造了世界歷史上的一座高峰;他們的英勇堪比塞莫皮萊[1]中的斯巴達人(不同的是,英國人最后取得了勝利)。但是,英國人民需要食物來維系生存,工廠需要原料來生產戰爭物資。英國海外的自治領、殖民地,以及盟國只能由海上通道向英國運送物資。軸心國只要擊沉英國運輸船,就掐住了英國的咽喉。因此,運輸船必須穿過德國U型潛艇的封鎖。在驅逐艦和輕型巡洋艦並不充足的情況下,英國人要想方設法發現情報、利用情報,使船隊遠離「狼群」;讓U型潛艇和船隊的

情報成為對付敵人自己的一把利劍。德國潛艇部隊司令卡爾•鄧尼茨[1]上將利用無線電報指揮U型潛艇相互配合,進攻商船船隊。不過,無線電通信有一個明顯的弱點:所有人都可以接收到電報。為防止敵人通過無線電竊取情報,U型潛艇指揮部對電報進行了加密。德軍使用的是一種將每個字母逐一加密的代碼機,名叫「恩尼格瑪」。這是當時世界上zui先進的加密設備。德國陸軍和空軍也采用了這種加密機。不過,20世紀30年代,波蘭人非常害怕德國重燃復仇之火,於是依靠數學家,借助間諜的情報,終於復制出了一台恩尼格瑪機。那時,英國和法國都還沒有進入數學家破譯密碼的時代。就在二戰爆發前夕,波蘭人將復制的恩尼格瑪機分別送給了法國人和英國

人。可惜,加密機沒能拯救波蘭和法國這兩個國家。他們更需要的是強大的國力,而非情報。德國的閃電戰迅速擊敗了波蘭和法國,只剩下英國在海島獨自堅守。英國迫切需要掌握德國的動向,他們搜集這一信息的方式之一,就是破譯德國的無線電報。為此,英國在布萊奇利園專門設立了密碼破譯中心。那是一座鄉間別墅,靠近伯明翰郡的米爾頓–凱恩斯(Milton Keynes)。密碼分析人員就是在那里努力破譯德國密電。最初,破譯工作屢受挫折。恩尼格瑪的加密系統設計得太完美了。不過,再精確的機器也要靠人來操控。一旦操作不當,必然會出現紕漏。德國空軍的恩尼格瑪就出現過問題:密碼操作員在加密時,首先要選出3個字母,設定好轉子的起始字母

位置(他們要把這3個字母重復一遍,秘密地發給收報方,以便收報方能夠將電報解密)。德軍認為,每條密電的設置都是隨機的,任何一條電報的設置都是的,對敵人來說非常難以破譯。但是,空軍密碼操作員實際選擇字母組合的時候,往往並不使用像「HWX」這樣的無規律組合,而是經常使用女朋友的名字,例如「ANN」;還可能用表示臟話或愛國的字母組合;或者他們會使用和前一次類似的一組,以便簡化設置轉子的步驟。這樣一來,英國密碼破譯人員需要嘗試的次數就會大大減少,破譯的難度也隨之降低。再加上其他一些有利因素,到1940年春,英國已經可以破譯德國空軍的密電。這幫助英國以少勝多,取得了不列顛之戰的勝利。不久后,年輕的數學天才

阿蘭•圖靈(AlanTuring)發明了一種機器。因為這種機器是從波蘭人發明的「炸彈」裝置中演進而來的,它也被命名為「炸彈」。「炸彈」機主要用於檢驗,看英國密碼分析人員猜測的明文是否符合攔截的德文密電——如果相符,即可推測出恩尼格瑪的轉子設置。另一位劍橋大學的數學家戈登•韋爾什曼(GordonWelchman)發明了斜線板,對圖靈的方法進行了補充。有時,密碼破譯人員可以通過斜線板推測出幾條加密信息的密鑰,進而破譯所有使用該密鑰的密電。不過,對於密鑰為3個字母的空軍恩尼格瑪而言,即使已經推測出了加密機的設置,想要通過「炸彈」機來找出正確的密鑰,也需要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而且,猜測的明文有時

是錯誤的。因此,雖然掌握了密鑰就可以解密所有使用相同設置的密電,但找到該密鑰的概率非常低。對於英國人來說,德國陸軍和海軍的密電一直是個謎。在選擇字母組方面,陸軍密碼操作員的紀律比空軍嚴格得多。德國海軍並不允許密碼操作員隨意設置轉子位置,而是專門列出了可以使用的字母組——這些是真正隨機的字母組合,例如「DOK」,然后再用其他不相關的字母作為指示字母。發報的密碼操作員根據操作手冊(這里不做贅述)加密這些指示字母后,將其寫在密電中,發送給收報方。收報方的密碼操作員要先將指示字母解密,根據解密后的指示字母組設置恩尼格瑪的轉子。只有轉子設置正確,恩尼格瑪才能將一堆亂碼變成德語明文。這套系統相當完美,幾乎

沒有給英方任何可乘之機,也不給操作員任何犯錯誤的機會。對英國密碼分析學家而言,納粹海軍的密碼簡直就是無解之謎。英國人甚至判斷不出電報的大致內容,也就推測不出字母框,因而無法用圖靈的「炸彈」破譯機(后簡稱「炸彈」機)進行測試。U型潛艇收到了什麼命令、如何向總部報告每一次的成敗,這一切英國都無從知曉。然而,英國要想安身立命,就必須打敗U型潛艇——這是關系生死存亡的根本。雖然戰場的勝敗主要取決於護航戰艦、護航飛機以及大規模的運輸船,但是,只有掌握U型潛艇的作戰計划,知道「狼群」將在哪里集結,盟軍的運輸船隊才能避開危險。到了后期,這些消息還幫助盟軍主動擊沉U型潛艇。搜集這些信息,靠的就是密碼破譯。不過

,盟軍得不到這些消息,密碼破譯人員對海軍的恩尼格瑪束手無策。這時,一個聰明人——劍橋大學的本科學生哈利•辛斯利(Harry Hinsley)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在北海上,德國氣象船總是單獨行動。辛斯利想到,他們可以從氣象船上竊取恩尼格瑪密鑰文件。兩次驚險行動后,在地中海,英國軍艦的兩名皇家海軍水兵又從即將沉沒的U型潛艇中搶救出了新版的簡要氣象代碼本。雖然潛艇最終沉沒,但是代碼本被搶救了出來。有了氣象代碼本,布萊奇利園的密碼破譯人員可以找到氣象電報的字母框,以此為跳板,再破譯德國海軍恩尼格瑪密碼。本書講述了英軍捕獲德國氣象船、幫助英國取得大西洋海戰勝利的故事。而這一場大西洋海戰的勝利,引領英國走向

了二戰的勝利。我們必須對時下流行的觀點做一重大修正。電影《U–571》力圖再現捕獲U–571的場景。這部電影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但是許多情節並不符合史實。首先,電影中描述英國捕獲了恩尼格瑪機。錯!英國人真正捕獲的並非加密機,而是密鑰文件。這些文件幫助英國破譯了德國海軍的恩尼格瑪,及時指引商船船隊繞開了「狼群」的圍追堵截。不過,普通觀眾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德國海軍恩尼格瑪繁瑣的密鑰系統,相比而言,直接描述成捕獲加密機就比較簡單了。其次,最粗劣、最違背史實的是,電影中稱捕獲U–571的壯舉是由美國人完成的。好萊塢這樣編劇,是希望吸引更多美國觀眾。而實際上,這次行動自始至終都是英國人的勝利。這部電影

剝奪了原本屬於英國人的榮譽,但是他們的壯舉不能被歷史遺忘。捕獲恩尼格瑪到底是怎樣的故事?如果英國人沒有破譯德國海軍的恩尼格瑪密電,那麼英國會戰敗嗎?

巴基斯坦穆夏拉夫時期軍文關係之研究(1998-2008)

為了解決納粹海軍的問題,作者湯能智 這樣論述:

巴基斯坦,全名「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位於南亞,人口約2.28億位居世界第五,擁有世界第二大穆斯林人口。原為英屬印度一部分,1858-1947年與印度同屬英國殖民地(英屬印度時期),1947年8月14日宣布獨立,成為大英國協自治領。1956年3月23日起草憲法,宣布成立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1971年孟加拉由原東巴基斯坦省獨立建國。巴基斯坦原首都喀拉蚩,1958年暫遷至拉瓦爾品第,現在首都位於伊斯蘭瑪巴德。1999年10月12日,時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兼陸軍參謀長佩爾韋茲•穆夏拉夫(Pervez Musharraf)發動軍事政變,

宣布解散總理納瓦茲•謝里夫(Nawaz Sharif)的文人政府及國會,並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內閣,穆夏拉夫本人身兼軍隊和政府領導人的雙重職務,自任首席執行官,並頒布臨時憲法令,宣布暫停實施原憲法。2001年6月20日,穆夏拉夫強迫總統穆罕默德•拉菲克•塔拉爾(Muhammad Rafiq Tarar)交出權力,隨後宣誓就任巴基斯坦總統。2008年8月18日,穆夏拉夫由於受到執政聯盟及議會反對而被迫辭職,結束長達九年的執政,之後流亡海外居住於英國倫敦。2008年巴基斯坦恢復民主體制後,首個文人政府亦於2013年完成執政任期。巴基斯坦軍文關係始終處於軍強文弱的緊張對立狀況。本文整體撰擬模式以探討

巴基斯坦自英屬印度時期、印巴分治後獨立建國,迄穆夏拉夫發動軍事政變,開啟巴基斯坦第四次軍事管制時期,期透過軍文關係理論分析及歷史回顧,探討穆夏拉夫主政時期(1998-2008)軍文關係發展、軍事政變及軍隊民主化過程所產生的影響,最後分析巴基斯坦軍文關係特色、影響與評估,有助解釋巴基斯坦軍文關係發展模式,期為爾後研究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