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典 在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藥典 在線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趙中振寫的 中振說本草 和楊義芳 楊揚震 蕭偉 主編的 中藥藥效物質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015年版中國藥典在線查詢 - 雪花台湾也說明:2015年版中國藥典在線查詢中國藥品標準可查詢中國藥典信息,基本上收錄了國家所有藥品質量標準信息,共計近6萬條,絕大多數標準提供全文查詢、下載。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萬里機構 和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所出版 。

中國醫藥大學 製藥碩士學位學程 江秀梅所指導 李艾倫的 從台灣、中國、歐盟、美國的法規面向探討全球市場的生物相似性藥品上市許可策略 (2016),提出藥典 在線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生物相似性藥品、上市許可程序、比較性試驗、通用技術文件格式、國際醫藥法規協合會指引。

而第二篇論文世新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段重民所指導 楊惠華的 從管制範圍及分級制度探討我國管制物質之管理 (2016),提出因為有 管制物質、毒品、管制藥品、先驅化學品、禁藥的重點而找出了 藥典 在線的解答。

最後網站常用藥物治療手冊第52期(附電子藥典體檢診斷平台) | 誠品線上則補充:常用藥物治療手冊第52期(附電子藥典體檢診斷平台):最新一期[精裝2020(第52期)常用藥物治療手冊](附贈1.電子藥典2.體檢診斷平台)。☑電子行動高階版藥品查詢(行動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藥典 在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振說本草

為了解決藥典 在線的問題,作者趙中振 這樣論述:

  中醫藥集健康、科學、文化於一身。《本草綱目》是中國醫藥史上內容最豐富的藥物學巨著,對全世界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其作者李時珍是一位能代表中國古代科技與文化成就的世界級科學家。本書分為20章,以李時珍及其著作《本草綱目》為引子,從醫藥、文化、歷史、民俗等角度對中國中醫藥文化進行一次檢視,是一次適合大眾閱讀的科普讀物。本書並有二維碼,可連結到網上視頻,觀看作者就每講話題的精彩演繹。 本書特色   1.中藥學專家趙中振教授以淺白的語言全方位講中藥。   2.講醫藥、論文化、說歷史、話民俗,讓本草知識生動而立體化,易於理解。 名人推薦   中振將自己在學術上研究的成果與感

悟,揉進了他多年走南闖北所得到的豐富知識,通過多媒體的手段,得以立體再現。中振說本草,科學性、知識性強,娓娓道來,引人入勝!其內容廣涉古今中外,從文獻考據到實地考察,信息量之大,非常人所及。──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史文獻研究所原所長  鄭金生   二十集《中振說本草》,透過螢幕,講醫藥、論文化、說歷史、話民俗、談人生、論教育。使原本讓人覺得枯燥乏味的本草知識,得以流暢自然、妙趣橫生的解讀,深受海內外華人的喜愛。──中國醫藥大學原副校長  張永賢教授   流暢、自然、專業、新穎、生動、易懂、趣味、創意、好聽、好看!整個視頻內容豐富精煉,表現手法突破創新,圖文聲像、古今中外、有根有據、有聲有色,生

動豐富。──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院長  徐宏喜教授  

從台灣、中國、歐盟、美國的法規面向探討全球市場的生物相似性藥品上市許可策略

為了解決藥典 在線的問題,作者李艾倫 這樣論述:

目錄 I附圖目錄 IV附表目錄 V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 1第二節 研究目的 5第三節 研究範圍 6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7第二章 生物相似性藥品與上市許可概論 10第一節 生物相似性藥品介紹 10第一項 生物相似性藥品定義 10第二項 生物相似性藥品市場概論 13第三項 生物相似性藥品研發流程 15第二節 生物相似性藥品上市許可規範 17第一項 生物相似性藥品法源依據 17第二項 生物相似性藥品技術性指引發展 25第三章 參考藥品與試驗設計 29第一節 參考藥品 29第一項 參考藥品的選擇 29第二項 非

主管機關核准製造廠來源的參考藥品使用標準 30第三項 多國上市不同來源參考藥品的試驗要求 31第二節 參考藥品的分析 33第一項 參考藥品與試驗藥品的型態 33第二項 參考藥品的分析項目 34第三節 適合比較性試驗整體的設計 35第一項 比較性試驗藥典標準的選擇 35第二項 比較性試驗分析方法的選擇 37第三項 比較性試驗的相似性標準建立 39第四章 品質比較性試驗 41第一節 生物相似性藥品製造過程 41第一項 蛋白質表現系統的選擇 41第二項 製程設計與變更 43第二節 品質比較性試驗 45第一項 成分與不純物的分析 45第二項

生物活性與免疫化學性分析 47第三項 配方分析 49第四項 安定性試驗 52第五章 非臨床比較性試驗 55第一節 體外比較性試驗 55第二節 體內比較性試驗 56第一項 進行體內比較性試驗前的需求評估 56第二項 非臨床比較性試驗動物的選擇 58第三項 體內藥效與藥動比較性試驗 59第四項 體內毒理比較性試驗 60第六章 臨床比較性試驗 65第一節 臨床比較性試驗設計 65第一項 臨床比較性試驗受試者的選擇 66第二項 臨床比較性試驗給藥劑量與模式設計 67第三項 臨床比較性試驗給藥途徑設計 68第四項 臨床比較性試驗的時間設計 7

0第五項 臨床比較性試驗的組別設計 71第二節 臨床藥動與藥效比較性試驗 71第一項 臨床藥動與藥效試驗的相似性界值建立 72第二項 臨床藥動與藥效臨床指標 72第三節 臨床功效比較性試驗 76第一項 進行臨床功效性試驗之前的需求評估 76第二項 臨床功效性的相似性建立 78第三項 臨床功效指標 79第四節 臨床安全性與免疫原性 81第一項 上市前安全性與免疫原性試驗 81第二項 上市前風險計畫 82第五節 適應症外推 86第七章 藥物優良品質管理規範 87第一節 藥物優良製造規範 87第一項 藥物優良製造規範概況 87第二項 上市

許可之前的藥廠查核 89第三項 上市許可之中的藥廠查核 95第四項 上市許可之前與之中藥廠查核之比較 97第五項 出產國許可製售證明需求 101第六項 樣品檢驗 102第七項 仿單與標籤項目 104第八項 藥品名稱 115第二節 藥物優良實驗室操作規範 118第三節 藥物優良臨床試驗操作規範 122第一項 藥物優良臨床試驗操作規範概況 122第二項 藥物優良臨床試驗查核 125第三項 各地區對地區外臨床試驗資料接受性 133第四項 多國多中心臨床試驗 137第八章 上市行政許可申請 142第一節 申請資格 142第二節 申請格式 1

45第三節 上市許可申請流程 148第一項 收件與審查機關 148第二項 時程 150第三項 藥品上市許可證明 157第九章 結論 160第一節 生物相似性藥品上市許可法規策略規劃 160第二節 台灣生物相似性藥品規範討論 170第三節 研究展望 174參考文獻 177

中藥藥效物質

為了解決藥典 在線的問題,作者楊義芳 楊揚震 蕭偉 主編 這樣論述:

中藥藥效物質基礎的研究,是中醫藥繼承和發展的需要,是詮釋中藥作用奧秘的關鍵,是實現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中藥新藥的基礎。 本書共分五章,從中藥藥效物質特征,研究重要意義和理論假說,中藥藥效物質基礎研究中的某些關鍵問題,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實例來闡述中藥藥效物質基礎。通過研讀翔實文獻資料,剖析其中的內涵,並結合近年來作者在中藥藥效物質基礎研究中的實踐與體會,就中藥藥效物質進行深層次的論述,試圖為加強中醫藥繼承和創新,為推進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起到一定作用。 本書可供從事中藥與生命科學研究、開發的專業技術人員,相關專業高校、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學習

參考。

從管制範圍及分級制度探討我國管制物質之管理

為了解決藥典 在線的問題,作者楊惠華 這樣論述:

新興濫用物質通稱為新精神活性物質(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Novel Psychoactive Substance)簡稱NPS,或被稱為「狡詐家藥物(Designer drugs )」、「合法興奮劑(Legal highs)」、「草本興奮劑(Herbal highs)」及「研究化學品(Research chemicals)」等名稱。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 UNODC)將這些化學合成物質定義為:「恐濫用之物質,可為單方或製劑型態,非屬聯合國1961年麻醉藥品單一公約及197

1年影響精神物質公約所管制,但可能構成公共健康威脅」。濫用NPS嚴重影響個人健康,並造成國家衛生醫療的巨大負擔。製造者通常不會對這些物質進行安全測試,使用這類物質潛在的危險性極大。這些物質通常都具有興奮或迷幻作用,直接作用大腦神經中樞。一般而言,NPS大多無醫療用途,且欠缺如濫用性及成癮性等相關科學證據,在管制物質列管審議上造成很大的困難;除此之外,由於NPS結構大多為管制物質的類似物(Analogue),僅將部分化學結構或官能基稍加修飾,即可產生新的物質,同時亦可規避現行法規與罰則,因此傳統之列管審議程序遠遠不及NPS於非法市場上所產出之速度,加上全球網路資訊的普及化,新興濫用物質資訊傳遞更

為迅速,對各國濫用物質監測及防制作業,形成不容忽視的挑戰。有鑑於新興精神活性物質列管問題之嚴峻,爰此本研究從管制物質之管制範圍、分級制度及列管審議等議題為中心,進行國際三大反毒公約、我國及其他國家管制物質之相關法規、分級制度、新興濫用物質管理制度、及列管審議制度進行研究,並提出對於新興精神活性物質列管制度及司法實務之建議,期能藉此提供主管機關對於管制物質管理之參考,建立符合國際管理趨勢之管制物質管理制度,並促其更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