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統一編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另外網站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 - 中華黃頁也說明:統一編號 :. 71621254 · 母公司統編:. 69118503 · 公司狀況:. 營業中 · 公司名稱:. 臺灣嘉南農田水利會烏山頭水庫風景區管理處 · 公司類型:. 其他 · 資本總額:. -- · 實收 ...

國立臺灣大學 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闕蓓德所指導 林佳君的 區域性水資源耗用衝擊特徵模式之建立 (2020),提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統一編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水資源耗用、衝擊評估、特徵模式、水資源經濟價值、水資源管理。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河海工程學系 黃文政所指導 李俊礱的 氣候變遷對濁水溪流域之供水衝擊與調適分析 (2019),提出因為有 氣候變遷、濁水溪、湖山水庫、水筒模式、灌溉需水、調適策略的重點而找出了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統一編號的解答。

最後網站臺灣省臺中農田水利會- 台灣採購公報網決標公司資料庫則補充:公司名稱: 臺灣省臺中農田水利會. 公司地址: 404臺中市北區新北里尊賢街11號. 公司電話: (04) 22261188 分機332. 公司統編: 52024904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統一編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區域性水資源耗用衝擊特徵模式之建立

為了解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統一編號的問題,作者林佳君 這樣論述:

生命週期評估可系統性地量化人為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此評估架構內的水資源耗用衝擊評估,係為量化由水資源取用導致的供水不足,進而造成的環境影響。現有水資源耗用衝擊特徵模式及特徵因子的建置,未考量資源取用區與資源需求區相異之特性;且水資源供給短缺的影響對象之不均質分布,亦未於模式中呈現。上述空間問題,將使特徵因子的應用受限及影響評估結果的闡釋。本研究目的為建置區域性水資源耗用衝擊特徵模式。研究中提出集水區影響範圍 (Watershed-Affected Area, WAA) 概念,以呈現集水區及其供水轄區間的空間關係;並選用社會經濟資料描述損害受體於供水轄區內的空間分布。區域性特徵模式的基本架構即是

以集水區影響範圍為基礎,並藉由矩陣運算將宿命因子、暴露因子及影響因子等參數的空間屬性納入考量。研究中以淡水河、濁水溪及高屏溪集水區為案例,以民生、農業及工業部門為水資源耗用損害承受受體,建置各集水區於豐、枯水期的特徵因子;並以水資源經濟價值為指標,量化水資源耗用對各用水部門的影響。案例中以自來水供水系統及灌溉系統資料建置集水區影響範圍;以用水量、人口數與用地面積及產業關聯表分別推估具空間屬性之宿命因子、曝露因子及影響因子。案例結果顯示,以豐水期 (5月~10月) 新北市板橋區民生部門之特徵因子 NTD 200.37/ m3consumed 為例,其意義為:豐水期於淡水河集水區取用水資源 1 立

方公尺,且不排回原集水區時,板橋區民生部門因而無法取得足夠用水的附加價值損失為 200.37 元。而豐水期於淡水河集水區取用水,其影響範圍內民生部門的總損害則為 NTD 3,121.2/ m3consumed。由此可知,區域性特徵因子具空間屬性轉換特性:輸入集水區尺度之水資源耗用盤查資料,輸出結果將以行政區尺度呈現;且可描述水資源耗用損害於集水區影響範圍內的潛在分布。水資源盤查資料常以集水區為空間尺度,但為使評估結果適用於水資源耗用後的衝擊調適或補償施行,行政區尺度的結果將更具有支援決策的應用價值。此即為本研究所建置之特徵因子的主要貢獻。研究中亦將區域性特徵因子應用於水稻種植灌溉用水評估、再生

水供水效益評估及季節性水價制定,探討衝擊評估結果如何輔助區域水資源管理。結果顯示,有別於供水量,水資源耗用衝擊評估因隱含評估地區的水資源條件,結果能描述水資源耗用造成的後續影響,適用於從集水區或行政區角度的管理,例如:水資源管理及分配或休耕補償等。本研究解決的空間問題其重要性為:於計算特徵因子時,因已知潛在受體及其分布,而能使用正確的受體資料,進而提高特徵因子的代表性及評估結果的準確度。並且,因具有詳盡損害量化及受體空間資訊之評估結果,不僅可用於生產端的方案決策,亦有助於損害受體端的災害預防及區域治理。

氣候變遷對濁水溪流域之供水衝擊與調適分析

為了解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統一編號的問題,作者李俊礱 這樣論述:

濁水溪負責彰化農業、雲林農業、雲林離島工業區以及雲林民生用水需求,每年供應超過20億立方公尺水量,是中部重要供水系統之一,研究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對濁水溪供水系統之衝擊有其必要。本文將以水筒模式建立降雨逕流關係,田間水平衡模式輔以生育度數計算灌溉需水,分析完氣候變遷對集水區逕流以及農業灌溉需水──彰雲地區最大需水標的──之影響,再以模擬法量化氣候變遷對濁水溪供水之衝擊。至於關鍵的未來氣象資料,則是採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之SRES A1B情境之逐日降尺度雨量及氣溫,時間設定為2046–2065年。與之相對,現況時間則設定為2001–2010年。研究發現,氣候變遷直接影響雨量及氣溫

:濁水溪集水區於未來2046–2065之年降雨將較現況2001–2010減少7.4%,但年均溫變化並不顯著;另一方面,下游彰雲兩地之未來年降雨並無顯著變化,反倒是年均溫分別增加6.0%與7.4%。集水區降雨顯著減少將導致未來年逕流大幅下跌,彰雲地區氣溫顯著增加則使得未來灌溉需水時間分佈更為集中。以上情事,將強化濁水溪供水系統原有之結構性問題──灌溉需水過大並主導缺水情勢──造成未來農業、工業年缺水量分別上漲18.7%與26.9%,農業、工業最大連續缺水日數分別增加18日與71.8日。儘管未來民生用水在湖山水庫供應下並無缺水之虞,但湖山水庫本身利用率低落也是問題。為提升湖山水庫運用效率並減緩氣候

變遷對供水之衝擊,本文逐一探討湖山水庫支援其他標的用水、降低灌溉渠道輸水損失、變更稻作耕種時機、施行節水灌溉以及施行稻作強化體系之功效。並彙整以上措施,提出六項整合性調適策略:(a) 湖山水庫支援工業,灌溉渠道輸水損失降至30%,且一期稻作秧苗延後至1月15日與1月31日;(b) 湖山水庫支援工業,灌溉渠道輸水損失降至30%,且二期稻作秧苗提前至6月21日與7月1日;(c) 湖山水庫支援工業,且施行修正型節水灌溉;(d) 湖山水庫支援工業,且施行修正型稻作強化體系;(e) 湖山水庫支援工業,灌溉渠道輸水損失降至30%,且施行修正型節水灌溉;(f) 湖山水庫支援工業,灌溉輸水損失降至30%,且施

行修正型稻作強化體系。以上策略皆可使未來農業年缺水回復至現況水準,並提升湖山水庫運用效率。策略(a)、(b)藉由改變插秧時機,縮短稻作生長期,進而達到減少田間需水量與灌溉需水量之目標。策略(c)、(d)、(e)與(f)則是採用與慣行農法不同的田間操作,從根本上改變灌溉需水分佈,減少灌溉次數與輸水耗損,並使需水能與供水相互配合。最後,本文根據各整合策略是否接近慣行農法,及其複雜程度,概略評估六項整合策略之執行難易度:策略(a)與(b)應是最低,其次為策略(c)、策略(d),最高的則是策略(e)、策略(f)。決策者可依此挑選合適之調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