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安職能訓練資通安全概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資安職能訓練資通安全概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彥銘寫的 圖解資訊系統安全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資安職能訓練考古題-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7月也說明:資安職能 評量題庫,109年資安職能訓練課程簡介- 資安人才培訓服務網,109年資安職能訓練課程共計7門科目. 共通:資通安全概論. 資安通識教育訓練 · https://sites.google.com ...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蕭乃沂所指導 唐健馨的 國軍應用線上快速身分識別之風險因子建構 (2021),提出資安職能訓練資通安全概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線上快速身分識別、身分識別、風險因子、混合研究、多準則決策。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 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 荊元宙所指導 吳建興的 戰略支援部隊在不對稱作戰下的角色與功能– 以網路系統部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不對稱作戰、網電一體戰、網路系統部、311基地的重點而找出了 資安職能訓練資通安全概論的解答。

最後網站資通安全概論|政大活動報名則補充:本班為教育部全額補助班,依據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技術服務中心要求,出席率達80%以上者,得參加資安職能訓練評量,上課後一年內可免費報名一次。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資安職能訓練資通安全概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圖解資訊系統安全

為了解決資安職能訓練資通安全概論的問題,作者陳彥銘 這樣論述:

  • 國內外知名網站遭到駭客入侵的消息時有所聞,駭客如何進行攻擊?系統又該如何與駭客對抗? 這些都需要有基本的認識,才能保護資訊系統安全性。   • 全書內容將資訊系統常見的弱點進行介紹,透過精心設計的圖解,搭配深入淺出的說明方式,不僅可了解駭客攻擊手法,也能從中學習正確的防禦手法,避免開發實作上常犯的疏失。   • 資訊系統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並不是系統開發人員才需要學習的知識,只要是資訊系統使用者,都需具備一定的資訊安全常識,才能避免產生不良的操作行為。本書作者將長年的實務經驗進行分享,目的是讓讀者對資訊系統的安全控制措施有所認識,了解其背後原理及實作,減少資安

事件發生的機會。  

國軍應用線上快速身分識別之風險因子建構

為了解決資安職能訓練資通安全概論的問題,作者唐健馨 這樣論述:

國安會在2018年提出「資安即國安」的戰略概念,隨後內政部採用FIDO生物特徵快速登入技術,藉「臺灣行動身分識別」提升資訊安全,降低傳統文字型態認證依賴。經檢閱文獻後,發掘當前我國FIDO應用發展欠缺國軍特性與風險管理有關文獻,是故本研究亟欲為國軍爾後發展行動身分識別,整理國、內外文獻後建構風險層級架構雛形,藉由專家訪談與專家問卷等混合研究進行資料蒐集,由受訪專家協助確立架構,運用多準則決策方法建構出預防性的危害風險因子。研究結果指出,風險層級架構計有24個評估準則,其中風險因子計有「法規依循」、「人員素質」、「駭客入侵」以及「人員操守紀律」等4個,從而提出「研議提升數位治理層級」、「奠定法

制基礎」、「落實風險管控作為」與「廣泛建置應用場域」等實務建議以彌補可能風險;非預期研究發現則是以M FIDO為個案,探討國發會風險管理手冊的適用性與研究成果差異、已知風險與風險因子關聯以及受試專家認知差異,其中就適用性言以「政治法律」及「資訊」類型最高、「自然環境」最低,就「R10人員素質」與「R16駭客入侵」與已知風險關聯最高,由此得知本研究建構的風險因子確實能夠應處已知風險。綜整資料蒐集過程所獲成果,對目前國軍身分識別作為提出革新建議,分別是「降低使用者存管壓力與不便利性」與「節約發行資源與環境成本」,受訪者指出使用者因為擔心軍用證件遺失遭受懲處而備感壓力,國軍智慧卡則是受限於讀卡機週邊

設備而感到不便。除此之外,憑證虛擬化可以大幅節約發行成本,以及降低塑料卡片的環境成本,整體而言可以獲得正面效益。最後,就研究發現與所過程中面臨的限制提出建言,分別是「M FIDO風險層級架構適時修訂」、「廣泛邀集受訪(試)對象」及「掌握發展趨勢與脈絡」等,期盼本研究能為後續有關研究開啟新猷。

戰略支援部隊在不對稱作戰下的角色與功能– 以網路系統部為例

為了解決資安職能訓練資通安全概論的問題,作者吳建興 這樣論述:

本研究聚焦在探討中共成立網路系統部後的組織狀況與其所具備的網電一體戰能力。自1992年波灣戰爭結束後,解放軍試圖仿效美國發展強大的網電作戰能力,胡錦濤時期已建設相當程度的網電組織規模,但其存在著網電能量發散與專業能力不足的問題,遂於2015年成立戰略支援部隊並下設網路系統部,試圖整合分散的網電能量並強化其信息化聯合作戰能力。因此,本研究透過分析網路系統部的組織架構,藉以了解網路系統部在解放軍的定位與重要程度,以及其如何在不對稱的複合作戰環境下遂行網電行動。研究結果顯示解放軍網路系統部雖已完成結構上的改革,具備實施網路偵察、網路攻擊、網路防護及網路修復能力,但仍存在著專業人才不足、指揮結構上的

衝突,而這些因素都會影響網路系統部的作戰效能。