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歷任局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歷任局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高誓男寫的 由法釋義學到政策導向之行政法學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 莊富源所指導 劉雲鵬的 民主轉型以來我國特種勤務制度之研究 (2011),提出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歷任局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民主轉型、特勤制度、國家安全、維安機制、法治精神。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張世賢所指導 林于傑的 「績效管理暨績效獎金」政策終結之研究 (2010),提出因為有 政策終結、績效獎金、績效管理的重點而找出了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歷任局長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歷任局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由法釋義學到政策導向之行政法學

為了解決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歷任局長的問題,作者高誓男 這樣論述:

  本書企圖藉由「政策導向之法學」,來整合同樣是研究行政活動或現象的行政學與行政法學;亦即整合政治學、法律學及社會學的研究,以行政法為研究焦點,探討政策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政策執行與法規制過程及後果,研析法律與社會變革的互動,希能為行政法研究建構一個新的理論模式與研究途徑,並提供實務運用的參考。

民主轉型以來我國特種勤務制度之研究

為了解決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歷任局長的問題,作者劉雲鵬 這樣論述:

摘 要我國在威權體制下實施「戒嚴」長達逾40年,人民長期順從在威權體制下,壓抑對民主渴求的情緒,但自1987年宣布解嚴後,我國政治體制改革進入民主轉型後,政治開放瞬時民主意識大開,人民勇於表達意見爭取權益。我國自蔣介石創建特勤組織以來,政治幾經更迭輪替,但其組織架構並未隨民主的潮流及社會多元化開放做適時開放調整因應,以致特勤作為時有戕害人權與維安功能不彰的情況出現。本研究旨在深入瞭解我國特勤制度中,特勤組織在傳統特勤文化與民主政治之關係扞格、特殊文武架構下特勤組織文化與特勤人員維安行為之影響、特勤法制立法概況與成效、特種勤務組織「維安管理機制」之實踐作為,並舉實例逐一檢證,從而提出包括:

建構脫軍事化的專業特勤組織、提升我國特勤人員法學素養、建立專業化特勤組織、以及發展新特勤行政倫理等四點具體建議,以供參酌之資。

「績效管理暨績效獎金」政策終結之研究

為了解決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歷任局長的問題,作者林于傑 這樣論述:

國內外近年提倡政府再造運動,其中績效管理與績效獎金相關制度運用在公部門一直是熱門的話題,當第二部門的管理工具應用在第一部門時,可能會產生一些問題。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於2001年開始研議績效獎金制度,藉以提升政府績效,而後於2002年試辦,2003年正式實施,至2006底因立法院反對於2007年停辦。本研究將從政策終結理論來探討,並採用質化研究中的文獻分析法和個案研究法作為研究方法,來探討政策執行時所產生的問題,導致個案政策終結的原因、條件和過程。,依研究架構為基礎,執行困境以可行性分析研究,並搭配回應性評估分析相關政策網絡,政策終結的條件以三項充要條件分析,再提出政策終結的啟示。最後依研究問題

再提出研究發現和結論。本研究發現,因「績效管理暨績效獎金」政策因為執行時政治可行性、經濟可行性、技術可行性和法律可行性四方面不佳,而導致終結,而終結的原因除了制度的設計不良,也包括立法院的反對,導致政策終結。同時在政策網絡中,並沒有得到太多的支持。研究建議政策終結者應設法避免立法特權,來維持自己的權力,在績效管理方面,應找出其他除了金錢報酬外的激勵因子,和公平的制度,讓組織成員相信該制度能夠有效激勵員工,提升組織和個別成員的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