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政治傾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自由時報政治傾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茂森寫的 採訪者之眼:目擊台日近代關係史 和王曉丹,余貞誼,方念萱,姜貞吟,韓宜臻,胡錦媛,黃囇莉,楊婉瑩,孫嘉穗,陳惠馨,康庭瑜的 這是愛女,也是厭女:如何看穿這世界拉攏與懲戒女人的兩手策略?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前衛 和大家出版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 劉嘉茹所指導 徐俊生的 警察分局長領導與毒品犯罪偵查關係之研究-以交易領導與轉型領導為例 (2021),提出自由時報政治傾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警察分局長、轉型領導、交易領導、毒品犯罪、犯罪偵查效能。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 李鈺華所指導 郭倩惠的 寵物依附、情緒調節與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寵物依附、情緒調節、生活品質的重點而找出了 自由時報政治傾向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自由時報政治傾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採訪者之眼:目擊台日近代關係史

為了解決自由時報政治傾向的問題,作者張茂森 這樣論述:

  |台灣駐日記者第一人的40年採訪現場|   日本全國性大報《產經新聞》外信部次長矢板明夫專文引薦   昭和、平成、令和   走過三任天皇,目睹泡沫經濟時期紙醉金迷的瘋狂   從蔣介石到蔡英文   歷經7位不同台灣總統,和12位駐日代表   解嚴、民主化、兩岸對峙到美中新冷戰   第一線新聞媒體工作者身處時代洪流中抓住的   重.要.片.段   目擊歷史瞬間,新聞界「萬年二等兵」駐日本實錄   寫下,並親身參與台日情誼的每一次溫暖而發光的時刻   福島核災後,唯一未曾撤離的台灣記者   在來回震災地區的路上,看見-   日本人民的素養、回想九二一的台日淵源、   三一一後台灣震驚

世界的賑災金額背後意義   不只寫獨家,同時也創造歷史   日本傳奇人瑞金銀婆婆訪台 × 李登輝總統任內高中同學會的幕後推手   新聞工作者,也是歷史工作者   鎂光燈後,四十年採訪現場的獨白   作者簡介 張茂森(Tiunn BoSom)   1948年 出生台灣.嘉義縣人   1972年 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新聞組   1972年 任嘉義蘭潭國中教師   1973~1978年 任《中國時報》記者   1979~1982年 就讀日本京都大學比較教育研究科   1983~1996年 任《台灣日報》駐日特派員   1996~2017年 任《自由時報》駐日特派員   20

18~ 任FTV民視駐日特派員   著書:   《台灣兩千萬人的抉擇》(中文,台灣日報社出版)   《台湾二千万人の選択》(日文,面影橋出版)   《信心.智慧與行動》(中文,共著、文訊雜誌社)   《台湾の戦略ー逆襲するドラゴン》(日文,DHC)   《奧姆帝國殺戮默示錄》(中文,台灣日報社出版)   關於本書/日本《產經新聞》外信部次長.矢板明夫 前言   第一章  台灣的危機等於日本的危機 〈台灣國家認同錯亂的危機與台日關係〉 從香港,看台灣與日本|香港人示範「一國兩制」|台灣到處可見中國五星旗,統一了嗎?|台灣處理對日關係的新危機|國民黨以公投擋福島食品|福島食品

問題影響台日互信|食品的安全管制必須以科學方法認定|對人體健康的風險「低於十萬分之一」|台日良好關係遭受傷害|福島食品問題影響台灣參與CPTPP|〈日台交流基本法〉對台日關係的重要性|只有加強支持台灣才有機會遏阻中國霸權   〈戒嚴前後的媒體記者生態〉 台灣版「蓋世太保」|戒嚴期的出入境管理局專門監控台灣人|電視「名嘴」精懂天文地理無所不通|媒體逐漸八卦化   〈台灣四百年史是一部悲慘的歷史〉 中國禁止觀光客來台,企圖影響總統選舉|中國高壓對台,每次自己吃虧|觀光客訪台禁令,台灣不會因此被打趴|中國用同樣方法對付日本|日本嘗過中國苦頭|台灣人是中國的「同胞」?   第二章  台灣人眼中的日本

〈三一一東日本大地震與台日連帶關係〉 台灣人對日本的善意|白鶴報恩|世界第一流的國家危機管理體制|無眠的二十八小時|發生大災難日本還要考慮中國高興與否|木坂麻衣子的義舉發酵   〈靖國神社對台灣的意義〉 靖國神社象徵日本國民捍衛國家的意志|靖國神社是日本和中國的問題,不是台灣的|台灣也有「靖國神社」   〈日本雙胞人瑞姊妹-金銀婆婆訪台記〉 金銀婆婆訪台的夢想|與金銀婆婆的「第一類接觸」|金銀婆婆無形中挽回華航聲譽|超過百名記者等候在桃園機場   〈高座的「少年工哀史」〉 台灣少年工對台日雙方的貢獻|老淚縱橫領到六十年前的畢業證書|扮演台日友好關係的重要角色   〈台日民間關係的新里程-櫻樹返

鄉會成立始末〉 櫻花返鄉.台日友誼加溫|尋櫻行動|日韓緊繃關係的對照組|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第三章 台日四十年近代史的目擊者 〈初抵日本新世界〉 幾乎被高級Mansion整慘|遇到日本「救世主」|第二位「救世主」降臨|終於找到新「職業」|上出政夫的救命恩人是台灣人|與珍珠商人擦肩而過|有GUTS的台灣歐巴桑為我「伸張正義」|最後仍需重操「舊業」   〈李登輝的高中同學〉 「岩里政男」與伊藤榮三郎|專訪「岩里君」的高中日本同學|曾踢掉同學大牙的「岩里君」|我在李前總統的官邸「被捕」|第一次參加總統的私人「同學會」|採訪老同學的聚會又是獨家報導   〈昭和的奇跡-泡沫經濟時代〉 滿地皆鈔票|鈔

票多到自己都忘掉|鈔票丟進信箱和排水溝|炒地皮集團四處橫行|泡沫經濟崩潰,「別墅」變成「別野」|一百圓的商品乏人問津,換上一千圓的標價立刻賣光|泡沫經濟瓦解,日本景氣初嘗惡果   〈非提徐福不可—抗暴,記者生涯唯一報導三次的專題〉 唬弄秦始皇逃離暴政|以尋藥為名欺騙始皇帝|好比古代日本的土皇帝|徐福是日本的神武天皇嗎|日本人可能是徐福的子孫|徐福為新宮市拚經濟   第四章   台日交流的現場40年 〈李登輝前總統訪日引爆日中外交大戰〉 千人機場歡迎李登輝總統首訪日本|發給簽證是人道考量,非親台或親中問題|寧可中止訪日也拒簽附帶條件|大批記者擠滿飯店後花園|中國越打壓,李登輝聲望越高|九次訪日皆

成功|喜極而泣的日本女記者|一千四百人為李登輝成立「李友會」    〈「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是台北市長管的嗎?〉 謝長廷是台北市長柯文哲的部下嗎?|用「台灣」就是台獨,用「台北」就不是台獨?|一個人闖紅燈不行,大家一起闖紅燈就OK|有的拚外交,有的拚「內交」|放鴿代表惹火日本國會議員|三位駐日代表榮獲日本政府頒贈旭日重光勳章|林金莖「苦節」日本三十年|應盡早將看板改為「台灣駐日代表處」   第五章  台灣獨立運動與日本 〈支持台灣民主化與獨立運動的日本〉 台獨運動最險峻的七○年代|東帝汶的獨立世人感動|在日本致力於台獨運動的人士|支持台灣獨立運動的日本人|李登輝時代的台灣正名運動|日本的台

灣「正名運動」|「在留卡」的國籍與地域欄上由「中國」變成「台灣」|台灣幾次獨立的機運|日本投降時,台灣也有過獨立機會|扣留天皇詔書,台灣總督圖謀台灣獨立   〈全台連的成立〉 全台連是在日台灣僑社的「肉粽頭」|做「台光」的事,卻拿「華光」獎章|中國人勇敢打倒腐敗滿清值得敬佩,「但與台灣無關」   後記   附錄/日台交流基本法 關於本書 日本《產經新聞》外信部次長 矢板明夫   《採訪者之眼》本書作者張茂森到二〇一七年為止,是台灣發行量最大報紙《自由時報》駐東京的特派員,他在《自由時報》曾有一個名為「東京觀察」(早期名稱為「東京前線」)的著名專欄,寫了至少十年。     在這個專欄,他

以獨自的觀點評論日本政治、經濟和社會的最新動態,有時候也對台灣和日本當局提出建言,台灣的知日派人士讀過之後深感「好像身處東京」,也非常喜歡他的專欄。二〇一七年四月在專欄上刊出的一篇〈蔡英文還在等什麼〉,在台灣和日本兩地引起了很大的話題。   在這篇文章中,他首先認為日本的安倍晉三首相不向中國壓力低頭,重視發展對台關係,並且評價安倍首相「是歷史上最親台的日本首相」,又提到「日本當然對台灣也有所期待,就是希望台灣能夠解除對東日本大地震災區的福島等五縣食品的進口禁令」。   同時他對於蔡英文政府擱置這個問題也提出批判指出,「如果經過科學方法的檢查證明未含有汙染物質,就應該早日解禁」,又說,「安倍

內閣不會是永遠的,在台日關係如此緊密的時期,如果台灣需要日本的幫助,或者是台灣想要幫助日本,現在就應該馬上著手」。   這種觀察完全正確。但是,當時台灣在野的國民黨並不信任日本食品,斷定日本食品是「核食」,不斷透過媒體展開排除日本「核食」的運動。台灣的政治家或專家學者也不想觸及這個問題,在這種環境下,作者茂森兄勇敢地以具名的論文,呼籲對福島等日本災區的食品解禁,他的勇氣得到很多台日關係相關人士的喝采。   茂森兄後來轉到民視,也對日本食品的安全進行各種角度的檢視,做成電視專題報導,不斷呼籲台灣相關單位對福島等五縣食品解禁,他的努力其實也有一些成果,民進黨內部傾向同意解禁的人開始有增加的跡象

。   我在十五年前認識茂森兄,正好是我從地方被調到《產經新聞》東京總社外信部(國際部)的時候。《產經新聞》和《自由時報》有類似姊妹關係的合作,發生重大新聞時,互相提供對方所需的照片素材,我當時是負責處理台灣相關新聞,因此提供《自由時報》照片也是我的工作之一。當時台灣的棒球選手在日本和美國非常活躍,因此需要很多相關照片。   讓我驚訝的是,只要打電話給茂森兄,他總是回答「馬上到」,一小時內絕對會在《產經新聞》總社看到他的身影。當時茂森兄已經是資歷近三十年的「老牌」記者,向來自己開車、很少搭電車的他,在事件發生時立刻趕到現場採訪、拍照,行動力並不輸於二十多歲的年輕記者。   二〇〇八年夏天

派往日本赴任的新任駐日代表馮寄台,在華航機上「偶然」遇到茂森兄,茂森兄就大膽坐到馮代表旁的座位開始採訪,當然就因此得到一條獨家新聞。   在台灣的報社中,駐日記者都是菁英中的菁英,有的回到台灣高升,甚至做到社長。但是過了六十歲的茂森兄還在新聞工作的第一線守住採訪現場,他常常自稱是新聞界的「萬年二等兵」,並曾幾次謝絕來自台灣方面更好工作的「誘惑」,唯一的理由是「仍然想繼續在東京的記者工作」,像茂森兄這樣的日本通確實很少,就這樣他就締造了駐日四十年記者的空前大記錄。   「四十年都在第一線採訪戰場是最大的幸福」,這是茂森兄對迄今自己人生的評價,這段漫長的記者人生當然必須要整理到書中。   有

歡笑,也有眼淚。從這本書中的字裡行間,我看到茂森兄對台灣和日本的愛情,我個人最感動的是,書中茂森兄寫到初抵日本時,其「日本的恩人的恩人正是台灣人」這個部分。   他寫到,剛在日本留學時,在租房子的時候,全力協助的日本房東二戰期間從軍,部隊被調動到台灣,遭逢美軍空襲不幸受傷而被送醫急救,台灣當地的護士輸血給他四次而救了他一命,這位日本房東因為自己身上流的血液是台灣人的血液,因此對他特別照顧,以為報恩之意。   後來茂森兄也以「悲歡離合總無常,救命之恩同再造」為題撰發新聞,代為尋找日本房東的救命恩人。   茂森兄不但用筆不斷促進台日關係,同時也企畫將昭和天皇在皇太子時代前往台灣視察時,親手種

植的櫻樹、榕樹和瑞竹樹苗送返日本故鄉。為台日友好做義工,這或許是茂森兄對照顧他的日本人的一種報恩。   茂森兄在書中也強調中國的霸權和對台威脅,從東京遙望台灣,他認為,國際社會幾乎沒有注意到中國想要消滅台灣的意圖,台灣被逐出世界衛生組織(WTO),和台灣有邦交的國家也在中國的「銀彈外交」下,被迫和台灣斷交,對此,一般的日本人好像都不怎麼關心。   茂森兄在本書中,強調台灣目前的危機,台灣萬一被中國併吞,日本可能就是中國的下一個目標,由於這本書的日文版也同時間在日本出版,他同時提醒台灣讀者和日本讀者必須正視這個事實,這本書對台灣和日本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提示。

前言 二戰結束後,麥克阿瑟將軍因為得罪杜魯門總統而被解除聯軍最高統帥職務,回到美國,一九五一年四月十九日在國會發表演說時,最後感慨地說,「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only fade away.)。 從我一九七二年大學畢業以來,一直在第一線採訪新聞,從地方新聞到政治新聞;從此外派日本,在日本不但沒有特定採訪路線,而且單打獨鬥。基本上也就變成萬能記者,新聞採訪歲月總計超過四十五年,全部都在第一線現場;四十五年持續在第一線跑新聞的記者應該不多,其中除了在台灣的五年採訪工作,剩餘四十年全在日本海外「戰場」作戰。大學同班同學有人做了報社的總編輯、

副社長,有人在媒體做董事長,也有做過立法委員的,幾乎全退到「後方」當了指揮官。只剩下我一個人還在最前線打仗,如以軍隊形容,就是在前線打仗的二等兵,而我就是標準的新聞界二等兵,而且是永遠在第一線採訪的萬年二等兵。 中學時代我立志要做記者,高中畢業後也真的考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新聞組(當時的師大社教系有新聞組、社會事業組、圖書館組)。我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新聞記者的工作自由自在,還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為別人討一點公道。也就這樣,這一生我從未在辦公室做過「朝九晚五」的工作,從年輕一路到老,只有新聞記者一條路,真的成為新聞界老兵。我肯定麥克阿瑟將軍說老兵不死,但並沒有凋零的感覺,因為我還想繼續在

新聞採訪工作上一路幹下去。二○一七年底我離開待了二十一年的《自由時報》駐日記者工作,可是退而不休,仍想繼續拚老命,從拿筆變成拿麥,轉到民視,仍然在日本。不知道這到底算好命還歹命,我始終覺得與其退休在家等待上帝召喚,不如像在沙場的士兵,戰到最後一口氣,這樣的人生應該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自由時報政治傾向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美國大概是世界上最有名的隨時會出賣你的好朋友了,從越南到阿富汗,哪個不是好朋友,但當了好朋友之後還是要隨時小心美方忽然決策改變啊!今天就來談一談美方最近的狀況吧! FT 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先來看看最近的一個跟美方全力配合現在命懸一線的好例子,阿富汗。根據自由時報的報導:【阿富汗激進組織「神學士」(Taliban,或譯塔利班)目前在與政府軍的爭鬥中暫居上風,並握有國內大部分領土。阿富汗總統加尼(Ashraf Ghani)今日表示,這要歸咎於美國「突發」的撤軍決定,不過他的政府已制訂好計畫,會在6個月之內將情勢制於掌握之下。《路透》報導,加尼在國會演說提到,「當前的情況是因為國際部隊突然撤軍的決定」、「近三個月以來,我們遭遇了始料未及的狀況」。】當然我們可以說被放棄會不爽天經地義,但包含了前任駐阿最高指揮官和曾經在阿富汗服役的暢銷書作者,都提到了一個問題,阿富汗的美軍協力者怎麼辦?當年美軍撤離南越時,一併疏散了十三萬名的美軍協力者,讓他們可以入境美國,免於他們被越共秋後算帳。但當年用的主要是船隻,這次阿富汗的這些翻譯、工程師、人道工作者至少有超過七萬名,如果要靠空運,將會超過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突破柏林封鎖的大規模空運,美軍做得到嗎?已經有阿富汗翻譯單純只是被塔利班哨所發現身分就被斬首了,這七萬名美軍協助者怎麼辦?

根據周天瑋的投書,【整整50年前的7月份,美國總統尼克森的策士,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季辛吉秘訪北京,安排尼克森在第二年破冰造訪,並發表美中聯合公報,使出了美國冷戰時期劃時代的「聯中制蘇」三角戰略。當時熟讀歷史的季辛吉向尼克森說了一席話,凡是研究外交和戰略,不可不知。他向尼克森冷峻預言:「再20年,你的後繼人如果和你一樣有智慧,便會傾向於利用俄羅斯去對付中國,…,[美國]必須絲毫不帶情緒地去打這場均勢賽局。可眼前,我們需要拿中國去糾正俄羅斯、制約俄羅斯。」(見《華盛頓郵報》2016.12.14)】但是普丁也不是省油的燈,既然知道自己戰略地位又有改變,美方想要更加利用俄羅斯,經濟上一直積弱不振的俄羅斯會這麼簡單就被美國利用嗎?

根據科技新報的報導:【阿曼灣的緊張局勢升溫,要從上週的海運襲擊事件開始說起。
7 月 29 日,一艘賴比瑞亞籍、以色列公司管理的油輪「莫瑟街號」(MV Mercer Street),在沒有裝載原油或石油產品的情況下駛離阿曼灣,過不久卻遭到裝有爆炸物的無人機襲擊,造成一名英國人和一名羅馬尼亞人死亡,英國、美國和以色列均指責是伊朗操縱無人機襲擊油輪,伊朗則矢口否認。
除了 Asphalt Princess 遭到挾持之外,還有 4 艘郵輪的狀況不明確。根據 Refinitiv 船舶追蹤數據,3 日在阿聯酋和伊朗之間的海域,至少有 5 艘船舶將其自動追蹤系統(AIS)的狀態更新為「不受指揮」,這種狀況代表著因為特殊狀況,船舶無法進行操縱。
美聯社也報導,3 日至少有 4 艘船在阿聯酋海岸外廣播警告,說失去對轉向的控制。據悉,這 4 艘船分別為 Queen Ematha、the Golden Brilliant、Jag Poofa 和 Abyss。】但特別的是,伊朗外交部完全否認有這件事情,以色列卻不斷的提高對立,背後倒是甚麼原因?

另外,根據中央社的報導:【美韓聯合軍事演習預計在8月舉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胞妹、勞動黨副部長金與正今天透過官媒表示,若美韓執意要舉行聯合軍演,可能讓南北韓關係再度蒙上陰影,「會密切留意南方的決定」。韓聯社報導,金與正今天透過官媒中央通信社(KCNA)發表談話,表示「最近幾天一直聽到南韓軍隊與美軍聯合軍事演習將按規劃舉行,這種令人心情很差的消息」,顯示北韓當局仍保持與先前相同立場,要求美韓停辦聯合軍演。】北韓不爽美國大家應該都習慣了,但問題是這對文在寅來說難道會影響他的兩韓一統美夢嗎?還是這美夢本來就不存在?

然後曾任CIA東亞和南亞海外工作站站長的退休人員David Sauer在THEHILLS上面投了一篇書。標題看起來還好,【The US cannot allow China to think it will abandon Taiwan】,美國不能讓中國以為它會放棄台灣。但內文卻提到台灣應該增加兵力,在城市、下水道和山區持續作戰,進行“焦土”政策,讓中國贏了台灣也得不到東西...翁P大為震怒,說這又不是你家,你才全家焦土戰術咧,這到底是安得甚麼心啊?順帶一提,美國眾議院提案政府單位不買含有台灣的中國地圖,參議院會過嗎?

https://thehill.com/opinion/national-security/565618-the-us-cannot-allow-china-to-think-it-will-abandon-taiwan

另外,這也是彭博社的消息,美國商務部公開表示..減少對台灣晶片的依賴,美國一直說支持台灣,但是台灣真的可以讓美國不能不支持的原因,在於半導體產業,可是現在美國卻默默的降低依賴...甚至他們五百二十億美金的半導體計畫可能只提供給總部在美國的企業,日後台灣護國神山還能夠有這麼大的話語權嗎?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07-28/biden-to-decide-on-grants-to-foreign-chipmakers-raimondo-says

根據自由時報的報導:【根據日經新聞報導,由於美中貿易戰越演越烈,增添晶片的地緣政治風險,有日本專家建議,日美應共同設立先進半導體研究所,在日本進行晶片設計,並交由美國廠商製造,以擺脫當前過度依賴台灣供應晶片的情況。提出這個構想的包括前日本防衛省次官西正典(Masanori Nishi),以及美國在日智囊組織鮑爾亞洲集團(BGA)的成員;BGA是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在東南亞設立的分支機構。】但不只日方這樣提案,美國的商務部長也沒有在客氣的,也是根據自由時報的報導:【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28日表示,由於地緣政治的風險,美國希望減少對台灣晶片的依賴,將透過520億美元的半導體扶植計畫,補助歐盟等外國晶片生產商。】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直播大綱:
00:00 開播
10:00 阿富汗直指美國不夠意思
29:00 聯俄抗中?拜登與俄羅斯轉趨強硬
41:00 國民黨黨魁戰 解析江朱
55:00 美方怎看國民黨/柯文哲?
01:06:00 中東局勢-伊朗.以色列
01:12:00 美韓8月聯合軍演 金與正:南北韓關係再度蒙上陰影
01:23:00 前任CIA亞洲事務官員投書 台灣應考慮焦土政策
01:27:00 美方將減少對台灣晶片的依賴

警察分局長領導與毒品犯罪偵查關係之研究-以交易領導與轉型領導為例

為了解決自由時報政治傾向的問題,作者徐俊生 這樣論述:

毒品犯罪一直為大眾所詬病,雖然有檢察、警察、調查、海巡等機關強力查緝,仍無法除盡;這些機關當中以警察機關人數最多、涵蓋層面最廣、績效最佳,而其中查緝能量以各警察分局第一線偵查隊偵查人員為主。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併採訪談法,探究高雄市政府警察局所屬17個分局之分局長,所運用的領導作為與毒品犯罪偵查效能間的關連性,並瞭解分析其涵義及現況。主要的研究目的為:瞭解高雄市政府警察局所屬各分局偵查人員所知覺的分局長領導行為;剖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偵查人員,對分局長領導行為、工作動機與激勵因素及毒品犯罪偵查效能的知覺有無差異;探究分局長領導與毒品犯罪偵查效能的相關性,及建立二者間的徑路模式,再依研究發現提

出相關改革建議。本研究係以自編的問卷為工具,對高雄市政府警察局所屬17個分局的偵查隊人員進行調查,寄送591份正式問卷,回收401份中刪除漏答者之後有效問卷計369份,再經統計分析提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本研究發現,分局長交互運用「轉型領導」與「交易領導」之領導行為,和偵查人員所感知的相符;分局長領導要素與毒品犯罪偵查效能最佳路徑分析顯示二者有關聯,關懷與激勵、被動管理、心理層面、強硬領導、賞罰分明、工作滿意等六條路徑能直接影響毒品犯罪偵查效能,以工作滿意影響最大。據此建議警政機關改善毒品犯罪偵查相關人員的工作滿意度,且分局長能主動關懷激勵同仁,不使用強硬領導,建立賞罰分明的領導風格,促進同仁

追求成就感及對組織及領導者的認同,對於毒品偵查應重視科技效能、團隊運作、案件管理、結果回饋及方法應用。

這是愛女,也是厭女:如何看穿這世界拉攏與懲戒女人的兩手策略?

為了解決自由時報政治傾向的問題,作者王曉丹,余貞誼,方念萱,姜貞吟,韓宜臻,胡錦媛,黃囇莉,楊婉瑩,孫嘉穗,陳惠馨,康庭瑜 這樣論述:

厭女是一座牆,有人說這是保護,但它更是一種禁錮。 為何這座牆比我們想像的更牢不可破?厭女又如何以愛女的面貌現身?   厭女,是全球女性主義共同面臨的最新課題。本書是首部完整論述台灣厭女現象之作,剖析了厭女網絡的成因與運作機制,以及那些關於困惑、猶疑、折損的故事,並尋找可能的突圍之道。   為何時至今日,厭女仍然是問題?或許有人認為隨著女性地位的提高,厭女已經不再是問題,然而當代持續存在的厭女現象告訴我們:在女性主義已經具有影響力之後,反而引發厭女網絡的反撲與懲戒。厭女不僅依然存在,而且更為頑強。   新的情況,需要新的應對方式。在傳統父權體制透過流行文化不斷傳播、變形的同時,女性主義

也必須提出新的策略與論述。   厭女不是少數人個人的極端情緒,厭女也並不意味著占一半人口的男性憎恨女性。厭女比我們所看見的更幽微、更複雜,也比我們想像的更根深柢固,厭女的機制與邏輯滲透到人們的自我、關係與社會網絡,進入性、身體與情感連結之中,造就了厭女網絡。   厭女網絡採取兩手策略的操作方式,區分「好」女人與「壞」女人並分而治之,透過拉攏「好女人」、懲戒「壞女人」,使女性因為被懲戒而神傷,或因為被拉攏而得意;拉攏與懲戒更可能產生相互加乘的效果,進而鞏固厭女網絡。   本書的重要論點在於,厭女有另一個面向,那就是愛女,厭女經常以愛女的樣貌表現──「我是為妳好」、「我是因為太愛妳」、「我是

不能沒有妳」、「我是為了我們的未來努力」,這種不將對方視為主體的單向度的愛,其實就是──厭女。愛女,並非厭女的解方,互為主體的協商與成長,才是克服厭女的良藥。   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單一結構」解析厭女網絡中透過關係界定他人、控制他人、將他人視為客體的各種機制、邏輯與論述;中篇「兩難困境」書寫厭女網絡之中的個體處境,追問愛女/厭女的一體兩面,為何╱如何讓女性難以看穿、無法站出?下篇「多元協商」則論述多層次、多面向、嘗試突破厭女網絡的突圍行動。   厭女,正從現實與網路、小說文本與社會事件無孔不入地襲捲而來。全書分析的厭女案例包括:父權家庭中的女性角色、反同運動、性暴力受害者、女性

從政者、族群與性別,PTT母豬教、性私密影像與報復式色情、解放乳頭自拍,以及《水滸傳》、林奕含與《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八里雙屍案與《黑水》。   理解與拆解厭女現象,正是告別厭女的第一步!   ■ 本書重要焦點如下:   ──父權家庭如何懲戒「不合格」的妻子、「失職」的母親、「不孝」的女兒、不進入家庭的女性、以及多元性別的女性?反同運動如何忌性、恐同、厭女?   ──女性政治人物為何面臨在性別角色和政治角色間進退失據的困境?中性化是不是一個好的策略?在性別與族群的愛厭交織中,媒體如何展現能動性,促發性別平權?   ──「母豬教」和「報復式色情」如何將女性客體化、工具化?「解放乳頭」的倡

議,要將乳房去情慾化或是再情慾化?   ──《水滸傳》為何是一個厭女文本?林奕含與《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指出了哪些權勢性交受害者的困境,以及受害者自我的複雜與兩難?八里雙屍案的報導與判決書顯露了什麼樣的厭女情結?與《黒水》又該如何對讀?   ──新時代需要什麼樣的情感教育?如何以「主體愛」補充「匯流愛」? 名人推薦   成令方╱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官曉薇╱台北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畢恆達╱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游美惠╱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   楊芳枝╱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   ——齊力推薦  

寵物依附、情緒調節與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

為了解決自由時報政治傾向的問題,作者郭倩惠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寵物依附、情緒調節與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研究對象為20歲至50歲成年人飼主,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共回收有效問卷390份,研究結果以SPSS Statistics 28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分析,經由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與逐步多元迴歸進行統計分析。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歸納如下:一、寵物依附:女性寵物依附程度顯著高於男性,31~40歲飼主對寵物依附程度高於41~50歲飼主,養狗者獲得心理慰藉和熟悉感高於養貓者,寵物數量3隻以上的飼主獲得的親密感大過於寵物數量1隻的飼主,單身/未婚飼主與寵物的親密程度高於已婚飼主。二、情緒調節:男性飼主運用壓抑

調節情緒顯著高於女性飼主,41~50歲飼主重新評估能力高於20~30歲飼主,飼養狗之飼主相較於飼養貓之飼主,更常使用壓抑策略調節情緒。三、生活品質:月收入達五萬以上之飼主,對環境範疇的滿度程度高於月收入10,001元~29,999元和月收入30,000元~49,999元之飼主,飼養經驗3~5年之飼主對於環境範疇的滿度程度高於飼養經驗1~3年之飼主。四、寵物依附、情緒調節與生活品質之關係:寵物依附與重新評估具有顯著相關,飼主對寵物依附程度越高,運用重新評估調節情緒能力越高;寵物依附與生活品質達低度正相關;重新評估與生活品質具有顯著相關,飼主運用重新評估調節情緒能力越高,對生活品質感受滿意度越佳。

五、寵物依附與情緒調節對生活品質有預測力,獲得部分支持,重新評估與親密對生活品質總分有正向的預測,壓抑對生活品質總分有負向的預測。根據以上結果,本研究提出相關建議,提供專業助人工作者以及未來研究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