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投資型保單 留心3話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買投資型保單 留心3話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何宗岳(股素人)寫的 買對保險了嗎?:保險局外人幫你挖出埋在保單的地雷!把錢花在刀口上,讓你買對保險真正保障未來而 不浪費一分血汗錢! 和顏進明的 董事長說,保險不是這樣買的!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醫療險怎麼買也說明:百万医疗险是一种小投资高保障的商业保险,杠杆率非常高。 ... 金管會公布自11月8日起,每人最多只能購買3張實支實付保單;專家提醒,實支實付醫療險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財經傳訊 和宏治所出版 。

最後網站買房勝經:高房價時代不被坑,黑心房市全集新修版則補充:買一間房有如人生積蓄的梭哈,自己的頭期款要自己顧! 暢銷40萬冊,揭穿房市黑幕第一人, 黑心建商、投資客、房仲全系列,重磅三合一再增修. 台灣房價貴上天,賺錢這麼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買投資型保單 留心3話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買對保險了嗎?:保險局外人幫你挖出埋在保單的地雷!把錢花在刀口上,讓你買對保險真正保障未來而 不浪費一分血汗錢!

為了解決買投資型保單 留心3話術的問題,作者何宗岳(股素人) 這樣論述:

保單中藏了多少地雷,你知道嗎? 直揭業務員絕不會告訴你的關鍵小細節!!!     舉例來說:   投資型保單到底幫你賺錢還是賠錢?   要留心!它極有可能變成「地獄保單」!   真要買投資型保單的話,作者建議你不妨這樣做──純保障壽險+投資金融股     投資型保單有一個內扣的費用,保險成本(簡單的說就是保險公司用來支付理賠的費用)。它是直接由你的保單帳戶價值中扣除。因此你很難察覺這筆支出。如果你的保單帳戶價值,小於保險成本,那麼你就要開始繳危險保費,否則保單就會失效。     保險成本幾乎是隨年齡而成等比級數增加,例如男性60歲的保險成本是30歲的10.3倍,作者初步估算,如果你的投資保

單的投報率是3%的話,保單價在87歲時失效。如果投報率是0%,會在67歲失效。許多投資人沒有弄清楚,到時白忙一場。說它是地獄保單,也許有點誇張,但不是全無道理!作者在書中公開友人的1,000萬元投資型保單,10年共繳了783萬元保費,但是,保單卻依舊失效,保費全歸零!     2019年台灣的人均GDP 25,539美元,全球排行第33,但是,壽險滲透度卻是連續12年全球第一,台灣人平均以五分之一的薪水買保險,不可謂不多!但是據調查自認為已有足夠保險保障的受訪者僅占53.1%。     由上觀之,台灣人的保險觀,明顯出了問題。作者認為以下為台灣民眾買保險的最大迷思。     (1)買保險,保障

項目要愈多愈好。   沒有錯!但是每月保費可能太高而影響基本的生活品質。   (2)買保險,要保障兼投資,一舉兩得。   保障兼投資?絕對是保障成份減少(理賠時方恨少),投資也未必賺錢,有虧本金的風險。    (3)買保險,到期未理賠時,要領回保費。   如果是儲蓄壽險,到期尚可領回比總繳保費稍多的錢(不考慮通膨率),但是,如果附加一大堆的附約,或終身醫療險,則必然領不回總繳保費。   (4)繳費20年、保障終身最划算。   羊毛出在羊身上,保險公司只不過將保障至110歲的保費,要你在20年內付清而已。     此四項觀念並非完全錯誤,而是有時候正確;但就因為這四項多數人的買保險觀,保險公司才

會投大眾所好,設計許多高保費、低保障的①終身型、②還本型、③投資型、④類全委型及⑤附保證型等保險商品來賺客戶的錢。     其中終身型保單比較貴的可能原因之一是:「目前台灣人平均壽命是80.9歲(男77.7歲、女84.2歲),壽險業的第六回「經驗生命表」,是男81.11歲、女86.64歲(2021/7/1),但是,各保險公司的終身型保單卻依99歲、105歲或110歲年齡來計算保費」。所以,對相同保障而言,終身型壽險的保費,可能是10年期壽險的20倍以上。     作者是保險局外人,寫此書不是和保險公司有什麼過節,一開始純粹是因為小孫女出生後,媳婦要為她買一張0歲保單。「主約是20年繳的終身壽險

,加上7種附約,年繳保費23,932元」,引發他對保險的興趣。     『直覺上,覺得替「0歲嬰兒」買保險好像怪怪的,通膨效應無止境,等她到35、50歲時的保單價值剩多少?因涉及家人的權益,乃決定進一步研究保險商品,希望能了解「要保人究竟能由保單獲得怎樣的保障」』。     作者重視思考的邏輯。1985年在他35歲,因自感「學然後而知不足」,乃決定放棄11年的工作經驗,前往美國攻讀機械碩士。當時的系主任認為「工程師必須懂統計分析」,規定研究生須到數學系修統計學課程,他選了一門統計分析學(Statistical Analysis),上課第一天,教授列了一些參考書籍,其中一本迄今仍記憶猶新、受益無

窮的書是:《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如何用統計學說謊);這是一本出版於1954年的小冊書,全書僅約150頁,共有10個小單元,書中文圖並茂,列舉了許多玩弄統計數據的案例和利用統計學騙人的技巧。     作者2年的碩士學習生涯中,並未覺得該書有何用途,然而,回國重新就業後,卻逐漸啟發他的「常識邏輯思考」潛能,對於日後工作上的空調節能評估分析,有很大的幫助。因此,邏輯思考→比較分析→檢討改善,成為作者研究資訊/數據的三步曲,作者曾以此三步曲,寫過《拒當下流老人的退休理財計劃》等4本理財暢銷書,本書即是以常識邏輯思考,進行比較分析,探討(人身)保險商品之必要性與適用性

。     邏輯思考及常識貫穿全書的內容。作者一位40幾歲友人想買的保單如下,並問作者的看法。     這是○○人壽的「20年繳/終身意外險」,在16歲至50歲買此份「20年繳/終身意外險」的保費,同樣是17,390元/年。保費並無年齡上的差異,20年的總繳保費共347,800元;此份保單給付項目多,還有101歲祝壽金10萬元,看起來很吸引人。     作者告訴他,此是終身意外險,疾病死亡或疾病住院醫療非本保單之保障範圍,而且還得挑假日搭大眾運輸工具而意外身故,家人才能領得到800萬元的保險金,否則只好忍耐活到101歲領10萬元祝壽金,加減算一算,他就改買其他保單了。 姑且以常識邏輯來分析此份

保單:「住院2,000元/日,每次最高6萬元(※即住院30天×2,000元/日),需要住院174天(=總繳保費347,800元÷2,000元/日),才能花完總繳保費,可能嗎?看看自己父母及周遭親朋長輩,有多少人因意外住院超過174天?      本書作者在分析台灣保險市場的怪現象之後,也提出了他的保險觀念。     保險三訣:救急不救窮、錢花刀口上、保大不保小!   更具體而言:   以小於年薪5%金額,買500萬元保障險(10倍年薪)+日額5,000元住院醫療險。   任何想要買保險,或是已經擁有保險的人們,都應當看這本書,以把錢花在刀口上。   本書特色     ★保險業務員不會告訴你的

細節   保險公司開保險公司目的是賺錢,因此設計了許多巧門,來保障自己的利益。只是保險業務員在拉保險時不會告訴你這些。例如:     1.買(還本)終身壽險、投資型保單或類全委保單存在一項風險,就是提前解約的損失:銀行定期存款解約時,頂多是利息打7折、8折,不會損失本金,但是,保險若提前解約,多會損失本金。所以,保險商品的DM中,多有一句小字注意事項:「投保後提早解約,將可能不利於消費者」。有些人在需要買房、創業時,可能需要解約一些保險來應急,偏偏保險業務員會說服您不要解約,改以保單借款方式來處理,於是您的保費/利息會愈繳愈多。     2.「終身壽險」是相當高明的保單,壽險公司以100歲、1

10歲來規劃訂定保費。而多數人難免在壯年時,因資金需求而提前解約;此外,國人的平均壽命是81.3歲,壽險公司擺明吃定大多數的要保人撐不了那麼久,由此可知,(投資型)終身壽險是壽險公司的金雞母,保證獲利不吃虧。     3.別以為「繳費20年、保障終身」的保費永遠不變。保險公司不做虧本生意,照樣會調高保費;某繳費20年的「○○終身醫療險附約」,其合約條文中有「續期保費調整」條款:「本保險採平準保費,可調整費率。本附約依實際經驗損失率達到調整保費之標準時,經本公司簽證精算人員評估並於年終精算簽證報告意見書揭露後調整本附約之保險費率,每次調整後之新費率以不超過原費率的20%為限⋯⋯」。     保險

費分為平準型費率和自然型費率。理論上,自然型費率是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平準型費率是保險公司依年齡、通膨率等風險因素而精算出的費率,將20年的保險費平均分攤到每一年,所以,每一年的保費應維持不變。但是,仍會視狀況調整。     ★保險相關知識一次說明   保險有許多專有名詞,如果沒有相當的了解,很難看懂保險契約的真義。如宣告利率及預定利率。     宣告利率及預定利率多會揭露在保單DM中,只不過宣告利率字體大,而預定利率字體小,可能要在注意事項或備註中仔細找找看。通常,當實際的宣告利率高於預定利率時,保戶可獲得增值回饋金/分紅金等;若實際的宣告利率低於預定利率時,就沒有增值/分紅回饋金,對保險公司

是利差損,此時,保單價值準備金只能以預定利率計息增值,所以,預定利率又被視為保單的保證最低利率。     ★不只挖出問題,也提出明確的建議   作者並不否定保險商品的效用。只是要正確的運用。本書在最後兩章,提出明確的具體的建議。讓你把錢花在刀口上。

董事長說,保險不是這樣買的!

為了解決買投資型保單 留心3話術的問題,作者顏進明 這樣論述:

  董事長說,保險不是這樣買的!   提醒你!買保單之前,請先看過這本書,這是你的權益,你也可以選擇放棄!   很多人出書是為了要賣保單,但是,60歲的和泰保險經紀人公司的董事長顏進明卻要出書告訴您,保險不是這樣買的!   @ 保單不是便宜就好,別花冤枉錢買到不對的保單!   @ 買保險不是玩俄羅斯輪盤,看運氣和人情買保單!   @ 保險應該是要用來救命保命的,保單不應該成為禿鷹,搶小老百姓的錢!   顏進明董事長,60歲還通過「產壽雙險」經紀人雙證照, 30年的保險經驗,旗下有1400位業務員,擁有30萬名的保戶,顏進明董事長的資歷在保險業是「長老級」的人物,董事長要告訴大家,怎麼樣才不

會買錯保單?如何才能破解「過客」業務員的銷售話術,買對保險,不但能「自保」,還能富貴「險」中求。   這幾年,台灣保險業通路市場快速成長,不少公司把資源投入在行銷與增員上,快速攻城掠地,保險業管理十兆元資產,雇用數十萬名保險業務員,這本書要告訴大家,怎麼樣才不會買錯保單?如何才能破解「過客」業務員的銷售話術,買對保險,不但要能「自保」,還能富貴「險」中求。   21世紀是不確定的年代,買錯保單絕對是來自於自己的決定,除非你自己願意跳,否則,沒有人能夠推你跳進錢坑,董事長告訴大家如何看清保單背後的真相,買錯保險,誤人終生,買對保險,才能「保你一生」。   這是每一位想買保險,或已經買保險的人都應

該看的一本書!如果你是保險從業人員,你更應該要看這本書!   《董事長說,保險不是這樣買的!》一本書解答保戶心中的十大熱門疑問,富貴險中求,面對保險公司,業務員,與保戶三方,統統說清楚!   Q1:現在的定存利率不如以前,買儲蓄險還有意義嗎?   Q2:我每年繳幾十萬保費,如果保險公司倒了怎麼辦?   Q3:媒體報導,台灣的壽險業面臨嚴重的利差損,保戶如何自保?   Q4:既然有微型保單,何必花大錢買保險?   Q5:想投資,買基金就好,何必買投資型保單?   Q6:全球暖化,天災人禍越來越多,保險公司挺得住嗎?   Q7:現在失業,錢不夠用,那有多餘的錢來買保單。   Q8:保單付不下去,

是否只能解約?   Q9:保單越來越貴,利率越來越低,買了根本不划算。   Q10:準備停賣的保單,現在不買,以後就沒有機會了,所以一有停賣,就要趕快買? 作者簡介 顏進明   和泰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40歲白手起家,民國80年成立保險經紀人公司,有30年的保險經驗,60歲還通過「產壽雙險」的經紀人雙證照,旗下有1400位業務員,服務了30多萬名的保戶,顏進明董事長在台灣保險業是「長老級」的人物,見證了整個台灣保險業的發展史。   現任:和泰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學歷:國立台灣藝術學院廣播電視系畢業   專業證照:  96年通過人身保險經紀人國家考試  97年通過產險保險經

紀人國家考試   經歷:  1978正式跨入保險業  國泰人壽組訓專員課長教育中心專任講師  美國安泰人壽台灣分公司桃園服務處經理  美國安泰舊金山高峰會議執行委員  和泰保險經紀公司總經理  中華汽車人才培訓中心訓練顧問  行政院勞委會企訓網桃園區公關委員   進修:  北京清華大學保險研究班  國立政治大學保險研究班結業  淡江大學保險行銷班  哈佛企管公司行銷管理  香港威爾遜一分鐘推銷員  美國安泰人壽AMP課程  美國LIMRA667管理技巧  梅花企管公司行銷研究  漢唐企管公司企業訓練講師  KT決策分析管理   保單健檢活動,詳情請上  tw.myblog.yahoo.com/

msmoney-ms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