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投資顧問事業負責人與業務人員管理規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證券投資顧問事業負責人與業務人員管理規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柳威廷寫的 投信投顧相關法規 速成(2022年1月版) 和柳威廷的 投信投顧相關法規 速成(2021年5月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宏典文化 和宏典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北大學 法律學系一般生組 陳彥良所指導 陳建偉的 金融科技之監理與投資人權益保障 —以機器人投顧為中心 (2020),提出證券投資顧問事業負責人與業務人員管理規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機器人投顧、自動化投資顧問、機器人理財、智能投顧、金融科技。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法律學系 顏雅倫所指導 張詩瑀的 人工智慧在金融法上之運用與挑戰—以機器人投顧為主軸 (2020),提出因為有 機器人投顧、理財機器人、人工智慧、金融科技、受託義務、演算法監管的重點而找出了 證券投資顧問事業負責人與業務人員管理規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證券投資顧問事業負責人與業務人員管理規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投信投顧相關法規 速成(2022年1月版)

為了解決證券投資顧問事業負責人與業務人員管理規則的問題,作者柳威廷 這樣論述:

★坊間唯一對應「證基會最新版本」,更準!更快!更好用!★   ★最新版本(2022年1月)★   2022最新版改版特色:   一、對應證基會最新版本,新導入「新興科技資訊安全自律規範」。   二、最即時的修法重點,給你最新、最重要的法規。諸如:   1.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管理辦法(110.12.28修正)   2.證券投資信託事業證券投資顧問事業經營全權委託投資業務管理辦法(110. 12.8修正)   3.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會員及其銷售機構從事廣告及營業活動行為規範」(110.9.16修正)   4.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證券投資信託事業經理守則(110 .

9.3修正)   5.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證券投資顧問事業從業人員行為準則(110 .7.14修正)     三、最充分的試題演練,全書收錄超過800題試題與解析,助您穩穩抓牢考古題分數!   書本輕薄短小、內容一應俱全,最適合短期間衝刺過關使用!   100天考取17張金融證照達人「柳威廷」不藏私,親身傳授快速考取「投信投顧相關法規」的技巧!全書彙整考試最精華重點,搭配最新試題與詳解,濃縮精簡到一目了然!   挑證照用書不像買辭典。比誰頁數多、法條最多,因為讓許多讀者最難過的不只是測驗沒通過,而是浪費太多時間讀了一堆不考的內容而沒過,那真的會捶心肝。本書不是投信投顧業務員之教

科書,本書是「速成」證照用書,用最精簡的法規,傳達最精確、最常考的內容給讀者,這才是本書的訴求。   本書將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公佈的16項法規依類型分成共4篇8個章節,每章節後有數十題的精選試題,供讀者確認該章節內容是否有確實吸收,書末有最近九屆的歷屆試題,提供讀者做模擬測驗,本書所有的試題都100%加以詳解,且用淺顯易懂又不失專業的敘述做解答。   此外書中也補充了不少的法條與「解釋」,這些都是歷屆試題出現過,但未在證基會公佈範圍內的法條與「解釋」。   本書內容精簡但完善,保證讀者熟讀後能順利通過測驗,書末附上「考前衝刺大補帖」,每年最常考之數字、百分比、年限之總整理,

請讀者務必撕下隨身攜帶,方便通勤時複習,並在考試前一小時好好妥善利用,必定對測驗分數能有所提升。

金融科技之監理與投資人權益保障 —以機器人投顧為中心

為了解決證券投資顧問事業負責人與業務人員管理規則的問題,作者陳建偉 這樣論述:

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發展,人工智慧、大數據之應用使我們能更效率、更方便的使用科技,如物聯網技術、人工智慧自動駕駛車輛等等,此些技術使得人們在不同於傳統需透過人與人間之對接與科技作互動,或使得本來應該由人類進行之科技活動,可透過人工智慧之協助而取代之,以達成節省人力使人們過得更便利之目的。然而不僅是對於個人之間有所幫助,公司與公司間亦透過科技之發展而節省與彼此間互動之成本,如透過大數據而可以分析客戶間之習慣習性,對於同類產業之選址有所幫助,也因科技發展對於公司運作甚有助益,科技業並開始將其所具有之技術,近一步與人們之投資理財行為做結合,蓋投資理財所需要之投資建議、技術樣本,原係透過傳統自然人

之理財專員做分析,然若可結合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雲端運算等科技,則因其能做更多超越人腦所能計算之行為,故自可能獲得超出於傳統投資顧問、理財專員之計算、投資建議意見,而具發展性。本文以下將聚焦於四大主流技術其中之人工智慧運用於金融科技之機器人投顧部分,蓋機器人投資顧問乃未來發展之一大趨勢,其藉由人工智慧之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搭配大數據分析及演算法計算而得出之投資推介,又其因利用機器人而得以降低成本使收費低廉,且投資門檻亦較低,足使一般投資大眾利用,而達普惠金融之目的,因有諸多優點故欲加以研究之,然因事涉投資大眾而影響重大,故亦須有相當之規範處理之,是以以下將探討如何規範人工智慧運用於投資顧

問之問題及其所涉及之法令、與傳統投資顧問之差別、適用投資信託與顧問法時應如何修正始符合機器人投顧之特性、投資人利用機器人投顧時應受之保障,機器人投顧業者所應負之責任及當問題發生時主管機關應如何對其進行監理。本文採文獻比較分析法,參酌美國、英國、新加坡及香港機器人投顧之相關法制而提出投信投顧法增訂機器人投顧專章及修法草案十七條條文內容及其修正理由,以協助機器人投顧之監理及現行保障之不足。

投信投顧相關法規 速成(2021年5月版)

為了解決證券投資顧問事業負責人與業務人員管理規則的問題,作者柳威廷 這樣論述:

★坊間唯一對應「證基會110年最新版本」,更準!更快!更好用!★ ★最新版本(2021年5月)★   書本輕薄短小、內容一應俱全,最適合短期間衝刺過關使用!   100天考取17張金融證照達人「柳威廷」不藏私,親身傳授快速考取「投信投顧相關法規」的技巧!全書彙整考試最精華重點,搭配最新試題與詳解,濃縮精簡到一目了然!   挑證照用書不像買辭典。比誰頁數多、法條最多,因為讓許多讀者最難過的不只是測驗沒通過,而是浪費太多時間讀了一堆不考的內容而沒過,那真的會捶心肝。本書不是投信投顧業務員之教科書,本書是「速成」證照用書,用最精簡的法規,傳達最精確、最常考的內容給讀者,這才是本書的訴求。

  本書將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公佈的16項法規依類型分成共4篇8個章節,每章節後有數十題的精選試題,供讀者確認該章節內容是否有確實吸收,書末有最近九屆的歷屆試題,提供讀者做模擬測驗,本書所有的試題都100%加以詳解,且用淺顯易懂又不失專業的敘述做解答。   此外書中也補充了不少的法條與「解釋」,這些都是歷屆試題出現過,但未在證基會公佈範圍內的法條與「解釋」。   本書內容精簡但完善,保證讀者熟讀後能順利通過測驗,書末附上「考前衝刺大補帖」,每年最常考之數字、百分比、年限之總整理,請讀者務必撕下隨身攜帶,方便通勤時複習,並在考試前一小時好好妥善利用,必定對測驗分數能有所提升。

本書特色   一、對應證基會110年最新版本,新導入「新興科技資訊安全自律規範」。   二、最即時的修法重點,給你最新、最重要的法規。諸如:   1. 證券投資信託事業管理規則(109.12.17修正)   2. 證券投資顧問事業從業人員行為準則(109.11.19修正)   3. 證券投資顧問事業負責人與業務人員管理規則(109.10.26修正)   4. 證券投資信託事業負責人與業務人員管理規則(109.10.26修正)     三、最充分的試題演練,全書收錄超過800題試題與解析,助您穩穩抓牢考古題分數!

人工智慧在金融法上之運用與挑戰—以機器人投顧為主軸

為了解決證券投資顧問事業負責人與業務人員管理規則的問題,作者張詩瑀 這樣論述:

人工智慧之發展使得金融科技浪潮快速襲捲而來,破壞式創新完全顛覆了傳統金融業者之經營模式,使其面臨極大之挑戰與轉型,也考驗著各國金融市場與監理法制如何因應。在歷經2008年金融海嘯後,機器人投顧憑藉著極少人力及自動化帶來之優勢,以低門檻、中立客觀之方式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準確、透明及優質之投資服務,卻也帶來了一些問題,諸如受託義務及合適性原則之落實、利益衝突之防免、演算法之監管、系統性風險之因應及資訊揭露義務等,此些議題皆有待解決。我國於2017年開始發展機器人投顧,2020年上半年金管會對機器人投顧實施專案檢查結果也點出現行運作上在演算法審核、市場動盪應變、KYC及合適性上之一些問題。

本論文以機器人投顧為主軸,目的透過分析我國實務運作之概況,探討除了金管會金融檢查結果外,尚有哪些潛在問題。方法上,本文從人工智慧之概念出發,藉由回顧美國、英國及歐盟實務運作情形、專家學者文獻及法制概況,了解國外運作情形,藉以做為我國之借鏡。研究發現,目前國內業者多是以自家發行或是上架之金融商品為投資標的,而引發了利益衝突之疑慮。再者,即使以ETF作為投資標的,亦有業者是否履行其受託責任之問題。其他在客戶調查與分類上,針對客戶不一致回答之應變機制,以及再平衡服務之侷限,皆為可改善之地方。 本文認為,雖許多業者均以自家發行之金融商品作為投資標的,但若業者已告知客戶相關利益衝突及控管措施後取得

客戶同意,並不會因此違反忠實義務。而針對業者以ETF作為投資標的,本文認為若業者已事先明確告知並標示出客戶日後需額外繳納之基金管理費用,應不會違反其受託人責任。在台灣,機器人投顧仍處於萌芽階段,在英美及歐盟各國多未制定專法規範之狀況下,本文也提出些許建議,希冀我國採取積極開放之態度,提升自身科技能力,朝向完善之監理法制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