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嬰留職停薪稽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另外網站原本公司是否會因為勞健保的關係,發現我負責人的身份?也說明:... 稽查,如果發現沒有投保在其他公司或自己公司, ... 但要注意若要請領「就業保險」的保障,如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不能同時有負責人的身份。

國立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研究所 王舒芸所指導 王兆慶的 準公共化的誕生:台灣托育政策走向規範性市場的推力與分化 (2021),提出育嬰留職停薪稽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托育、準公共、國家中心論、關鍵交集、制度變遷、路徑依賴。

而第二篇論文元智大學 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 李玉瑛所指導 林婉鎔的 遙不可及的育嬰假 (2021),提出因為有 育嬰假、性別角色、留職停薪、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的重點而找出了 育嬰留職停薪稽查的解答。

最後網站診所小職場勞資大問題-臺中醫林第89期則補充:由於自2016年1月1日起,將勞工每2週84工時舊制改成每週40工時新制實施,並配合進行勞動檢查,稽查 ... 育嬰留職停薪津貼。 五、, 失業之被保險人及隨同被保險人辦理加保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育嬰留職停薪稽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準公共化的誕生:台灣托育政策走向規範性市場的推力與分化

為了解決育嬰留職停薪稽查的問題,作者王兆慶 這樣論述:

本文從理念、行動者、制度如何影響政策形成的理論觀點,採取介乎於詮釋與歷史典範的質性研究進路,探討台灣的準公共化托育政策何以出現,又為何分化成0-2歲及2-6歲兩種截然不同的模式。準公共化源於台南市的私幼公立化,私幼公立化則是從公共化幼兒園及教保券兩種制度之間形成的堆疊式變遷。變遷背後的動力,是決策者認定供給端補助有助規範托育市場的強烈信念,以及台南市政策設計完成、賴清德轉任行政院長,所偶然形成的歷史時序關鍵交集。台南市政策影響行政院政策的過程中,決策者和民意代表共享的信念是,他們想像中的家長需求是支持新政策的。所以利益團體雖然強烈反彈,但反對意見並未形成政策的否決點。最後,2-6歲托育擁有三

成公共化的制度遺產,0-2歲卻無。這不僅造成教育部與衛福部公共化施政意願的差異,準公共化的定位在兩個部會之間也因而有別。研究結果顯示,政策理念並不需要倡導聯盟也可以形成托育政策的推力;國家中心的行動者,對準公共化政策形成的影響力格外重要;舊托育制度的漸進變遷和路徑依賴,在政策發展的不同階段發生,也分別形塑了兩種準公共化的面貌。

遙不可及的育嬰假

為了解決育嬰留職停薪稽查的問題,作者林婉鎔 這樣論述:

育嬰留職停薪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新生兒父母可以在職場與家庭間取得平衡,然而受到許多方面的影響,實際上卻讓許多人不敢申請,或申請後無法順利復職。本研究之目的為針對職場方面來探討造成許多人不敢申請育嬰假的原因。透過深度訪談分析了12位受訪者的經驗與難處,發現性別刻板印象、津貼的質與量、相關配套措施、工作相關因素這四大要點會影響申請意願,因刻板的性別角色與性別薪資差異,使女性申請者多於男性;育嬰留職停薪津貼補助僅有半年,對家庭幫助有限;托育機構名額不足、照顧品質堪憂的情況讓家長無法也不敢將小孩送托;在工作方面又分為公司態度、代理人、復職三個層面,公司未遵守法規讓員工申請育嬰留職停薪;代理人制度不全;申

請後恐無法復職。影響申請意願最大的因素為津貼的補助時間不足、申請後將面臨失業,建議推行性別平等及家庭責任分工、提升津貼補助額度延長補助時間、改善托育功能、加強公司輔導、主動抽檢稽查訂立罰則,以改善育嬰留職停薪使用狀況,使其能達到實際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