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銀行軍公教貸款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研究所 倪晶瑋所指導 王俊杰的 台灣地區推動「以房養老」之策略 (2017),提出華南銀行軍公教貸款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以房養老、逆向抵押貸款、新興養老模式、家庭結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歷史研究所 傅大為、吳泉源所指導 秦先玉的 「蒸煮」幸福:台灣戰後廚房電氣化發展,1945-1970 (2010),提出因為有 家電(業)範疇、電鍋技術、婦女炊煮技術、美援技術轉移、幸福電化家庭的重點而找出了 華南銀行軍公教貸款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華南銀行軍公教貸款,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地區推動「以房養老」之策略

為了解決華南銀行軍公教貸款的問題,作者王俊杰 這樣論述:

摘要人口高齡化是世界各國共通的社會問題之一,截止2016年底台灣的高齡化比率已經超過13.2%。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2014年資料推估,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20%,進入超高齡社會。人口結構老化帶來的最大衝擊即是對居住、健康醫療、照護等需求的增加。針對台灣9大銀行所推出的「以房養老」商業型逆向抵押貸款政策統計,截至2017年9月底,合計總承作件數達2007件;總核貸金額約108億元,平均每件金額約538.12萬元。但截止2017第一季度購置住宅貸款總額為6,894,123億元。同時,台灣住房自有率排名全球前茅。針對老年人口、公民住宅自有率,以及普通房屋貸款數額龐大,但「以房養老」逆向貸款額度極

低。基於以上4數據間的巨大落差,以及社會保險制度財務狀況越發不樂觀與年金改革推行的情況下,期望瞭解台灣民眾對「以房養老」的意願度及推廣「以房養老」之可能性。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問卷調查與分析,及結果與討論等方法與步驟,探討台灣推行「以房養老」之策略。主要成果為:(1)支持「以房養老」受測者超過7成;(2)男性比女性更瞭解「以房養老」,但男性更認為需要將房子留給子女;(3)「教育程度」與【是否瞭解「以房養老」】無關聯;(4)「以房養老」之推廣與地域無關;(5)「家庭結構」對【是否支持「逆向抵押貸款之以房養老」】產生顯著關聯;(6)「教育程度」、「家戶年收入」與【能否擺脫傳統觀念影響】無關;(7)

台灣推動「以房養老」之策略共計3項。關鍵字:以房養老、逆向抵押貸款、新興養老模式、家庭結構

「蒸煮」幸福:台灣戰後廚房電氣化發展,1945-1970

為了解決華南銀行軍公教貸款的問題,作者秦先玉 這樣論述:

摘要 本論文主題是1945-70年代的廚房電氣化發展。1960-70年代台灣的家庭與廚房生活正經歷著一場物質革命,過程中,廚房電器日漸主導家庭生活節奏。經由分析家庭電氣化文化意涵演變、電鍋四階段發展史、以及諦造家用電器消費社會的技術,本論文嘗試釐清國家、技術、性別文化,如何相互交織出現代化家庭的面貌之一,同時,論文也嘗試分析這個過程對於家庭與社會的影響。 透過本論文研究,得到以下結論:(一)首先是日治到1960年代家庭電氣化文化意涵的轉變:概念上,當代慣稱的「家用電器業」、「家用電器」,從日治到1950年代末期仍未成為一產業分類、或是大量使用的指稱;產業上,戰後電工業發展則以國防軍需、電

力建設等為主,民生日用電器仍未成為重點。1960年代初期,電工業者從建構家用電氣器具/業論說,到成立家電部門組織等,逐步全面性轉換了日常生活電器與電氣器具產業意涵,使之承載著性別與家庭意涵。(二)間熱式電鍋,既是電工業者推動廚房電氣化的試金石,同時,它的誕生過程,更是具體呈現上述戰後電工業發展方向。依據政府協助民營工業方式,呈現出國家並未計畫式發展廚房電器。技術轉移方面,雖然大同電鍋TAC-6與日本東芝ER-4自動電器釜「類似」,但是,兩者誕生的炊煮文化、產業技術與社會脈絡不同,台灣電工業者勢必需要針對轉移的技術進行調整。加工技術、電力政策與飲食文化等因素,共同形塑了電鍋的在地化發展,這些在地

化技術並呈現出技術後進國工程師、黑手、女工、女性職員、同仁眷屬、以及女性家政專家的變更、改進等技術能力。另一方面,男性主導的工程師職場文化、美援家政學課程規畫以及科學廚房意識形態,這些因素既侷限女性家政專家參與廚房測試的程度,又間接強化廚房科技朝向適合家戶使用方向發展。(三) 論文重現1960年代電氣與氣體炊煮系統競爭過程,並以之為背景,解釋當時電鍋多功能料理敘事持續更新、電爐「失敗」等現象。使用上,鄉村地區農戶與城市地區非農戶不同的電力設備、經濟能力、家庭結構與飲食文化,造成電鍋多功能料理敘事與實際使用情形各行其事。依據職業與族群因素,城市外省中上階層軍公教家庭是第一波電鍋使用者之一;從「工

作過程」概念分析1960年代煮飯、電鍋料理家務,上述核心家庭主婦仍須扮演總籌者角色。對比之下,直到1969年鄉村地區農戶家庭的電鍋使用延緩現象,則與家庭型態、飲食文化與炊煮家務性別分工相關,最後,廚房電鍋化的影響也表現在貶抑婦女的炊煮技術。(四)廚房電氣化推動過程,電工業者面對種種不利實況,包括國民所得不高、有限內銷市場、工業發展為重的電力政策、工業發展優先的節約消費主張、以及不熟悉家用電器的使用者等,電工業者首先從意識形態著手,將日常生活電器「奢侈品」形象除魅,繼之,採用「第一次生產力運動」期間,自美、日轉移的廣義市場行銷技術,電工業者大量「製造」了一套性別化的「廣義技術」,諦造了家電器具消

費社會,以利廚房電氣化推動。關鍵字:家電(業)範疇、電鍋、婦女炊煮技術、美援技術轉移、幸福電化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