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銀行副總經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華泰銀行副總經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昱程寫的 國際金融:市場、理論與實務(7版) 和黃昱程的 貨幣銀行學(7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華泰文化 和華泰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管理學院管理博士班 廖森貴所指導 許筱吟的 信用合作社分行區位評選之研究:應用整合式多評準決策模式 (2019),提出華泰銀行副總經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區位評選、多評準決策、模糊德菲法、決策實驗室法、網絡分析法、理想解類似度偏好順序法、信用合作社。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邱安安所指導 黃金春的 金融科技創新對銀行業經營策略及行員行為模式的影響 (2019),提出因為有 金融科技、經營策略、人員培訓的重點而找出了 華泰銀行副總經理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華泰銀行副總經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國際金融:市場、理論與實務(7版)

為了解決華泰銀行副總經理的問題,作者黃昱程 這樣論述:

  一、概念化:以深入淺出的筆法闡述國際金融,並輔以大量簡單易懂的圖表;另增修「國金小百科」,闡述重要名詞或概念,例如,黑天鵝效應及羊群效應(ch1)、大麥克指數(ch9)、外溢效果(ch14)、貨幣戰爭與中美貿易大戰(ch15)、托賓稅(ch17)等。   二、實際演算:透過「計算範例」方塊,以實際數字來驗算內文理論或公式。   三、國際視野:闡述國際金融理論時,儘量會以國際數據或案例予以說明,並增修「英國脫歐」及「人民幣納入SDR」熱門議題。   四、理論與實務配合:近50餘則「理論與實務專題」,讓讀者能將理論融入實務,例如,歐債危機(ch1)、美、日利率與日圓匯

率的關係(ch10)、日本首相安倍「三隻箭」促使日圓貶值(ch15)、人民幣成為SDR的組成貨幣及其意涵(ch17)。   五、網路學習:各章除有「自我評量」習題外,另有「網路學習」單元。

信用合作社分行區位評選之研究:應用整合式多評準決策模式

為了解決華泰銀行副總經理的問題,作者許筱吟 這樣論述:

在金融體系中,信用合作社因囿於臺灣現行金融法規的規定,限制其經營業務種類、營業區域及交易對象,故造成信用合作社的營運範疇、可用的資源、事業網絡、營業額、客戶數及市佔率等面向均無法與金控公司或商業銀行抗衡,而逐步朝向發展小而美的社區銀行,也逐步運用銀行經營模式,試圖增加營業據點,藉此降低營運成本,而提升其企業經營規模經濟。有別於過去有關金融機構分行據點選址的研究大都是以商業銀行為對象,本研究以信用合作社為研究對象,在研究方法上不同於過往大多採用單一決策模式之方法,整合運用模糊德菲法、決策實驗室法、網絡分析法,以及理想解類似度偏好順序法等方法,建構信用合作社在設立分行時的決策模型,以提升決策的完

整性與精確性。首先,收集過往有關金融機構對於區位評選的文獻且針對信用合作社主席、總經理,以及副總經理進行深度訪談萃取次準則,進而設計出第一波問卷,將問卷發放給全國信用合作社主管,一共回收38份問卷。再透過模糊德菲法求取38位主管們對於各次準則的重要性評價,利用重心法計算出其重要性程度,保留重要性為前12名的次準則,分別為:人口密度、就業人口、人口成長率、停車方便性、臨停方面性、消費者與銀行距離考量、競爭者距離遠近、依賴銀行業務之需求、產業密集度、地區之存放款量、觀察新設金融機構之存放款表現、地區金融機構之存放款量趨勢。再根據過去文獻以及訪談信用合作社主管的意見,將次準則分類進而建立本論文之層級

架構。根據層級架構中的4個準則設計出決策實驗室法問卷,以宜蘭市的信用合作社做為案例,由其4位主管判定兩準則的影響程度建立關係矩陣,進而建立準則的相互影響關係。此外,網絡分析法的部分,4位主管根據信用合作社分行區位評選之關係層級架構,建立準則以及次準則的配對比較矩陣,以幾何平均數彙整成群體決策的綜合分數,4位主管的問卷一致性比率皆

貨幣銀行學(7版)

為了解決華泰銀行副總經理的問題,作者黃昱程 這樣論述:

  一、新觀念   除統計資料、圖表全面更新外,本書對於貨幣銀行學已形成或發展中的新觀念、新思維,亦加以闡述。例如,虛擬貨幣、央行數位貨幣(CBDC)、影子銀行、純網路銀行、P2P網路借貸、數位銀行與Bank3.0、Basel Ⅲ、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負利率政策等。   二、架構化   有組織的從介紹貨幣基本概念、金融體系運作、銀行管理、央行與貨幣政策執行,到貨幣理論的探討,並輔以許多簡單易懂的圖表,讓讀者清楚了解貨幣銀行學的全貌。   三、本土素材   書內各種統計資料,儘量以我國為主,並以我國的實際現況來解釋各種制度及理論。   四、國際視野   為提高國際視野,並期使理論與實務能

配合,本書採取以下作法:   (1) 內文在闡述貨銀理論時,儘量以國際數據或案例予以說明,如 Box 1.6 探討「虛擬貨幣」的特性―兼論比特幣是不是貨幣、Box 12.1 Fed的「扭轉操作」有效嗎?Box 12.5「負利率政策」的意涵,以及 Box 21.1 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之衝擊等。   (2) 精選許多「國際瞭望」專欄,例如,Box 2.3 點心債及寶島債、Box18.2 歷史上最著名的十次投機泡沫,以及 Box 21.4 貨幣戰爭等。

金融科技創新對銀行業經營策略及行員行為模式的影響

為了解決華泰銀行副總經理的問題,作者黃金春 這樣論述:

金融科技(FinTech)時代來臨,隨著網路銀行、行動銀行、行動支付工具越來越廣泛運用,未來甚至開放純網銀,實體銀行被取代的人力越來越多,實體分行價值隨之面臨威脅,臨櫃客戶大幅減少,透過銀行資深經副理訪談歸納整理,在金融科技創新的推動下,實體分行應該由作業環境轉型為銷售環境,結合智慧分行塑造舒適的洽談空間及規劃客戶互動區域,因此因應金融科技與純網銀的崛起,實體分行與線上金融,虛實整合,互補發展,服務各年齡層的客戶群。在人員方面,銀行行員需調整心態,接受培訓,不斷地學習新穎的觀念及技能,懂得傾聽客戶需要,抱持熱忱並嬴得客戶信任,增加自己的專業能力,學習第二專長,才不致被淘汰。希望透過本研究的分

析結果,提供國內銀行同業面對金融科技創新時代的來臨,作為擬定經營策略的依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